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初中三年级] 201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初三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19 2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


[color=]语文模拟试题

(命题人:新泰青云实验学校        王作泰)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Ⅰ卷答案请填写在第Ⅰ卷后答题栏内。
2.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color=]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丫杈(chà)        长吁(xū)短叹                应和(hè)        猝(cuì)然长逝
B.羁绊(pàn )        中流砥(dǐ)柱                 蛮横(hénɡ)戛(jiá)然而止
C.媲(pì)美        引颈受戮(lù)                拗(ào)口         根深蒂(dì)固
D.绮(qǐ)丽        莫衷(chōnɡ)一是        炮制(páo)        怏怏(yānɡ)不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焕然一新   遍稽群籍   美轮美奂    睡眼惺忪
B.张惶失措   诚惶诚恐   众目睽睽    不可思议
C.合辙押韵   粗制滥造   锋芒必露    略胜一筹
D.郑重其是   巧妙绝伦   一视同仁    龙吟凤哕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老翁逾(越过)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流(《渡荆门送别》)
C.吾知所以(……的原因)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D.固(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 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转折复句)  
B.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内心十分紧张。(句子的宾语是:紧张)  
C.这个秘密让他知道了。(主动句)
D.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主干:发明提供材料)  
5.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横秋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登飞来峰》)
D.俄顷风静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B.“我到底要行去何处?哪里是我的终点?不重要了,”徐霞客对自己说,“重要的是,我行走在天地之间。”
C.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在芬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D.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一步的分析。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
B.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欢迎我。(拟人)
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比喻)
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
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老舍,著名作家,创作了《济南的冬天》《春》等优秀小说。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D.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童话作品。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社戏》中的几段文字,回答9-13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9.第2段中加点的词“跑”与第1段的哪个词相呼应?(     )
A.飞           B.轻松          C.上前          D.前进
10.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第三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3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2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4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2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
11.文中对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对这样的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烘托出“我”看戏时兴奋的心情。
B.点出“豆麦”,为下文“偷豆”埋下伏笔。
C.表现出“我”对江南农村自然景物的热爱。
D.为描写后面精彩的社戏作铺垫。
12.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13.第二段文字依次调动了那些感官?(      )
A.嗅觉、触觉、视觉、听觉
B.视觉、嗅觉、听觉、触觉
C.听觉、嗅觉、触觉、视觉
D.听觉、触觉、视觉、嗅觉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4-18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⑦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⑧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4.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说明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配合。
C.说明苏州园林又一个入画之景。
D.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15.这段文字中的8个句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分层来说明池沼,下列对这些句子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6.本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先分后总再分              D.先总后分再总
17.对文中“胸中有丘壑”一语的正确理解是(   )
A.胸怀高山大谷,意思是说胸怀宽广  
B.胸有成竹,信心十足
C.胸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D.虚怀若谷,非常谦虚
18.本段中运用的最主要说明方法是(     )
A.分类别    B.作比较       C.摹状貌        D.打比方
四、(6分,每小题2分)
阅读《谈生命》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9-21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穿危岩,破险阻,曲折迂回,奔流入海……(有删改)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而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岸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阳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枭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另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要经过常变的四时,有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更多的了。
19.对“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即使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C.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D.生命的意义在于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20.下列对选文最后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段文字起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的作用。
B. 本段揭示了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规律。
C.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一句画龙点睛、点明了主旨。
