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5-12 21: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对历史细节,普通人往往采取 ▲ ,大而化之,甚至是玩笑戏谑的态度。比如中国戏曲,台上摆一张桌子,旁边放两把椅子,服装道具, ▲ ,善恶忠奸,美丑妍媸,全靠脸谱区别,什么朝代,都是这一套。它和文人艺术真是 ▲ ,另有自己的欣赏规矩。即使贵为天下母仪,如慈禧太后,人称国学大师,像陈寅恪,只要是进戏园子听戏,都得遵守这套规矩,根本没有谁跟历史较真儿。
A.漫不经心 千篇一律 大异其趣 B. 漠不关心 千人一面 大异其趣
C.漠不关心 千篇一律 各异其趣 D. 漫不经心 千人一面 各异其趣
2.下列表意明确无误的一句是(3分)
A.随便你走进哪个教室,课桌上都堆着很多根本没用的资料。
B.讲台一边站着一个人,班主任介绍说这是新转来的同学。
C.他真的很好说话,只要你跟他相处几天,就会发现这一点。
D.这家培训机构发来短信,请学员务必在5月10日前去领证。
3.下列语句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 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当然,所谓的“抄书”,其实大有讲究。 ▲ 。不过,“文抄公”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尺度与审美标准,否则会变成偷懒甚至抄袭的借口。
①不仅仅是中国文人抄书,外国人中也不乏这种雅趣。
②抄书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料准备,也是一种写作技巧,还可以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
③你要读书,最好是深入字丛,在那里驻足、悠游、徜徉,而不是走马观花。
④清代第一流学者中,不乏喜欢此道者。
⑤本雅明就有这样的妙喻:就像坐飞机无法领略窗外风景,除非你亲自走进风景中。
⑥归国之初的鲁迅,曾用了十年时间来“钞旧书”。
A.①②④⑥⑤③
B.②④⑥①⑤③
C.③②⑥④①⑤
D.④⑥①⑤②③
5.阅读下面的图表,概括“明星”类员工的特征。(4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
呜呼!语称君子知命。所谓命,其果可知乎?贵贱穷亨,用舍进退,得失成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则推之于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谓知命者,知此而已。盖小人知在我,故常无所不为;君子知有命,故能无所屈。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皆推之有命,而不求苟合者也。
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君讳讷,字朴翁。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君生于有宋百年全盛之际,儒学文章之士得用之时,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而独韬藏抑郁、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故世亦莫之知也,岂非知命之君子欤!余谓君非徒知命而不苟屈,亦自负其所有者,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君之既殁,富春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然则君之不苟屈于一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其不在吾三人者邪?噫!余虽老且病,而言不文,其可不勉!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庐陵欧阳修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 困穷:贫穷
B.其为文抑扬感激 感激:感动
C.而独韬藏抑郁 抑郁:忧郁
D.亦自负其所有者 自负:自恃
7.下列“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
A.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
B.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
C.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
D.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4分)

(2)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4分)

9.从文中看,仲氏“伸于后世”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color=]【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1)上阕前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2)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概括。(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2) ▲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 座中泣下谁最多? ▲ 。(白居易《琵琶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 前者呼,后者应,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为人性僻耽佳句, ▲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 ▲ ,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你为什么要流走
鲍尔吉·原野
①布尔津河像长方形的餐桌,碧绿色的台面等待摆上水果和面包的篮子。河水在岸边有一点小小的波纹,好像桌布的褶皱。
②我坐在山坡上看这只餐桌,它陷在青草里,因此看不见桌子腿。这么长的餐桌,应该安装几百条腿,结实的橡木和花楸木腿。小鸟从餐桌上直着飞过去,检查餐桌摆没摆酒杯和筷子。其实不用摆筷子,折一段岸边的红柳就是筷子。红柳开满密密的小红花,花瓣比蚊子的翅膀还要小。这么小的花瓣好像没打算凋落,像不愿出嫁的女儿赖在家里。红柳的花瓣真的可以在枝上呆很久,没有古人所说的飘零景象。
③来会餐的鸟儿飞过了许多拨儿,它们什么也没吃到,失望地飞走了。有的鸟干脆一头扎进“桌子”里面,冒出头时,尖尖的喙已叼着一条银鱼。这就是河流的秘密,吃的东西藏在桌子底下。
④青草和红柳合伙把布尔津河藏在自己怀里,从外表看,它不过是一只没摆食物的餐桌。为了防止人或动物偷走这条河,红柳背后还站着白桦树。白桦树的作用是遮挡窥视者的视线。青草、红柳和白桦树,每次看到藏在这里的布尔津河干净又丰满,心里就高兴,它们竟可以藏起一条河。但它们没想到,布尔津河一直偷偷往西流。表面看,河水一点没减少,仍像青玉台面的长餐桌,但水流早从河床里面跑了。假如有一天青草知道了布尔津河竟然一直在偷偷流,它一定不明白河水要流到什么地方去,还有比喀纳斯更好的地方吗?
