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3|回复: 5

坤鹏论:提高警惕防“专家”反思科技为何如此重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10-28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indent,经济学家是对昨天感兴趣,企业家是对明天感兴趣,让一个对昨天感兴趣的人去判断明天,这是悲哀!
——马云[/indent, wf7EkCe9QxghXu9f.jpg

终于在每天的笔耕中又迎来了一个周五,每周两天的休息日坤鹏论是不写文章的,人能犯点懒,也算是个小确幸。
一、警惕“半吊子”专家误国
这两天看到有文章说,警惕“半吊子”专家误国,这个批判很好!
在坤鹏论看来,如今的专家多如狗,遍地走,就是因为这个特殊职业,一不用考试,二不用评级,更不用哪个部门颁发什么证书,谁都能称为专家,甚至完全可以自说自话,自己给自己按上专家的光荣称号。
高人说,做就要做离钱近的生意,这样才能嗅到最多的钱之芬芳,攫取到最多的钱之利益。
所以,专家中最多的非经济学家、经济专家、金融学家、金融专家莫属,这个现象,世界大同。
因为,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要求这些“家”必备职业资格,光是美国就有15万左右的人声称自己是这样那样的经济学家、经济专家。
这种经济学家泛滥之风何时开始的呢?
坤鹏论查了查,应该源于18世纪和19世纪,从那时候起,只要在社会科学领域杰出的知识分子都被称为经济学家,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比如:亚当·斯密、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等。
并且,经济学家以及专家根本就是一个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职业,他唱多也好,唱衰也罢,只要控制好尺度,基本就能如入任它风吹雨打,稳坐钓鱼台的大自在境界。
就像一些股市中的经济学家,你因为听信了他的错误言论,而亏掉的钱,你能找他算账追究损失吗?
除了经济学家好当,没有具体界定限制外,关键还在于人们也对他们的消费需求旺盛。
在所有科学中,无论是硬科学还是软科学,气象学和经济学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最多的预测和言论,看看媒体和互联网,没有哪个领域会比经济学家更能哔哩哔哩。
uMbeyY19YM7yUE7m.jpg

那么,什么地方经济学家和专家最扎堆呢?
有人说,当然是大学啦!
错!
应该是各类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投资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这些机构都设有自己的分析部门,雇佣了大量分析师,比较牛的分析师在外被称为专家或经济学家,最牛的分析师则被称为首席经济学家。
他们每天进行着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其实就是不停地预测着明天、下周、下个月、下一季、下一年的经济和行业走势。
首席经济学家的预测往往会成为其公司的正式预测,然后被公司管理层用来做业务规划,或是发布出去,为公司也为自己扬名立万。
首席经济学家所拥有的预测权给予了他们在公司里相当大的权利。
当然,就像商业一样,有需求必然就会有供给,需求越大,供给越多,专家的泛滥也是人们强烈需求的体现。
近些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金融,更是一年几个台阶地大步向前,再加上金融其实就是信息的生意,饥渴的人们自然需要专家不断释放出更多信息。
坤鹏论认为,没有什么专家的危害度比经济学家更高。
他们错了,自己基本毫发无伤,人们对他们充满了宽容,但是他们的错误言论或预测的伤害对于国家、社会、企业的影响却不小。
它会导致政策制定者、企业主管以及我们个人的决策失误。
就像有人所评论的,“比无用还糟糕,会对经济产生实际的长期危害。”
政府可能会根据经济学家错误的分析和预测制定被误导的长期决策,企业则会因此而错误地制定发展规划,不是盲目扩大,就是过于保守,失去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和变化无常的经济环境相比,经济分析和预测会给公司经营注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例如汽车行业的生产周期长,工厂生产能力的调节需要较长时间,如果汽车行业的高级主管依靠经济分析和预测来制定生产计划,将会付出很高成本。
比如:经济学家对未来几年乐观,那汽车厂商可能会选择提高生产能力,支付加班费,增加存货。如果未来经济下行,这些成本都会成为拖垮企业的重要因素。
日本汽车厂商的策略就是不理会任何经济分析与预测,它们给零件供应商的订单永远只与初始预测相差2%,而这对成功地生产高质量汽车并赚取高额利润起到了作用。
专家的错误言论和预测的不利影响还会让人产生无谓的焦虑,经济的一个重要根基就是预期和信心,对未来预期好,未来可能会真的就好,对未来预期差,未来可能会真的差,这里面就是经济主体人的信心决定。
GUUG0lsTSPphmFtw.jpg

