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2017届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23 21: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2016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六校联考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
陈望衡
  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第三,将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受到尊重。第五,荒野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所重视。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正是凭借工业文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们才能欣赏荒野的美。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15日14版,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B.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C.人的生命是生命意味的立足点,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D.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打破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早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生态文明美是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这是当代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观点。
B.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是,种群的生命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
C.自然美能够存在的基础和它跟社会美区别开的关键是自然性,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D.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然而生态意味的美却是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视角下,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两者结合则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B.因为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所以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不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重视生态,而且它们的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
C.所谓自然环境审美,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就是自然环境美在生态文明;自然环境的美,应当体现通常所说的生态与文明的统一。
D.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生态审美导人生态公正思想,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也获得尊重。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解答】(1)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主要”一词说明人类除了经历过这三种文明类型外,还经历过其他文明类型.
(2)D项对“生命意味的美”和“生态意味的美”理解和分析恰好与原文第四段中“第三”内容意思相反.
(3)B项对应为原文第三段为“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选项中“而且它们的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曲解文意.
答案:
(1)A
(2)D
(3)B
【点评】现在的选择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有的设题,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程千里列传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竟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②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
  程千里是京兆人.他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碛西募人,多次凭借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年,他被授予御史中丞.天宝十二年,兼任北庭都护,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领部众归附唐朝,隶属于朔方军,唐玄宗为其改赐姓名叫做李献忠.李林甫统领朔方节度,任命李献忠为副将.之后又下诏,将李献忠部落转移,隶属幽州管辖,李献忠和安禄山素来不和,恐惧不敢奉诏,于是背叛朝廷逃回碛北,多次成为边关大患.唐玄宗对他感到很愤怒,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天宝十二年十一月,程千里的军队到达碛西,用书信晓谕葛禄,命令他帮助朝廷.李献忠势单力孤,归降了葛禄的部落.葛禄将李献忠及其妻子儿女、帐下数千人都捆绑起来,交给程千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天宝十三年三月,程千里在勤政楼献上俘虏李献忠,最后将他在朱雀街斩首,程千里凭借功绩被授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然留任辅佐治理羽林军.安史之乱发生后,朝廷下诏命令程千里在河东招募兵勇,充任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天宝十五年正月,程千里被升迁为上党郡长史、特进,代理御史中丞,派兵守上党.叛贼来攻城,多次被程千里击败,凭借功勋多次升迁,直至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包围城池,并且多次带领少量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于是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生擒蔡希德.双方精锐的骑兵交战得很激烈,差一点就要生擒蔡希德,但是蔡希德的救兵到了,程千里于是收拢骑兵撤退,可是护城河的桥坏了,他掉进了坑里,反而被蔡希德抓住了.程千里抬头告诉自己的骑兵说:“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啊,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军队失掉主帅,不可丢失城池.”士兵们听到后都流下了眼泪,早晚严防死守,叛贼最终也没有攻下城池.程千里被俘到了东都洛阳,安庆绪给他安排了住处,专门给他安排了伪职特进,把他囚禁在客舍中.等到安庆绪败走的时候,程千里被严庄杀害.
  这一年的十二月,皇上驾临丹凤楼大赦天下,其中说到:“忠臣侍奉君主,只有杀身报国而不会叛变成为贰臣;烈士为国捐躯,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像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这些人,马上追赠官职,寻访他们的子孙,加封他们的官爵,家中人口都多多给予抚恤.”于是从此给予厚待的人,无不是要求节义完备的.而程千里终究因为被生擒到叛贼的朝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排除.本题主要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故选A;
(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B选项的解释本身就互相矛盾,“接受”和“奉上”矛盾,句中“奉”解释为“恭敬地用手捧着”,故选B;
(3)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依据文章第四段内容可知,程千里虽然被活捉,但是并没有投靠贼廷,所以D项错;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省略句及状语后置句、“缚”、“飞表献捷”、“壮”②判断句、“诸”、“乍可”
答案
(1)A
(2)B
(3)D
(4)①葛禄将李献忠和他的妻了儿女以及帐下数千人都捆绑起来,交给程千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
②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啊,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失掉主帅,不可丢失城池.