⑤青草喜欢这里,它不愿意迁徙的理由是河谷的风湿润,青草在风中就可以洗脸。青草身上的条纹每天都洗得比花格衬衣还好看。这里花多,金莲花开起来像蒺藜一样密集。这一拨花开尽,有另一拨儿花开。到六月,野芍药开花,拳头大的鲜艳的野芍药花开遍大地,青草天天生活在花园里。可是,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要流走呢?
⑥现在野芍药打骨朵了。我用手捏了捏,一颗手指肚大的花蕾能开出碗大的花。我想把山坡的野芍药的花骨朵全都捏一遍,好像手里捧过百万玫瑰,但我怎么捏得过来呢?把花捏得不开放怎么办?草地、悬崖上都有野芍药花。开在白桦树脚下的野芍药花一定最动人,它像一个人从泥土里为白桦树献花。白桦的小碎叶子如一簇簇黄花,仔细看,这些黄花原来是带明黄色调的小绿叶子。能想象,它在阿勒泰的蓝天下有多么美,而它的树身如少女身上的白纱。当晨雾包裹大地又散开后,你觉得白桦树收留了白雾。我甚至愚蠢地摸了摸树干,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肚,又用舌头舔了舔——没沾雾,白桦树就这么白。既然这样,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还要流走呢?
⑦有一天,我爬上了对面的山。草和石头上都是露水,非常滑,但我没摔倒。登上山顶,看到了我住的地方的真实样子。黑黑的云杉树如披斗篷的剑客,从山上三三两两走下来。更黑的那块草地并不是一片云杉长在了一起,那是云朵落在草地上的影子。
⑧布尔津河在视野里窄了,像一条白毛巾铺在山脚下,毛巾上摆着圆圆的小奶球,有一些奶球连在了一起。它们是云朵,这是蒙古山神的早餐。云,原来还可以吃的,这事第一次听说。山神那么大的食量,不吃云就要吃牛羊了,一早晨吃一群羊,还是吃云吧。雾从河上散开,一朵一朵的云摆在河上,山从雾里露出半个身子,准备伸手抓云吃。昨晚下过雨,木制的牛栏和房子像柠檬一样黄。不一会儿,天空有鹰飞过,合拢翅膀落在草地上,想要抓自己的影子。野芍药开花了,山神早上在吃云朵,偷偷流走的布尔津河,把这些事情告诉给了远方的湖泊。
12.从前三段看,文章把布尔津河比成餐桌,有何妙处?(4分)
答:   ▲  
13.第六段写景富有特色,试作分析。(6分)
答:   ▲  
14.“你为什么要流走”在文中反复出现,有哪些作用?(4分)
答:   ▲  
15.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作者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知识上的鉴别力
林语堂
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在于发展知识上的鉴别力。一个理想的受过教育者,不一定要学富五车,而只须明辨善恶;能够辨别何者是可爱,何者是可憎的,即是在知 识上能鉴别。
最令人难受的,莫过于遇着一个胸中满装着历史上的事实人物,并且对时事极为熟悉,但见解和态度则是完全错误的人。我曾遇见过这一类的人,他们在谈话时,无论什么题目,总有一些材料要发表出来,但是他们的见地,则完全是可笑可怜的。他们的学问是广博的,但毫无鉴别能力。博学不过是将许多学问或事实填塞进去,而鉴别力则是艺术的判别问题。一个满腹学问的人,或许很易于写成一部历史;但在论人和论事时,或竟是只知依人门户,并无卓识的。这种人就属于我们所谓缺乏知识上的鉴别力。
