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云南省曲靖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第四次复习检测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17 21: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云南省曲靖一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复习检测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
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color=]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蒋慧明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另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节选自《浙江学刊》,有删改)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雅俗共赏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而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
B.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
C.雅俗共赏是内容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与形式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D.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表现的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属于大众文艺的代表,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B.传统曲艺都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曲艺创演中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总是能给各类观众带来“高质量的笑声”的,它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曲艺工作者应该向相声大师侯宝林、“一代滑稽戏宗师”周柏春等老艺术家们学习,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C.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             责:责令
C.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     按:抓捕
D.询及民间利病                   病:疾苦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B.赵炳处事尚宽。评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诗歌,完成8~9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②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
8.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②山水之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谢公宿处今尚在,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⑥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color=]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地的声音
向迅
①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②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就是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③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唧——唧——啾——啾——此起彼伏,高低错落。
④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更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⑤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⑥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既做绿化树的围栏又充作了坐骑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惊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⑦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⑧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⑨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⑩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描写清凉的初秋夜晚,以静衬动,营造了静谧的氛围,为下文的描写与议论作铺垫。 B.作者听出了虫鸣声中“哀戚和愁绪”,其实是作者对自己三十年来抛掷时间行为的反省。
C.文章语言优美,多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难以不可捉摸的虫鸣声,让读者身临其境。
D.作者描写草籽可怜巴巴地冒出精瘦的绿色,批判了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对自然的破坏。
E.生命究竟短暂,但作者主张绽放生命的精彩,要像虫鸣一样用歌声构筑宽广的世界。