【点评】文言文常见解题步骤和口诀:
1.步骤:(1)通读所给材料,上弄清文段.大意.并标出关键词.(2)划分成分.
2.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姑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虞丞相①挽词三首
(其一)
杨万里
负荷便宜重,经纶别有源。
雪山②真将相,赤壁再乾坤。
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
世无生仲达③,好来未须论。
[color=]【注释】①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大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高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逝。谥号忠肃。②杜甫在《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③仲达,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有谚日: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1)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
【考点】古诗词阅读;怀古咏史诗.
【分析】这篇挽诗,气格浑厚,感慨遥深,体现出诗人的扛鼎笔力,既表示了对一代名臣的沉痛悼念,又饱含着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1)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模式:明确表达技巧;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运用这种表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
(2)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形象中的意境.答题模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答】(1)题干问全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回答时只能答一种手法有两个思路,一是通篇用了一种较大的艺术手法,如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象征等等,还有就是某一种较小的手法在诗中多次出现.此题属于后者.通过阅读全诗和注释,可以看出典故多次出现.
(2)赏析写景佳句一般思路是再现画面,概括特点,明确情感.此题还要求结合全诗作分析,那就要分析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了,作用题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还要答结构作用.“凄凉月一痕”与“经纶别有源”“赤壁再乾坤”有很大落差,属于对比.
答案:(1)用典.①颔联运用严武平定吐蕃叛乱与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两个典故,十分贴切、概括地道出虞允文平生行迹与功业,气魄宏大,语言遒劲.②尾联用诸葛亮死后吓走司马懿的典故,突出了虞允文的才略过人,世无敌手.
(2)①“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写虞允文身亡,埋骨地下,只有一弯冷月相伴,场景极为凄凉寂寞.②这与前面的功高盖世的业绩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使诗意曲折跌宕,而且切合悼词口吻,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无限的感慨:既表达了对一代名臣的沉痛悼念,又饱含着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译文:
你能担负社稷安危、国家重任,因为你经纬天地,别有渊源;将相功业足可比肩严武,采石大捷如同赤壁决战你再造乾坤.可谁知呵,奄忽之间你盍然逝去,只有冷月一弯空照着荒野孤坟.世间再无司马仲达可与诸葛对垒,当今谁又堪称经纶妙手能与你并论?
赏析:
杨万里这首挽诗,从大处着笔,致力于突现虞允文的主要功业.以此,起首两句便以浑厚庄重之笔点明他以书生出将入相,经纬天地的才能;颔联选用两个典故,十分贴切、概括地道出虞允文平生行迹与功业,气魄宏大,语言遒劲.颈联骤然一转,写虞允文溘然下世,埋骨荒野,极力突现其身后之冷落与寂寞,既与其盖世功业相对照,也隐含着对国家政治的忧虑与批评.尾联则乘势而下,再次借诸葛亮与之相比,明确指出,南宋王朝再难有如此人物可以重整山河,扭转乾坤.
【点评】概括意境答题要点: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诗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被人们广为传颂。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 , 用之如泥沙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地崩山摧壮士死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字形.
【分析】此题为情境默写题.根据情境回忆有关诗文中的句子,注意和原文保持一致.
【解答】(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重点字:锱铢)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重点字:钩)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默写的几个注意点:
一是记住生僻难写字.“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二是区分同音异形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能够既知其形,更知其义.
