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5|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河南省周口市2015-2016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2-19 21: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河南省周口市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
[color=]高三语文

[color=]第I卷阅读题(70分)

[color=]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代“酷吏”政治对现代法治的启示
唐美娟
“酷吏”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产物。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准绳,将官吏区分为“循吏”与“酷吏”。“循吏”被世人所推崇,也是儒者们为仕途之人所树立的为官典范,而与其相对的“酷吏”却成为儒人墨客攻击的对象。以“酷吏”一词用来形容官吏的政治手段及其影响结果并将其载入史书作为一个类传的,首创于司马迁。纵观已有的史料及研究性论文,皆概括性地认为无论是哪一朝的酷吏皆为残暴酷烈,曲法滥杀的可恶之辈。如《辞源》对“酷吏”解释为“以严刑峻法残虐百姓的官吏”。这种片面的认识,使人们对“酷吏”产生误解。殊不知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异的,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后有本质不同。
其实,“酷吏”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酷吏”大多任“都尉”“延尉”“中尉”“中郎将”“御史…‘御史中丞”等与监察、司法相关的官职,也就是现在所称的“执法者”,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城管,药监等部门的执法人员。“酷吏”是对一些官员的行政手段及所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词。在司马迁看来,执法严峻、行政过程中重刑法、敢于执法的官吏就被称为“酷吏”,《史记·酷吏列传》中所记之吏皆为这一类人。
从咬文嚼字上来剖析“酷”字发现,其原本含义并不是指“残酷暴虐”。许慎的《说文解字·酉部》载:“酷,酒味厚也,从酉,告声。”可见,“酷”之本意与酒有关,“酒味厚”是一个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酒味厚”往往被认为是好酒。后来“酷”才逐渐有了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从而就有了“严酷…残酷”等贬义词的出现。
“吏”在《说文解字·一部》中载:“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从一”就是要忠于一主即君王,即如孔子所说的为官之道“臣侍君以忠”;而“史”的另一解释是“持中正”之意,要不偏不倚。概而说之,“吏”就是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之人。
“吏”往往还充当教师的角色,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一项文化措施就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景帝也说“夫吏者,民之师也”。“吏”不仅是与基层百姓联系紧密的“治民之人”,也是民治榜样,是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由此看出,将“酷”与“吏”结合,其最初本意在司马迁看来并不是指残暴、惨酷之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奸轨弄法,善人不能化,惟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由此可知,酷吏最初是以法对“奸轨弄法”的违法之人进行严格管理的官吏。
在中国崇尚“人治”的社会中,酷吏的本职是对国君负责。汉武帝时张汤等人的廉平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无道德仁义可言的来俊臣等人则是被唾弃的对象,他们虽皆被称为酷吏,但这种“名同质异”的巨大差异使=者不可相提并论。这也说明了在中国古代崇尚礼义教化的儒家思想之下,实行“辅之以法”时要把握“法”的度及执法形式和用法的目的、对象。张汤等人的为官执法行为为后世的官吏、执法之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不欺下,不媚上,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能与权贵奸恶之人作斗争,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同时还要保持自己廉洁高尚的一面。西汉时期的“酷吏”为现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执法环境的执法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尤其是随着各种高科技犯罪的频繁发生,怎样才能在执法过程中秉持中正,而又不越法度雷池一步,我们应从西汉酷吏的执法中总结经验。“执法者首先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才能真正将国家的法制落到实处,才能将法制受惠于百姓”,这在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也颇具借鉴意义。只有严格执法,执法公正,不恣意更改所依之法的内涵、范围,才能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法治,也才能真正改善吏治。
(节选自《从比较中窥见古代“酷吏”政治对现代法治的启示》唐美娟著)
1.下列关于“酷吏”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酷吏”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期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但“酷吏”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
B.由于各种史料及研究性论文中的错误认识,酷吏在人们的认识中成为贬义词,甚至《辞源》都进行了不恰当地解释。
C.今天的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的执法人员大致相当于古代的“酷吏”,“酷吏”含有对执法手段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意义。
D.一般我们所谓“酷吏”就是指敢于执法、执法严峻、重刑法的官员,《史记·酷吏列传》中所记载的官吏都是这一类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后有本质不同,实际上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张汤与来俊臣就是证明。
B.“严酷”、“残酷”等贬义词性是在“酷”后来兴起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后出现的,原来的“酷”是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