D.本段作者写出了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对宇宙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1. 下面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B.文章借小树长成大树,最后落叶生根的生长过程,来比喻一个人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
C.文中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流露出人生苦短,应珍惜光阴,及时行乐,享受今生的思想。
D.本文结构严谨,注意前后照应,如末段中“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前文江流入海、叶落归根的叙写相照应。
五、(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使至塞上》一诗,完成22-25题。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能够体现出这个特点的诗句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2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山东省泰安市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color=]第Ⅱ卷  表述题(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忽于眠中                                                                ⑵俄而起惊
⑶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⑷日月广明之道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⑵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⑶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28.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七、(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9-32题。
秋天的树
赵丽宏
  ①【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在悄然而至的秋风里一哄而散,逃遁得不知去向。
  ②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年轻时代生活在乡村的那几年,我真正理解了成熟和收获与秋天的关系。在高旷澄澈的蓝天下,等待收割的稻田金浪起伏,长江边的芦花银波荡漾,迁徙的雁群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远方,天地之间回荡着它们的鸣唱……这是无比美妙的景象。在城市里,看不到成熟的秋林和原野,也闻不到成熟的果实和稻谷的清香,你只能从气温的变化中感觉秋天。高楼大厦一年四季以不变的姿态屹立在你的视野里,它们决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动。
  ③好在城市里有树。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
  ④从我书房的那扇西窗中望出去,能看到三棵树,一棵樟树,一棵月桂,还有一棵枇杷树。也许,在一年四季中,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的是这几棵树。在休息的时候,在思索的时候,我总是凝视着窗外,欣赏它们婀娜多姿的绿色身影。它们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向我昭示着自然和兴衰起伏的生机,使我联想起我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
  ⑤春天,它们最早把清新的绿色送入我的眼帘,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多彩。夏天,它们用浓浓的绿阴遮挡炎阳,在酷暑中带来些许清凉。这三棵树,引来了很多飞鸟,每天早晨,都能听到鸟在树阴中快乐地唱歌。此刻,那棵月桂树上已经蓓蕾满枝,再过些日子,空气中就会飘漾起桂花的清芬。空气中如果有树的气息,世界也会变得清新亲切。
  ⑥我知道,随着秋风的加剧,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大树的绿叶会枯黄,会从枝头脱落。
  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衰亡和没落。冬天,那些常青的树木依然用绿色证明着它们的存在。而那些脱尽了树叶的树木,同样使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B】在寒风和霜雪中,光秃秃的枝杈就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臂,它们似乎是想拥抱什么,召唤什么。凝望这些冬天的树,我的心里不会有枯萎的联想,冬天是无法消灭这些树木的,等春风一来,它们马上会萌芽长叶,把绿色的春消息传遍人间。苏东坡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我想,这松柏,应该是所有树木的代称。
  ⑧是的,此刻,我想为树,为这些人类的朋友说几句感激的话。它们默默地屹立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绿,给我们宁静,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却从来不会要人类回报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不少年龄比我们上一代的老人们还要老的大树,它们目睹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也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它们不但没有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衰老,还使一代又一代人从它们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城市因为它们而显得年轻。树是沉默的,面对自然,它们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然而面对人类的摧残,它们却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在这个世界上,树是人类最重要最可靠的朋友,我们理应对它们满怀感激之心。
28、文章第②段写了乡村秋天的哪些自然景象?请加以概括。(4分)
29、从文中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它所用修辞并说明其作用。(4分)
30、书房的窗外只有三棵树,但在一年四季中却能吸引“我”的目光时间最多,这是为什么?(4分)
31、本文的作者对城市里的树情有独钟,感慨良多。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4分)
八、(40分)
33.作文。
根据要求作文。
“风采”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和精神风貌。对于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来说,举止大方、个性鲜明、积极向上……都是动人的风采。个人有个人的风采,群体也有群体的风采,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展示少年风采的舞台。请以“少年风采”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2.字数不少于600字。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山东省泰安市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color=]【参考答案】

一、1.C2.A3.C4.D5.A6.B7.C8.B
二、9.A 10.B 11.D 12.D13.A
三、14.B15.D 16.A 17.C18.A  
四、19.B20.C21.C
五、22.C23.D24.B25.D
六、26.⑴在⑵一会儿⑶刚才⑷道理
27.⑴吕蒙于是博览群书,而以《易经》为主要学习对象。⑵与我谈论世代治乱兴衰之事。⑶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28.①博览群书  ②梦中诵书
七、29.稻谷成熟,芦花盛放,雁群迁徙
30.【A】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酷暑比作野兽,化抽象为形象,用“一哄而散”“逃遁”把季节的更替表现得具体可感。【B】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赋予枝杈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展现出了枝杈生命的顽强。
31.因为这三棵树向“我”展现着生命轮回的过程,昭示着自然兴衰起伏的微型机,使“我”联想起在大自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美妙经历,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顽强。
32.树将生命奉献给了城市,但不求回报,面对自然与人类的摧残它们只是坚忍而顽强地活着(意对即可),作者从中感悟到我们应该感激树,要像树一样善良、顽强和宽容(意对即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山东省泰安市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0 06: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