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3 21: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color=]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公共服务的方式:民主协商对话
受传统公共行政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公共教育体制,都是由政府举办并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国家垄断色彩。公民在向国家纳税之后,只能无条件地接受由政府设立的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他们对于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接受。此外,由于政府的垄断,公立学校的办学完全根据政府的计划进行,而不必直接面对学习者的选择和同行的竞争,对于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可以置之不理。针对政府垄断学校教育供给的局面和政府漠视家长和学生教育需求的状况,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社会公众是政府顾客”的理念,坚持“顾客至上”。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根据“顾客”的需要提供回应性的教育服务,要尊重并赋予顾客应有的权利,坚持“顾客导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然而,新公共服务理论也认为,与政府互动的并不简单地是顾客,同时还是公民。与政府直接交易的人的确可以被视为顾客,但从政府那里接受一种职业服务——例如教育——的人则可以恰当地被称之为当事人、公民。公民不只是顾客,他们是“所有者或主人”。正因为接受政府服务的人是“所有者或主人”,而不单纯是“顾客”,因此,有权参与决定政府提供哪些公共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以及以什么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等等,而不单单是处于服从、被动接受的地位。换言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应该坚持民主协商对话的方式。这就要求公共管理者积极回应公民的要求,倾听公民呼声,方便公民选择,鼓励公民参与,部门绩效评价以公民为主体等。
教育领域的民主协商对话要求公民成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让公民来参与教育决策的制定,让公民和政府共享政策制定的权由;关注教育政策的回应性,建立公民表达教育利益和诉求的畅通渠道,培养公民的教育责任意识。实践还证明,只有注重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的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才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政策的实施才具有效力。对政府而言,则应该致力于搭建舞台。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的沟通对话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和公众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以确保政府与公众进行无拘无束、真诚的对话,共商教育公共事务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政府官员或公务员在主观臆想。只有这样,教育的公共利益属性才能实现。
另外,作为教育公共事务当事人的公民有责任主动关注教育发展状况,参与政府的教育管理活动,在活动中推动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通过政府与公众良好的沟通对话机制,通过与政府的全面接触,通过这种各方力量都能参与公共政策的计划和决策的机制,可以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到公民的教育需求、愿望和抱怨,获得大量反馈信息,提高政府对外在环境的敏感度和回应性,更好的改善教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可以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业的参与热情,满足公众的尊重需求和表现需求,也使公众加深对政府的认知、理解和忠诚感,形成政府与公众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氛围。
因此,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背景下,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要求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机关以民主协商对话的方式提供教育服务,同时致力于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沟通对话的机制。这样做,才能推动政府对教育负起责任,同时满足和尊重了公民合理的教育需求,形成了公民和政府之间的良好信任与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摘自《教育与管理》2014第9期)
1.对于“教育公共服务”必须“民主协商对话”的理由,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二战以后,由政府举办的公共教育体制,在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时,有强烈的国家垄断色彩。
B.公立学校由于政府垄断,只需根据政府计划办学即可,不必直面学习者的选择和同行竞争。
C.由政府垄断的教育,漠视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不符合新公共服务理论“顾客至上”观念。
D.公共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顾客,还是公民,是主人,有权选择教育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影响F,公民只能被动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无从主张自己的教育需求。
B.在教育公共服务中,公民不只是与政府进行直接交易的顾客,还是纳税后接受政府职业服务的主人。
C.在教育领域实行民主协商对话,必须让公民作为制定与实施教育政策的主体,享有教育政策决定权。
D.公民参与教育决策,不仅要有权力意识,还要有责任意识,要主动关注、推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教育公共服务领域,应该消除传统公共行政国家垄断的影响,坚持新公共管理理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B.实践证明,如果不让公众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那么教育政策就没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实施起来就没有效力。