三是区分形近异义字.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骗子
徐常愉
  寒风凛冽的大街上,我架着双拐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步子。
  此时的我身无分文,肚子咕咕直叫,身体瑟瑟发抖。不过我的脑子还算清醒,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尽快弄到食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否则,我恐怕熬不过接下来的这个夜晚了。
怎样弄到食物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向过往的行人伸出乞讨的手。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可我又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不能使用这个方法。这是不是我心里仅存的一点儿自尊在作怪?我一时还无暇思考这个问题。而除此之外,我惟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卖掉我身上惟一值钱的东西﹣﹣皮大衣。别看我身上这件皮大衣看上去肮脏不堪,可它是山羊皮做的。我想它至少值20美元,不过为了尽快出手,我决定以10美元就卖了它。
  于是,我停下来,脱下皮大衣。寒风立刻刺透我的脊背,我狠狠地打了一个寒颤。没办法,我只能暂且忍受寒冷了。我撤出一条拐杖,把皮大衣挂在上面,开始向过往的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
  开始的时候,我在叫卖,而且声音还算洪亮:“卖皮大衣啦,只要10美元!”可是没过多久,我意识到,必须保存自己仅存的一点点体力了。我环顾四周,找来了一块硬纸板和一根炭木棍,制作了一个广告牌挂在了皮大衣上。做完这一切,我已经抖作一团。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幸好,一位先生在我面前停住了。那位先生看了看广告牌和皮大衣,又看了看我的脸,从兜里掏出10美元,递给了我。我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急忙伸手接过了钱,正要把皮大衣从拐杖上摘下来给他,那位先生却转身走了。我急忙喊道,先生,您的皮大衣!那位先生边走边回过头来冲我摆了摆手。我明白了,他并不屑于要我的皮大衣。虽然,这让我感到有些尴尬,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对那个人的感激。我发誓,我一定会在上帝面前替他祈祷的。
  10美元,足够让我三天不挨饿了。我重新穿上皮大衣,向一家食品店走去……
  然而,因了那10美元,时间似乎突然变快了。我还没有做好迎接第四天的准备,三天的时间就匆匆过去了。当我再次饥肠辘辘地流浪在大街上时,我不得不再次脱下我的皮大衣,向过往的行人出售。
  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当又一位先生给了我10美元而且仍然没有拿走我的皮大衣时,我不得不这样认为。
  然而,没想到,我的好运气三天后却离我而去了。当我第三次向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时,我遇到了麻烦。我发现许多人远远地瞅着我,一边指点着我,一边匆匆地走开,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愤怒。
  人们这是怎么了?我正迷惑,见两个年轻人向我走过来,我暗自庆幸终于有人来买我的皮大衣了。没想到,他们却让我好失望。这两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头两位先生那样从兜里掏出10 美元给我,他们其中的一位一把揪住了我的脖领子,大声呵斥我是一个骗子。我很害怕,但又觉得委屈,便小心地申辩道,我不是骗子。那人恶狠狠地说,你还敢说你不是骗子?我明明看见你在这里卖了一个星期皮大衣了,怎么至今没有卖掉?怕是在用皮大衣做诱饵来骗取人们的同情心和钱财吧!
  我幡然醒悟。虽然自己被误会了,但是,我觉得他们是有权利而且有充足的理由这样想的。于是,我没有继续申辩下去。那个揪我脖领子的年轻人以为戳穿了我肮脏的伎俩,摆出一副大义凛然为民除害的姿态,恶狠狠地从嘴里吐出一个字﹣﹣滚!其实,他不这样说,我也是要离开这里的。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我必须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寻找生机了。
  于是,整个冬天,我辗转于整个城市的各条街道。然而,每一条街道,我最多只能待上一个星期,因为人们的洞察力似乎越来越敏锐了,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判断成一个骗子。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运气一直是不错的。因为我总能在饥肠辘辘时得到10美元,而且不失去我的皮大衣。
  哦,或许这样说对于那些掏钱的人不够公平,应该说,是那些掏了钱的好心人又把他们的皮大衣施舍给了我。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能真的变成骗子。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曾不止一次试图让那些掏了钱的人把我的皮大衣拿走,可是,我一直是个失败者。无奈,我只得采取另外一个办法:我坚持三天才卖一次皮大衣,而且只接受一位好心人的钱。
  尽管如此,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还是被迫要到另外一座城市去了。因为几乎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了我﹣﹣个用皮大衣来骗钱的骗子。他们已经把戳穿我骗人的把戏当作十足的乐趣了。
(节选自《天池小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BC 
A.文章开头“寒风凛冽的大街上”的环境描写,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及发生的地点,另外有渲染悲凉凄清气氛的作用。
B.小说讲述了“我”沦落为骗子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是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
C.“我”无偿得到10美元后,向一家食品店走去,看出其有惰性,“我”在别人不断地怜悯和施舍中失去底线与自尊。
D.小说结尾“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巧妙呼应了开头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春天”意在指“我”的人生迎来转机。
E.作者的笔调冷静客观,只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可在平静的表面下,却翻腾着感情的巨浪,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3)请简述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4)对于本文的主题,有人说小说鲜明地呈现一个人堕落的过程,有人说小说是对社会人情淡薄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小说阅读.