C.许慎认为,“吏”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他还是民治榜样,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
D.由《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作《酷吏列传》”可知,酷吏最初是严格依法管理违法之人的官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汤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来俊臣则是被唾弃的对象说明执法要把握“法”的度及执法形式和用法的目的、对象。
B.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异的,酷吏的“名同质异”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C.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执法者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将国家的法制落到实处,将法制受惠于百姓。
D.真正意义的法治要像张汤执法时期一样,只要执法者严格公正执法,不随意改变法律的范围内涵,就能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宁国推官。征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竞谪戍之奏请建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山西巡抚魏允贞为税使孙朝所讦,吾弼乞治朝欺罔罪。广东税使李风干没,奸人王遇桂请税江南田契,吾弼皆疏论其罪。时无赖子蜂起言利,廷臣辄连章力争,帝虽不尽从,亦未尝不容其切直。雷震皇陵,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寻复言:“陛下孝敬疏于郊庙,惕厉弛于朝讲;土木盛宫苑,榛芜遍殿廷,群小横中外,正士困囹圄;闾阎以矿税竭,邮传以输鞔疲,流亡以水旱增,郡县以征求因;草泽生。,衣冠丧气;公卿不能补牍,台谏无从引裾。不可不深察而改图也。”末言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严,居己峻,不可以楚事弃。先是,楚假王议起,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举朝无敢留正域及言楚事者,吾弼独抗章申理,而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且言:“王既非假,何惮于勘?”吾弼、秉汉遂为一贯等所恶。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域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居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召为大理右丞。齐、楚、淅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熹宗立,召还。
屡迁南京太仆卿。天启五年为御史吴裕中劾罢。
(节选自《明史·朱吾弼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竞谪戍之/
B.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C.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D.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
B.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国本”也指国家藏本。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C.闾阎,间泛指门户;人家。阎指里巷的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不再指房屋建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之“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吾弼身为御史,恪尽职守。赵学仕贪污受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王遇桂请求向江南的田契征税,他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
B.朱吾弼敢于直谏,为国尽忠。雷击皇陵一事发生后,他接连上疏,语气恳切,指出朝廷内外存在的弊端,希望皇帝深入审查。
C.朱吾弼不惧权贵,坚守正义。首辅沈一贯排除异己,朝臣们明哲保身、不敢谈论相关事情,惟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
D.朱吾弼仕途坎坷,三起三落。因诋毁沈一贯,遭停俸,于是辞官;后齐、楚、浙三党执政,他又辞官;最后被弹劾免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5分)
(2)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剐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8.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9.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来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陶渊明《桃花源记》用“____”描写老人和孩子的神情。

[color=]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琴弦
程天保
苍烟落照,夕阳将静谧的江流染得一片嫣红。两座巨大的铁塔对江而峙,高低错落的电缆,牵系着铁塔,横江而过,像一抹幽雅的琴弦,在江风中瑟瑟抖动。
长江是它的5,江流是它演奏的和声,落日是它的梦幻。万物均沉浸在玫瑰色的梦幻中。这是一张冠名《琴弦》的摄影作品,壮阔,浑厚,深沉。
它是金哲的成名之作。
=十年前,金哲是电力局的临时工,被派遣到这里。家贫辍学的苦痛,离群索居的寂寞,前途无望的悲愤,像巨齿一般啃噬着他的心灵。面对浩瀚壮阔的长江,乘风破浪的舟帆,日出日落的璀璨,他那颗敏感、泣血的心,似乎有了瞬间的顿悟。他倾尽全部积蓄,东挪西借,买来一架破旧的照相机,将身心融进了铁塔的铿锵,长江的韵律,岁月的沧桑。守卫铁塔的,还有一位人称龙伯的老人。他身体颀长,银须粲然,目光深邃。举止言谈,有一种野鹤闲云般的飘逸,仙风道骨般的潇洒。他默默地观察着金哲,时间久了,似有一种认可,一种默契。他代金哲执勤,给金哲以金钱的资助,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注视金哲在朝暾夕晖中捕捉大自然的华美的瞬间。但奇怪的是,龙伯从不看金哲的作品,即使金哲征求他的意见,龙伯也只是淡淡地一笑:“摄影是一门艺术,没有十年八载的磨炼,是谈不上创作的。”金哲感到了老人的温情、力量和深沉。
他默默地摸索着,思考着,奋斗着,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失败的阴影始终困扰着他。
他身心交瘁,神情郁悒,变得极度地敏感和神经质,似乎再也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当一幅曾寄厚望的作品被画报退回时,他绝望地摔掉了相机,将全部存照抛向了铁塔,抛向了长江。
龙伯拾回散落的照片,凝视着涕泣的金哲。“孩子,你不再干了?”
