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调研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25 21: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调研(二)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
②有关领导谈及市政工程建设及城管理工作问题时着重指出,城市管理要标本兼治,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③有的地方以山色取胜,有的地方以水色撩人,唯独在这里,水与山        :水是岷江的水,山是青城的山,而我们就是这岷江水畔的山水人家。
A.融汇         持之以恒        相得益彰
B.融汇         锲而不舍        相映成趣
C.融合         锲而不舍        相得益彰
D.融合         持之以恒        相映成趣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确保市场稳定供应。
B.曾帮助发现埃博拉病毒的科学家彼德·皮奥特表示,此次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危机很可能要持续到2015年年底才能结束。
C.早在1979年,中方就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争端的立场。
D.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增加了大气中的光化学氧化剂,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
3.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绿阴冉冉遍天涯   ②青草池塘独听蛙   ③秋庭暮雨类轻埃  ④林莺啼到无声处  ⑤门外无人问落花
A.③ ② ④ ⑤        B. ① ② ⑤ ④        C. ⑤ ① ④ ②        D.⑤ ③ ② ①
阅读下文,回答4—5题。
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在香山途中,发现杏子口山沟南北两崖上的三座小小佛龛,几块青石板经历了七百多年风霜,石雕的南宋风神依稀可辨,说是“虽然很小,却顶着一种超然的庄严,镶在碧澄澄的天空里,给辛苦的行人一种神秘的快感和美感。”建筑家有这样的领会,梁思成名之为“建筑意”。
“意”,不太容易言传,等于品味、癖好之微妙,总是孕含一点“趣”的神韵,属于纯主观的爱恶,玄虚不可方物,如声色之醉人,几乎不能理喻。袁宏道所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这是对的。但是,袁中郎笑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俗以为远,说这些都是趣之皮毛,未免犯了知识势利的弊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一心追求高级文化之神情旨趣,恐怕变得有身如桎,有心如棘,入理愈深,去趣愈远。这一层,苏珊·桑达看得比较通透,她标举俗中求雅的享乐主义也是“高品味”,“有品味有修养的人从此得以开怀,不必日夜为杞忧所累。”琴棋书画的最高境界讲究能收能放,与此同理。
品味跟精神境界当然分不开,可惜庸俗商业社会中把人的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都化成“交换价值”,视之如同“成品”,只认标签不认内涵,品味从此去“品”何止千里!懂得看破功利社会怪现象而发出会心微笑的人,才能洞识“现代品味”的真谛,才可以在交换价值市场上立足且自得其趣。在这样精致的按钮时代里,没有这一点品味的人注定寂寞。(改写自董桥《说品味》)
4.依据文意,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    )
A.梁思成所谓“建筑意”,是指建筑文物因历经岁月风霜而呈现的斑驳痕迹。
B.苏珊‧桑达提出“高品味”,意在讽刺现代人往往付出高价追求庸俗享乐。
C.掌握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之间的“交换价值”,才能在现代社会自得其趣。
D.能超越功利角度享受美感经验,方能在精緻的按钮时代里培养“现代品味”。
5.下列叙述,与文中论“趣”观点最相符的选项是(    )