【分析】(1)赏析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能力层级D.
(2)赏析小说的写法,能力层级D.
(3)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4)探究小说主旨,能力层级F.
【解答】(1)赏析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能力层级D.
A项“为故事提供了背景”系无中生有,其余正确.
D项中“春天”,仅仅指表层含义,季节而已.
E项“只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错误,还有心理等描写.
(2)赏析小说的写法,能力层级D.第一人称写法的好处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二.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三.使情境更为真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感染力与可读性.
解答本题紧扣总体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鉴赏小说人物形象.解答本题,抓住”我“的出场和遭遇,分析”我“的心理变化和最终的结局,即可概括、归纳”我”的形象特点.
(4)探究小说主旨,能力层级F.探究小说主旨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解答本题,立足文本,分析小说情节,把握“我”在事件发展变化中的言行、心理以及周围人对“我”的反应,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要有理有据.
参考答案:
(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
(2)①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看到“我”由不想成为骗子到最终沦为骗子的全过程,②第一人称写法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中“我”出售皮大衣时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就得益于此.③使情境更为真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感染力与可读性.(每点2分,共6分)
(3)①“我”是一个流落街头的穷困平民.②开始时还有感恩之心和些许自尊,但它们随着时间而流逝.③好逸恶劳,仅靠一次次出售皮大衣来维持生计.④结果自尊尽失,沦为笑料,辗转各地.(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示例一:小说鲜明地呈现一个人堕落的过程.文中的“我”在饥寒交迫之时没有低下身段向人乞讨也许是仅存的自尊心在作怪,“我”决意卖掉自己的皮大衣来维持生计,第一次得到10美元时“接过了钱,正要把大衣从拐杖上摘下来给他,那位先生却转身走了”,内心充满感激,还感到有些尴尬,并决意祈祷.一次次地卖皮大衣后,“我”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然也“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能真的变成骗子”并愿意让对方拿走皮大衣,但一次次的行为和一次次的改换地方本身就说明“我”的自尊心的消失和底线的丧失.
示例二:小说是对社会人情淡薄的批判,小说中的“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虽有一些人施以援手,但更多的人却冷眼旁观,以至于“我”在第三次出售皮大衣时被赶走.文章结尾处更鲜明地体现这点.“人们的洞察力似乎越来越尖锐”,“我”的痛苦竟然成为了他们的笑料,戳穿“我”被他们当作十足的乐趣了.人情淡薄可见一斑.小说就是借这些人的表现来对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情合理6分,酌情给分)
【点评】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品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
方孝坤
  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山、一片海、一座孤独的海岛。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香港特首曾荫权说:国学大师饶宗颐以旷世之才,文通六国,学富五车,堪为一代鸿儒。
  文化部前副部长郑欣淼说: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部分。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他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现在其潮洲故居壁上,仍存有他13岁时以欧体楷书所写对联,笔力刚健,不似幼年人之作。他的梨俱室还藏有他20多岁所书的扇面,也是典型欧体行书,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但表现出的天赋则大异常人。
  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及转化能力。他的书法能够神追古人又极具个性。他曾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北碑,及唐欧阳询化度寺碑,深入研习其笔法,之后他广阅众碑之余,偶然涉笔写其他北碑与唐碑,皆能写得形神俱似而又匠心独运。他写金冬心漆书,参入了爨宝子,汉简隶体写得比金冬心还要灵动,他的隶书,扎根汉碑而广参汉镜铭、砖文、木简,同时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既沉雄刚健,又生动有趣。行草方面,师法古人,自上而下,博精约取。篆书则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独具特色。在工具的选择上,饶宗颐善用茅龙笔,且扩展其功能。亦书亦画,各体皆能,其成就远远超越茅龙笔书法的创始人理学大家陈白沙先生。
  饶宗颐的书法得益于他在书画上的博、厚、通。
在学习古人上,饶宗颐博学诸家,转益多师,楷书除上述诸家外,更取法瘗鹤铭、张猛龙碑、爨宝子碑及龙门造像。章草取法简而参以急就章。行草好唐怀素与宋黄山谷、米南宫。隶书取径张迁碑、石门颂及开通褒斜石刻,而参入清人意趣,篆书于天发神谶碑,浸淫至深。正是在广博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其书写技巧得到锤炼和升华,其书法视野得到开拓,其书法学养得以丰厚。其学书过程不仅遍临经典,而且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和思考对传统书法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且留下了精辟的理论,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营养。饶宗颐的“学书十要”对书法技法、学书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发人深省。
