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全国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2-8 2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全国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color=]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家所欲完成的自然是造化世界,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中国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是“师法造化”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全然不同,造化并非一山一水,亦非万物之集合。造化是大衍运行、生成化育,是创造和变化。造化有道却无定法,师法造化就是得万物生成变化之机枢,所以中国文人画家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起兴是在时机之中由一物一景引发的感怀兴致,世界与人的共在关系由此情激荡而出。所以此时所说的世界,既非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亦非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当是时,万物皆备于我而有我在焉。山水者,本是天地之假名,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承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用古人的话说——自有沟通天地之工。这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思想上说,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已经被彻底扰乱以至于粉碎了。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
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因而它也就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在这种境遇中,山水画早已经被抛掷到一种不及物状态,深深地陷入其表述与本体的危机。
山水画是一种回忆,作画是回忆,观画也是回忆,一种使回忆可视化,另外一种则令回忆现实化;前者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却沿着图画回返造化。古人观画,画卷是追想山水之中介,后人观画,则是以真山水之经验为中介以求对画意之了然。而今日艺术家,则无时不以艺术创作自律,动辄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诩,距山水之道远矣。
山水,是一门世界观的艺术,它能够发显造化之秘,皆因其终极原则是“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法”就超出了西方自然法语境中的最根本之契约,也超出了法令、制度之范畴。“法”之为法,通达于自然。“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山水画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此“造化”绝非一山一水,而是生成变化;此“心源”也绝非主体的精神,是天地之心。天地不仁,天地本无心,画者欲取造化之无尽藏,继而为“天地立心”。这正是中国山水画之“不二心法”。明清以来,画者自囚于书斋之内,流连于古人之法,此自然心法寥落已久,此不惟画者之疾,亦为思者之憾。
近世之“山水危机”绝不只是山水画的危机。在百年后看来,山水之危机实是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也意味着历史观的破碎。在二十世纪的山水画面上所呈现的是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是一个符号与意象的乱世。
山水经验与我们的感受力虽然已日渐衰微,却并非不可挽回。要在当下重新点亮山水之世界经验,并非于滔滔逝水中寻找记忆的刻度,我们得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在与现成经验的斗争中重新发现。
(摘编自高士明《山水的危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要“师法造化”,但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完全不同,这里的造化指的是创造和变化,而不是一山一水和万物之集合。
B、中国文人画家在创作中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是起兴,因为造化有道却没有定法,师法造化就是求得万物生成变化的关键。
C、中国文人画家眼中的世界不是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也不是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
D、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是沟通天地的技艺,承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山水画和观山水画都是一种回忆。前者使回忆可视化,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令回忆现实化,沿着图画回返造化。
B、古人观画,中介是画卷和真山水的经验;今日艺术家则以艺术创作自律,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夸,远离山水之道。
C、“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中国山水画家所想完成的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而是造化世界。
D、山水遵循的终极原则“道法自然”中的“法”,超出了西方自然法语境中的最根本之契约和法令、制度的范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山水画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因而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
B、取造化的宝藏为“天地立心”是中国山水画唯一法则,而明清以来的山水画家,自闭于书斋,流连于古人之法,这是画家的大忌。
C、要挽救山水危机,重新使山水的经验闪光,不是从传统中去挖掘经验,而是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重新发现。
D、近世之“山水危机”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和历史观的破碎,二十世纪的山水画呈现出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就是例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尽管看上去只有一个被触手包围了的嘴,但是箱水母,或者叫立方水母(原意是“呈立方体的动物”)的确有眼睛,而且结构与人类的非常相似:具有晶状体、角膜和视网膜。但奇怪的是,尽管有这些复杂的结构,箱水母却是永久性的视力模糊。
这是因为箱水母没有脑,只是在嘴的周围有一条神经环。它没有中枢处理功能,它的模糊的视觉却能告诉它所需要知道的一切:多大啊,我能吃它吗,它会吃我吗。
体型为立方体的箱水母躯干的四面各有一个像球杆一样的短柄,而眼睛就位于这四个短柄上。除了两只辨别能力强的眼睛外,每个短柄上还有四个轻度感光的凹孔。同样,这种结构是与它们没有脑相吻合的,因为脑是整合感觉信息的部位。对于箱水母来说,发现一个天敌和辨别白天与黑夜属于不同的工作,要求由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完成。
箱水母的眼睛不同于其他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因为它们在物种演化的过程中,早在5.5亿年前就分化成了不同的分支。
箱水母视力尽管不佳,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箱水母能够飞快地游动(某些种类的速度能达到每秒1.8米),并能够绕过障碍物,这就意味着它们能够主动追击猎物。这一点与钵水母类不同,钵水母只是软软地漂荡在水中,等待食物游到自己的身边。
