|
美团的“血”真的止住了吗?
目前从财报看,答案是肯定的。
8月21日消息,美团点评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业绩。本季度,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消费市场的显著回暖,美团点评营业收入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8.9%至247亿元人民币。
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增长152.4%。餐饮外卖收入145.4亿元,同比增长13.2%;到店酒旅业务收入45.4亿元,同比下降13.4%;新业务及其他收入达到56.3亿元,同比增长22.1%。
财报还披露,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达 1088 亿元,同比增长16.9%。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达24. 5 百万笔,同比增长6.9%。
但美团的日子真如财报数据描述的日渐趋好吗?餐饮外卖业务之外,更广阔的本地生活领域,到店、酒旅业务,以及其他新业务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一切都还有待观察商榷。
到店酒旅领域强敌环伺
——鞭牛士——
第二季度,美团到店酒旅业务收入4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4%。财报指出,得益于与高星酒店的合作趋势良好,二季度高星酒店间夜量占平台整体超15%,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今年7月,美团宣布上线“超级团购”项目,计划在酒店领域重启团购模式,并推出了“超级团购日”、“99元住高端酒店”秒杀等优惠活动,直指高星酒店业务,被业内解读为与OTA巨头争夺高星酒店“蛋糕”。这直接促使携程和京东强强联手,也意味着携程美团之间的攻防战正式打响。
众所周知,高星酒店领域一直是携程的核心竞争壁垒,携程也是目前唯一做到覆盖全品牌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高星酒店资源由其独家代理运营。携程官方数据显示,近4个多月来,携程“BOSS直播”累计GMV破11亿元,产品核销率近5成,复购率超6成,合作品牌酒店达千余家。
据悉,其中不乏万豪、洲际、希尔顿、凯悦、雅高等知名国际品牌,不少是酒店主动邀请合作,希望借助梁建章的名人效应盘活酒店客流。可见携程与高星酒店的捆绑深度。
但作为传统OTA平台,携程缺乏线上流量入口。美团作为生活服务领域的超级APP,恰是基于外卖、团购两个业务核心来聚拢服务人群,以高频带低频拓展业务边界。美团先天流量优势给携程带来巨大压迫感,携程亟需巩固自身壁垒。
京东无疑是一大强援。公开数据显示,最近一年京东有近4亿活跃用户,800万企业客户,并且ARPU值显著高于淘系电商和拼多多,表明京东拥有一大批高净值用户。这与OTA行业高客单价的特点不谋而合。
按照协议,携程和京东将在用户流量、渠道资源等方面开展合作,携程为京东提供核心产品供应链,京东将平台的用户流量开放给携程,正好能形成一个高端旅游闭环。美团被牢牢挡在城门之外。
“虎口夺食”或为自我止损
——鞭牛士——
目前国内旅游业仍处于恢复期,选择在此时虎口夺食显然不是好时机。
但美团有不得不夺的理由。受疫情影响,美团今年上半年营收整体不佳。按照一二季度财报粗略估算,餐饮外卖业务仅收入240亿元,酒旅到店业务76亿元,其它相关业务96亿元。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美团骑手运营成本就高达410亿元。
尽管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消费市场的显著回暖,本季度美团点评营业收入增长由负转正,但不容忽视的是,美团依然要继续止损回血。
据以往多期财报显示,当前占据美团一半以上营收的外卖业务,实际毛利率贡献并不高,高毛利率的到店酒旅才是美团最赚钱的业务。
为此,美团曾狠抓酒旅业务,并把矛头瞄准携程。近几年,依托平台的流量优势,美团酒店业务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019年第三、四季度,美团到店酒旅业务分别贡献了当期毛利润总额的57%和58%,超过一半份额。
然而美团酒店大多是低星酒店,客单价、毛利率不高,所以收入远不及携程。这也是美团屡次放话对标携程,却不被放在眼里的原因。
疫情的到来,让美团连续三个季度盈利增长的利好现象倒退,外卖、到店两大业务都陷入冰点。美团以高频带低频的策略失效。美团迫切需要开拓一块新阵地来快速止损。
对于美团而言,毛利率高达90%的高星酒店这块“净土”,有着极强吸引力,重启酒店团购模式或许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激策略。
针对高星酒店,以高频带低频的策略是否还行之有效呢?广东省互联网协会副会长张毅认为,美团通过外卖吸引95后、00后等消费力上升趋势大的群体后开拓OTA业务,获取成本低,用户依赖度高,且线下团队有拓展能力,拓展景点、酒店并不太难,“完全有能力去挑战老一代OTA平台。”
传统OTA企业则认为“机酒不分家”,大交通入口才是行业制胜的铁律。一位携程员工告诉笔者,“我们老板(梁建章)的观点是’异地旅行才是真正的旅行’。”所以在线交通作为重要预订入口,对携程的酒店住宿预定起着导流作用。