A.《世说新语》中“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的二句问答,双方皆欲以此明辨事理,因而“去趣愈远”。
B.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认为“月景尤不可言”,乃因月景之美“孕含一点‘趣’的神韵”,“惟会心者知之”。
C.郑愁予《错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擅写自然景物,是“夫趣,得之自然者深”的表现。
D.徐志摩《再别康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浓烈的主观爱好,属于“趣之皮毛”。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与赵韫退大参书(1)
【清】王弘撰
昨承执事枉驾,以贵乡诸先生之命,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且云本之相国意,又述相国尝称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而知己之谊,则有中心藏之而不忘者。即当欣跃操觚,竭其所蓄,直写相国硕德伟抱、辅世长民之大略,以求得相国之欢。然而审之于己,度之于世,皆有所不可。故敢敬陈其愚,唯执事详察焉。
弘撰以衰病之人,谬叨荐举,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转咨吏部,不允。嗣又奉旨严催,不得已,强勉匍匐以来京师;复具词令小儿抱呈吏部,又不允。借居昊天寺僧舍,僵卧一榻。两月以来,未尝出寺门一步。即大人先生有忘贵惠顾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儿持一刺,诣门称谢而已。须白齿危,两目昏花,不能作楷书,意欲临期尚复陈情,冀幸于万一,蒙天子之矜怜,而放还田里。
夫贺相国之寿,非细故也。诸先生或在翰苑,或在台省,或在部司,皆闻望素著,人人属耳目焉。公为屏障以为相国寿,则其文必传视都下,非可以私藏巾笥者也。弘撰进而不能应天子之诏,乃退而作贺相国之寿文,无论学疏才短、不能揄扬相国之德,即朝廷宽厚之恩,亦未必以此为罪。而揆之于法,既有所不合,揣之于心,亦有所不安。甚至使不知者,以弘撰与相国素不识面,今一旦为此文,疑为夤缘相国之门,希图录用,欺世盗名,将必有指摘之及。不但文不足为相国重,而且重为相国累,此弘撰之所以逡巡而不敢承也。即执事代为弘撰筹之,亦岂有不如是者哉!
不然,操天下文章之柄,为天子教育人才,天下之士,望之如泰山北斗,伏谒门下者,咸思得邀相国之一盼为荣。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是用直布腹心,唯执事裁之谅之。并乞上告相国:倘邀惠于相国,得归老华山,为击壤之民(2),以遂其畎亩作息之愿,午夜一灯,晓窗万字,其不能忘相国之德,将以传之纪载而形之歌咏者,必有在矣。燕山易水,共闻斯语。唯执事图之。
(王文濡编《续古文观止》)
[color=]【注释】(1)大参:对参政官的尊称。王弘撰:陕西人,明末诸生。入清后,隐于华山。康熙十八年被推荐应博学鸿儒科考试,召至京师,托病拒不应试,后放归乡里。(2)击壤之民:太平盛世的百姓。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       戾:违背
B.揆之于法,既有所不合     揆:揣度,衡量
C.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       属意:嘱咐,托请
D.疑为夤缘相国之门         夤缘:攀附权贵,拉拢关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          ②揣之于心,亦有所不安
B.①以求得相国之欢              ②以弘撰与相国素不识面
C.①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           ②为天子教育人才
D.①蒙天子之矜怜,而放还田里     ②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弘撰以衰病之人,谬叨荐举,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4分)
译文:                                                                       
                                                                              