(2)阅读文章①-④段,简要归纳作者描写了虫鸣声哪些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处描写虫鸣,为何题目是“大地的声音”?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巧妙地借助“聆听声音”来表达文章深刻的主旨,可见聆听很重要。我们要怎样聆听呢?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塞尚:普罗旺斯的紫蓝色符号
陈爱萍
塞尚1839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精明能干的父亲由帽子匠起家,一跃成为银行家。母亲是敏感的妇人,有着世俗的伶俐,将热情大半给了眩晕在色块、立体中,长着宽大额头和鹰钩鼻子的矮胖儿子塞尚。   
中学毕业时,塞尚得到美术学校的素描二等奖。母亲快乐得尖叫,父亲失声惊呼:“孩子,孩子,想想将来,天才是要饿死的!”在父亲焦灼的念叨声中,塞尚勉强在埃克斯大学法科听了两年课。
1861年4月,洞察儿子内心躁动的母亲说服丈夫放塞尚到巴黎去寻觅艺术之路。
他狂爱的颜色在闹别扭,初期作品不能令人满意。情知“滥用颜色”却又舍不得向时人低头,使他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作品落选官方沙龙。人们批评他:好像把一支装满各种颜色的手枪向着画布狂扫。至少在他本人看来,这是丢脸的事:如何向父亲交代呢?
父亲以精明商人的笃定拥抱着金不换的“回头浪子”,儿子的碰壁似在他的预料之中,父亲一把将儿子搡进银行,兴冲冲来检查儿子的工作进程时,他惊愕地张大了嘴巴:账簿上、墙壁上涂满了速写或素描,他不费力地找到了自己的画像,还有塞尚的自画像。一对面容酷似而内心迥然的父子。父亲绝望了。
1862年11月,塞尚再次回到巴黎。他欣赏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作品,此时的画颇为浪漫,他自嘲地称为“杂烩”。笔下的画和周围的人,都不像大自然那般赏心悦目。他结交画友,并以频繁的迁居方式而自动斩断交情。他能听到色块和立体尖叫的声音,苦于抓不住,这使他抵抗既定的画理及前人或时人的画风。
30岁时,他遇到了马利奥尔丹斯·菲格,她以极大的耐心面对他的孩子气的反复无常。她是一家装订工厂的女工,业余为塞尚做模特,赚外快贴补家用。她的温柔使在模特处多次碰壁的塞尚感动不已。两人同居。
她未必符合他意念中的贵族少女形象:金色头发,栗色肌肤,面容姣好,诱人的明亮眼睛,纤细的手脚,薄纱裙子,姿态优雅。但,却是困窘中的他所能抓住的最切身的温情。
消息传到家乡,父亲震怒,以断绝生活费相胁。
此后,她操持家务,精心照料他的起居,且将模特角色持续下去。他留下来的作品中,以她为模特的有25件,《红沙发上的塞尚夫人》,她还是少女的容颜。红色沙发和身上的蓝绿色调相冲,就像他乱糟糟的画室,就像他在艺术上的横冲直撞。   
后来的画,她便是辛苦的小妇人。在做家务的空隙给他当模特,在黯淡的旧绒沙发上低头缝衣服,紧束的发髻,紧绷绷的生活,她咬牙撑着做一个不被家庭接纳的穷艺术家的太太。孩子和债务同时来了,而成功犹遥不可及,一时一刻都放松不下来啊。
卖画让他觉得有辱自尊,也让从不识人间愁滋味的他感到委屈,连话都说不连贯了。
真正让他日子充裕的还是父亲创下的家底。1886年父亲过世,留给他两亿法郎的遗产,使他一跃成为法国的大富翁,甚至欧洲最有钱的画家,塞尚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或许,正是妻子脸上的疲惫才让他决定接受这笔遗产的。
一生不离不弃,且让妻子永远定格在画史上:他的婚姻观和画理同样坚实。
塞尚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他追求形式观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因他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和薰衣草一样,是一个紫蓝色符号,是普罗旺斯的骄傲。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自幼酷爱绘画的塞尚,在中学时代便显露出艺术天赋。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他被
迫在埃克斯大学学习了两年的法律。
B.在母亲的支持下,塞尚于1861年第一次到巴黎,开始寻觅艺术之路,但由于自己的
对绘画的错误理解而“滥用颜色”,最终遭到别人的批评。
C.1862年塞尚再次来到巴黎,此时他的画“颇为浪漫”,但由于他对即定画理及当时
画风的抵抗,致使他的作品仍未被世人理解,他的性格由此变得反复无常。
D.从以马利奥尔丹斯·菲格为模特的25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塞尚夫人的容貌的
变化,也反映塞尚穷困潦倒的一生。
E.塞尚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最终导致了西方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他被尊称为“现代
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2)“塞尚和薰衣草一样,是一个紫蓝色符号”,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结合文本分析,塞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艺术的画家们尊称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有人却说塞尚是一个孤独者,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文体进行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or=]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一届政府倡导节约之风,严禁官员大吃大喝。然而一些地方转变作风仍存在虚与委蛇的现象,阻碍了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
B.近几年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
C.税务部门为了要政绩,不断对原本经营困难的企业加重税收,甚至今年收取明年的税。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只能使企业越加困难。
D.如果胸无城府,缺乏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有调查得来的大量素材,也会茫然不知所措,更别说彻底地解决问题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前造成群众对城管人员“不理解”甚至抵触的原因,除了群众的偏见外,还有城管人员执法过程中的种种粗暴做法也让群众大为不满。
B.美国特使强调人道主义救援与政治无关,但这是半岛危机加重后美国高级官员首次提及对朝鲜粮食援助问题,媒体猜测其中另有隐情。
C.最近朝鲜的舞水端弹道导弹很是吸引日本媒体,他们对朝鲜导弹技术的过分渲染,不过是为了制造紧张气氛,已达到实现国内扩军的目的。
