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河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五校联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7 21: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color=]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比如,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对英雄叙事的变迁乃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要平台。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再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
(改编自《光明日报》,丁松虎《英雄叙事的扭曲与纠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 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传播的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 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
D. 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 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
C. “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 “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略。
D. 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 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慢慢坍塌。
C.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D. 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D.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变化,也是“星变”。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们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与商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 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8.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是              ,               。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                 。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常住人口各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撅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动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但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 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开篇对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愈来愈见多”的作用是创设氛围。
B. 邻居们不清楚,潘雪娥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的确没有结过婚,这说明邻居们有猎奇心理,对潘雪娥的人生充满了好奇。
C. 郑若奎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带回来一束鲜花,而潘雪娥在西街花店工作,这里作者埋下了伏笔,郑若奎去潘雪娥那里买花实际是为了表达爱意。
D. 在潘雪娥离开小院前,她送来的大大的、缀满鲜花的花圈和仍旧明亮洁净插着白菊花的花瓶,都暗示了潘雪娥对于这份感情的珍视和惋惜。
E. 文章以“永远的门”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一方面它在小说结尾处出现,让读者感觉到情节发展出人意料,另一方面,它也蕴含了全文的主旨,发人深省。
(2)在文中,邻居们的情绪多次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多次出现对高脚花瓶和鲜花的描写,这件道具在文章中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题目“永远的门”耐人寻味,结合小说内容,你认为“门”指什么?造成郑若奎和潘雪娥感情遗憾的原因是什么?(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魂魄犹在江山图
范曾
在李可染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我们回顾一世纪来艺术的长河,真可谓千帆竞发。可染先生的出现,有他的历史背景,当一个时代的艺术整体奔向浑浑噩噩的时候,需要圣洁的艺术;而艺术风貌整体堕入轻佻时,需要凝重的艺术,这正是李可染适时而生的缘由。
由于本能的拒绝鄙俗,可染以无待的心境在喧嚣的世态中独立而不倚,自强而不息,谦仁而不傲。当可染先生朝斯夕斯、胸无旁骛地沉浸于自己宁寂而庄严的心灵王国的时候,他画作的美便与教养合而为一。他的作品陶冶了整个一代人,还将千秋万代地陶冶下去。艺术的助人伦、成教化,不是如演说家那样带有着直接的目的性。它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们心悦诚服,趋向社会的崇高,可染先生的艺术正是如此更内在地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可染先生对大自然潜在密码的破译,直接与他的道德向善的趋向不谋而合,而于此时,李可染的艺术与道德合而为一。当李可染先生叹赏大自然,如此深沉地倾注自己的对祖国大地山河的刻骨铭心的热爱时,他显然站在了民族文化捍卫者的前列。
可染先生有一种表达超越感观尺度的能力,这就是他内心所具有的崇高感使然的能力,他对大地山河仰之弥高,而这种情怀的恃守,表现为他“大”的艺术。宛若语言的表达,与表达的意义,都有相关的音调,这就是艺术家所独有的风格。或沉雄博大、或清新俊逸……只要是与崇高相连,他们都是美的,虽情态万殊,而其艺术已如自然。
可染先生大宗师一样“来吾导夫先路”,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都应该,也必然如此。
可染先生当然是不世的天才,他的“生而知之”透露在他异乎常人的语言方式。这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符号,这不是每一个苦学者所可达致的。当然可染先生知道自己有“生而知之”的本能,但凭着他更深邃的智慧,认识到它的不可靠,当昙花一现的时节过去之后,留下的是残枝败叶。
可染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作画极快,有一次到一位朋友家作画,在朋友与来客寒暄片刻回到画室时,可染竟已画毕,主人大赞叹,以为神来之笔,先生亦颇自喜。先生告诉我,多年之后,他才警然有悟,必须力矫这样的用笔。我知道了先生所说的“慢”非只指时间,更重要的是用笔的品质。先生还告诉我,他少年时有一位极富才华的朋友,写给他的信,毛笔字的稚拙天真、浑厚朴雅,使他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心的感动,这感动是如此的刻骨铭心,竟至谈到此事时,先生的表情显得那样的庄肃和神往。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生之中总会不期而至地遇到这样突兀的心灵感悟,仅这一次,足以改变艺术家一生的道路。研究艺术家的心灵历程,那些遽然蜕变和瞬间重生,有时来得迅猛近乎禅家的顿悟。