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携程31%的机票用户和22%的火车票用户都有酒店入住需求。这名员工表示,“机票他们(美团)应该是战略放弃了,主要聚焦本地,现在小红书、抖音、快手都是这样。”
细数下来,国内酒旅领域的几股重要分支派系,携程系(同程艺龙、去哪儿、携程)、阿里系(飞猪、支付宝、淘宝),以及出行系的滴滴和电商系的拼多多等新玩咖,已经对美团形成合围之势。而目前正面冲突最为焦灼要属“携程+京东”。
本地生活之战迈入深水区
——鞭牛士——
目前美团在外卖赛道上,虽然没有像酒旅一般的强敌环伺,但唯一对手阿里巴巴,却是最令其头疼的一个。
根据美团点评的股权结构显示,阿里目前还持有其1.48%的股份。王兴接受《财经》采访时曾谈到过阿里在美团点评剩余股份的事情,“它(阿里巴巴)去年(2016年)之所以兜售我们的老股是为了干扰我们融资。如果你不看好这家公司,那干脆卖光好了”,王兴说,阿里巴巴一定要留一点股份,“或许是为了将来能给我们继续制造点麻烦”。
王兴对阿里有成见更是人尽皆知的事。2016年因与王兴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的问题上有分歧,阿里退出了美团,双方就此分道扬镳。
随后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并以饿了么为起点,相继扶持和推出一系列生活服务平台,如口碑、淘票票、飞猪、哈罗单车等,全面围剿和打压美团。
近几年,美团与饿了么之间的明争暗斗逐渐升级。最近一次是美团率先发难,单方面封杀支付宝。针对此项改动,王兴表示:“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
阿里与美团最大的矛盾其实还在生意,确切的说是本地生活领域的生意。随着网络消费习惯的普及和物流配送速度的提升,电商与线下零售的边界正在模糊,服务半径扩大初级到彼此的“蛋糕”是必然事件。
王兴曾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普及会逐渐下沉,在人群上会下沉,越往下越接近本地,越接近线下。现阶段,基于团购起家,覆盖更广泛生活服务场景的美团迎来属于它的时代,它把用户流量的综合运营效率提升到极致。
但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各有流量入口,有物流配送余量,当它们逐渐发展到线下,就相当于把战火烧到了美团的腹地,美团的近场优势成为挡在电商前边的阻碍,冲突随之而来。
外卖业务是原点,阿里与美团的阵地争夺范围逐渐扩大,在本地生活领域各个细分场景交汇。
美团已经在餐饮外卖方面取得明显优势,占据市场份额超6成。最新财报还披露,本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达 1088 亿元,同比增长16.9%。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达24. 5 百万笔,同比增长6.9%。
与此同时,随着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殆尽,外卖行业增长逼近天花板。对于阿里来说,本地生活领域之战要想在餐饮外卖领域打赢美团很难,只有找到新增长点,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饿了么的优势在于联通供需两端的服务能力。饿了么自身拥有300万外卖骑手,在餐饮外卖领域已有实操经验;同时,阿里积累的数字化能力还能助力饿了么搭建起高效配送网络,将每日数千数万订单,实现优化调度,30分钟、1小时内高效配送。
今年7月,饿了么从送餐升级为送“万物”,拓展了服务范围,非餐领域将成为新机会。数据显示,今年疫情以来,非餐商户进驻饿了么的热情高涨,整体商家数量增30%,非餐饮门店的增速更快,其中宠物用品店数量增长6倍、母婴店数量也增长超3倍。
从O2O到美团、阿里引领下的餐饮外卖到本地生活,互联网巨头之间的战争进入深水区。
截至目前,饿了么、美团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加起来服务的消费者数字化仍不到1/3。饿了么CEO王磊表示,这是个巨大的需要被数字化升级的行业,无论是从服务业的集中度、连锁企业的规模,还是服务业的水平来看,整个服务行业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各具优势的美团和阿里、京东等平台都还有一争。问题在于,京东和阿里无明显正面冲突的情况下,携程和京东的合作,让京东和阿里间接站在了一起,美团成了它们共同的竞争对手。
此外,财报还指出,除主体业务外,美团新业务包括金融、TOB业务、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2.1%至56亿元。虽然整体小幅度增长,但仍不足以滴滴、微信等赛道巨头抗衡。
王兴看中长期价值,当他在上市前夕大谈“上天、入地、全球化”,提出“美团无边界”理论的时候,或许就该想到了现在四面树敌的局面。毕竟那时候美团刚入局出行领域时,他还对程维隔空喊话,“大家得接受竞合是未来的新常态。”只是不知道如今他真的身处其中,是否还能像预想中的,如鱼得水般的掌控大局。至少从当下形势和财报看,外界对其还有诸多质疑。
参考文章来源:
《美团未来经营或存新隐患》金融投资报;
《美团的朋友在哪里?》字母榜;
《美团挑战携程 谁是在线旅游老大?》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