D.人口老龄化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是也带来了劳动力不断减少,养老保障支出不断扩大,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15.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⑤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⑥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③④⑤①⑥②       B.⑥②④⑤①③   C.⑥②⑤③④①       D.③④⑥②①⑤
16. 读下面的一段材料,概括2013年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堵车的原因。(50字以内)(6分)
有人认为,2013年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大堵车是因为人们争相占免费政策的便宜,这其实是误解。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之前就有,而并非免费后才有的景象;出现车流扎堆儿,肯定有受免费诱惑的,但更多源于信息不对称,公路管理方对此缺乏充分的高速车流信息预警。免费,不只是免通行费的问题,而是为了消除收费站这个关键的堵点,以免费放行减少时滞、促进顺畅。可是虽然免费了,收费站却还像收费时那样拦车发卡收卡,等于没有解决问题,还因为免费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








































































































17. 阅读下面的报道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据报道,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近日在北京启动。该工程将吸收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有关孝行教育的思想精华,结合国内外青少年专家和成功培养孩子成才的优秀家长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
(1)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点评此则报道(不超过80个字):_______          ____(3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color=]云南省曲靖一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复习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D(A偷换概念,“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B“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错,原文说的是“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和谐统一”也与原文“辩证统一”不一致。C表述与原文有出入,应为“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2.B(“都是”“所有”等措辞把话说绝对了。原文意思是,“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3.C(颠倒主次,无中生有。作者认为: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4.C(按:审查、查办)
5.B(①表现他善于治理地方,③表现他宽容,⑥是说皇帝)
6.C(“特许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安西王。)
7.(1)年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凶”:年成不好;“发”:打开;“闻”:使之闻;“不之罪”:宾语前置;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械”:戴着刑具;“鞫”:审问;“情”:情况;“伏辜”:服罪;各1分,语句通畅1分。)
8. (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 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9(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0. 默写(6分)
①金就砺则利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鸡鸣桑树颠         ④渌水荡漾清猿啼
⑤艰难苦恨繁霜鬓     ⑥唯见江心秋月白
11.(1)BD(B虫鸣声的“哀戚和愁绪”与我的反省没有直接联系D“精瘦的绿色”表现生命的顽强)
(2)密集、优雅、同起彼伏、高低错落、淡淡的哀戚
(3)①虫鸣声是大地声音的一种(“它们的鸣声,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②虫鸣声有代表性(“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
③以“大地的声音”为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④作者由虫鸣声扩大到大地上其它声音,逐步升华主旨。(答出三点即可)
(4)怎样聆听?①细心观察才能聆听②平心静气地聆听③用自己的灵魂聆听(3分);
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2分);列举现实在恰当例子、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3分)
12.答案  
(1)AE(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C得1分)【解析】B项,“但由于自己对绘画的错误理解而‘滥用颜色”与文本中“情知‘滥用颜色’却又舍不得向时人低头”一句矛盾;C项,“他的性格也由此变得反复无常”在文中没有明确交代;D项,塞尚在后来继承父亲的遗产而成为富翁,不能说其穷困潦倒的一生。
(2)用生长在普罗旺斯的紫蓝色薰衣草作比喻,(2分)
指塞尚在艺术上的成就以及所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的绘画特点,(2分)
赞颂塞尚在绘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2分)
(3)①对绘画的痴迷及执着追求,即使身处逆境,仍然坚持不懈;