可染先生好学而敏求,这是他“苦学派”的唯一解释,苦学者不意味着枯涩无味的下笨功夫。我曾有幸上可染先生的书法课,他不强求碑帖的选择,他说要平心静气地读碑,知其间架,重其用笔,悟其风神,能于此三者有所悟,则去书道不远矣。书法课上,可染先生不喜欢一挥而就式的所谓笔动心不动的、麻木不仁的写字习气。可染说用笔之际虽所向空无一物,然则胸中应觉艨艟之遇浪遏,冲波逆折而前,当此之时,笔锋必有生涩出焉,必有稚拙出焉。有生涩稚拙矣,然后再求大巧,则大巧即在其中。
可染先生于书法所下功夫可谓焚膏继晷,三十多岁时的风华婉转至五十岁后一扫而空,石破天惊,创旷古无双之结体用笔,无丝毫泥古、媚俗、求奇、矫饰、市井、乡愿……一切的书画艺术可恶的痕迹与可染先生的书法格格不入,只觉铮铮其骨、磔磔其态,近之则畏,远之则敬。可染先生的字我行我素,决不苟合取容,是颇见他笔下之牛“时亦强犟”的性格的。
先生的“学而知之”的部分,当然还包含了他对素描的积年锤炼、对光影的敏锐认识。在此先置而不论。
先生称自己是“困而知之”,人们不要以为可染先生当真的为自己才情不逮而困守干城,“钝者勉为”。可染先生的“困”是他推动中国画史这座沉重的列车所需的移山心力,他要弘扬的是中华文化所素有的伟岸与高华,他极端鄙弃浮光掠影的、油腔滑调的、市侩的艺术,这神圣的自尊支撑着他博大的灵魂,打进去,致勇也;打出来,夺魂也,这其中数十年苦心孤诣,念兹在兹,朝斯夕斯,方才有了又一次的伟大。诚如可染先生题赐予我的“七十二难,玄奘西天取经不畏七十二难,今以此四字书赠范曾同学”。我们一代代都抱着跣足苦行的宏愿,在艺术征途上踽踽而前,“困”者,“难”也,是深觉万难之下的渺小与决绝。
至此,我们可得如下之结论,可染先生的经历包含着谦逊和伟大,正如泰戈尔有言:“当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就是他接近伟大的时候。”
(转载自《新华文摘》,《中国文化》2007年秋季号,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可以说艺术是供人们来欣赏的,它的创作意图不是用来教化人的。因为艺术对人的教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是如演说家那样带有着直接的目的性。
B. 可染先生洞悉着大自然的规律法则,深为这种魅力所折服。这些领悟转化到他的画作中,体现出自然与他的追求的深深契合。
C. 画作传达的意旨宛若表达的语言,画作的内容宛若语言表达的意义,语言和意义由音调连接,画作的内容和意旨由风格相连。
D. 曾经的可染先生因为作画神速而令人赞叹,自己也颇多自喜之情,但经过岁月的洗礼,先生却要“慢”下来,花时间才能做出好作品。
E. 文章是为画家李可染先生做的传,但是却在先生对于书法的研习上花了大量的笔墨,这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回忆了先生是如何“学而知之”的。   
(2)先生的画作有何独到之处能够产生“来吾导夫先路”的作用?请概括并分析。(6分)
(3)这篇传记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成文,这样写在有哪些方面的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传记以泰戈尔的名言“当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就是他接近伟大的时候”结尾,可染先生是如何以谦卑接近伟大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color=]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 褚时健曾是红塔集团的董事长,但一步行差踏错,71岁高龄锒铛入狱,没想到85岁时他又         ,成为一代“橙王”。
② 2日北京雾霾         ,上午9时,北京城区AQI指数为86,虽然AQI指数等级    仍为良,但与昨天相比能见度已经明显下降。
③ 网友爆料,简阳市城市管理局的官网“挂羊头卖狗肉”,简阳市网信办回应称,这是一个假冒网站,2014年曾取缔,今年又         。  
A. 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卷土重来
B. 卷土重来      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C. 东山再起      卷土重来      死灰复燃
D. 死灰复燃      卷土重来      东山再起
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失,但是会直接严重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损害党和政府威信。
B. 昨天,在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局地现大到暴雪,同时,气温下降造成道路结冰,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C. 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D. 6月7日下午,中美两国元首第一次会晤,双方讨论了各自国内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对原有的一些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进行了提升。如,人像水印清晰度明显提升,层次更加丰富。采用了横竖双号码,并改变了原有的冠字号码字形,                         。
A. 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也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
B. 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
C. 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也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
D. 有利于防范变造货币,也有利于冠字号码的识别与记录,更符合公众识别习惯和机器读取要求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6分)
中国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
      ①       。虽然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相对于大部分城市的自来水价格,      ②       。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全方位扶持和培育。但从长远来看,     ③      ,因为我国淡水资源缺乏,向大海要淡水是大趋势。
17.以下两幅图是长沙首届邻里节标志征集大赛获奖作品,你喜欢哪件作品?请从标志中除文字、数字以外的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理由不超过75字。(5分)
         图一           图二
我更喜欢:                    
理由: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富太太到寺院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
她问师父:“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
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
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戒痴换一套新的僧袍。并嘱咐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会以为欺负小和尚。
戒痴忽然问:“那个可怜的 太太是谁?”
