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四川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语文二诊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3 21: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四川省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度二诊模拟试题
[color=]高三2014届  语文 (2014﹒3)

[color=]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梦魇(yǎn)     胴(tóng)体        影牒       陈词滥调
B.神祇(dǐ)      信笺(jiān)        慰藉       鞠躬尽悴
C.汲(jí)取      参与(yǔ)          座落       佶屈聱牙
D.贮(zhù)藏     僭(jiàn)  越        芜菁       直截了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脑残体来源于“火星文”,是对汉字一种扭曲的书写形式,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去认明白,反而会糊涂,这就是脑残体最重要的特点。
B.虽然我只是所有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仍希望我的生命能开花结果。
C. 人们把捐款的事飞短流长的迅速传开,在社会上得到了很大的回应。
D. 当自己的公司在破产边缘摇摇欲坠时,他同样也是举重若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B.我们对“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C.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敝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D.傅雷先生谈到自己十三岁开始学习法文的经历时说,既有老师教的方法问题,也有自己念得不用功的原因,因此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庐山三叠泉下的水潭清澈见底,最深的地方也只有齐腰深。……       ,      ,       。
        ,         ,        。
①似烟似雾,晶莹缥缈
②溅起朵朵美丽而洁白的水花
③那山崖上许多凸起的石头把泉水分成许多小瀑布
④呈现出“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的壮景
⑤而急剧飞奔的泉水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
⑥微风时时吹来,飘起一些细细的水珠
A.③⑤②⑥①④    B.⑤②③①④⑥     C.③①⑤④⑥②    D.⑤②④③⑥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②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③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④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官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⑤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它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
5.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
B.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
C.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
D.黄梅戏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特点,从而迈进更高的艺术领域。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引出下文。
B.②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与发展,但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C.③④段提出黄梅戏的传承者在形体语言和声光电新技术创新运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促进了黄梅戏艺术发展。
D.⑤段承接上文,提出黄梅戏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理顺经济效益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梅戏是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进行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
B.吴亚玲主演的黄梅戏新作品《墙头马上》的成功说明,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C.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创新运用到黄梅戏中,为舞台增色添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它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D.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黄梅戏剧团在转企后,首先应该关注经济效益。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沈复
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余诺之。
越日,余独步出阊门,至山前,过水踏桥,循田塍而西。见一庵南向,门带清流,剥啄问之。应曰:“客何来?”余告之。笑曰:“此‘得云’也,客不见匾额乎?‘来鹤’己过矣!”余曰:“自桥至此,未见有庵。”其人回指曰:“客不见土墙中森森多竹者,即是也。”余乃返,至墙下。小门深闭,门隙窥之,短篱曲径,绿竹猗猗,寂不闻人语声,叩之,亦无应者。一人过,曰:“墙穴有石,敲门具也。”余试连击,果有小沙弥出应。余即循径入,过小石桥,向西一折,始见山门,悬黑漆额,粉书“来鹤”二字,后有长跋,不暇细观。入门经韦陀殿,上下光洁,纤尘不染,知为好静室。忽见左廊又一小沙弥奉壶出,余大声呼问,即闻室内星灿笑曰:“何如?我谓三白决不失信也!”旋见云客出迎,曰:“候君早膳,何来之迟?”一僧继其后,向余稽首,问知为竹逸和尚。入其室,仅小屋三椽,额曰“桂轩”,庭中双桂盛开。星灿、忆香群起嚷曰:“来迟罚三杯!”席上荤素精洁,酒则黄白俱备。余问曰:“公等游几处矣?”云客曰:“昨来已晚,今晨仅到得云、河亭耳。”欢饮良久。饭毕,仍自得云、河亭共游八九处,至华山而止。各有佳处,不能尽述。华山之顶有莲花峰,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即乘山舆,径回来鹤。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已杯盘罗列。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余曰:“今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竹逸曰:“放鹤亭可登也。”云客曰:“星灿抱得琴来,未闻绝调,到彼一弹何如?”乃偕往。但见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灿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忆香兴发,袖出铁笛,呜呜而吹之。云客曰:“今夜石湖看月者,谁能如吾辈之乐哉?”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胜会,游船排挤,彻夜笙歌,名虽看月,实则挟伎哄饮而己。未几,月落霜寒,兴阑归卧。(有删节)
【注】①沈复(1763年—1825),清乾隆时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②剥啄,敲门声。③吾苏,作者家乡苏州。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适腕底无闲            适:恰逢
B.门带清流                 带:环绕
C.即乘山舆             舆:车
D.兴阑归卧                 阑:残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循田塍而西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叩之,亦无应者                   常惠请其守者
C.与俱何来之迟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D.实则挟伎哄饮而己                 位卑则足羞

                       