所以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者。这就是我们所谓鉴别力。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他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一个人在成人时,他的四周必有无数各种各样的诱惑,如名利诱惑、爱国诱惑、政治诱惑、宗教诱惑,和惑人的诗人、惑人的艺术家、惑人的独裁者,与惑人的心理学家。当一个心理分析家告诉我们,便秘症引起暴躁的性情时,凡有识力者对之,只可付诸一笑。当一个人错误时,不必因震于他的大名,或震于他的高深学问,而对他有所畏惧。
因此识和胆是相联的,中国人每以胆识并列。凡是后来有所成就的思想家和作家,他们大多在青年时即显露出知识上的胆力。这种人决不肯盲捧一个名震一时的诗人。他如真心钦佩一个诗人时,他必会说出他钦佩的理由。这就是依赖着他的内心判别而来的;他也决不肯盲捧一个风行一时的画派,决不肯盲从一个流行的哲理,或一个时髦的学说,不论他们有着何等样的大名做后盾。他除了内心信服之外,决不肯昧昧然信服一个作家,这就是知识上的鉴别力。这无疑是需要某种对于自己的天真坦白的信心的,而这种自我便是一个人所有的最可靠的东西,一个学者一旦放弃了这种自我判断的权利,他便随时可受人生的各种欺蒙了。
孔子说:“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这个警吿其实也是现代的学校所极为需要的。大家都知道现代一般的学校制度倾向于割舍了鉴别力以求学问,以一种堆塞的方法,以为有了一大堆知识便算是造就了一个有识之士,而把愉快的求知扭曲为一种机械的,有一定分量的,呆板与被动的知识的堆塞。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把知识置于思想之前?我们为什么愿意称呼一个仅是读足了学分的大学毕业生为学成之士?这种学分和文凭何以会取代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为我们是在将民众整批地教育,如在工厂里边一般。而危险在于这种制度一经订立,我们即易于忘却教育的真正理想目标,即我所说的知识上鉴别力的发展。所以孔子说:“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世上实在无所谓必修科目,无必读之书,甚至莎士比亚剧本也是如此。我曾受过相当的教育,但我至今弄不清楚西班牙京城叫什么名字,并且有一个时期还以为哈瓦那是一个邻近古巴的海岛呢。
(有删改)
16.拥有鉴别力,需要哪些条件?依据文章三、四两段,简要回答。(6分)
答:   ▲  
17.现代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18. 请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答: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俗语


[color=]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附加题
2015.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页。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因是为说文注,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闻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声音训诂也。其视若膺之学,浅深相去为何如邪!