C.要想实现教育的公共利益属性,政府就必须搭建舞台,确保与公众就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进行真诚对话。
D.政府与公众良好的通对话机制,可以改善教育公共产品和服务,最终目的是使公众加深对政府的忠诚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固言,赵郡人。祖并,父现。固言,元和七年登进士甲科。太和初,累官至礼部郎中、知台杂。四年,李宗闵作相,用为给事中。五年,宋申锡为王守澄诬陷,固言与同列伏阁论之。将作监王堪修奉太庙弛慢,罚俸,仍改官为太子宾客。制出,固言封还。曰:“东宫调护之地,不可令弛慢被罚之人处之。”改为均王傅,六年,迁工部侍郎。七年四月,转尚书左丞,奉诏定左右仆射上事仪注。八年,李德裕辅政,出为华州刺史。
其年十月,宗闵复入,召拜吏部侍郎。九年五月,迁御吏大夫。六月,宗闵得罪,固言代为门下侍郎、平章事, 寻加崇文馆大学士。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九月,以兵部尚书出为兴元节度使。李训自代固言为平章事。训、注诛,文宗思其谠正,开成元年四月,复召为平章事,判户部事。
二年,君臣上徽号,上紫宸言曰:“中外上章,请加徽号。朕思理道犹郁,实愧岳牧之请。如闻州郡甚有无政处?”固言曰:“人言邓州王堪衰老,隋州郑襄无政。”帝曰:“堪是贞元时御史,只有此一人。”郑覃曰:“臣以王堪旧人,举为刺史。郑襄比来守官,亦无败事。若言外郡不理,何止二人?”帝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德宗时,班行多闲员,岂时乏才耶?”李石对曰:“十室之邑,盛有忠信。安有大国无人?盖贞无中仕进路塞,有才之人或托迹他所,此乃不叙选人才之过也。”固言曰:“求才之道,有人保任,便宜奖用。随其称职与否升黜之。”曰:“宰相荐人,莫计亲疏。窦易直作相,未尝论用亲情。若己非相才,自宜引退。若是公举,亲亦何嫌?人鲜全才,但用其所长尔。”
寻进阶金紫,判户部事。其年十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杨嗣复。上表让门下侍郎,乃检校左仆射。会昌初入朝,历兵、户二部尚书。宣宗即位,累授检校司徒、东都留守。大中束,以太常卿孙简代之,拜太子太傅,分司东都,卒。
(选自《旧唐书》,有少量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言与同列伏阁论之 同列:同事,同僚
B.六月,宗闵得罪 得罪:开罪,冒犯
C.文宗恩其谠正 谠正:正直,公正
D.实愧岳牧之请 岳牧:大臣,要员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爱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阂朋党
B.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爱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C.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D.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固言正直敢言。在担任给事中一职时,他替被王守澄诬陷的宋申锡辩护,封还了皇帝任命王堪为太子宾客的诏令。
B.李嗣言淡泊超脱。他身处晚唐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多次被排挤出朝廷,但处之泰然,后来还主动让出门下侍郎一职。
C.李固言疾恶如仇。在任文宗相国时,他极力主张罢免昏庸官员王堪和郑襄,但由于郑覃与李石的袒护,最终不了了之。
D.李固言精明老练。他乘文宗讨论徽号之机,提出对当时政事的看法;但发现皇帝并不支持自己时,就不再坚持己见。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益贞元中仕进路塞,有才之人或托迹他所,此乃不叙进人才之过也。(5分)
(2)若是公举,亲亦何嫌?人鲜全才,但用其所长尔。(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浣溪沙
汪 莘
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问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的结尾,发出掷地有声的呐喊.“ ? 。”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舍生取义,青史留名。
(2)在《虞美人》中,李煜以水喻愁,抒写国破家亡之恨的名句是:“ ? 。”
(3)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 , ”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少男少女
钟丽思
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
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一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几乎延伸到鬓际。
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法郎。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160法郎。”
“那么.我应该挣得80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笑,身上却只有50法郎。
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10分钟就可以了。
“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6个人,大哥大姐15岁,小妹才2岁。
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日。”
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12岁,到地铁卖唱。
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50法郎。她为难地瞧瞧我,说是无法找我10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呢?”“父亲死了,两年前。”她说,眼圈儿便红了起来,“他是位商人,去贝鲁特做生意时死于战乱。妈妈只在家照管我们,干不了工作。”
“那一—你哥哥呢?”“哥哥跟大姐是双胞胎,在学校专心读书,跳过两级的,明年就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了。”小姑娘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你哥哥课余又干什么工作呢?”“我哥课余就到蓬皮杜图书馆看书,他读得很多很多。”
“他怎么可以这样?!”