2014年9月9日,网商大会上,马云说:“中国真正优秀的经济学家没有多少,我的看法,经济学家首先是个数学家,他对数学的模式很有兴趣;其次,经济学家对昨天的数据有兴趣,而企业家是对未来有兴趣,所以你让一个对昨天有兴趣的人去判断未来,这是悲哀。”“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的话,这些企业家一半已经死掉了。”
“我认为,我们企业家判断未来不能听经济学家,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企业家最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如果你这个时候还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马云继续吐槽道。
大部分人对从地震到经济崩溃的灾难性预测相当着迷,曾经出版预测经济末日的书甚至都能成为一个微型行业,而如今它们更多搬到互联网,不断用危言耸听的标题恐吓着人们,比如:即将到来的经济大地震、资本主义的崩溃、伟大的预测、金融大决战……
也许人们受经济命运预言的吸引源于罪恶,正如有人所说:“世界末日预言家长期受欢迎,反映了经济学的准圣经观点:有罪不受报应吗?”
当我们把有关经济命运的书罗列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的套路何其相似,这些书的作者在书中一开始就声称,最终我们要为多年的无节制和入不敷出付出高昂代价,接着他们通过修改数据,比如:进行平均、填补漏洞、解释例外情况和调整时间周期来展示存在兴衰周期的证据,然后再说,我们正将步入一个不可避免的经济滑坡。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在这其中就有不少经济学家的错,他们真的没少起坏作用。
回头想想,前些年,不正是他们一度鼓吹第三产业(尤其是虚拟经济的代表——金融业和虚假繁荣的代表——服务业)代表了经济体发展程度的理论观点吗?
不正是他们叫嚷着全球化下的世界大分工吗?
不正是他们不断贬低工业的作用和价值吗?
最终,在现实印证了这些观点之谬误,已经达到祸国殃民的程度。
相信不少老铁会疑问,为什么他们总错,为什么我们总信?
还记得坤鹏论曾写过的《人类靠讲故事主宰地球 我们都是戏精的后代》吗?
在人类社会里,最大的特权就是讲故事,谁拥有了讲故事的权力,谁就拥有了统治的地位,上帝、宗教、民族等各种组织等,都是“讲故事”的产物,最终实现成百上千人的协作,并可以很好管理他们。
就像《乌合之众》中的那句话,“掌控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就掌控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大众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或者真理,大众是短视、盲从、偏执和狂热分子。
我们总有种错觉,以为自己一直忠诚于真理,忠诚于价值,实际上,我们忠诚的是自己的幻想、情绪和欲望。
所以,我们会被专家讲的那些披着科学外衣的悬疑故事、科幻故事、荒诞故事、恐怖故事……深深吸引,就因为他们套上了所谓的理论,搬来了不知是不是编造或改造的数据,再加上头顶闪烁的光环,就深信不疑。
坤鹏论要告诉你一些真相:
[list,
[*,经济学家研究的都是昨天的数据,但就像股市一样,过去和现在顶多只有3%的关联,所以他们从出发的那一刻就没找对路。
[*,不管他们是哪个经济学流派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他们在预测的准确度上几乎没有差别——成功预测了过去5次经济衰退中的9次。
[*,相比其他学科,当下的经济学已经远远落后了一个世纪。
[*,不少专家的言论仅仅反映了自己的人生观,多少现实检验都不能缓和他们的思维定式。
[*,经济预测行为是一个运气游戏而不是技术,没有人能连续好运。
[*,科学方法首先提出基于观察的假设,然后再用控制下的实验来检验假设,最终创造出科学理论。与其相反,经济学家在其学院办公室进行理论推导,得出逻辑上一致但潜在中却毫不相关的概念。
[/list, xh69z8HpsCxXIlxk.jpg

二、科技创造经济结构
自从人类选择了科技的道路,经济就成为了技术的一种表达。
下面是坤鹏论在复杂经济学中学习到的理论,从这样的角度看科技、看经济,就会更透彻地明白,为什么科技和科技创新如此至关重要。
就像马克思所说,经济形成于它的“生产工具”,在他的时代,生产工具包括了大型工厂和纺织机械。
让我们沿着这个思想看经济,你就会发现,技术构成了经济的骨架,经济中的其他部分,比如:商业活动、博弈中各方参与者的策略和决策、商品和服务的流动,以及随之而来的投资等,则构成了经济体的肌肉、神经和血液。
但是,所有这些其他部分都只是环绕经济的外围部分,而它们也是由技术塑造而成。
所以,只有技术才构成了经济的结构。
经济因它的技术而形成了一种生态,经济形成于技术,经济为新技术形成了机会利基,当新技术出现后,这些机会利基就会被填补上。
什么叫利基?
它是指针对企业的优势细分出来的市场,这个市场不大,而且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服务,产品推进这个市场,有盈利的基础。
经济是从它的技术中涌现出来的,或者是萌发出来的。
这就意味着,经济不仅必须随着技术的进化而重新调整适应,而且还必定会随着技术的进化不断地形成和重构。
同时,这也意味着,经济的特征,即它的形式和结构必定会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变化。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这样说:
当技术构成了集合之后,创造出一个结构,决策、活动、商品流和服务流全都发生在这个结构中,进而创造出了被我们称为“经济”的那种东西。
因此,经济就是以这种方式,从它的技术中涌现出来。
它不断地从它自己的技术中创造自己,并决定哪些新技术将进入它的自身。
这里就存在了这样的因果循环:
技术创造了经济的结构,同时,经济调节着新技术的创造,因此也调节着经济自身的创造。
坤鹏论建议以上这段可以以互联网为例,在脑子里转上一转,你就会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
Us30bn30S5NL420N.jpg