②不但文不足为相国重,而且重为相国累,此弘撰之所以逡巡而不敢承也。(3分)
译文:                                                                       
                                                                             
③是用直布腹心,唯执事裁之谅之。(3分)
译文:                                                                       
9.请简述作者没有应赵韫退之请为冯相国撰写祝寿文章的原因。(3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9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color=]【注释】海西头指扬州。

⑴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2分)
答:                                                                          
                                                                              
⑵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                                                                          
                                                                              
                                                                              
⑶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游无穷者,                    。
(2)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于嗟鸠兮,                    。
(4)蜂房水涡,                    。
(5)                    ,四弦一声如裂帛。
(6)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7)知足者富,              。
(8)巧言令色,              。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藏在草间
耿立
乡村是藏在草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人的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常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冬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木镇的草,应该登记成册,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说出那写草的名字:醉草,兔子酸,益母草,节节草……在水沟旁有一种草,叫茅根,秋天时候,它的穗子白白的,如满头的霜;但它的根细长洁白,拔出一节塞到嘴里,那股细细的甜就爬到舌尖直跑进肚子里了。
父亲说醉草最好,羊要是吃了,就如农人抓起小酒壶仰脖喝透了壶里的东西,那羊也醉眼朦胧地踉跄地回家。有时我就乱想,草是农人的兄弟吧,他们都来自泥土,终归于泥土,如《圣经》上说的,人间有许多的无名氏。草也有,草的家族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妖冶的,朴素的,秀美的,绮丽的。有时它们像与泥土和农人有和约,庄稼占据多少地方,草占据多少地方,草总是先长出迎接庄稼,然后相伴着走一程。实在闹矛盾了,农人就批评草们的霸道,开始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镰刀、铲子、手,但我说草们在这些工具下不是牺牲,而是另有任用,到了牛羊的胃里,在牛羊反刍的时候,牛羊感恩的就是给他们温饱与生命的草。
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的肩上四季有一个杞柳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是一些草或者干柴,用来喂养生灵或烧火。当他中风后恢复得不是十分理想,他步履蹒跚,手指不能灵活转动。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后面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也被节气赶白了,腰也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掉了,像霜降到来,草们一下就咽气了,这由不得你自己,该走的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
秋天来了,那些草开始在风中东倒西斜,再也挺不直。那草都斜向有许多墓茔的木镇的坟地。木镇有许多家族的坟茔,在阳间,大家聚族而居,死后也叔叔大爷爷爷奶奶的辈分不乱。
但草是一视同仁,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往往有人给添土的坟茔,那上面草就少些,每年的清明,后人把草芽拔去,七月十五把开始结籽的老草拔去。如果墓草覆盖了整个坟茔,那就是这家的人最后没有抗拒过草,不在土地上繁衍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比谁久远?只有土地知道。人走了,有时在地上堆一抔土,草也许笑话呢,那土最终被草统属,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毕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啊。
12.作者说,农人与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请结合文本概括草与农人的关系。 (5分)
答:                                                                          
                                                                                      
                                                                              
                                                                              
                                                                              
1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
答:                                                                          
                                                                              
                                                                              
14.文章主要写草,也写到父亲,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                                                                          
                                                                              
                                                                              
15.“藏在草间”作为标题,请探究它的丰富意蕴。(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高建平
①自然欣赏的关键,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艺术欣赏的关键,是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离欣赏者太远。太远了,与人无关,就无法欣赏。于是,不失去距离,又不能太远,就成了一门关于距离的学问。
②对此,布洛提出“距离的二律背反”。有两种力出现在审美经验中,一种将人拉向对象,一种将人拉离对象。只有两种力量维持了一种平衡,审美欣赏才有可能。
③将人们吸引向对象的一股力量,就是生活的趣味。对自然的爱好,是从中看见生活、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生活的向往。对艺术的爱好,是从中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和对情感的向往。
④但是将人们从对象拉开的那一股力量,则比较难理解。有一种理解,认为过度生活化是危险的。孔夫子提出,君子不党;英国绅士们警告:保持你的距离。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过于挤在一起,就激发了低级趣味,滑入到危险的关系之中。还有另一种理解,即认为艺术就是要与生活不一样。纵观文学艺术的历史,有着大量非现实主义——即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来写作的作品。从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到充满神奇色彩的影视动漫作品,用魔幻手法写作的文学和艺术,都在有意偏离生活。这时,艺术的力量不是像绳子一样拉着欣赏者,不让欣赏者滑向危险的生活,而是有一种魔力,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像《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性距离,而是具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所造成的特有的美。
⑤距离由此取得了新的含义,有了肯定性的力量。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身。特别是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制造距离又打破距离,从而实现对距离的利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
⑥当然,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⑦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艺术家通过风景的描绘,增强了人们对风景欣赏的能力。艺术家也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推动着人们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⑧在美学界,朱光潜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海边农夫当别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有人以此批评朱光潜鄙视劳动人民,是剥削阶级意识。真的是对朱光潜先生莫大的误解。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答:                                                                           
                                                                              
                                                                              
                                                                              