(节选自王念孙《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作者是 ▲ 时期的 ▲ 。(2分)
22.据上文,“若膺之学”深在何处?(15个字以内)(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哈姆莱特》中,作为哈姆莱特忠诚的朋友,霍拉旭在权利角逐和复仇的斗争中,始终身处漩涡,也是悲剧结局的见证者。
B. 《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太太对女儿说:“这是你爸爸第三次请客。”葛朗台请客的目的是想为他弟弟还清债务。
C. 《飞鸟集》的命名,源于泰戈尔的诗歌:“思想掠过我的心上,如一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见它们鼓翼之声了。”
D. 《三国演义》中,关羽与东吴大将陆逊在荆州交战大败,因兵少粮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
E. 《子夜》中,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四小姐离家不归,手下背叛,杜竹斋收了他的公债,少奶奶佩瑶与他貌合神离。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六十八回,王熙凤为什么要大闹宁国府?后来她又是如何处理此事的?(6分)
答: ▲
(2)著名作家聂绀弩有诗云:“白盔白甲白旌旗,牙床抬到土谷祠。手执钢鞭将你打,假洋鬼子复何为。”这写的是谁?反映了这一人物形象对革命有什么样的认识?(4分)
答: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将卢梭的《忏悔录》引到中国语境,用以比附古代中国文人的,还有钱钟书先生。他的《管锥编》有如下说法:
虽然,相如于己之“窃妻”,纵未津津描画,而肯夫子自道,不讳不饰,则不特创域中自传之例,抑足为天下《忏悔录》之开山焉。
把天下《忏悔录》的开山,拉到中国来,而且一搁就是两千年前的汉代。这考证,很令人振奋,但似乎有点不大对劲。司马相如的《自叙》对于琴挑卓文君,确实是既不隐讳,也不羞愧。因此,唐代刘知己撰《史通》时,才会嘲笑司马相如说,别人的自传都是表彰祖宗功德和自家业绩,你可好,连琴挑卓文君这么不道德的事情都写进来了,实在太不应该。钱钟书则反其道而行之,说你看,他把自己这么不道德的事情都写出来,不是《忏悔录》是什么?其实,同是琴挑卓文君,刘知己认为不道德,是伤风败俗的举动;司马相如则认为这是风流雅事,不只没必要隐瞒,还可以炫耀。所以,是否属于“忏悔录”,取决于立说时的心理状态。傲世越礼的司马相如,根本就没有忏悔的意思。只不过斗转星移,到了唐代,道德标准变了,刘知己觉得此举惊世骇俗。又过了一千年,钱钟书以唐人的评价来解读汉人的心态,于是出现了“过度阐释”。
与此相类似的,可以举出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洪迈论及《琵琶行》时,嘲笑白居易不该夜入妇人船中,相从饮酒,极丝弹之乐,“中夕方去”。接下来的责问,更是义正词严:“岂不虞商人者,他日议其后乎?”你就不怕商人日后到处说你的坏话?对这段妙语,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作了辨正:白居易邀请妇人过来饮酒,而不是跳到人家船上去。既然是独居的茶商外妇,空船上怎么办得起如此盛筵?再说,诗中并没说明何时散宴,你怎么会有半夜才离去的想像?如此读诗,“可惊可笑”。更重要的是,陈先生称,这牵涉到古今社会风俗之不同,不能不辨。唐宋两代,男女礼法,相差甚远。
(选自陈平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有删节)
25.试概括画线句中“唐人的评价”“汉人的心态”“过度阐释”的具体内容。(5分)
答:   ▲  
26.依据第四段,“如此读诗”是怎样的读法?(4分)
答:   ▲  
27. 对如何准确解读古代诗文,你从本文获得哪些启示?(6分)
答:   ▲  

                       
                       

[color=]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

[color=]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A
2.B
3.C
4.B
5.“明星”类员工态度主动积极,行为独立。(4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D
7.A
8.(1)本该纵横自如,发挥自己积聚的才德,在当世扬名。(4分。每小句1分,大意通顺1分)
(2)临川王介甫把他的事迹刻在石上,埋藏在墓中,而我又为他的文集作序,来让它在世间流传。(4分。“铭之石”“藏诸幽”“序其集”“行于世”各1分)
9.仲氏知命不苟屈,胸有才学;时人为他播扬。(4分,每点2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1)拟人,比喻。(2分)点出时令,总写平原如画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2分)
(2)对功名的绝望,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激愤。(6分,每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1)恐美人之迟暮(2)故不积跬步(3)寄蜉蝣于天地(4)江州司马青衫湿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伛偻提携(7)语不惊人死不休(8)千淘万漉虽辛苦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把布尔津河比作餐桌,想象奇特,引发读者对布尔津河秀色的联想;由此又生发出一连串的妙喻,使河流周围的景物浑然一体。(4分,每点2分)