富太太衣着讲究,身上看起来总是金灿灿的,实在看不出李太太有什么可怜的地方。
戒痴说:“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lor=]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C
【解析】强加因果,前后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
2.【答案】C
【解析】弄混了“目的”和“策略”,原文:“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
3.【答案】D
【解析】“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说法过于绝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B
5.【答案】C。 (弄混了“殿试”与“典试”, 典试,主持考试。)
6.【答案】A (原文是“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 前者皇帝同意免除,但后者并没有上报给皇帝)
7.【答案】
(1)翻译: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
5分:采分点“赀”(钱财、财货)、“率”(大都、大多)、“近幸”(皇帝身旁的人)“辄”(总是,表强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1分。
(2)翻译: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这时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
5分:采分点“秩满”(官吏任期届满)、“至是”(到这时)“乞休”(乞求退休)、“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上报给皇帝。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当时连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张问达认为纯阳之月出现这一情况预示灾变尤其大,先后请求皇帝修身反省,语词极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终没有接受。不久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湖广境内发水灾,多次请求免除借债。皇帝正在营造三座宫殿,在湖广采集木材,共耗资四百二十多万两银子。张问达多方辛劳,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一段时间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办公外,还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天启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谟成为吏部尚书。掌管朝内朝外的大事,处理公众的议论都很融洽。这时,万历年间上书提意见而受牵连遭到谴责的各大臣蒙冤已经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张问达等人规定:受廷杖刑、关进监狱、流放充边的人定为一等,追赠官职,封荫他们的后代;贬职流放、削官职为平民的人定为一等,只追赠他们的官职。(因此)受到保护的有七十五人。
张问达屡担重任,持论公正,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此乞求退休,上十三道疏。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乘着驿车回了家。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当政。御史周维持弹劾张问达极力引荐王之寀树立派系,搞乱朝政,于是剥夺张问达的官职。皇帝命令张问达捐钱十万两银子资助军事建设。不久,张问达去世。因巡抚张维枢的请求,减免捐款的一半。张问达家由此破产。崇祯初年,赠太保,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参考答案】(1)想象(2分,答出“虚实结合”也可)。(2)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辛,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3分)
9.【参考答案】(1)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2分)(2)尾联运用典故,把才子贾谊比作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2分)写到朋友将在郴州稍做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参考答案】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A给1分,选B、C不得分。
【解析】A开篇的环境描写在文中除了创设氛围外,还有暗示人们的思维状态、烘托悲剧主题等,此选项只说出一方面,不全面。B文章中相关内容是为了对潘雪娥进行介绍,并没有有意塑造邻居们特征。C文章中并没有明确交代花是从潘雪娥那里买的,属于无中生有。 D潘雪娥临走前办的这两件事足以体现她对于这份感情的认可,但是悲剧已经发生,这里面也有无奈的惋惜。 E是从全文角度对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的考查,难度较大。
(2)【参考答案】①每次听到郑若奎和潘雪娥简单而缺乏温情的交流邻居们都感到泄气。②邻居们曾热切地盼望郑若奎送花给潘雪娥。③邻居们对郑若奎产生了遗憾和同情。④当得知噩耗时,邻居们内心充满了哀情和敬意。⑤看到墙上的门时,人们心里充满愤懑。⑥当发现门是画在墙上的时,人们大吃一惊。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答6点。作答时要从文中筛选出对邻居们情绪变化的描写,从具体描写中体会内心感受。不可只答文中的细节描写。
