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初中三年级] 北师大实验中学2016届初三语文“零模”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6-1 2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北师大实验中学2016届初三年级“零模”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 李白是唐代诗坛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在他的诗作中,山水诗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1),如实地具体描写山水景色,而是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心中的诗情幻化成绮丽非凡、 ① (A.惊天动地 [color=]B .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夸张是诗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常常用极致夸张的手法咏唱大自然的杰作,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蜀道难》中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为了显示蜀道的高耸,他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又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2)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蜀山之险,蜀道之难,在夸张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李白情不自禁(3)地咏叹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弥漫着飘逸超脱的仙心。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内容已隐藏,请关注公众号输入验证码查看

               
验证码 

  

本帖支持关注公众号查看

【无套路  无套路  无套路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发送【修改成公众号设置的关键词】收到验证码 在上面输入点击提交查看即可显示隐藏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