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深圳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9 21: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广东省深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试 题 2015.1

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栖息/奚落 窒息/桎梏 处所/惩处
B. 卓越/笨拙 洁癖/偏僻 模具/模范
C. 衔接/船舷 磐石/罄尽 弹丸之地/弹冠相庆
D. 馥郁/赋闲 舟楫/编辑 不着边际/着手成春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和实践,昭示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三十年如一日挖空心思 探寻中国教育新路。他不只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而且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成为怀有“教育救国”梦想的众多知识分子中的翘楚,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A.昭示 B. 挖空心思 C. 不只 D. 翘楚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5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一文,该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论。
B. “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和网络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的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在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查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登记资料。
D. 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
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
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
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A. ⑤④①⑥③② B. ①③⑤④⑥② C. ③④②⑥⑤① D. ②③⑤④①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贼守,我越南昌□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寻授刑部主事 寻:不久
B.出大江,薄安庆 薄:迫近
C.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 胶: 粘住,搁浅
D.与论朱子格物大指 指:拇指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①吾欲以计挠□
②今九江、南康已□贼守
③我越南昌□相持江上
A.①之 ②为 ③与 B.①之 ②于 ③与
C.①其 ②为 ③以 D.①其 ②于 ③以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王守仁年轻时就文武双全。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敌人七千多。
C.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不料消息泄露,引起朱宸濠怀疑。
D.朱宸濠从安庆回师救南昌,连船结成方阵,官军放火烧船,活捉了朱宸濠。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3分)
②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4分)
(2)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冠绝有明一代,影响深远。请依据选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其取得如此学术成就的主观原因。(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①来投玉川子②,清风吹破武林③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④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color=]【注】①明月:一种外形似明月的茶饼。颈联中的“冰雪”也是茶的一种别称。②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此处作者用来指代自已。 ③武林:杭州的别称。④膏油:造茶者以膏油涂之,以欺骗不知茶者。