  饶宗颐之所以能够在学术和书画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他有一颗童心﹣﹣一颗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他自己曾经表述过,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其实都是在玩,似轻松幽默的话语包含了他的达观和童真,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精神,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的独特的书画艺术。另外一点是他的书写情怀,所谓书写情怀,就是生活之闲暇可以以书画以寄情,生活之沧桑可以以书画以移情,生活之劳碌可以以书画以悦情。
  2003年8月底,饶公患上了轻度中风,他的右手偏瘫,不能提笔。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主任郑炜民博士去看望他,饶宗颐跟郑炜民说:“炜民,我将用左手写字画画,学高凤翰一样。”当时饶公已经用左手执笔,练习写字。到2003年12月24日,饶公来学术馆,走进他的画室内,开始画画;他已经用右手执笔绘画的,很快就画成一幅《灵鹫山图》,这幅画的题字则是大约半年后才加写上去的。饶公先左手,后右手,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执著恢复了左手的功能,重新利用他的智慧的手书写性情,挥洒人生,他的书画情怀和书写实践验证了书画延年益寿的功能。
  饶宗颐就是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
                                              (摘编自《传记文学》2013年10月第281期)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C、E 
A.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孤独的海岛,一方面肯定他的巨大成就让人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的一些思想还不能被世人理解。
B.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幼年即从唐人欧阳修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早年学书经历大异常人。
C.饶宗颐的隶书,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行草方面博精约取;篆书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从中可以看出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的观察力和转化能力。
D.饶宗颐自己曾经表述过,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其实都是在玩,可见,他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只有轻松和乐趣,从来都不会感到疲劳。
E.正是有学养和人格作为支撑,饶宗颐才成为了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他的才情和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变得越来越丰厚。
(2)饶宗颐是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他是怎样成就这一点的呢?请概括回答。
(3)文章开篇引用了学术界和一些名人对饶宗颐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评价饶宗颐“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匠”,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博”的认识。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解答】(1)C、E
A.“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的一些思想还不能被世人理解.于文无据;B“早年学书经历大异常人”错,根据原文“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可知,他早年的学书经历与常人无异;D.“他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只有轻松和乐趣,从来都不会感到疲劳”错,根据原文“似轻松幽默的话语包含了他的达观和童真”可知,他说的话体现了他的达观和童真,以及对学术的热爱.
(2)①“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家族影响,首富的地位和书香门第的氛围帮助他在阅读和书画方面打下坚实基础.②“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但表现出的天赋则大异常人”,天赋大异常人.③“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及转化能力”,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和转化能力.④“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他有一颗童心﹣﹣一颗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有一颗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⑤“另外一点是他的书写情怀,所谓书写情怀”,以书画调剂生活的书写情怀.⑥“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执著恢复了左手的功能,重新利用他的智慧的手书写性情,挥洒人生”,顽强的毅力和执着.
(3)分析作用时注意几个限定语“学术界和一些名人”,这个通过别人的评价,因而是侧面表现饶宗颐的崇高地位和旷世才华.②“学术界和一些名人”,可见评价者本身也很有地位,所以他们的评价能增加传记的说服力.③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别人的评价,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兴趣,让读者很想了解这样的优秀人物是怎样成就自我的.
(4)作答本题的思路,首先了解“博”在文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最后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受.
答案:
(1)C、E
(2)①家族影响,首富的地位和书香门第的氛围帮助他在阅读和书画方面打下坚实基础.②天赋大异常人.③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和转化能力.④有一颗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⑤以书画调剂生活的书写情怀.⑥顽强的毅力和执着.
(3)①通过别人的评价,侧面表现饶宗颐的崇高地位和旷世才华.②因为评价者本身也很有地位,所以他们的评价能增加传记的说服力.③引发读者兴趣,让读者很想了解这样的优秀人物是怎样成就自我的.