“哥哥是男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男人是家庭的荣光,不是么?”我正思量应该如何回答,她又追补一句:“你们中国人也这样,不是么?”
三天后,我刚踏入地铁,乌阿玛哈就跟了进来,她冲我甜甜一笑就开口,一开口,就吓了我一跳一一那嗓门儿干干巴巴,口齿倒依旧伶俐:“小姐们女士们先生们,请原谅我不得不打扰你们。我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国破家亡来到法兰西……”我分明记得前几日她才对我说是阿尔及利亚人,怎么忽又变成罗马尼亚的了呢?“……如今为大家唱支我家乡的歌。”她正眼也不瞧我,张口便唱。天哪!那歌子又硬又粗!当乌阿玛哈唱完时,只见乘客都不约而同长长吁出口气。
“罗马尼亚语,”有先生说道,“我还听过她唱阿富汗歌哩!”说着,“噗”地笑了起来,“我发现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她就说她是哪个国家的。也怪,这孩子还真不知去哪儿学这些歌来唱,居然都是原文的。”
乌阿玛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钱来。
我满肚狐疑,见她下车,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着问:“嘿!你的嗓子出什么事了?”她脆脆一笑,清清朗朗对我说:“哎呀您!地铁里噪音那么厉害,就是认真唱,别人也无法听。我粗声粗气,人们为了图个耳根清净也会赶紧掏钱打发我的。”忽地,那张美丽的脸庞严肃起来,“哎呀糟糕!您会觉得我这样做不正派,不是么?”她又仰了脸,款软地求我:“您可以见见我哥哥么?”
“那应该付你多少法郎呢?”我想开个玩笑,话一出口,却又后悔。
她已是红了脸,红了耳根,不过依然仰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不,不是您付账。我请您喝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好么?”我暗自叹息,便干脆请他们翌日上我家小聚。
第二天,乌阿玛哈如约候在我家门前。一见面,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介绍给我。
那兄长,是个目光深沉英气勃勃的卷毛小伙,举手投足都很见教养。他送给我一盒录音带,说:“希望您给予我这种荣幸——向您介绍我故乡的音乐。”
我冲咖啡招待我的客人。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点提问题,别浪费时间呀!”小伙子开始提问了,问及中国风貌,问及中国习俗,然后问及儒、道、佛之宗义……我越来越惊诧于他的思路之清晰与兴趣之广泛。便忍不住打断道:“乌阿玛哈先生,您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将来去中国经商。”
“经商?”“经商。如果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对中国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就会使对方从感情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签约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
夜色越来越重,谈兴却越来越浓,我便留这兄妹俩吃饭。
饭后,鸟阿玛哈小姐手脚麻利地收拾残局,她的兄长端坐着喝茶,我忍不住向他提了个问题:“您知道您的母亲和姐妹为您所做的一切么?您心安理得么?”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我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为家庭的光荣。我是男人。”
“我为您唱支歌,好么?”那妹子又轻轻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罗马尼亚民歌。”
我不懂罗马尼亚文,但知道那确是一首罗马尼亚民歌。鸟阿玛哈如上次那样,微微靠在墙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丽。
(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选取了个非洲家庭在法国的艰难生活,以小见大,反映了西方社会繁华背后的辛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B.“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丢包被乌阿玛哈敲诈80法郎,还索要了10法郎的“误工费”,又借口无钱找,唱歌抵了10法郎。
C.第二次在地铁见面时,乌阿玛哈声称自己是罗马尼亚人,被一位先生揭穿了她利用人们对战乱地区人民的同情,讨要钱财的把戏。
D.小说中描写乌阿玛哈“白如粉团”的脸蛋、“又浓又细”的眉毛、“粗粗的褐色大辫”,流露出“我”对她深深的同情与无尽的爱怜。
E.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非常巧妙地运用r巧合与误会等艺术手法,精心剪裁,匠心独运,读来常有峰回路转的惊喜,