(1)诗中描写的新茶有哪些特征?(3分)
(2)“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咏茶的千古名句,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列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性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节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原题为《实践论》)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可以获得对于外界的真理性认识。
B.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解决了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问题。
C.解决现象问题离不开实践,解决本质问题同样也离不开实践。
D.任何天才,离开了社会实践也无法取得成功。
E.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根源上说,它们都是不能离开实践而获得的。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列宁所说的“科学的抽象”指的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所获得的知识。
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是无法实现的一句空话。
C.“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意思是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4.作者认为“知识里手”是世上最可笑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知识里手”的可笑之处。 (4分)
15.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文章中的什么观点相一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女儿三毛
缪进 兰
我的丈夫一向沉默寡言,他的职业虽然不是写作,可是有关法律事务的讼诉,仍然离不开那支笔。他写了一辈子。
我的二女儿在公共场所看起来很会说话,可是她在家中跟她父亲一样,除了写字还是写字,她不跟我讲话。他们都不跟我讲话。
我的日子很寂寞,每天煮一顿晚饭、擦擦地、洗洗衣服。我也不是想抱怨,而是,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回家来了,吃完晚饭,这个做父亲的就把自己关到书房里面去写公事。那个女儿也回到她房间里去写字、写字。
他们父女两人很投缘——现在。得意的说,他们做的都是无本生意,不必金钱投资就可以赚钱谋生。他们忘了,如果不是我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他们连柴也没得烧。其实我就是三毛的本钱。
以前她写作,躲回自己的公寓里去写。我这妈妈每天就得去送“牢饭”。她那铁门关得紧紧的,不肯开,我就只好把饭盒放在门口,凄然而去。有时第二天、第三天去,那以前的饭还放在外面,我急得用力拍门,只差没哭出来。她写作起来等于生死不明。这种情形,在国外也罢了,眼不见为净。在台湾,她这么折磨我,真是不应该。
最近她去旅行回来之后,生了一场病,反而突然又发痴了。我哀求她休息,她却在一个半月里写了十七篇文章。现在报纸张数那么多,也没看见刊出来,可是她变成了完全不讲一句话的人。以前也不大跟朋友交往,现在除了稿纸之外,她连报纸也不看了。一天到晚写了又写。以前晚上熬夜写,现在下午也写。电话都不肯听。她不讲话叫人焦急,可是她文章里都是对话。
她不像她爸爸口中说的对于金钱那么没有观念,她问人家稿费多少毫不含糊。可是她又心软,人家给她一千字两百台币她先是生气拒绝的,过一下想到那家杂志社是理想青年开的,没有资金,她又出尔反尔去给人支持。可是有些地方对她很客气,稿费来得就多,她收到之后,乱塞。找不到时一口咬定亲手交给我的,一定向我追讨。她的确有时把钱交给我保管,但她不记帐,等钱没有了,她就说:“我不过是买买书,怎么就光了,奇怪!”
对于读者来信,我的女儿百分之九十都回信。她一回,人家又回,她再回,人家再来,雪球越滚越大,她又多了工作,每天大概要回十七封信以上。这都是写字的事情,沉默的,她没有时间跟我讲话。可是碰到街坊邻居,她偏偏讲个不停。对外人,她是很亲爱很有耐性的。
等到她终于开金口了,那也不是关心我,她在我身上找资料。什么上海的街呀、弄呀、舞厅呀、跑马场呀、法租界英租界隔多远呀、梅兰芳在哪里唱戏呀……都要不厌其详的问个不休。我随便回答,她马上抓住我的错误。她这么怀念那种老时光,看的书就极多,也不知拿我来考什么?她甚至要问我洞房花烛夜是什么心情,我哪里记得。这种写书的人,不一定写那问的题材,可是又什么都想知道。我真受不了。
我真的不知道,好好一个人,为什么放弃人生乐趣就钻到写字这种事情里去。我叫她不要写了,不要写了。她反问我:“那我用什么疗饥?”有时候她也叫呀——“不写了、不写了。”这种话就如“狼来了!狼来了”,她不写,很不快乐,叫了个一星期,把门砰一关,又去埋头发烧。很复杂的人,我不懂。
对于外界的应酬,她不得已只好去。难得她过生日,全家人为了她订了一桌菜,都快出门去餐馆了,她突然说,她绝对不去,怕吵。这种不讲理的事,她居然做得出来。我们只有去吃生日酒席——主角不出场。
这一阵她肌腱发炎,背痛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还哭了一次。医生说:“从此不可伏案。”她说:“这种病,只有写字可以使我忘掉令人发狂的痛。”她一字一痛的写,一放笔就躺下沉默不语,说:“痛得不能专心看书了,只有写,可以分散我的苦。”那一个半月十七篇,就是痛出来的成绩。我的朋友们对我说:“你的女儿搬回来跟你们同住,好福气呀。”我现在恨不得讲出来,她根本是个“纸人”。纸人不讲话,纸人不睡觉,纸人食不知味,纸人文章里什么都看到,就是看不见她的妈妈。
我晓得,除非我飞到她的文章里也去变成纸,她看见的还只是我的“背影”。
(节选自缪进兰《我有话要说》)
16. 请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4分)
①其实我就是三毛的本钱。 ②她看见的还只是我的“背影”。
17. 三毛母亲非常疼爱三毛,文章却满纸是怨,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5分)
18. 根据文中描述的三毛的生活方式,概述在某一领域内作出优异成绩之杰出人士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简要点评。(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1小题。
警惕科学
田 松
数理科学的代表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它建立在机械论、决定论、还原论的世界图景之上。牛顿时代有种说法——“上帝是一个钟表匠”,整个宇宙被看成一架机器,由一系列机械连接的构件组合而成,它是物质的,没有内在的生命,这是机械论;这架机器可以分离,拆卸,也可以重新安装,重新组合,这是还原论;只要掌握每一个部件的细节,就可以对整个机械的运行做完全确定性的计算和预期,这是决定论。按照这种机械自然观的世界图景,整部宇宙机器的运行遵循既定的、统一的物理规律;这些规律能够被人获知,写成数学方程;这些方程可以计算。数理科学试图通过计算,对大自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言;进而,通过其技术,直接对自然进行干预。于是,大自然成为人类研究、分析、计算、控制、改造、重构的对象。大自然失去了其曾经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纯粹的客体,人类则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权力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