(3)【参考答案】①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出郑若奎内心的年轻活力和对爱的渴望。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合理引出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造成波澜。③与男人的外貌、家中环境形成反差,增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评分标准】在文章的内容、结构、阅读效果上分类作答,每点2分。
(4)【参考答案】①“门”的含义既指墙上画着的门,也是心门,是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顾虑、陋习而无法沟通的现实。
造成小说两个主人公感情遗憾的原因是①潘雪娥一贯的冷漠表达。每次郑若奎向他致意时她总是冷漠相应。②郑若奎的拘谨怯懦。他不能勇敢地表达爱意,只用含蓄的方式来自我安慰。③邻居们的看客心理。邻居们只是随着故事的变化而情绪变化,始终没有为了两人的感情主动做些什么。(每点2分,如学生有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参 考答案】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D得1分,选A、C不得分。
【解析】A.文中只是说绘画的教化意图不如演说带有直接的目的性,并不是说没有教化作用,属于无中生有。B. 从“可染先生对大自然潜在密码的破译,直接与他的道德向善的趋向不谋而合,而于此时,李可染的艺术与道德合而为一。当李可染先生叹赏大自然”可知正确。 C.根据原文,应该是“画作的内容宛若表达的语言,画作传达的意旨宛若语言表达的意义”的比较关系。D.原文说“我知道了先生所说的“慢”非只指时间,更重要的是用笔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品质。 E.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传主的品质特征,进而塑造传主的形象,这是传记的常见写法。
(2)【参考答案】①圣洁凝重。当时的艺术整体浑噩轻佻,先生实时而生。②画作的美与教养结合。先生的画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使人趋向崇高。③艺术与道德结合。画作中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捍卫民族文化。④作品中表现出崇高感。他有超越感观尺度的能力,崇高感使他的艺术已如自然。
【评分标准】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这道题设题角度是文章第一层次作者对于传主评价部分的总结句该如何理解。考查的是相关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能力点是筛选和整合能力。作答时首先要看清楚层次关系,再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整合作答。同时要注意作答要求。
(3)【参考答案】①内容上,选择与“我”有关的事件成文,选材灵活,对先生的敬佩热爱之情溢于言表。②结构上,行文流畅自然,便于作者将大量的主观情感和自己的评论融入传记。③阅读效果上,让传主的生平更可信,读者更容易被作者的情感打动,更能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发人深省。
【评分标准】每个方面2分,这道题要结合第一人称的行文好处和传记的文体特征进行思考,同时要与常见的以叙事为主的传记的行文特点比较,寻找独特之处。对于传记的文本特征的考查是2015年实用类文本的新题型,要高度重视。
(4)【参考答案】①品质方面。先生以一种谦仁而不傲的品质沉浸在自己王国里,品质不俗,画作优秀。②天资方面。先生生而知之,但先生并不自恃本能,智慧深邃。③学习方面。先生能够博采众长,敏学好悟,苦练创新,艺术造诣颇高。④追求方面。在推动画史弘扬文化的责任面前,先生深知己力之渺小,但所为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博大的灵魂,迎来了又一次伟大。
【评分标准】每点2分,此题难点在于谦卑的理解,结合全文,既有谦虚自知,又有卑微渺小,然后要梳理文中结构层次,品质本性、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结合题干进行作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答案】C
【解析】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多用于人,也有用于物的。死灰复燃,比喻因某种原因而失势的人又因某种原因而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聚集起来;又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贬义。
14.【答案】C
【解析】A关联词与主语位置不当,“虽然”应该移到“软腐败”后。B“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有歧义。D句式杂糅,去掉“交换意见”,或者把“讨论了”改为“就”。
15.【答案】A
海水淡化发展前景很广阔(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ƒ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偏高‚海水淡化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16.【答案】
17.【答案】
示例一:图一标志由两张笑脸及两根飘带构成。两张笑脸紧贴在一起,体现邻里之意亲密无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两根飘带营造了邻里节的喜庆气氛。
示例二:图二标志两个“人”变形为两间相邻的房子,一颗心构成。两个“人”形成的房子代表邻里共同参与创建和谐社区;长沙拼音的首字母“C”演变成一个心,象征手牵手的邻居,体现邻里和睦。
六、写作(60分)
18.【评分标准】按照高考评分标准评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1 12: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