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29905|回复: 0

北斗系统建成开通!导航产业链冲刺4000亿!航天产业风口已至?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8-5 02: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据了解,北斗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全球服务可用性99%以上。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宋兴国,蒋莎莎
编 辑丨张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 /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 据了解,北斗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全球服务可用性99%以上。
8月3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
据发布会介绍,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北斗对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超过80%,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开通,会怎样带动我国航天产业链的发展?在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的风口之下,商业航天的民间力量如何参与其中?这些都成为近期航天领域的热门话题。


多举措完善北斗产业链
6月23日,此前推迟发射的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组网完成。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而此次发布会,则透露了北斗系统的几大优势。
性能指标先进,是第一大特征。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 据了解,北斗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全球服务可用性99%以上。“(北斗)实测的导航定位精度都是2-3米,比公布的指标精度更好,北斗是特别好用的系统。”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表示。
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则是此次发布会透露的另一亮点。据冉承其介绍,北斗系统研制期间,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在长期困扰北斗系统的芯片问题上,冉承其指出,北斗芯片规模已经过亿,22纳米的芯片也即将大批量量产。高精度的板卡,10年前卫星导航的高精度板卡最贵的时候都是十几万元人民币,今天中国企业参与了,中国企业做北斗高精度板卡以后,在中国国内不到3000元人民币,企业还有足够的利润。
系统建立完成后,北斗系统如何应用,产业链如何打造,则是外界关注的另一大问题。
据发布会介绍,基于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北斗系统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 “1+6”类服务。过去几年间,北斗在中欧班列运输、京张高铁建设运营、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应用,而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本次抗击新冠疫情和南方水灾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冉承其表示,北斗应用前期取得很大进展,但未来应用道路依然漫长,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比如相应的法律保障、建立相应标准等,构建让北斗更好发展的产业环境。第二,更加开放、更加融合。今天发布的7类文件便于全世界企业关注、使用、研制、生产北斗的产品,让这么好用的北斗产品更早地深入到各行各业。第三,要进一步推动卫星导航和新兴技术的融合,比如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互联网等一定会带来新的更多的模式、业态和经济增长点。第四,进一步注重科研创新。创新是北斗建设和应用永远的灵魂,创新也会带来产业、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对此,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王博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过去强调“北斗+”的概念,也就是以北斗为核心来和各个行业进行融合发展。而现在,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成熟,大家在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理念则是“+北斗”,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痛点,如何把北斗和这些行业各自的特色结合在一起,做差别化的应用和落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的风口之下,商业航天的民间力量将积极参与其中。视觉中国


航天产业风口已至?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出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后,各地加速落地规划,叠加北斗建成开通这一“东风”,航天产业被认为“风口已至”。
5月7日,上海市率先在《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中,将“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列入25项建设任务之一。此后,福州、北京、重庆在6月同样出台了包括卫星互联网建设在内的新基建方案,而成都和深圳则在7月出台了类似政策。
其中,作为航天产业的科研中心,也是商业航天创业企业最大的聚集地,北京在6月10日发布《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提出,要围绕星箭总装集成、核心部件制造等环节,构建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优化和稳定“南箭北星”空间布局。
不仅是政策利好频出,从资本市场来看,在经历了2019年的资本退潮后,投资界对商业航天企业的信心也在累积。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民营卫星公司的数量已超过120家,民营火箭公司也接近20家。其中,4月下旬以来,有接近10家民营卫星公司和火箭公司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对此,一家商业航天公司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的公司目前正与多个地方政府洽谈合作,准备将生产基地落户当地,“各地政府态度都很积极。”他认为,从飞机发明到民间全面应用,花了100年时间。而最早的火箭实验至今,也过去了差不多100年时间,包括推进剂在内,火箭技术已经进步到了产品的成熟期,广泛民用的时机已经到来。而当下的民营火箭公司,短时间内难以推动大的性能进步,但随着卫星应用市场不断成熟,所形成的发射需求越发庞大,合理的技术路径选择,将会为当下商业航天公司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而一家卫星制造企业的创始人,则在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两年,商业航天领域融资集中在头部企业,特别是有核心技术突破的火箭发射企业。但近期以来,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的企业都加速了融资,显示出资本对航天产业链未来发展的信心。
“讲故事的企业正在逐步被淘汰,但真正有技术的公司,会更加受到资本的青睐。”这位创始人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9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