[color=]第Ⅱ卷(123分)
四、(31分)
1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4分)
(2)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4分)
11.作者与友人浪游体会到哪些快乐?请加以概括。(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限划10处)
王子巽言:在 都 时, 曾 见 一 人 作 剧 于 市 携 木 盒 作 格 凡 十 有 二孔每孔 伏 蛙 以 细 杖敲 其 首 辄 哇 然 作 鸣 或 与 金钱则乱 击 蛙 顶如 拊 云 锣 之 乐 宫 商词 曲 了 了 可 辨。(取材于《聊斋志异·蛙曲》)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4分)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三岁食贫。(《氓》)
(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4)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5)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6)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7)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8)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相比较而言,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 本文结构得体,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使人深受启迪。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16.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6分)
17.文中⑤段为什么要写到张爱玲?(6分)
18.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6分)
六、(10分)
19.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语言上有不得体之处,请按要求修改。(4分)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从报纸上拜读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惠赠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
20.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写一段文字描述漫画的内容。  (4分)
(2)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  (2分)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三毛说:“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
对即将成人的高三同学来讲,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人生如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800字。

                       

[color=]四川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度二诊模拟语文试题(2014﹒3)

[color=]参考答案
一、1.答案:D(A胴体dòng  影碟  B神祇qí 鞠躬尽瘁 C参与yù 坐落)
2.答案:A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B“芸芸众生”与“所有”重复 C飞短流长: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D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同样”和举重若轻矛盾)
3.答案:D(A 表意不明,“这”是指代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B主客倒置,应是比较文学对我们来说C “阐明了……张扬”动宾搭配不当。)
4.A(⑤句和③句相关,②句中的“溅起”和⑤句中的“撞击”相关,①句“似烟似雾,晶莹缥缈”指⑥句中的“细细的水珠”,④句中的“飞珠”也指⑥句中的“细细的水珠”,据此可得出答案。)
二、5.A(B项“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错,原文为“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C项因果倒置,原文“由于黄梅戏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 D项不是谈对“黄梅戏作为地方剧种,也有一定的局限”的理解)6.D(“并且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错,原文只是权衡,并无选择之意)
7.D(A项“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 ‘本戏’ ”错。不是青阳腔、徽调吸收了黄梅戏,而是是黄梅戏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开始演出“本戏”。“ 大别山采茶调”原文为“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 B项“只要……就……”错。C项“已成为”错。原文为“将越来越成为”)
三、8.C(轿子)
9.B (B两个者都是代词,……的人。A修饰/顺接;C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地方;D表判断,是,就是/连词,于是,就)
四、10.(1)因为时间临近傍晚,(我们)约定在以后游览。桂花盛开时到这里(来看)是最好的,到花下饮一瓯清茶(落实“以” “期” “就”,每个一分,大意一分)
(2)如果此时熟睡,未免辜负这明亮柔和的月光,哪里能找到一处地势高而平旷的地方,一同(尽情)欣赏月色,或许(才)不会虚度如此美好的夜晚吧?(落实“负” “玩” “庶”,每个一分,大意一分)
11.①览来鹤庵清幽美景,体会到曲径通幽之乐;
②登临华山之顶,赏花品茗,怡然自得;
③月夜登放鹤亭,万籁俱寂,弹琴吹笛,赏月听曲,让人飘飘欲仙;
④相邀同游,把酒言欢,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其乐融融。
12.【答案】曾见一人作剧于市/携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细杖敲其首/辄哇然作鸣/或与金钱/则乱击蛙顶/如拊云锣之乐/宫商词曲/了了可辨。
【译文】王子巽说:“我在首都的时候曾经见到一个人在街市上卖艺,他拿着一个有很多格子的木盒,一共有十二个孔洞,每个孔形状像蛙。用细杖敲打它的头部,就会呜呜地响起来。有的人给他(卖艺的人)钱,然后就杂乱敲打蛙的顶部,就好像在敲云锣作乐一样,各种曲调节奏,清晰可辨。”
13.(1)答案:高诗前两联写“伴浮云”,观晚翠都是曾经之事,如今残照当楼,远闻秋声,无尽伤心。韦诗后两联以“老木”、“寒云”“古城”画尽六朝兴废,不禁伤心难耐。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为国家衰败而伤心,感世伤时的情怀。
(2)答案: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几个简单的景物便能勾画出深沉之悲痛。
14.答案:(1)自我徂尔(2)到乡翻似烂柯人(3)谨庠序之教(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兰泽多芳草(6)鸡鸣桑树颠(7) 会挽雕弓如满月(8)不宜妄自菲薄
五、15.BC(B“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C突出林徽因的伟大,但并不贬低张爱玲。)
16.答: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17.(1)对比手法,突出林徽音的完美形象。林徽因和张爱玲均是著名的才女,张爱玲的人生角色比较单一,但林徽因的人生角色(如妻子、母亲)都是完美的。(2)张爱玲的爱情生活并不美满,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3)尽管张爱玲的文学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却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拒绝让人靠近,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曾高朋满座,汇聚璀璨群星,予人光辉、温暖。(意对即可)
18.答:“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
19.(1)“莘莘学子”改为“应届毕业生”或“学生”;(2)“惠顾”改为“浏览”;(3)“惠赠”改为“寄”;(4)“洽谈”改为“联系”。(4分。找准并正确修改一处得1分)
20.(1)一个人高举着很大的饲料桶在饮牛;牛的一侧放着一排奶桶,都用皮管连接到牛的奶头上。(2)这幅漫画讽刺了急功近利的行为。(意思对即可)
六、作文(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1 06: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