然而,基于数理科学的技术与大自然有着根本上的冲突。数理科学的实际操作方式是:从自然之中切割出一个局部,忽略这个局部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联,建立理想化模型,再用数学方程来描述这个局部,此所谓科学规律。美国科学哲学家约瑟夫&劳斯认为,科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实验室中的地方性知识。人们把基于实验室的科学技术强行应用于大自然(“大自然的实验室化”),必然要对自然的整体性进行破坏。大自然也不会甘于“被”的命运,在整体上不会服从人类从局部的简化的自然中获得的规律。人类行为在长时段导致的后果,就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如果我们从有机自然观来看待这个世界,对于当下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会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描述。
地球生物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各种生物共同演化,彼此相连,地球上的物质相互转化,达成动态平衡。从寒武纪算起,生命的历史大概有五亿年,生物圈里各种物质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则有五亿年之久;从人类出现算起,也有大概一百万年。
在传统社会,人类所用的材料都是大自然已经有的物质,从自然中来,也能回到自然中去。进入工业文明,则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人造的物质。尤其是在化学工业产生之后,人类大大地改变了地球上的物质的化学组成。而这些人造的东西,比如苯和甲基叔丁基醚这样的物质,从来不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一部分,也无法正常地加入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并且必然会干扰和破坏大自然本身的物质循环。
人类目前大量生产的化工产品,有些是自然中从来没有过的,有些在大自然中只以特定的量存在于特定的场合。人类的身体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物质,人类的身体之中,也没有消解这些东西的酶;大自然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物质,大自然中也不存在对应的消解这些东西的微生物群落。所以它们注定会危害生物体的健康,危害环境,最终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紊乱。
一项科学的技术在应用之初,它的好处是当下可见的。而其负面效应则很难马上就被人知晓。原因大致如下:有时候,负面效应要很长时间之后才能被人认识到;有时候,负面效应是分散的,并不集中表现为单一的效应,难以找到责任者;还有很多时候,负面效应的承担者与正面效应的享受者不是同一个人群,比如享受者是城市白领,承担者在生产第一线;更有很多时候,负面效应的承担者并非是人,而是自然环境,不会说话;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承担者尚未出生,因为其影响在很久以后才会显现。由于负面效应显现的迟滞性,它一旦显现,就已经晚了。并且,一经显现,就不可逆。
当我们对科学及其技术的认知发生变化之后,当我们对科学及其技术的整体判断发生变化之后,我们对科学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要发生变化。
要警惕科学,要警惕科学家!当科学家告诉我们他们发明了一个什么新奇的玩意儿,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欢呼,不应该是歌颂,而应该是警惕。惟此,才有可能把科学及其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阻拦在其尚未发生的时候。
(选自《读书》2012年第11期,有删节)
19.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大自然也不会甘于“被”的命运,在整体上不会服从人类从局部的简化的自然中获得的规律。
20.本文最后一段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如果把这一段放在文章的开头,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5分)
21.我们一贯倡导“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作者却让我们“警惕科学”,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6分)
(1)在下面句子的两个空白处分别填上一个字。要求这两个字词性相同,意思相反。(2分)
破山中贼____,破心中贼_____。
(2)下面这段文字讲述了两件事,请先将这两件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在空白处用议论性语言写出比较分析的结果,50字以内。(4分)
《民国老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后来,我们的书里又曾这样说:“羊的全身都是宝,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给下面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标题(不能用“无题”),然后描述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不超过80字。(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选择一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1)熬:形声字。从火,从敖,敖亦声。敖意为抬高、抬升。敖与火联合起来表示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熬字本义为:以间接加热方式熟化食物。熬与煎不同。熬指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煎字从前从火,前意为打尖、尖头。前与火联合起来表示火苗尖尖。煎本义为用火苗舔着烧。因此,熬是间接加热,煎是直接加热。煎的加热方式比熬猛烈,用时较短;熬的加热方式比煎缓和,用时较长。中国人把煲汤又叫成熬汤,好汤都是熬出来的。
请以, “熬”为题目写, 一篇作文。
(2)最后的晚餐散了,耶稣和门徒们向橄榄山走去。耶稣说:“今夜,你们都会因为我的缘故跌倒。”彼得说:“即便众人都因为你的缘故跌倒,我也绝不会跌倒。”耶稣说:“我实在地告诉你,今夜鸡叫两次以前,你会三次不认我。”彼得说:“即便我会同你一起死,我也绝不会不认你。”
然后,耶稣被捕了。鸡鸣堂外,彼得在庭院里的人群中坐着,耶稣正在里面遭受羞辱和拷打。一个使女走过来,指着彼得说:“你同那加利利人耶稣是一伙的。”彼得躲开众人的眼睛,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他退到门廊,又有一个使女指着他对众人说:“这人同那加利利人耶稣是一伙的。”彼得发誓道:“我不认识这个人。”过了一会儿,人群中有人走过来,指着彼得说:“的确,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因为你的口音把你出卖了。”彼得赌咒发誓:“我不认识这个人。”
就在此时,鸡鸣两次。
彼得一个人走到外面,远离人群,痛哭。
以上是《圣经》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写的是在耶稣被捕后,耶稣的门徒彼得为保护自己,三次不认耶稣的故事。相信这个经典故事会引发你思考。请将你阅读这个故事后最有价值的一个想法写成文章,标题自拟。