②能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不被当时的画风所动;
③母亲的宽容及理解,妻子的支持。(每点2分)
(4)(一)同意。伟大的成功者在成功 之前总是孤独的。(2分)
①塞尚独爱颜色受到别人的批评,让他丢脸也无法向父亲交待。
②他选择艺术之路不被家庭接纳,在困境中创作。
③他绘画的主观性创作、追求形式观感的方不被理解。
所以,塞尚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
(二)不同意。塞尚表面看似乎孤独,但他的内在世界并不孤独。
①父亲虽然不接纳他的艺术选择,但后果还是给予了他经济援助。
②母亲的鼓励、支持和妻子的奉献与爱。
③他对艺的热爱与执著追求不会让他孤独。
13.A(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B.萍飘蓬转: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C.寅吃卯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D.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14.B(A.结构混乱,改成“还有城管人员执法过程中做法粗暴”。 C.重复累赘。“达到”“实现”删除一个。D.成分残缺,在“扩大”后加“等问题”。)
15.答案:A(③中心句;④“随之”指代的是“网络阅读”,应该紧接其后;第①句“然而”可以把第⑤句与其前后联系起来;第②句是总结性话语,所以应该放在第⑥句的后面。
16.参考答案:①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车流信息预警;②免费政策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③收费站拦车发卡收卡。(每点2分,答全三点给6分)
17. (1)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近日在北京启动。(2分)
(2)孝子工程虽然有促进青少年道德培养的良好初衷,但是用工程来促进道德的行为则会破坏人发自内心的道德感,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陶冶和感化的强调。(正反两方面点评,则可得2分,语言通畅,得1分,共3分)
18.写作点津
  1.认真审题,诠释每个字的具体含义。心:心思,思想;在:聚焦在,定位在、集中在;焉:这里。整个题目的字面含义是:心思应该集中在这里。
  在诠释每个字具体涵义的基础上,对“心在焉”可作如下抽象理解:①“心要在焉”是摒弃浮躁,专心致志,执著、痴迷的钻研精神;②“心在焉”是拒绝诱惑,不畏艰难困苦,一心一意,认准一个目标的开拓精神;③“心在焉”是聚精会神搞学习,全神贯注做工作的拼搏精神……经过这样的思考之后,文章的中心或论点就很容易确立,如:我们的心要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上,只有孜孜不倦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才能有所成就。
  2.遴选材料,尽可能出自不同角度。可以按照古今中外的时空顺序去遴选素材,可以按照政治、文学、军事、体育等不同领域去遴选素材,也可以按照学生、学者、商人、公务员、艺术家等不同身份去遴选素材……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蒲松龄青年至晚年,坚持不懈,创作《聊斋志异》;华罗庚痴迷于数学,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硕果累累;杨丽萍穷其财力、精力创作《雀之灵》;牛顿沉思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爱迪生执著于灯丝的探寻;卡梅隆蛰居十余年拍摄《阿凡达》……
参考译文: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自幼失去父母,由堂兄抚育。因年岁饥荒,前往平州去谋生,途中遇到强盗,要杀他们,堂兄甘愿受死。赵炳当年只有十二岁,他哭着请求代堂兄去死。强盗很惊异,把他们都放了。
刚满二十岁,因为是勋臣之子,赵炳在王府侍奉还未登基的世祖,勤谨不懈,于是深受世祖钟爱。世祖驻扎在桓州、抚州间,让赵炳做抚州长官。(赵炳就任后,)城镇的格局规模为之一新。己未年,蒙古大军伐宋。不久北方有警事,官府征兵及搜括民间财物,使燕、蓟骚动。蒙古军北还,赵炳在中途迎接圣驾,把北方所发生的事一一向世祖报告,并受命去追查所征兵卒以及搜括的民财,把这些都归原主,世祖嘉奖他忠诚。
中统元年,李璮反叛,占据济南,赵炳请领兵征讨。官军围城,赵炳领兵千人独自挡住北面,将所俘叛军立即释放回去,对他们说:“你们是胁从,不值得治罪。”济南李璮反叛平息,赵炳入朝任刑部侍郎。后来济南妖民作乱,(命赵炳去镇压),赐给他金虎符,加封济南路总管之职。赵炳到济南,只惩办首恶,其余全部释放。年成不好,赵炳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
至元九年,皇帝考虑关中重地,想找一个刚毅耿直的老臣去管理,因而授赵炳为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在秦地建王府,皇帝诏令赵炳督建宫室,一切由赵炳裁决。蛮横凶暴骚扰百姓的王府差役,赵炳就向安西王陈述自己意见,对违法者加以惩处。安西王说:“今后有犯法者,不必禀告,可自行处治。”从此以后,豪猾之徒收敛了许多,秦地百姓才得安宁。朝廷决定,将解州的盐税作为王府经费。年深月久,拖欠二十余万缗,官府追征,仅收三分之一,百姓就已负担不了。赵炳私下对王说“:十年所欠之税,责令一日还清,谁能承受得起?与其催征使百姓困苦,不若施恩惠给百姓。”王认为他的话有理,立即下令免征。十五年十一月,安西王去世。
十六年秋,赵炳奉旨入京,在便殿拜见皇帝,皇帝慰劳他说“:卿去了几年,头发斑白,衰老至如此,关中的事繁多可以知道了。”问及民间情形,赵炳一一陈奏,顺便指出在王去世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取权力,为非作歹。世祖原是躺着的,听了赵炳的陈奏,立即起身说:“听了你的话,使老者精神振奋。”赐他白马奶。改任安西王相,其它职务像从前一样,并立即派他乘驿车,带领皇帝的几个特使前往审查郭琮等罪行。赵炳到了以后,郭琮就假造嗣王的旨令,诬告赵炳,将赵炳及其妻室儿女囚禁起来,赵炳的儿子仁荣向朝廷申诉,朝廷诏令近侍二人快马向西去把赵炳解救出来,并且逮捕郭琮等人。郭琮等把朝廷使臣灌醉,先派人用药在狱中毒死炳。这一夜有星陨落,响声如雷。当时赵炳年五十九岁,这是十七年三月的事。皇帝听说了这件事拍着大腿叹息说:“失我良臣!” 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余人到了京城,皇帝亲自审问,得到他们不法的全部情况后,就各自服罪。十七年六月,炳的冤情得到昭雪。特赠中书左丞,谥号“忠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3: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