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普及与科技发展同频共振|新京报专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1-9 1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科学的发展需要科学家的努力,更离不开公众的关注和支持。

VFkNHqPkt9Sfq2Bn.jpg

▲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图/新华社

文 | 志远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踏上第二个百年征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技强国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需要。

过去十年,中国空间站、“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天眼、“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等各领域的大国重器,不断擦亮“中国科创名片”,激发无数国民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人们对科技创新的关注热情也在持续高涨。

应该看到的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科技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全民科学素质更是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内力”。

换句话说,全民族科学素养的提高,民众对科技创新的接受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科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部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得益于科学普及的推广,具备科学素质的人口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3.27%提高到2020年的10.56%。

令人欣慰的是,在国家层面强化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科普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投身科普活动,大量科普原创作品投入市场,让科普文化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例如,腾讯于11月6日,连续第十年召开科学WE大会,第十届WE大会主题为“科技树”,将百年科技发展比作一棵“根系过去,枝连未来”的大树。会上,腾讯宣布正在深圳前海总部建造一座开放的永久科技馆,并将联合顶尖科研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联技术,打造一棵真正的百年“科技树”,系统性呈现百年科学的发展脉络及突破性成果,让公众沉浸体验和拥抱科学。

从科技大会到科技馆和“科技树”,腾讯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在科学普及上,十年如一日不断投入,迭代升级。

此次会议邀请四位科学家“携”国之重器,讲述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创新领先,分享最值得关注的科学突破和前沿思想。

“人造太阳”项目负责人李建刚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院士、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 四位铸就“国之重器”的带头人向公众分享了我国在未来能源、宇宙溯源、深海探测等领域的技术自主攻坚之路及前沿突破。

BCXm4HQTEhXhYQcX.jpg

▲四位铸就“国之重器”的带头人,在2022年腾讯科学WE大会上分享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创新领先。受访者供图

科学家们走上“讲台”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意识到科普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科普中来。

2020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科普人员规模为181.30万人,中级职称及以上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在专职人员、兼职人员的占比分别为62.45%和55.21%,均比2019年有所上升。

其实,为公众科普这件事,中国的科技企业已经做了十多年。

在科技企业的组织和参与下,宇宙学家霍金、引力波发现者Barry Barish、诺贝尔奖获得者Kip Thorne、CAR-T免疫疗法之父Carl June、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等众多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登上科普舞台,话题涵盖宇宙学、理论物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空天科技、信息科技、智能制造等十多个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及前沿科技应用。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向善、致美,科学的未来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科学的发展需要科学家的努力,更离不开公众的关注和支持。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兴办科普事业,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普论坛,提升中国科普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内外科学家讲科普提供舞台,共同讲好中国科技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同时也明确强调,全社会都有科普责任,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科技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参与科普,无疑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近年来,中国科技企业通过举办WE大会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普会议,发起科学探索奖等科研基金,以及在AI、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上的投入,都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自立自强,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积极作为。

未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科学普及与科技发展同频共振,推动科普工作与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融合,既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科技企业推动中国式科普事业创新发展的责任体现。

撰稿/志远(媒体人)

编辑/徐秋颖

校对/刘越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来源网址:https://new.qq.com/rain/a/20221108A02J0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8 14: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