“不!”金哲终于冷静下来,声音充满着悲壮,“我别无选择。我必须奋斗。否则,我将在铁塔下老死终生。”龙伯点头,从箱底翻出一架德国禄来相机给他。“艺术是触类旁通的。除了摄影,你还应该读读其他方面的书……”
金哲不可思议地望着老人,不明白他哪来这么昂贵的精巧的相机,哪来这样的见解、理智。龙伯成了他心中的谜。
自此,金哲认真读书。奇幻瑰丽的知识之海,拓展了他的心胸,开阔了他的眼界。他开始走向成功,作品接二连三地发表在省市乃至国家级的报刊杂志上,但艺术界却仍对他关闭着厚重的殿门。环境的局限,他的作品,始终离不开铁塔的背景。人们挪揄着:“好个铁塔摄影家!”
金哲受不了世俗的嘲弄,他要拓展新的天地。他一次又一次地要求调动,但碍于家庭复杂的政治背景,他始终只能陪伴着冰冷的铁塔,陪伴着谜一般神秘的老人。“这不是一个仅凭个人奋斗就能自立的社会。”金哲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忧伤。
“孩子,”龙伯一脸慈爱地望着他,“蛛网能粘住小虫,却束缚不住飞鸟。你已像一只雏鹰,开始在蓝天白云下飞翔了。”
“可我只拥有单调、冰冷的铁塔……”
“达·芬奇画蛋,黄胄画驴,你忘了艺术大师的故事?一件物体,从千万个角度观察,就会有千万种变化,千万种风采。重要的是,你得选准一个绝佳角度,拍摄出铁塔、江流、落日不同凡响的意蕴。”
金哲明白了,内,o对老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情,有一种想尽快弄清老人身世、经历的冲动。“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识何必曾相知?”龙伯像哲人般沉吟着,“若要相识亦相知,待到云开日出时。”
金哲悟了,笑了。从此,他百折不挠地寻找着,平心静气地观察着,像潜伏爪牙的猛虎,积蓄着力量,捕捉着时机。
一个雨后天晴的黄昏,当金哲与龙伯从遥远的江渚捕鱼回来时,天地间似乎显得异样的静寂、安详。小舟的款乃声划破广宇的宁静,一声一声,传向遥远的天际。龙伯摇着橹,凝视着辉煌的落日,赤紫的云霭,嫣红的江流,突然停住橹,指向金光映照的铁塔及琴弦般颤动的电缆,大喊一声:“你看!”