17.结合文意,说明第⑤段中“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性本身”的含义。(6分)
答:                                                                          
                                                                              
                                                                              
18.简析文末“海边农夫”例子的内涵和作用。(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短信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能力看不见……
这一段话,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color=]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2月质量检查高三年级

[color=]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各题。(10分)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
20.用斜线“/”直接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1.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         合称“桐城三祖”。(2分)
22.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代表思想的是(2分)                 (     )
A. 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三纲五常”      D. 心外无理
23.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引兵十万杀奔新野。诸葛亮在关羽、张飞的大力协助支持下,遣兵调将,运用火攻,大败曹军。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自己的威望。
B. 《风波》描写1916年袁世凯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作品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说明若不能唤醒民众,革命是难以成功的。
C. 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话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像句玩笑话,表现的却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D“不了情暂撮土为香”是指在凤姐生日办得热热闹闹之时,但宝玉却以给北静王死妾探丧为名偷偷带着茗烟到城郊的水仙庵焚香祭奠金钏。
E. 《老人与海》中使用桑提亚哥和小诺曼林之间的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其中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棒球赛,探讨老人的偶像——狄马吉奥在球场的表现。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的看看。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这一联意思却好。”其中“女儿命薄”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哪个故事最能表现'武圣'兼'义圣'的关公形象?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美与丑之外,对立而可混合或互转的还有崇高和秀美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两对审美范畴。既然叫做审美范畴,也就要隶属于美与丑这两个总的范畴之下。崇高(亦可叫做“雄伟”)与秀美的对立类似中国文论中的“阳刚”与“阴柔”。我在旧著《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里曾就此详细讨论过。例如狂风暴雨、峭岩悬瀑、老鹰古松之类自然景物以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米琪尔安杰罗的雕刻和绘画、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和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阮籍的《咏怀》、李白的《古风》一类文艺作品,都令人起崇高或雄伟之感。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荷塘之类自然景物和赵孟頫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春江花月夜》乐曲之类文艺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感。崇高的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精神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因而惊惧,紧接着这种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要把自己提到雄伟对象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所以崇高感有一个内不愉快而转化到高度愉快的过程。一个人多受崇高事物的鼓舞可以消除鄙俗气,在人格上有所提高。至于秀美感则是对娇弱对象的同情和宠爱,自始至终是愉快的。刚柔相济,是人生应有的节奏。崇高固可贵,秀美也不可少。这两个审美范畴说明美感的复杂性,可以随人而异,也可以随对象而异。(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26.