                       
                       

[color=]201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题号

考点

答案

解析


1

字音识记

B

A. 栖息/奚落 qī/xī 窒息/桎梏 zhì 处所/惩处chù/chǔ;
B. 卓越/笨拙 zhuó/zhuō 洁癖/偏僻 pǐ/pì 模具/模范mú/mó;
C.衔接/船舷xián 磐石/罄尽pán/qìng 弹丸之地/弹冠相庆dàn/tán;
D. 馥郁/赋闲 fù 舟楫/编辑 jí 不着边际/着手成春 zhuó。

2

词语运用

B

B项不合语境。A.昭示:明白地表达或宣布;B.“挖空心思”的意思是“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含贬义。;C.不只:不但,不仅,后面一般接“而且”,表示递进关系;D.翘楚:比喻杰出的人才。

3

语病判析

A

B. 有歧义,“部分”限定的内容(对象)不明,且“媒体”和“网络”两个概念不能并列;C.语序不当,“复制、查询”应为“查询、复制”;另外“限定在”应为”限定为”D.成分残缺,“寻求”缺宾语。

4

语言连贯

C

③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④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②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⑤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①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本段的核心词是“知行合一”。以王守仁提出这一观点作为起始句,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解释,最后将这一观点上升到中国古代哲学这个层面进行论述。

5

文言实词

D

D项“指”通“旨”,“旨”意为“意思”。

6

文言虚词

A

①根据语境,此处应为代词,做宾语,故选“之”恰当;②“守” 是“掌管,占领”之意,填入“为”表被动才符合语境;③由“相持”可知,此处写敌我双方的对峙,应填入“与”,且后面省略虚词“之”。

7

文言断句

D

“直捣南昌”不能断开,故A、C项错;“逆击之湖中”一句,“湖中”是“逆击之”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故A、B项错。“必解围自救”的主语是“王宸濠” 。

8

内容归纳

C

错误一:“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这是王守仁派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的内容,其本意并非准备“直捣南昌”,而是虚张声势,阻挠叛军顺江直下。错误二:“不料消息泄露”。这是王守仁的反间计,消息泄露是有意为之。

12

筛选整合

A B

A项,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原文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而选项将“只有……才”(必要条件)转换成“只要……就”(充要条件)。B以偏概全。原文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选项少了“正确”“唯物而且辩证地”。C项原文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语言转换后语意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D项原文为“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语言转换后语意没有发生变化,故正确。E项原文为“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语言转换后语意无变化。

13

观点理解

B

B项原文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强调了“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和“在技术发达的现代”,故错。