箱水母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也对它的另一个重要的适应性的解释有所帮助——它的毒性巨大。一种叫作海黄蜂的箱水母可能是地球上最毒的生物,被它刺伤,人会感到难以忍受的剧痛,同时伴有强烈的灼伤感觉。毒液会伤害神经系统、心脏以及皮肤,三分钟内会致人死亡。全世界每年超过1万人被它刺伤,而且经常有人死亡。
另一种箱水母几乎具有同样的毒性。它更具危险性的原因是:在水中不易被人发现,呈透明状,体型比一粒花生还要小,而且浑身布满了刺细胞。被它刺到,即使侥幸逃脱,也会患上一种叫伊鲁康吉水母综合征:剧烈疼痛、恶心、呕吐、极度高血压并且叫人产生绝望情绪。这种箱水母的名字是根据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一个民间传说得来的,这个传说讲述了到海里游泳的人就会受到箱水母的攻击并患上一种可怕的病。这种毒液会促使身体的“打或逃”激素,特别是去甲肾上腺激素大量释放,从而导致患者经常惊恐而死。
为什么箱水母的毒性这么大?它的毒性与视觉有怎样的联系?这是个有关尺度的问题。
因为它们有视觉,喜欢采食比自己本身大的猎物,为了防止猎物对自己相当精致的触手的伤害,它们需要迅速麻醉猎物。之所以它们的毒性只有对我们才是致命的,是因为当我们无意中遇到它们时,我们对于它们来说显得太过于巨大了,所以我们就会受到它们比平时刺杀猎物更多的触手的攻击。
(摘编自约翰·劳埃德、约翰·米奇森《动物趣谈——箱水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箱水母在嘴的周围有一条神经环,它没有中枢处理能力,但它模糊的视觉,却能够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B、箱水母躯干的四面各有一个短柄,每个短柄上都有两只辨别能力强的眼睛和四个轻度感光的凹孔,它们的功能相同,用来完成相同的工作。
C、箱水母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在5.5亿年前的物种演化过程中,箱水母与其他属于钵水母纲的种类分化成了不同的分支。
D、有一种箱水母的名字来源于澳大利亚的民间传说:海里游泳的人会受到箱水母的攻击并患上一种病,导致人的某些激素分泌紊乱。
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箱水母所具有的特征。(4分)
6、人为什么会被箱水母造成致命伤害?请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流放地①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color=]【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但对于现实却不适用。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②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
B.流放地满天星星,周围也是一片黑暗,这与年轻鞑靼人的家乡一样,可他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关键在于他不适应新环境。
C.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D.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E.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8、小说中的谢苗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时宰相蔡京方以爵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靖康元年,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唐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   
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良贵正色对曰:“亲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起为中书舍人。
会户部侍郎向子諲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諲,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諲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良贵求去,既归,不出者十牟。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卒,年五十七。
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注]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良贵不敢为也。”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熹为之序。
(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
[color=]【注】王黼、张邦昌,当时朝廷权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B、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    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C、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D、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
C、幸维扬,文中指皇帝到维扬。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潘良贵有操守,有主见。宰相蔡京拉拢名士,通过潘良贵的亲戚朋友表达愿意和他交往的心意,被他拒绝;他大胆指出何、唐等人不能任用,否则,会误国。
B、潘良贵忠于国家。他请求朝廷清除奸臣,惩罚叛徒,威慑敌人;他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他建议养精蓄锐,恢复国家。
C、潘良贵敢于直言。吕颐浩私下告诉潘良贵要提拔他,潘良贵直言担心这种做法;向子諲和皇帝说废话,潘良贵厉声制止,而得罪了皇帝,被皇帝罢官。
D、潘良贵不攀附权贵。他做博士时,权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被他拒绝;晚年在家很贫穷,秦桧暗示让他求官,也被他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5分)
(2)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韩揆之江西①
李季兰
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color=]【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②指,一作“招”。③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⑤夏口:今武昌。⑥衡,一作“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首联与《诗经·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15、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7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                     ”。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华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梦醒时分,跌回现实中来,无限伤感的两句是“                    ,                  ”。
(3)苏轼《赤壁赋》写游人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上,随波漂荡的两句是“                      ,                       ”。
                       