文中“崇高”和“秀美”各自的内涵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中列举了不少自然景物和文艺作品,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崇高”和“秀美”这两个审美范畴持什么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or=]2016届江苏省常中高三语文第二次阶段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①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②持之以恒,谓有恒心,持续不间断。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即不断地镂刻。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但是“锲而不舍”是带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③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显得很有趣味。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2.A(B.句式杂糅,“持续到2015年年底才能结束”    C.成分残缺。当为“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    D.搭配不当。“发病率增多”搭配不当)
3.C(这是南宋著名谏官、爱国诗人曹豳的诗《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4.D
5.B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参考译文:昨天承蒙您屈尊相访,以贵乡各位先生之命,嘱托我为冯相国写一篇贺寿文章,还说这是依照相国的意思,又说冯相国曾经称赞我写文章不违背古代为文之法。这虽然让我慌乱恐惧不敢承受,可是理解我的情谊,却让我深藏心中而不会忘记。我应该马上欣然提笔作文,竭尽所有才力,直接写出相国高尚品德和宏大抱负以及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的谋略,来获得相国的欢心。可是我审视自己,揣度世事,觉得都不可行。所以恭敬地陈述愚见,望您能详细审察。
我是一个衰老有病的人,承蒙错爱推荐,我曾经写信告诉各位本省抚军,征求吏部的意见,不被允许;接着又被奉旨紧紧催逼,不得已,勉强尽力来到京城;又写信叫小儿上呈吏部,又不被允许。我借居在昊天寺僧舍,伏处不出。两个月以来,未曾出寺门一步。如果有大人先生屈尊来看望我的,我都不能回拜,特地叫小儿手持名篇一张,到门表达谢意罢了。须发花白,牙齿松动,两眼昏花,不能写楷书,想要到时候再诉说衷情,侥幸有一线希望,蒙受天子的怜悯,而放我回到乡下。
为相国贺寿,不是一件小事情。各位先生有的在翰苑,有的在台省,有的在部司,声望都一向著名,个个都是人们耳目专注之人。公开地为相国写寿屏,那么文章一定会在京城传看,不可能用布巾包好私下藏在箱箧中。我进不能响应天子的诏令,却退而写为相国贺寿的文章,不要说自己学疏才短,不能宣扬相国的美德,就是朝廷也将会以宽厚之恩待我,也未必因我写不出而加罪于我。而用法则来衡量,既有所不合,用内心来测度,也有所不安。甚至使得那些不知情的人,认为我与相国素不相识,现在一旦写下这篇寿文,就会被怀疑为攀附相国之门,图求被任用,做出欺骗世人盗取名声之事,一定会遭到指摘。不只是文章不值得被相国看重,反而更加牵累到相国,这就是我迟疑不决不敢承受此任的原因。如果您替我考虑这件事情,也难道不像我这样为难吗!
其实不这样的,那些掌管天下文章的权力,为天子教育人才的天下的读书人,像仰望泰山、北斗一样仰望相国,拜伏在地而通姓名,都想以能够求见相国一次为荣。这其中负有盛名并擅长写华丽文章的人,本来就有很多,可是相国着意于我,我身非木石,哪里是没有心思懂得这个意思的,却推委而不做,有这样不通人情的吗?因此我直陈心事,希望您裁断此事并体谅我。并且请求您上告相国,如果能得到相国的恩惠,能够回归在华山终老,做一个农夫,来实现耕田种地的愿望,夜晚点灯,读书写文,一定不会忘记相国的恩德,将会记录下来并以诗歌颂扬的作品,一定是有的。
6.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放在原句中,结合文本内容逐项分析即可。C项,句意为:可是相国着意于我,所以推断,属意:意向专注于……。
7.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虚词用法,逐项分析、判断。A结构助词,与后面的成分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B①连词,来;②介词,因。C①动词,写;②介词,替。D①连词,顺承;②连词,转折。
8.①我凭着一个衰老有病的人,承蒙您的错误叨教(错爱)推荐,我曾经准备一些文辞(写信)告诉(告知)各位本省抚军(关键词:“以”译为“凭借,依靠”,“谬叨”译为“错误叨教(错爱)”,“具词”可以译为“准备一些文辞”,“控”译为“告诉(告知)”。)
②不仅文章不足以为相国增光添彩,而且还会给相国带来严重拖累(麻烦),这就是我犹豫徘徊不敢承受相国厚爱的缘由啊。(关键词:“重”译为“增光添彩”,“累”译为“麻烦”、“逡巡”译为“犹豫徘徊”。语意不畅扣1分。)
③因此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怀,希望赵大人能裁断并体谅我的苦衷。(关键词“是用”译为“因此”或“因为这个”,“布”译为“表达”,“裁”译为“裁断”。语意不畅扣1分。)
9.①没能应天子之诏却退而作贺寿之文,于法不合,于心不安。②与相国素无交往却写作此文,容易引发议论,连累相国。(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根据“弘撰进而不能应天子之诏,乃退而作贺相国之寿文,无论学疏才短、不能揄扬相国之德,即朝廷宽厚之恩,亦未必以此为罪。”、“甚至使不知者,以弘撰与相国素不识面,今一旦为此文,疑为夤缘相国之门,希图录用,欺世盗名,将必有指摘之及。”两句话的意思,加以归纳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9分)
10.⑴“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1分)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1分)。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每点2分)
⑶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且恶乎待哉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3)无食桑葚             (4)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5)曲终收拨当心画         (6)汤之问棘也是已