(2)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6分)
(3)小说在刻画乌阿玛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做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到乌阿玛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都不同,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好人蔡元培
蔡元培这个名字似乎总是和北京大学以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联系在一起,诚然,这是蔡元培的卓著功勋,但以此标签化蔡元培,却也太过简单了。
蔡元培首先是一个好人,在亲朋好友的记忆中,他似乎从来没有发过火,总是一副谦虚和善的面容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沉,按他夫人的话就是:“蔡先生这人真是好伺候,饭烧好了也吃,饭烧煳了也吃。”
蔡元培的“好”不仅施与亲友,更施与学生。凡是北大的学生,在蔡元培面前都可以毫无顾忌地高谈阔论,而蔡元培总是微笑地看着他们,就像一个宽容一切的老爷爷。
不过,历史记住的却不是蔡元培的“好”,而是他革命家的身份。
藤元培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实打实的兵戎相见。在蔡元培当北大校长的时候,校长候客室正中有一个玻璃架,架子里放的都是炸弹和手榴弹。原来,蔡元培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为革命党人采购这些武器。
蔡元培的“好”遮盖不住他身上的锋芒,这种锋芒在很多时候虽然是无形的,但足够让一切自大的人赧颜。林语堂曾亲眼看到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怎样被蔡元培的锋芒震慑住的:
伦敦举行伯录顿中国名画展,派代表来南京和上海监选故宫博物院名画。蔡先生当然参与其事。外国代表中有一位是法国汉学大家伯希和。我们四五人在一室一室巡行观览之时,伯希和滔滔不绝地表示其内行。这张宋画,看绢色不错,那张徽宗的鹅,无疑是真的,墨色如何,印章如何。蔡先生却一声不响,不表示意见,只是口口客气地说“是的,是的”。后来伯希和忽然不说了,他若有所觉,有点怕了,不知在蔡先生面前出丑了没有。
伯希和当然怕得有理。蔡元培曾为清朝进士,官居翰林院编修,对于旧学新学,皆有很深造诣,他能慧眼识出各派人物身上的才学和本事。自身没有对学问的极高眼光,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蔡元培学问精深,但更为人称道的是对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的尊重。蔡元培和胡适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观点大相径庭,蔡元培代表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力图把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考证“本事”;胡适代表红学研究中的“考据派”,强调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胡适讽刺蔡元培的研究方法为“大笨伯猜笨谜”,用词可谓相当尖刻了。可蔡元培并没有因此与胡适交恶,相反,他还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对手找材料。胡适为了证明曹雪芹的身世,急需清朝人写的《四松堂集》,但是各处寻觅均无果,最后还是蔡元培帮他找到了。
蔡元培不是北大的第一任校长,也不是在北大当校长时间最长的,但世人知道的北大较长,往往只有蔡元培一人。
蔡元培和教育的缘分不是从北大开始的,辛亥革命成功后,蔡元培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即使在袁世凯窃国以后,仍然保留了蔡元培的教育总长职位。但蔡元培看透了袁世凯的野心,很快辞职到欧洲留学。他可能是史上最有趣的留学生,以前教育总长的身份到了欧洲,而四十多岁的他因为怕校方拒收大龄学生,竞瞒报了年岁,他瞒报得还不少,年龄一栏,他填的是35岁。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宣布恢复《临时约法》,邀请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一一这虽然不是最好的安排,但对于蔡元培的救国理想来说,已经是相当好的机会。他答应了。
蔡元培要接手的北京大学买际上是一个烂摊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官员们的子弟,而老师教的和学生学的也无非是做官经商那一套。虽然顶着大学之名,但早就没有大学之实了。