13.综合运用比喻和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官,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6分,每点2分)
14.是贯串全文的情感线索;强化抒情,表达对河流的热爱和留恋。(4分,每点2分)
15.审美的眼光,怜惜的态度,平等的关系。(6分,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独立的判断力,智识上的胆力,对自己天真坦白的信心。(6分,每点2分)
17.倾向上割舍鉴别力而求学问,方法上把愉快的求知变为机械的堆塞,目标上以文凭来代替真正的教育。(6分,每点2分)
18.开头提出观点,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在于发展知识上的鉴别力;然后,论述什么是鉴别力以及怎样才具有鉴别力;最后,针对现代教育制度,谈鉴别力的必要性。(6分,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9.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color=]江苏省南京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

[color=]语文附加题答案
20.若夫辨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转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闻/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声音训诂也(5分)
21.东汉 许慎(2分)
22.通文字,兼通声音、训诂。(3分)
23.B D
24.(1)起因是贾琏偷取宁国府尤氏之妹尤二姐,后来王熙凤借刀杀人,逼迫尤二姐吞金自杀。(6分)
(2)阿Q。革命就是为崇祯皇帝戴孝;革命的目的就是抢东西,报私仇。(4分)
25.对于琴挑卓文君一事,唐人的评价是不道德,汉人的心态是炫耀,钱先生的过度阐释是:司马相如的自传中敢于直书琴挑卓文君这一不道德之事,是天下忏悔录的开山祖师。(5分)
26.马虎粗疏、妄想臆测。(4分,每点2分)
27.要探究作者著文立说时的心态;要辨析古今社会风俗之异;要细读文本;要不为前人之见所束缚。(6分,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

[color=]南京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评分细则
5.如果答成“‘明星’类员工是实用主义者或部分是实用主义者,”则扣1分。
8.(1)第一句“驰骋上下”意译为“充分展示”、“尽情展示”、“纵横自如”、 “潇洒自如”、“大有作为”得1分;译为“有所作为”不准确,不得分;“驰骋”不翻译不得分。
第二句“所畜”可译为“积聚的才德/才能/才干”。
第三句状语后置必须译出;“振耀”可译为“扬名”、“荣耀”、“显耀”、“光耀”。
全句如没有明显错误,“大意通顺”得1分。
8.(2)“铭之石”中的“之”可理解为“他的事迹”、“写他的文章”但不能翻译为“他的文章”。“幽”可译为“地下”、“幽暗之处”。
9.第一点分为2小点,每点1分;第二点2分。
例:①为人刚正,不苟合于世;才学丰厚;有作者等三人相助,使他流传于世。(4分)
②才华卓绝,文章精妙;为人正直豪迈,不苟合于世,品行高尚;孙莘、王介甫、欧阳修敬佩其为人而助其名与文流传于后世。(4分)
10.(1)修辞2分:1个1分,写4个以上的倒扣1分。作用2分:内容1分,2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结构1分。
10.(2)“对功名的绝望”若答成“对官场、世俗的厌恶”、“对归隐的向往”亦可得2分;“对未来的忧虑”若答成“对国家前途忧虑”、“对明日前程的迷茫” 亦可得2分;
“对现实的激愤”可答为“不满”;答成“孤独、寂寞、无奈”不得分。
12. 从4个方面作答。描绘出布尔津河的形状特点;表现出布尔津河与周围景物的关系(浑然一体);想象奇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联想)。每点1分。
13.选取布尔津河河边典型的景物(野芍药、白桦),1分;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各1分;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味觉),1分;运用主观感受(运用想象),2分。
14.从2个方面作答。结构方面:线索1分,呼应标题1分;内容方面:突出了布尔津河周围景色的优美1分,强调了作者对河流的热爱和留恋。
15.“怜惜的态度”答成“热爱自然”也可,“平等的关系”答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可。
18.意思对即可。第2点“论述什么是鉴别力”和“怎样才具有鉴别力”,各1分。
南京市三模语文附加题补充细则
20. 本题限5处,多断、少断、错断皆扣分。
21.时期一空写成汉朝也可。
22.每点1分;如学生能答到“古音”也可归到“声音”得1分。
例①:辨点画,察篆隶,明晓假借之通例。(0分)
例②:明训诂之道从而小学明以致经学明。(1分)
24.(1)本题每点2分;王熙凤借刀杀人这点如写得具体也可得分,如情节有错,可酌情扣分。