                       

[color=]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文化。走进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企业,扑面而来的厚重文化底蕴总让人如饮鸩止渴,沉醉不已。
②如今还有很多人在邯郸学步而不自知,看到别人成功了,就有模有样地学起来,结果人家练成了绝世高手,而自己却走火入魔、自废武功。
③近几年,绿松石越来越受人们喜爱,随着收藏价值的升高,价格也水涨船高,很多造假者也盯上这一领域,鱼龙混杂的绿松石让人眼花缭乱。
④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美国著名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获奖,文学院给他的颁奖词是“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诗意的表达方式”。
⑤集体约谈,是近些年来党组织就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纠正的一种惯常形式。面对集体约谈,下级组织或个人不必如芒在背。
⑥市委、市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提升全市广大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做的好事罄竹难书。
A ①⑤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河北邢台市所有用于公务的车辆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基本可以实现公务出行便捷高效、交通费用规范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
B、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服务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实践中,成功开启了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新篇章,也成为广西与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员工们带着深深的关怀和祝福,为饱受疾病折磨的小博轩献爱心捐善款,帮助年仅11岁的小博轩解决一些治疗费用问题,早日康复。
D、作为人民法官,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提高抵制干扰的定力,严格依法办案,让人民群众努力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要想让人类不利用动物不太可能,     ①     在利用动物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它们的物种存量, ②   不要给它们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从物种保护的角度来说,人类      ③      可以减少一些对动物的利用,      ④    这些利用的方式和速度会令某些物种濒临灭绝。目前,不少国家    ⑤   屠宰动物有着细致的规定,要求实行人道屠宰。例如,必须要用电击或其他使动物免遭痛苦的方法,要在动物完全失去知觉后⑥进行屠宰,而且被宰杀的动物要与其他动物隔离开来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并且

  |

  因为

  对

  才

  B

  因为

  也

  很

  |

关于

  就

  C

  由于

  可是

  可能

  因而

    /

    而

  D

  如果

  却

  |

假如

  就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文化,作一个形象的比喻,①。有源头活水,有支流汇入,一路奔腾向海,会穿行峡谷掀起巨浪,也会②,沉淀下河床,滋养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机。理解文化,③、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
21、下面是一百年来诺贝尔得奖者国籍分布图,根据图表信息,将百年来诺贝尔得奖者国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得出现百分数,不超过70个字。(6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新业态、新话题层出不穷。网红即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普通人,20多年来经历了从靠个人才华或出位的言行博得网民关注但无“变现”能力的初级阶段,到借助社交媒体成为微博名人,再到当前依托团队运营具有强大吸金能力的变迁。据今年上半年由民间机构发布的《“网红”经济白皮书》提供的数据,中国网红人数已达百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互联网上贩卖低俗劣质的内容走红,且支持者不断扩大。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lor=]全国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1. C(“中国文人画家眼中的世界”表述不严密,应是“中国文人画家在创作中,起兴时的世界”)
2. B('占一人观画,中介是画卷和真山水的经验”理解错误,以真山水的经验为中介的应是“后人”,即现代人)
3. A(因果关系颠倒)
4. B(“它们的功能相同,用来完成相同的工作”错)
5.①无脑,有被触角保卫的嘴;(2分)②有类似人的眼睛的结构体,但视力模糊;C1分)③有很强的游动能力,有巨大的毒性。(1分)
6.箱水母的毒液是用来麻醉猎物的,但是,当人无意中遇到箱水母时,人对于箱水母来说是非常巨大的,箱水母就会用更多的触角刺向人,发射更多的毒液,因此,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5分)
7. D,E(A应是否定了前者,肯定了后者。B“关键在于他不适应新环境”不准确,应是源自于他远离家人的痛苦。C “非常感谢”错误,文中有“糙靶人浑身发抖”“带着憎恨对谢苗说”等信息)
8.①逆来顺受。他是教堂主管的儿子,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后流放服苦役二十年,但他对此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②愚昧麻木。他说自己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并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要;他总是劝年轻鞑靼人要适应非人生活的环境。(每点2分)
9.①简洁扼要,却又意味深长,突出了流放地人们的悲剧命运;给读者留下了十分)‘一阔的想象空间,启人深思。
②一语双关,既指未关门的情形,又曲折地表露了作者要求人们行动的积极思想。③一直没有关门使得糙靶人半夜的哭声穿门而人,透露出要求改变现实的呼声,深化了主题。④既突出了流放者麻木的心理状态,又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 D(原文标点: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日:“是联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11. B(“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错,不包括“王后”)
12. C(“被皇帝罢官”与原文不符,应是潘良贵自己请求离去)
13. (1>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呐口排岸。(得分点:彻、当、黜,各1分,句意2分)
(2)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得分点:进退、耀、示,各1分,句意2分)