9.(10分)
(1)【文言翻译】(7分)
①(他)推荐(或“举荐”、“推举”)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宾语前置),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举”“自代”“俟”三个词译对各给1分;共3分。】
②(他)慨然感叹(或“长叹一口气”)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社会上于是就有“阳明学”的称法(说法)。【“喟然”、“是”、“从之”译对各给1分;“大意” 1分;共4分。】
(2)【信息筛选与概括】(3分)
①天资聪颖;②阅读广泛;③静处体悟(勤于思考)。【3分。答对一条1分,意思对即可。】
10.【古诗鉴赏】(7分)
(1)(3分)
①鲜嫩清新(“仙山灵雨行云湿”);②天生丽质(“洗遍香肌粉未匀”);③清香可人(“清风吹破武林春”);④本质高雅(“要知冰雪心肠好”);⑤朴实无华(“不是膏油首面新”)。【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种得3分。】
(2)(4分)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如答想象、拟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也可得分。】
②将佳茗的鲜嫩清新与佳人的天生丽质、蕙质兰心联系一起,比喻贴切、生动,给人丰富的想象和美妙的感受。【3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说明:学生没有提及“比喻”等术语,但能围绕“以佳人之美写佳茗之美”进行赏析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11.【名句名篇】(6分)
(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6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14.【句意理解】(4分)
①就知识的总体说来,任何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②知识里手否认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不是唯物论者。
或者:
①认识问题的途径的可笑,只有参加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真理,而“知识里手”只是道听途说,获得一知半解,便以为掌握了真理;②认识态度的可笑,面对科学问题,态度虚伪和骄傲,缺少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每个要点2分。】
15.【观点把握】(4分)
①凭借文字和技术的传达,可以学习别人在实践中间取得的“知”。或者“从书本上可以得到的他人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东西”。 ②要更直接、更深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还应该亲身参加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学生答“实践出真知”之类的意思也可得分。每个要点2分。】
16.【语句品味】(4分)
①“本钱”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形象地表达了“我”作为三毛母亲的自豪感和支持三毛的成就感、满足感。(1分)
②“背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1分)三毛只执着自己的写作,很少正面关注母亲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三毛忘却亲情、不顾生死、忘情写作的嗔怪、担心。(1分)
【学生答“背影”时如能想到朱自清的《背影》,那就是很语文味的思考和答案。】
17.【写法赏析】(5分)
①从内容上看,以怨写爱,更好地表达了母亲对三毛的责怪、担忧和深爱;母女关系本身比较特殊,三毛执着写作,对母亲的感受关注很少。责之切,源于爱之深。(2分)
②从形式上看,以怨写爱,一反常理,给读者新鲜感,心理冲击力更强。 (2分)
如“给女儿送牢饭”,“受不了儿女问自己很多问题”,抱怨女儿写作时痴迷甚至“生死不明”的投入,传达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心与的写作对女儿的的影响,因爱而生怨,而怨又恰好表明深爱之情。(1分)
18. 【内涵发掘】(6分)
①对于自己的事业追求:执著、专注、忘我、痴迷、勤奋(任写一点,1分),如“她写作起来等于生死不明”,(1分)这份专著与执著是一个人在业界产生影响的必要条件(1分)。
②对于世俗寻常生活:不懂世俗生活乐趣,(1分)如“她过生日,居然不去参加自己的生日酒席”(1分),没有生活乐趣,却能在写作上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做出一番影响的人必然有所失才有所得。(1分)
③对于家庭亲情:忽视亲情温暖,(1分)如“纸人不讲话,纸人不睡觉,纸人食不知味,纸人文章里什么都看到,就是看不见她的妈妈”(1分),因专注而忽视亲情之爱,会让家人痛苦,却也因成就而得到家人的理解(1分)。事业和亲情很难两全。
④个人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充满矛盾,(1分)如“她没有时间跟我讲话。可是碰到街坊邻居,她偏偏讲个不停”,(1分)正是思想和行为的矛盾,才见出三毛文学的才华,才能在文学界有自己杰出的成就。(1分)
⑤个人生活方式上:缺少条理,杂乱无序,(1分)如“稿费来得就多,她收到之后,乱塞。找不到时一口咬定亲手交给我的,一定向我追讨”,(1分)因为精力全用在自己的事业中,追求创意。(1分)
【评分要点:概述出特征一点1分,结合文本内容及点评1分,共2分;答出三方面内容即可得6分。】
【参考资料】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
19.【语句品味】(4分)
①“甘于”“服从”两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
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大自然对(人类从局部的简化的自然中获得的规律)人类用科学技术直接干预、控制和改造自己的反抗态度(或自然规律对人类的惩罚)。(2分)
20.【结构探究】(5分)
答案示例一:
可以。作为核心观点段的最后一段,放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文。(2分)
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证“要警惕科学”这一核心观点:①基于数理科学的技术与大自然有着根本上的冲突。它会直接干预自然,让大自然失去主体地位,让人类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②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无法正常加入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干扰和破坏大自然本身的物质循环,产生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③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无法在应用之初就被发现。(每点1分,共3分。)