蔡元培的委任状下达之后,他没有急着到北大上任,而是三顾茅庐,到上海请陈独秀到北大担任文科学长。学生们还没等到纂元培,却先等到了蔡元培发表陈独秀为文科学长的命令。
有意思的是,蔡元培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陈独秀,竟然还伪造了陈独秀的简历——陈独秀虽然思想超群,却并没有学历,而蔡元培大胆地称陈独秀是“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着实将一帮势利学生给唬住了。当一切就绪时,蔡元培发表了他的校长就职演说: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二曰砥砺德行。……
·三曰敬爱师友。……
蔡元培的北大生涯从1916年12月到1927年8月,十多年的功夫,他把北大改造成一个真正的大学,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辜鸿铭等一批奠定北大教育传统的人物都由他收入帐下。当然,对历史来说,也许最重要的是他把一个死气沉沉的老爷学校变成了勇于担当的革命学校,其标志就是以北京大学师生为领导的五四运动。
因为有了蔡元培,北大恢复了教育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功能,从此以后,无论政府的兴亡与否,中国的精神命脉再也不会断了。
(节选自《名人传记》477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国学网)
②学者黄炎培评价蔡元培:“有所不为,吾师之律己,无所不容,吾师之教人。欲人知求真一本自由,记从长绍兴中学,以至长北京大学,弗逾初旨。晚而主持科学研究。广纳众流,一贯斯道,从德量浑涵中,确标趋向,嗟余小子,心传窃奉终身。” 《“学阀与总统”的较量》凤凰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转引林语堂的记录,将蔡元培的深藏不露与伯希和的夸夸其谈两相对照,尖锐地讽刺了伯希和不懂装懂伪汉学家嘴脸。
B.袁世觊窃国后保留了蔡元培的教育总长职位,他却挂冠欧游;黎元洪任命蔡元培当北大校长,他欣然应聘,足见其爱憎分明。
C.评价蔡元培的学问。不能单凭他的学术著作,还要看他的出身和地位,更要看也对学问的眼光.他慧眼识才最能说明问题。
D.蔡元培是一个富有革命精神的学者,他为革命党采购武器.提倡自由,延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都是革命性的体现。
E.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蔡元培与胡适在红学研究方面进行对比,使蔡的温和大度与胡的尖锐激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2)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对教育事业做出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3)这篇传记突出了蔡元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相关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6分)
(4)文章题为“好人蔡元培”,却又有两处写到他的“坏”:到欧游留学时瞒报年龄;为陈独秀伪造简历。对此,应该如何理解?请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评价。(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
(1)每当日想起当年,那些青涩的时光,那些甜蜜的梦想,那些辛酸的过往,心中总是充满着 的忧伤。
(2)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你的想法倒是 。
(3)艺术的创作,就是要鼓励作者的创造精神,要 ,追求多元化发展。
A.不可名状 不约而同 不拘一格 B.不可思议 不谋而合 不拘小节
C.不可名状 不谋而合 不拘一格 D.不可思议 不约而同 不拘小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同担当的使命感,表明了中国为推动互联网发展做出更大努力的决心。
B.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C.“一号文件”的颁布,让我们举全国之力造福农民、惠及农村、强化农业,坚持做到总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顿。
D.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决定对正在服刑、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 。前者的例子太多,不可尽数。后者的典型是“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放鸽、养蛐、架鹰、走驹、掼跤、烹饪,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时间。