我们用个实例来深刻理解一下。
让我们回到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实用的、易操作的纺织机械出现了,这就提供了一种可以替代当时以手工作坊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途径。
当时流行的生产方式是散工制或外放分工制:羊毛和棉花的纺织都是在家里以手工方式完成的。
但是,新的纺织机械在刚开始时只取得了部分成功,因为它要求比家庭手工作坊规模更大的生产组织。
这样一来,纺织机械就为更高级的组织安排,也就是纺织厂提供了机会,并使自己也成了更高级组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厂本身作为一种组织手段,这也是一种技术,反过来也要求另一种手段来实现机器生产,那就是工厂劳动力。
劳动力当然早就已经存在于经济当中了,但是,当时的劳动力数量并不足以支撑这种新的工厂生产体系。
它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从农业转移出来的,这种转移反过来要求在工厂附近有居住的地方。因此,工人宿舍和工人住房的建设就开展起来了。
而工厂、工人及工人住房的组合,就是工业城市。
随着工业城市的增长,一整套新的社会组织方式,或者说一整套新的制度安排出现了。
由此,维多利亚式的工业经济结构就开始涌现出来。
技术进化引发的反应当中,有些根本不属于经济领域,手工作业可以机械化这个观念,很快就从纺织业传播到了其他行业,并导致新的机械设备的出现,最终整个社会被机械所覆盖。
当然,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几十年都不算长。
在当时的制造业工人中,有许多是童工,并且机械还处于不完善阶段,所以工作条件恶劣,安全问题频发,这种情况就引发了强烈的改革需求。
人们要求保障他们的安全,随着呼声越来越强烈,于是,法律制度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比如:劳动法出台。
接着,新的工人阶级开始要求在工厂创造的财富中分享到更大的份额,为了改善自己的境况,他们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手段,那就是组织工会。
因为工厂是集中化的组织,所以工人比分散在孤立家庭小作坊中的劳动者更容易组织起来,短短几十年内,工会便成长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可以说,纺织机械的到来,不仅替换了家庭小作坊的手工生产方式,而且还为更高一级的制度安排创造了机会,那就是工厂生产体系。
在这个制度安排中,机械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的工厂系统反过来又生成了一个对劳动和住房需求的链条。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又创造了进一步的需求。
所有这些,到最后进化成了维多利亚式工业体系,整个过程用了100多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
所以,如今担心未来人工智能会引发大规模失业等问题,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因为人们根本不了解,技术会带来整个经济结构的进化,甚至会延伸到全社会更多领域。
毋庸置疑的是,新技术的增加和旧技术的替代,促进经济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经济紧随其后进行重新调整和适应。
ejgygBvJ8J85H8S8.jpg

上面的论述,是不是让你从颠覆的视角再次审视科技与经济?
是的,科技决定了经济,经济促进了科技,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循环,但科技是其中最重要的动力源,没有科技进步,经济很难发生结构性进化,经济的结构不改变,即使给诸如商业活动、商品、服务等其他部分强加上最新科技,也往往是生搬硬套,水土不服。
再通俗点讲,车还是马车的骨架,它本身只能拉1吨的东西,如果不从改造骨架入手,拼命往上面堆能拉10吨东西的汽车零件,最后的结果就是分崩离析。
经济从科技中涌现,科技创造了经济结构,要想在世界赢,必须科技赢,最差也要走在世界前列,或者完全掌握最新科技中最尖端的一些技术,这样才有合作的重要砝码。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indent,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inde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10-28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专家,都是不吃人间烟火的,不切实际的,只是稳口饭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10-28 12: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壤盛产各种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10-28 12: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家预测经济,很不错了。还有经济门学家预测军事,你说能靠谱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10-28 12: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说作者最后说的关于智能问题,虽然在期望值上觉得没问题,但是要看时代,作为智能问题现在已经出现了智能取代人工现象,也就是已经在造成失业潮带来的危害,但是缺没有得到一种调节方式,使众多的劳动者没有得到价值体现只造成生活压力,也就是因为功利化,事事商业化之下,作为智能取代人工在这个时代来说对于整个群体是只有危害没有好处,,只会造成垄断劳动权局势,虽然短期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后期假如存在着功利化与事事商业化还在的话,那么两极分化必然会呈现,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有可能还会消失人口,到时候消费者也等于不再多了,东西也会逐渐出现浪费现象,而作为制造厂家也会无法生存运行下去,,,再就是文章中还说到关于大众盲从问题,知道大众为什么有时候会盲从吗?是因为信任度还在的原因,而作为有些人的各种行为也是在借着国家的信任度撬动民众,所以才会呈现所谓的似乎是盲从,只不过是太信任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10-28 1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所谓金融专家宣传、科普转基因[打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