瞬间,金哲的心战粟了。他被大自然在这特定时空里构成的奇伟画面震慑住了,抖抖地取出相机,凝聚着周身的热血、力量,不停地揿动快门,拍下了这石破天惊的一瞬,然后孩子般趴在龙伯怀里,缨缨地哭了。他感谢上苍,更感谢龙伯。
金哲由此成名。云开日出,龙伯也盼来了与金哲“相识亦相知”的日子,但他却走完了坎坷曲折的人生旅程,灵与肉融入了浩瀚壮阔的江流。当艺术界为他恢复名誉,平反昭雪时,才揭开了使金哲困惑了十多年的谜底。
金哲手捧《琴弦》,泪如泉涌。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排行榜》)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二十年前,金哲倾其所有并东挪西借买来一架破相机,不只是为了排解内心的痛苦,还因为从大自然中获得了某种顿悟。
B.龙伯虽然支持和帮助金哲,却从不看金哲的作品,也不给他任何建议,这是因为在他看来,金哲的作品还很幼稚和肤浅。
C.在金哲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摔掉了相机、抛掉了照片时,龙伯的鼓励和帮助,让他恢复了冷静,重新鼓起了奋斗的勇气。
D.小说重视细节描写,如文中多次提及龙伯之“谜”。这一细节渲染了龙伯神秘的身世、传奇的经历,暗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E.小说叙事艺术高超,在叙述摄影作品《琴弦》的由来时巧妙地展现了金哲的成功历程,并在曲折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2)开头三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龙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意蕴丰厚。请结合文本,从艺术和人生两个方面加以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侯仁之,燕南园最后一位百岁大师走了
肖东发陈光中
①喜欢长跑的侯仁之先生终于停下了脚步,他差不多跑了整整一个世纪,于2013年10月22日安然离去,享年102岁。
②自少年时期开始,侯先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长跑。这已经不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精神的运动。长跑是需要持久韧性的,而侯先生一生都在不停歇地“跑”!一个以跑步的方式度过人生的人,自然能达到更远、更高的目标。所以,他才一直“跑”上了历史地理学的巅峰。
③侯老102年的人生轨迹,与百年来国家、民族的风雨历程交织在一起。说来也巧,在每个人生的转折点,似乎都有一位老师的身影在等着他:顾颉刚老师一篇宣传抗日的文章,使他决定放弃学医改攻历史,从而进入燕京大学;洪业老师“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师”的肺腑之言,使他从历史走向地理:远赴英伦投至达比教授门下求学,又使他终于迈进历史地理学的大门……当然,还有司徒雷登校长呢,还有夏仁德教授呢,还有冰心先生呢,还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呢……一老师们对他的影响,自然不仅仅局限于学业,更有思想与精神上的熏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件事情:侯先生被日寇判刑后暂居天津,因意外情况面临再次被捕的危险,正当他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洪业先生带话过来:不能走!就是被判处死刑,燕大人也会知道“侯仁之是为什么而死的’!!——洪先生自己就是一个榜样:在日寇的监狱里,他不仅自己恪守气节,还教诲身边的学生要坚持民族大义,不畏威胁利诱。正是在这些贤师的引领与鞭策下,侯仁之才逐渐走向成熟,在以后漫长的岁月当中,经得起名利的诱惑,抗得住命运的拨弄,耐得住长久的寂寞,以坚韧的精神求学治教,不仅成为学术泰斗,还是后辈学子敬崇的楷模。在这一代代杰出的学者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治学之道和气节操守是如何薪火相传、经久不息的。
④1932年,十九路军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侯仁之回忆道:那天,我实在闷得很,一个人去城里,从学校一直走到前门。我是想买一本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我非常喜欢这个杂志。我一个人走,心里太烦闷了。
当时没希望啊,抗日也不允许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买了这本杂志回去了。它对我影响太大了!里面有一篇文章,不长,但写得特别好,满腔热情地勉励青年“不要空谈救国”,要“到民间去”,“要把自己的脊梁竖起来,真正去唤醒民众。”那作者的署名是顾颉刚。顾颉刚是燕京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一位爱国学者。由于他那篇文章的影响,使侯仁之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再加上他弟弟侯硕之说“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侯仁之毅然决定报考燕京大学,投至顾颉剐门下,改攻历史了。
⑤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侯仁之在学术上的成果是辉煌的,1950年,他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率先对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沦基础。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担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并兼任刚刚成立的地质地理系主任。
自此,“历史地理学”便正式出现在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中。
⑥侯仁之曾说:“我这么多年搞的这门学问,乃是又古又今之学,既要研究历史上的古籍文献,又要结合现代地理学的知识实地加以考察,是需要‘读书,和.行路,的……”
“行路”自然要“跑”.侯仁之“跑”得上瘾。比如,从1961年到1964年,他每年暑假都要到西北考察,探索沙漠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他已经年逾八旬,仍持续不断地去沙漠地区、去各地城市,这对他来说,也是极大的乐趣。