A.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却让后入受用无穷
B.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有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C.有的人一辈子总想做点无用的事,这样的人生当然价值连城
D.有的人一辈子总想做有用的事,这样的人生即使失败也很光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如果不考虑“保护我们自己”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他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谊责怪人类吗?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 ①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的撞击而绝灭了, ② 怪恐龙自己还是怪小行星?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的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的出现,③ 。
17.下面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纪念邮票,请写出主体图形前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左右。(6分)(注;主体图形为红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唐朝有一个大臣,小时就有驼背、跛足、口吃三种生理缺陷。
因为驼背,他总是高昂着头;因为跛足,他总是缓慢行走;因为口吃,他从不与人争论,总是三思后言,说话筒短明白。最终,他被评为当时最有威仪的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color=]语文参考答案
1.A【答案】表述的是教育公共服务的历史渊源与现实背景,不是陈述理由。
2.C【答案】“享有教育政策决定权”不正确。根据原文,教育决策需要政府与公民共同参与,共享权力。
3.D【答案】“使公众加深对政府的忠诚感”是建立沟通对话机制的一个作用与效果,不是“最终目的”。
4.B 【答案】得罪:获罪。
5.B 【答案】断句最重要的还是理解文意,史传尤其要把握好人物关系——李宗闵、李固言、李训、郑注这四个人物的关系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其次根据前后文的语境,弄明白所选语段的意义,例如本选段所言就是李宗闵下台后,李训、郑注与李固言的权力斗争。另外,注意一些句首字与句末字,如本选段中的“爰”,就是句首字。
6.C 【答案】“疾恶如仇”的概括不准确,王堪与郑襄,可能不称职,但没有材料支持他们是恶人;“力主张罢免昏庸官员王堪和郑襄”不符合文意,李固言只是向皇帝陈述他们的不称职,没主张罢免他们;李石没有袒护王、郑二人,李石的话,主要是回答文宗的疑问,总结德宗朝在任用人才上的失误。
7.(1)大概是因为贞元年间晋升的通道被堵塞了,所以有才华的人,有些寄身于其他的地方,这就是不录用提拔人才的过失了。(“盖”“他”“过”各1分,“此乃……”判断句式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2)如果是公正的推举,和自己关系亲密又有什么嫌疑呢?人很少是全才,只要用他所擅长的方面就是了。(“公举”“嫌”“鲜”“但”各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固言,是赵郡人。祖父名赵并,父亲名赵现。李固言在元和七年考取进士甲科。太和初年,多次升迁后担任礼部郎中、知台杂等官职。太和四年,李宗闵担任宰相,任命他为给事中。太和五年,宋申锡被王守澄诬陷,固言和同事们跪伏在朝堂上替他争论。将作监王堪因为维修、供奉太庙消极怠慢,被罚俸禄,仍然改任太子宾客。诏书写好后,李固言驳回了诏书,说:“东宫是调教护持太子的地方,不能让不能尽责而被罚的人处在这个位置。”于是改任均王傅。太和六年,升任工部侍郎。太和七年四月,改任尚书左丞,奉皇帝命令制定左、右仆射上书言事的制度仪节。太和八年,李德裕担任宰相,将李固言调任华州刺史。
那年十月,李宗闵又入朝主政,召回李固言担任吏部侍郎。太和九年五月,又升任御史大夫。六月,李宗闵获罪,李固言代理门下侍郎、宰相之职,不久,又加官崇文馆大学士。当时李训与郑注专权,自己想窃取宰相之职。李宗闵被贬职之后,表面上体现自己的公正,就推举李固言任宰相,暗地里又诋毁他跟李宗闵结为朋党。那年九月,李固言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调出朝廷,担任兴元郡节度使。李训自己取代李固言担任宰相。李训与郑注被处死后,唐文宗想到李固言非常正直,于开成元年的四月,又将他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兼任户部尚书。