(4)①只有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才可能达到学问的高境界.②饶宗颐遍临经典,博学诸家,转益多师,书写技巧得到锤炼和升华,书法视野得到开拓,书法学养得以深厚.③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和思考对传统书法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留下了精辟的理论,“学书十要”发人深省.④在我们平常的学习中,我们也应该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点评】人物传记文章解题步骤
1.揣摸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认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形成明确而强烈“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览文本的有力指示.
2.理清脉络,整体驾驭
第一遍速读文本:第一步,弄清作品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传主的人生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驾驭文本的布局思绪;第二步,整体体会文本内部实质意义,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内容,弄清文段写了传主的哪些事,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特点;第三步,弄清作者的情感基本偏向.
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
第二遍精读文本:携带问题,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重具备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尤其注重叙述之外的议论性语句.
4.深思熟虑,精确抒发
将问题与文本精密跟尾起来,对文本内部实质意义作深入思虑,对传记人物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绩等和作者所持的立场作出自己的阐发、判断.对试题具体问题思虑阐发时,对照“整体原则”“语境原则”和“知世论人、知人论事、事中见人”原则,问什么,答什么.在抒发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掉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高雅、精确.
五、语言文字运用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他人。
A.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B.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考点】字义、词义辨析;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解答】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此题可用排除法,这三个成语中,区别最明显的是“实至名归”,也就是先有“实”(实际的成就),然后才有“名”(名誉),根据这可知,第③句应选填“实至名归”,语句的后半部分是“实”,前一句是“名”,排除A、C;“名不虚传”和“名副其实”.两者都指名实相符.名不虚传用于证实听来的名声不是假的.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第①句中“人间天堂”这是听来的名声,再加上句中有“果然”,证实名声是真的,选用“名不虚传”,排除D;第②中“人民公仆”是给予的称号,与实际相符合,选用“名副其实”.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本题中的三个成语意思非常相近,答题之前先要认真分析它们的区别,在根据语境选用合适的成语.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B.创客的概念,对李克强并不陌生.今年1月4日,他曾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欣然接受成为柴火创客荣誉会员的邀请,“好,我再为你们添把柴!”
C.认真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D.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A.表述正确;
B.主客体颠倒,应改为“创客的概念,对李克强而言并不陌生”;
C.成分赘余,“聆听”含有认真听的意思,删去“认真”;
D.句式杂糅,“围绕…为主题”杂糅,应改为“围绕…的主題”,或“以…为主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本题中要特别注意C选项,句中的词语意思上有重复,此类型的病句不易被发现,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词语,分析病句时也应多注意下修饰成分.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空气质量优劣与人们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①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PM2.5等悬浮颗粒及有害气体影响人们的呼吸道健康,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②并且在城市中污染物不易扩散
③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滑
④进一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性
⑤给人们的出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⑥雾霾天气大大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交通。
A.①④⑥②⑤③ B.①⑥②④③⑤ C.③⑤②①⑥④ D.③⑤⑥①②④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解答句子排序题,经常需要分析行文的逻辑关系.只要行文,就会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因此,通过对行文脉络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语句的排列顺序.
【解答】文段采取的是逻辑顺序,前文是说“空气质量优劣与人们健康生活息息相关”,③紧接其后指出:雾霾造成空气质量下滑,⑤是雾霾给生活带来不便,⑥是雾霾对交通的影响,进而①影响身体健康,由于②“污染物不易扩散”,会④“进一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性”.层层深入地论述雾霾的危害性.
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中连贯的能力.确定几个语句的前后顺序有很多方法,比如看主语,哪些句子主语是一致的,可以放在一起,哪些句子前后有因果关系,哪些句子前后有递进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来确定句子顺序.本题的解答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排除法.③句,紧承前句“空气质量”,应放在第一位,后面的语句都是说因为空气质量的下滑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就排除A、B两项.⑥是雾霾影响了交通,①句是说PM2.5等悬浮物质影响身体健康,按照递进关系,⑥在①前.这样就排除了C项.答案为D项.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 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 。将书籍当做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将书籍当做月亮的人,喜欢在晚上读书。白天读书的人, 志在将梦想变成现实 ;晚上读书的人,意在将梦想变成守望。阳光下读书,梦在书外;月光下读书, 梦在书中 。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考生做该题前,要认真读题,分析空白处与前后语句的关系,做到瞻前顾后,准确填写.