(2)本题第一问2分,第二问为崇祯皇帝戴孝,抢东西,报私仇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25.本题中“唐人的评价”和“汉人的心态”的具体内容各1分,“过度阐释”的内容为3分。对于“过度的阐释”的概括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赋分,“不道德之事”(1分)“忏悔”(1分)“开山祖师”(1分)。
26.本题可以从“马虎”和“臆断”两个方面来作答,意思对即可。
27.本题学生如能答到“社会背景”可归到“社会风俗”得分点。


[color=]南京市2015届高三三模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19.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谚语)
一、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采用的是一则短小而隽永的谚语。谚语借助比喻和对比,感叹母爱的长阔高深,并揭示儿爱母亲与母亲爱儿的不对等。“母爱”、“孝心”和“回报”,可以说是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则材料的三个关键词。
看到这则谚语,人们会自然联想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等古话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诗句。这些谚语、古话和诗词名句,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素所重视的亲情和孝道。命题用意显然在于引导考生回顾传统,省视生活,感悟亲情。比如,用心体会父母亲给予自己的关爱、关注并思考空巢老人现象、对父母要给予精神赡养等。谚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是一句俏皮轻飘的顺口溜,传达的是一个严肃沉重的社会话题。
二、阅卷提醒
1.谚语以分号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对照互补的两部分构成一个整体。“爱的不对等”是其感情内核,也是作文应择取的核心立意。从试批的实际情况看,考生侧重写“儿想娘,扁担长”会自然涉及“娘想儿,流水长”,这是切合题意的。但是,有的考生只抓住前半部分“娘想儿,流水长”,写母亲对自己持久的呵护与惦念,则是偏题之作。
2.对于谚语中的“儿”和“娘”,考生审题立意时可实写母子亲情,也可以拿“游子”与“故乡”或“祖国”与材料“儿”与“娘”比附行文,关键要自然圆融,言之成理。有的考生抓住材料中“长”和“短”,推展开来写爱情、友情等情感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应视为“略有牵强”,上线不得超过48分(参照后附评分表解)。
3.与一模、二模相比,三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材料主旨明白,命题导向明确。这就要求考生直面“亲情不对等”这一主题,“我”站出来,或发表看法,或抒发感慨,或叙述故事,不容许云苫雾罩顾左右而言他。议论文以能针对现实生活提出高明见解并作辩证分析为佳,记叙文以事件真实情感真挚并讲究叙事的技巧为佳。
4.从试批的实际情况看,记叙文在本次作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评判记叙文,要看它的主题是否体现(或暗合)材料主旨,要看其章法技巧(比如有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要看作者语言功底。既看作者写什么,也看怎么写,做到整体把握,依“质”赋分。
三、判分说明
1.判分原则
从每一篇作文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每一位考生负责,公正公平;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①议论文看“是否讲理”、“会不会讲理”。要审视文与题、材料和观点是否统一浑成,看论证和分析是否严谨深刻,是否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一类卷应该是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有充分分析,议论有层次,说理有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庸浅表,论证分析简单幼稚,尽管形式上中规中矩,应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对似连实断、似是而非、貌合神离、半途改道的作文,原则上判为 “五类卷”(不及格)。
切合题意的作文的立意大都相似,跑题作文的立意篇篇不同。同时,不同之中又有相同,那就是:无视材料,自说自话,一厢情愿,不顾其它。
②记叙文与议论文应一视同仁。记叙文评判更难更复杂。既要防止贴标签的作文侥幸获得高分,又要避免“暗合”材料旨趣的作文遭到偏题跑题的误判。
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要看其思想内涵与材料是否存在联系,本质上是否相同或相似。每阅一篇文章力求以质赋分,不屈其文,分所应当,分文相称。
4.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调笑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