答案示例二:不可以。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①基于数理科学的技术与大自然有着根本上的冲突。它会直接干预自然,让大自然失去主体地位,让人类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②科学技术创造的物质无法正常加入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干扰和破坏大自然本身的物质循环,产生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③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无法在应用之初就被发现。(每点1分,共3分。)
全文为分总结构,作为核心观点段放在最后,总结全文,在前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自然得出结论。(2分)
【此题属于通过文章论证结构并对论证内容进行概括归纳。】
21.【拓展探究】 (6分)
①一贯倡导的“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是看到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并提倡通过运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做贡献;(2分)
②作者提出“警惕科学”,是看到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整体判断发生了变化,以及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存在潜在危害之后而提出的论断;(2分)
③这种论断有利于打破科学技术崇拜(或科学技术至上),认真思考经典科学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建立新的科学技术价值观,令人警醒,引人深思。或“本文观点是从过去的科学主义转化到现在的科学人文相统一,富有新意。”(2分)
【此题分三项内容:一是对“热爱科学”的倡导要有分析;二是对“警惕科学”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三是自己的看法,认同与不认同,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2.【准确、得体】(6分)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分。若答其它,如:破山中贼急,破心中贼缓,言之成理可得1分。】
(2)(4分)
点评的基本思想是:一个追求美感,一个追求功利。现代社会,功利(目的)高调登台之后,情趣(美感)只能黯然退场。
【原文的议论句是:①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气质的羊啊!(1分)②可惜,这只可爱的羊现在从我们的书本中走丢了。(1分)答题要点:点评符合基本思想2分,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23.【图文转换】(6分)
标题示例:①“冷柜”;②“向谁保密;③为密码服务。【1分】
内容描述略。【3分】
寓意:讽刺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现象。【2分】
24.【写作】(60分)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50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10


一等(10-8)

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
③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④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关于扣字数分的评分细则】(高考补充细则,建议放在评分细则中)
①写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写了400字的文章,20字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写了300字的文章,15字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写了200字的文章,10字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写了100字的文章,5字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⑥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⑦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⑧完全空白的,评0分。
【补充资料一】
诗歌赏析参考

全诗给人们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飘渺的仙山上,洁白的流云悠然飘过,山上灵草幻化的仙子用白云洗遍每一寸香肌,不加粉黛,丽质天成。在月明之夜乘一阵清风,来到西子湖畔,投奔自己的知己——玉川子(诗人自喻),她的到来带来了武林(杭州)的春天。我对她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她容颜娇艳,更因为她蕙质兰心、冰雪聪明。我兴之所至写下这首小诗。你千万不要嘲笑我,在我的心里,从来佳茗似佳人。
全诗句句写佳人,同时又是句句写佳茗:在高入云端的茶山上,茶芽为流动着的云雾所湿润。(言山之高,上多云雾。因而茶叶品质好。)清洁的泉水将采摘下来的茶芽轻轻清洗,以保证新茶气味的芬芳。圆如明月的茶饼在春风陶醉的夜晚来到诗人家,诗人饮后不觉像唐代诗人卢仝那样清风生两腋,从而感到武林的春意。此茶不仅制作精美,油润光泽,更是产地正宗,品质优良。我写下此诗你千万不要嘲笑,因为佳茗与佳人都是容貌艳丽,蕙质兰心。
诗中的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他写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他赢得了茶中“亚圣”的称号。明月,指团茶。武林是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心肠,此指茶的内质。膏油是指在茶饼面上涂一层膏油,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作法。特别要指出的是“不是膏油首面新”的“不是”两字意思是“不只是”。全诗用词典雅,拟人描写精采,画面感强,意境优美,确是咏茶诗中的佳作。
【补充资料二】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访问客人,放眼观览山川壮美。二十岁乡试考中,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不久授官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把他杖打四十六棍,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杂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领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刘瑾伏诛后,遇赦酌情调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一向以为守仁是个奇才。十一年八月(因为他的推荐)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正当此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又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七千多敌人。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朱宸濠假如出兵沿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就无法防守。我想用计阻挠他们。”于是他派出很多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疆部队,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城部队,各四万人,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领自己的部队合计十六万人,直接攻打南昌。”又写了封在蜡丸中的密信送交朱宸濠的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内中说到他们归国的诚心,然后让间谍泄漏信的内容,朱宸濠果然心中怀疑。十多天后侦察得知朝廷和地方部队并没来到,才明白是王守仁欺骗了他。
七月初一日,(朱宸濠)留宜春王据守本营,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然后兵出长江,逼近安庆。有人请出兵援助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有,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相持,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将会腹背两面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我军进攻必胜。朱宸濠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围自救。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大家说“好”。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官军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风势放火。朱宸濠的船搁浅,仓卒间换船逃跑,被(王守仁部下的士兵)追上活捉。总共三十五天朱宸濠的叛乱就被平定了。
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走到南安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于龙场,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天天思索旧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于外物,(他)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所以社会上有“阳明学”的称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0: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