【解答】解析:通读全文,了解内容.第一横线处根据后文内容“将书籍当做月亮的人,喜欢在晚上读书”可填“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类似的句子,第二横线处根据后文内容可填“志在将梦想变成现实”类似的句子,第三横线处根据前文内容可填“梦在书中”类似的句子.
答案:①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②志在将梦想变成现实;③梦在书中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语相呼应的内容,进而确定补写相关内容,使上下文相衔接.
11.如图所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图,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200个字。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解答漫画题,一定要观察仔细,不能放过图画中的每一个细节,然后找出它的讽喻义.
【解答】概括构图要素关键在细心,不能有遗漏,图中构图要素有:数字“70”、时间“1945﹣2015”、五只和平鸽、“V”字型的长城图案.
分析图形的寓意,注意联系题干中的信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图”,分析每一个构图要素的寓意是要联系这个主题,同时注意构图要素的形状,看是否有其他含义.
答案:
构图要素:数字“70”、时间“1945﹣2015”、五只和平鸽、“V”字型的长城图案.
寓意:数字“70”与时问“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它们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同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
【点评】1、读懂漫画的信息
2、读懂漫画的标题
3、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
4、读懂漫画的构图
5、读懂漫画中的要素
六、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足“朽”与“不朽”.从具体的材料来看,这两则材料实际是对立的,第一则小材料是言与其它任何事物相比,“青春才是不朽”的观点;第二则小材料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会老”的观点,说“青春不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一句话,“青春足短暂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对比中分析,什么是“朽”,什么是“小朽”.
立意方向:①“青春不朽”或“永恒的青春”;②“生命短暂”或“青春不再来”;
③“青春的不朽与短暂”的辩证关系.
其他符合材料旨意的立意也可.
【解答】空山新雨后
当年早已不是翩翩少年的王尔德说,青春是值得并唯一可歌颂的.
诚然,青年人往往沉醉于青春而忘记终有一日老去,青春也并不如他们所料,永久不朽.然而我们要说,春的美好之后,却是秋的收获,犹如青春过后的沉稳和历炼.
且看王尔德,他肆意地涂抹青春的色彩,却在入境报税时慨然自傲地宣称:自己仅有名声足以报税!这是他播种青春所得,与时不朽.
所以,享受春光而似乎始终充满活力的“日出之阳”,正是我们青年人的天性,本无可厚非,并不是一味地自欺欺人.然而,拿青春赌明天、浪费而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人,是可悲的.
听闻多少青葱少女,只为心中偶像的一笑而“打飞的”去看韩星,不禁扼腕叹息:她们的青春,早早地花谢花飞.青春,本该是男儿意气风发、少女巾帼不让须眉的岁月,为何如此践踏?
究其原因,首先想到的是巴赫金嗟叹的“喧哗的时代”.青春就像一剂兴奋剂,给许多年轻人带来光阴尚长的错觉.有些人被浮华的时代遮蔽了双眼,青春也被人为地上了色,从质朴的纯白变为霓虹灯一般迷离的五光十色.这,并不是不朽.
然而,总有人使青春的丰碑光彩四溢,那是他们用心血涂抹的丹青,浑然天成.譬如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中所展示的那样,他并不是海明威笔下的“迷惘的一代”,而是在浮躁的大学时代潜心积淀,踏踏实实地为日后学术打下了基础.
再如,人们只看到蒋方舟置身于赫赫的青春光环之下,却忽视了他不倦的青春之声.王小波的年少轻狂,苏轼的少年成名,都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青春背后有花朵峥然迸发并结出了生命之果.
青春,最好的姿态也许并不如张爱玲所言:“出名要趁早”.丰子恺的《秋》,咏叹了精魂之不朽,这才是青春之光的理想聚焦.
也许,咏赋青春的诗,最微妙的当属“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只有空灵、纳新,历秋之丰收,才是最美的“天气”.
[color=]【点评】范文点评:《空山新雨后》是议论文.议论文以理服人,但并不意味着笔下可以无情.“情”和“理”犹如水乳,永远天然交融.《空山新雨后》的景仰丰碑和扼腕叹息,相辅相成,使议论染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15: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