⑦时间进入21世纪,侯仁之已是九旬之人了,他说:“我虽不能.奋蹄,,但还可以慢慢地‘走’路,庶几可多干点活。”他干的“活”可不少:他的历史地理学“四论”,对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他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一至二集以及《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的出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结果;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及沙漠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探索,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他因促使中国参加世界遗产公约组织,而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⑧他为自己作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总结: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
“平生最爱夕阳晚,坐听涛声到黄昏。”可作为一个学者,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工作。侯仁之是不会“坐听涛声”的。近年来,由于目疾加腿疾,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是,即使无法“奋蹄”,他却还要“慢慢地‘走路…,要“多干些活”。
⑨如今,这位长期坚持跑步的老人,已驾鹤西去。人们在他的遗像前驻足致敬。妻子张玮瑛送的挽联挂在墙壁上:不思量自难忘忆在昔七十载燕固执手期颐齐眉曾共晚睛,穷碧落下黄泉别而今百余岁人生爱侣蓬山此去难再步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侯仁之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影响力。
B.文中提到了对侯老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顾颉刚和洪业。如果说顾颉刚是促使侯仁之选择燕大的关键人物的话,洪业则是影响他从历史走向地理的关键人物。
C.侯仁之是一个以跑步的方式度过人生的人。他多次到西北考察,探索沙漠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直到他年逾八旬,仍持续不断地去沙漠地区、去各地城市去考察。
D.侯仁之一生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文中“平生最爱夕阳晚,坐听涛声到黄昏”这句话正是侯仁之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E.侯仁之说“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于是侯仁之改变了学医的志向,投至顾颉刚门下,改攻历史。
(2)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侯仁之取得辉煌成果的原因。(6分)
(3)本文第四段写了侯仁之对往事的回忆,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4)文中说“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color=]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作者通过太平洋战争中新闻界的失守,揭示了一个人们____的深刻问题:通过
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界实现的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福音。
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____
一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③何伟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后仍保持敏感和思考,将那么多本来被我们____的
细节和事件呈现,让我们思考今天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A.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B.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习以为常
D.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习焉不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B.“明斯克会晤”达成乌克兰东部停火协议后,冲突各方都明确表达了和平的意愿,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国际社会对此表示怀疑。
C.现在楼市去库存的关键是要把农民工培育成新市民,让他们成为购房主力,这就要把他们纳入到很多政策体系当中。
D.据军迷透露,10月2日,中国军方首次试射了一款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新型衍生导弹一一东风-31B,这标志着北京应对美国的战略袭击能力正在完备。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我当然知道,____,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A.我会失望于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会失望于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会失望于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