开成二年,大臣们请求给皇帝献上尊号,皇帝在紫宸殿说:“朝廷内外都上奏章,要求给我加一个尊号。但是我考虑到国家治理得并不好,实在愧对大臣们的请求。好像听说州郡地方官很多没有政绩?”李固言说:“有人说邓州刺史王堪衰弱老迈,隋州刺史郑襄政事混乱。”皇帝说:“王堪是贞元年间的御史,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郑覃说:“我因为王堪是个老臣,举荐他担任刺史。郑襄近来也恪守职责,也没有什么乱政的事情。如果说州郡治理得不好,哪里又只有这两个人?”皇帝说:“诗经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德宗时代,朝廷里面有很多担任闲职的官员,难道是因为缺乏人才吗?”李石回答说:“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也一定会有忠诚守信的人。怎么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会没有人才?是因为贞元年间晋升的通道被堵塞了,所以有才华的人,有些寄身于其他的地方,这就是不录用提拔人才的过失了。”李固言说:“求才的办法,就是有人保荐,就应该奖掖任用。然后随着他是否称职加以提拔与罢免。”皇帝说:“宰相推荐人才,不要考虑和自己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窦易直当宰相时,就不曾任用关系亲密的人。如果自己不是当宰相的材料,自然应该主动辞职。如果是公正的推举,和自己关系亲密又有什么嫌疑呢?人很少是全才,只要用他所擅长的方面就是了。”
不久,又进阶为金紫,兼户部尚书。那年的十月,以门下侍郎和宰相的身份,出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取代杨嗣复。李固言上奏章,请求让出门下侍郎一职,于是任检校左仆射。会昌初年,又进入朝廷,历任兵部与户部尚书。唐宣宗即位后,授予他检校司徒、东都留守之职。大中末年,用太常卿孙卿取代他,授予他太子太傅的职位,分管东都事务,在此职位上去世。
8.上片通过清溪绕舍、茅屋宜秋、芙蓉出墙三幅画面,组成了清幽、简朴、宁静、和谐的秋日乡居图。(3分)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2分)
9.下片采用了借史抒情(用典)与即事抒情的手法。(2分)将历史上陶渊明、杜甫官场失意与现实中自己闲饮村酒两相对照,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2分)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含蓄深沉,余味悠长。(2分)
10.(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1.(1)D、E 【解析】选E給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选A、B不得分。选三项及以上得零分。A项的错误在于标签化的思维方式,乌阿玛哈的家庭固然艰辛,但作者主要是表现他们在艰辛中充满乐观、坚忍顽强的生活态度,而非借此批评社会。B项的错误,在于错误地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性,乌阿玛哈捡包后要“我”付钱,固然不值得提倡,但决算不上“敲诈”,而且,她没10法郎找“我”,也决不是“借口”,因为“我”说不要紧时,她觉得“不公平”。C项理解基本正确,但是,对那位先生的话解读片面,他还赞赏了乌阿玛哈学到不同国度的原文歌。
(2)①作为叙事的线索,贯穿小说的始终,串连起整个故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②作为人物命运的观察者和见证人,见证了人物的言行举动,有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
③作为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我”的心理感受与情感变化,揭示小说的主题。(6分)
(3)①坚忍乐观。身经忧患,志气不灭,12岁就在上学之余卖唱养家,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②活泼大胆。跟陌生人交往毫无惧色,主动请求“我”见她哥哥,提醒哥哥向“我”提问。
③聪慧狡黠。在地铁里故意粗声粗气地讲话唱歌,哪个国家发生战乱就谎称是哪国人。
④自尊自省。不看“我”揿密码,不白要我多给的10法郎,反思自己粗声唱歌“不正派”。
(每点2分,答出三条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如“精明老练”“早熟懂事”“热爱家庭”——亦可酌情给分。但要注意概括的是性格特点,而非形象特点——如“口齿伶俐”“容貌姣好”等。)
(4)①第一次是为我一个人认真唱歌,因为没有10法郎找“我”,觉得不公平,唱歌补偿“我”;第二次是在地铁里,谎称罗马尼亚人,故意粗着嗓子唱歌,是因为她觉得这样要钱更方便;第三次是在“我”接待他们兄妹以后,请求为我唱歌,是因为我回答了她哥哥的问题而报答我。(6分)