(7)强行者有志             (8)鲜矣仁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1)草与农人关系和谐:①农人用草喂养牛羊,修缮房屋;②“民”与“草”一样平凡、卑微;③草使村庄有了诗意(或草修饰村庄和庄稼);④草是农人的兄弟,都来自泥土,归于泥土。(3分,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草与农人有时较劲:①农人有时使草受伤害(农人用镰刀、铲子批评草的霸道);②草有时对农人也不以为然(草有时也笑话农人)。(2分,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3.运用拟人手法,(1分)化用“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草的柔顺、可爱,富有美感。(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写出了父亲对草(土地、庄稼)的依恋之情;②父亲与草互为映衬,相互突显;③赞美平凡朴素的草和具有草一样美好品性的农人,凸显文章的主旨。(6分。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5.要点:①乡村是藏在草里的,草给生命以恩赐;②草是平凡、朴素的象征;③美好的品德(世间万物)蕴藏在普通、平凡中。(6分。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第一层(①):从自然欣赏和艺术欣赏谈到审美中的“中文”问题;第二层(②—⑤)由布洛的“距离的二律背反”来谈“距离”的新内涵(新特征);第三层(⑥)审美视角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第四层(⑦—⑧)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论证要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试题分析: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需要结合文本,着重看每一段开头句子所叙写的内容归类即可。从文本分析,结合段首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和句子,不难看出,①应为第一层,谈审美中的“中文”问题;②—⑤都是来谈“距离”的新内涵,应是第二层;⑥谈到审美视角问题,应单成一层;⑦—⑧)是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论证,所以应是第四层。
17.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审美距离往往具有肯定性的力量(2分),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艺术手段(2分)。一是因为艺术本来就需要保持与生活的距离(1分),二是艺术中的非现实主义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是艺术作品具有通过拉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营造出独特的美。(1分)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找准答题区间,应是在第⑤段之后的段落中,可从“特别是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制造距离又打破距离,从而实现对距离的利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当然,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像《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性距离,而是具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所造成的特有的美。”等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朱光潜认为,农夫觉得菜园不差,而海的美景没什么可看,是因为,欣赏着要对海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2分)。这里既有一个审美距离的问题,也还有能否从审美视角的角度来欣赏生活的问题(2分)。作者援引这个例子,意在从反面强调人们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2分)
试题分析:要回答结尾处的举例,应该结合文本内容,联系主题,加以分析。朱光潜举这个例子,是这样认为:欣赏者欣赏不同风景有差异,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意在从反面说明前一段发现美的能力需要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观点。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color=]12月月考文科附加参考答案
20.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21.方苞、刘大櫆
22.D
23.宣扬理学,攻驳汉学。(每点1分)
24.B.1917年张勋复辟。D. 晴雯应是金钏。
25.(1)十岁被卖入贾府;因抄检大观园被逐出贾府;年纪轻轻被屈而亡。(每点2分)
(2)'过五关斩六将'(2分),勇武过人,体现其'武'(1分);拒绝曹操高官厚禄诱惑,千里寻兄(刘备),体现其'义'(1分)。
26.“崇高”指对象有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精神气魄,具有阳刚之气;“秀美”指对象娇弱阴柔。
27.①说明“崇高”与“秀美”的现象包罗万象;②证明崇高感与秀美感是普遍存在的;③说明美感是复杂的。
28.①作者认为“刚柔相济,是人生应有的节奏”。②崇高可以鼓舞人消除鄙俗气,提高人格;秀美可以激发人对较弱对象的同情和喜爱。③这两种审美范畴都能让人产生愉悦感。④体现了美感的复杂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8 19: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