B.我会失望于故乡墟场的浮粪四溢,会失望于故乡车厢的拥挤不堪,会失望于故乡雨季的阴沉连日
C.我会对故乡墟场的浮粪四溢失望,会对故乡车厢的拥挤不堪失望,会对故乡雨季的阴沉连日失望
D.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雷人标语”来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困境,是一种最无奈的做法。根除城市顽疾,关键在于①____。而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②____,需要长期循序渐进地宣传教育、公民自律和法规完善。尤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文明的、市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不妨多注重“标语文化”,将警示语过于严厉、刻板的面孔变一变,改用优美、温馨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许会③____。
17.下面是洛阳师范学院建校100周年校庆标识图案,其主体图案以红色为主色调。
请写出除下方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孙家洲教授发布的与弟子断绝师生关系的公开信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孙教授今年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接连发出微信,对学界前辈阎先生、韩先生屡屡攻击,无端嘲讽,且用词刻薄,经多次劝说,郝某依然我行我素,无奈之下孙教授只好宣布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接着,郝某对孙教授的公开信进行反驳,他认为微信和微博是不同的,微博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微信却只有加着的好友可以看。他对学界前辈的不尊重都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圈,属于内部空间、私人空间。在私人空间里说话自然随便一些,这些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自己也有言论自由。
对于师生之间的这场风波,你怎么看待?请根据上面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color=]河南省周口市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应该是司马迁看来)
2.C(后一句不是许慎认为)
3.D(今天法治与西汉不能同日而语)
4.C
5.C(“闾阎”也指房屋建筑)
6.D(“三起三落”表述不够准确,前两次是朱吾弼主动辞官。)
7.(1)朱吾弼请求皇帝在朝廷会见大臣,请求祖宗典章制度,依次施行,与天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廷:在朝廷,次第:依次,更始:重新开始。每词1分,句意2分,“除旧布新”翻译不出来不扣分)
(2)首辅沈一贯暗中袒护王,因郭正域请求进行核查,便唆使其同党钱梦皋等逐赶他离去。(阴:暗中,暗地里,秘密地;左右:帮助,袒护;嗾:教唆,指使。每词1分,句意2分)

[color=]参考译文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官宁国推官。召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赵学仕任南京工部主事,因贪污受贿败露。南京刑部因赵志皋的缘故,从轻治罪,议调任饶州通判。朱吾弼上疏揭发,(赵学仕)最终被判贬谪戍守。奏请立太子,精简内阁大臣,补任谏官,罢除矿税,不回复。山西巡抚魏允贞被税使孙朝攻击,朱吾弼乞请治孙朝欺罔之罪。广东税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奸人王遇桂请求向江南的田契征税,朱吾弼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当时无赖之人蜂起谈论财利,朝臣总是联名上章极力谏诤。皇帝虽不完全听从,也并非不容他们的切直之论。雷击皇陵,朱吾弼请求皇帝在朝廷会见大臣,讲求祖宗典章制度,依次施行,与天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不久又说:“陛下孝顺恭敬却疏于举行郊庙祭祀,警惕激励却松弛于朝廷日讲;宫苑大兴土木,殿廷遍地是秽杂之人,众小人横行朝廷内外,正直之士身陷囹圄;平民因矿税而枯竭,驿传因运送物资而疲惫,流亡之人因水旱之灾而增加,郡县因征赋科敛而困顿;草泽百姓产生叛心,衣冠大吏丧失志气;公卿不能荐贤,台谏无从攀援。不可不深入审查而另作打算啊。”最后说礼部侍郎郭正域嫉恶如仇,严于律己,不可因楚王事而废除。
此前,楚假王之议兴起,首辅沈一贯暗中袒护王,因郭正域请求进行核查,便唆使其同党钱梦皋等逐赶他离去。朝廷上下没有敢留郭正域以及论楚事的人,惟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而御史林秉汉因楚王宗人杀害巡抚,也请求详细审查。并且说:“王既然不是假的,何必惧怕勘查?”朱吾弼、林秉汉于是被沈一贯等厌恶。正逢钱梦皋由于京官考察将被罢免,于是他揭发林秉汉是郭正域的鹰犬,言语触犯沈鲤、杨时乔、温纯。林秉汉因此获罪贬为贵州按察司检校,而钱梦皋得以留任。郎中刘元珍弹劾他,反而受到谴责。朱吾弼又上疏说刘元珍正直,请求罢免钱梦皋,藉此极力诋毁沈一贯,也违忤旨意,停俸一年,于是称病辞官离去。过了三年,起用任南京光禄少卿,召任大理右丞。齐、楚、浙三党执政,朱吾弼又称病辞官还乡。熹宗立,召回京。多次升迁任南京太仆卿。天启五年被御史吴裕中弹劾罢免。
8.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通过细节(动作)描写(1分),刻画出一个深切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诗中以“步月”“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2分),以“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2分)
10.(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1)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D得1分;答B、C不得分。(D分析不很全面,还有设置悬念等作用。B“龙伯……却从不看金哲的作品,也不给他任何建议”的说法不正确,后来龙伯给了建议;对原因的分析也不准确。C“龙伯的鼓励和帮助,让他恢复了冷静”的说法不正确,金哲随后自己冷静下来了)