②三次描写,前呼后应,首尾圆合,使小说结构严密;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揭示了乌阿玛哈的形象,使之丰满真实。(2分)
12.(1)D 、C 【解析】选D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E不得分。选三项以上得零分。A项,选文是拿伯希和衬托蔡元培:蔡元培的沉默使夸夸其谈的伯希和闭嘴,体现了蔡的“无形的锋芒”,而非“尖锐地讽刺了伯希和不懂装懂伪汉学家嘴脸”。E项同样有一个表达重点的问题,侧重点在体现蔡元培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尊重和开阔的胸襟气度;另外,胡适一句话用词尖刻也不代表他为人尖锐激烈。B项的问题在于“爱憎分明”的表述,没有准确地表达蔡元培辞职与任职的理由,还在于他坚守原则和革命立场: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而黎元洪恢复了《临时约法》,所以针对的是事,不是人。
(2)①担任中华民国政府的首任教育总长,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②担任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延请名师,使北大成为真正的大学;
③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温和宽厚。对亲友对学生甚至对与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对手都非常宽容,对朋友对同事都鼎力相助。
②柔中带刚。以沉默震慑了喋喋不休的伯希和,以辞职与袁世凯相抗争。
③胸襟开阔。能够尊重与欣赏不同学术流派的学者,将他们延请到北大任教。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者,亦酌情给分。)
(4)①认识:到欧洲留学时瞒报年龄,是他担心欧洲大学不接受高龄留学生,实现不了留学的目的,为陈独秀伪造简历,是他担心当时北大的师生不能接受一个没有学历的人担任文科学长,使陈独秀不能服众,改了简历。所以从动机和结果上看,其实都还是好的。(4分)
②评价:古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正确地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单看行为本身,还要结合动机与结果,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坏”的手段,实现“好”的目的,还是值得肯定的。(4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第一小问4分,意思对即可;第二小问,当然也可以提出质疑与批评,还可以从“人无完人”的角度,谈谈对伟人的理解与宽容。)
13.C 【答案】第一空:不可名状,指不能用言语形容,着重于强调复杂与深沉;不可思议,指不能想象与理解,着重于强调奇特与神秘。忧伤是人类基本的情感,没有什么奇特神秘之处。第二空: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字典的解释都是“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的见解和行动完全一致”。但具体运用上,不约而同偏行动,不谋而合偏见解;不约而同做状语,不谋而合做谓语。第三空: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强调要多样化,褒义;不拘小节,指不为无关紧要的琐事所束缚,中性,现在多贬义。
14.D 【答案】A项成分赘余造成搭配不当,展现了……表明了……的主语不应该是“世界互联网大会”,而是“中国举办……大会”这件事。所以应删除“在”与“的”。B项主语残缺,“成为……项目”的,不应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是大运河。C项语序不当,“造福农民、惠及农村、强化农业”逻辑顺序不对,应是“强化农业、惠及农村、造福农民”。
15.A 【答案】注意话题、内容与句式的一致。根据后文内容,可知是讨论“有用”与“无用”的对比,排除B、D;从前句可知应为转折关系,排除C。
16.①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②这又应该怪谁呢?③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答出一空得1分,答出二空得3分,答出三空得5分。标点符号错误扣1分。)
17.该图以剪纸的形式构成红灯笼图案,灯笼的主体由伞、老人、城乡房屋组成,一把大伞罩住了老人。整体图形寓意着城乡居民保险制度惠及所有老人;以剪纸、红灯笼形式,突出中国特色,洋溢喜庆气氛。(构图要素3分,寓意3分。)
18.【参考立意】(1)善用其短 (2)让短处变成长处 (3)不能完美,可以完善 (4)避短扬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8: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