[color=]参考译文:

  潘良贵,字子贱,婆州金华人。凭着上舍生的身份开始做官,担任辟雍博士,升任秘书郎。当时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体禄笼络出名的士人,潘良贵操守、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亲戚朋友多次替蔡京表达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贵严肃拒绝。靖康元年,钦宗问谁可以胜任宰相,潘良贵极力进言:“何、唐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们肯定误国。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颠的宰相,不广泛询问下面官吏的意见,使地位卑微的人都知道,不能如意。”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继承皇位,召入朝廷担任左司谏。拜见皇帝后,请求剿灭奸党,让叛徒在国门处决,敌人就不敢轻视宋朝。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皇帝巡视维扬,培养兵威来图谋恢复国家。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请求离职。
  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对潘良贵说:“(您)早晚将引入两省任职。”潘良贵严肃回答说:“父母年老正想请求到地方任职,两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潘良贵退下对人说:“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笼络,又凭什么在朝廷立身。”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担任严州知州。到任两月,请求担任祠禄官。起用为中书舍人。
  恰好户部侍郎向子湮入宫拜见皇帝,说话繁冗芜杂,潘良贵以前与向子湮交好,这天潘良贵暂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前严厉地说:“向子湮用没有用的话长久打扰皇帝!”向子湮想退下,高宗看着潘良贵说:“是我问他。”又告诉向子a慢慢道来。向子湮又说,长时间不停止,潘良贵多次呵斥他退下。高宗变了脸色,于是两个人都等待治罪。潘良贵请求离去,回来后,十年没有出京。李光获罪,潘良贵因曾与李光通信获罪,降三级官。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潘良贵刚正清屎,保持晚节。做博士时,王舫、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都被拒绝。晚年家居非常贫困,秦桧婉言劝潘良贵,劝他要求任州职,潘良贵说:“我潘良贵不敢这样做。”他的谏疏多数焚烧草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人朱熹替他写序言。
14. A(“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当,“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并没有写乐景;并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采薇》)
15.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3分)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4分)
16.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7. B(①饮鸡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不合语境。②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③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使用对象错误。④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⑤如芒在背:形容心神不宁、忐忑不安的样子。⑥罄竹难书:形容事实很多,难以说完。感情色彩不当)
18. B(A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目标”。C暗换主语,“早日康复”当事人应是小博轩,应将最后一句改为“使小博轩早日康复”。D语序不当,把“努力”移到“让人民群众”前)
19. A(①处应是转折关系,②处有进一步的意思,③处宜不填,④处是因果关系,⑤处引出对象,⑥处是条件关系)
20.①可喻之为河((1分)
②途经平原静水深流((2分)
③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2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诺贝尔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比较集中,绝大部分是欧美人。(3分)和平奖与文学奖比较均衡,得主散布于三十多个国家。(3分)
22.参照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1)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低俗网红打开了盛有人性恶的潘多拉之盒,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浸淫于此的人。可以立意为“纯洁人性,反对以丑为美”“抵制恶的诱惑”“低俗网红容易突破法律的界线”。
(2)从集体精神养成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导致集体精神的矮化、粗陋化。可以立意为“低俗网红激发人的生物性本能,给人带来危害”“抵制低俗网红,倡导自由精神与创造精神”。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的破坏力指向未来。可以立意为“清除低俗网红对年轻人的负面辐射力”“拒绝低俗网红,保护青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6 06: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