(2)①描绘《琴弦》的画面,突出其美感,为下文进一步叙述其由来做铺垫;(3分)②运用倒叙,巧妙设置悬念,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3)龙伯是一个受政治迫害被发配守卫铁塔的老艺术家。(2分)外表儒雅,举止言谈飘逸潇洒;(1分)豁达开朗,坦然面对人生逆境;(1分)善良慈爱,爱护帮助后辈青年;(1分)艺术造诣精深,见解独到。(1分)
(4)示例:①艺术方面: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懈追求。艺术创作需要经历长期的磨炼,探索艺术的过程注定是艰辛而曲折的;艺术创作需要厚积薄发,触类旁通,要有多方面的丰富的知识来滋养;在追求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打破局限,拓展新的天地,同时要善于捕捉时机,抓住灵感。(4分)
②人生方面:人生之路注定充满坎坷,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努力奋斗。人生的旅程往往坎坷而曲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希望和勇气;特别是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更要奋发有为。只有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最终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还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指点和建议,这会使我们成长更快,进步更大。(4分)
12.(1)B项得3分,C项得2分,A项得1分,答D、E两项不给分。(A项中“全方位多角度”不准确;D项中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不正确文中有“侯仁之是不会‘坐听涛声’的”;E项中“于是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不准确,“由于他那篇文章的影响,使侯仁之改变了学医的志向”是强调顾颉刚的影响。)
(2)①老师们从学业以及思想精神上对他的影响和熏陶,(仅答出“经得起名利的诱惑,抗得住命运的拨弄,耐得过长久的寂寞,以坚韧的精神求学治教”得1分,这是老师们影响的表现,不是概括的内容;)②研究历史上的古籍文献,联系结合现代地理学的知识,不断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③不辞辛劳地考察,比如从1961年到1964年,他每年暑假都要到西北考察。(每点2分)
(3)①照应前文,有力地证明了“在每个人生的转折点,似乎都有一位老师的身影在等着他”“老师们对他的影响,自然不仅仅局限于学业,更有思想与精神上的熏陶”这些观点。②这一段详细地写了侯仁之在苦闷彷徨中有学医到改攻历史的思想抉择过程,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典型性;③丰富了传主形象,突出了侯仁之在国家危难之际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要拯救国家唤醒民众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每点2分)
(4)①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减轻人们身体的病痛;学历史,可以看清社会的弊病,进而古为今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改变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利于社会长久地发展。(解释关键句,2分)②侯仁之放弃医学,投至顾颉刚门下,改攻历史,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他的努力下历史地理学正式成为中国大学课程;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及沙漠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探索,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他因促使中国参加世界遗产公约组织,而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联系文本举出两个改攻历史后例子即可得4分)③联系实际,可谈鲁迅、孙中山等名人,言之有理即可。(2分)
13.A(习焉不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熟视无睹: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14.C(A项不合逻辑,应删去“经验”);B项“此”指代不明;D项搭配不当,应为“能力正在提高”)
15.B
16.①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或:促进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②一场艰巨的持久战(或:一个长期的过程);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上一处给1分,两处给3分,写上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17.①标识以“百”为核心要素,凸显百年校庆主题,展现百年底蕴和辉煌成就;②色调以红色为主,代表着喜庆,标志着学校发展的火红势头;③穿越“百”字中间的三条流动曲线代表黄河(或洛河、伊河),孕育着厚重丰富的河洛文化,突出地域特色;④新校区图书馆是汉代建筑“阙”的现代演绎,突出洛阳师范学院承载的文化内涵。(每点2分,答出前三点即可得满分)
18.立意角度:①师生重道义(尊师重教);②治学要沉潜,为人要平和(低调);③谁无少年轻狂时(改过);④学会尊重他人;⑤未曾登峰至顶,切勿妄言评论(慎言)
评分标准:依据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3 04: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