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甘肃省2013年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试卷网页版_高三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 21: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甘肃省2013年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


[color=]语 文 试 题

[color=]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1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渎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甲  必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 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 2012年0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1.关于“网络恶搞”,下 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恶搞是以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
       B.网络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构建网络身份认同,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文化仪式式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C.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求快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
       D.网络恶搞是一种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为推动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所作的个性解读、另类表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网上的人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构了一回传统,颠覆了一份经典,娱乐了一次大众而已。
       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而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也大可不必这样恶搞。
       C.“梦夏很忙”的网络恶搞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分享功能和互动参与性,让所有参与者推动了一场与智力、技艺、幽默感有关的文化比拼。
       D.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随时烟消云散,因为在网络文化大观园中好像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引起了一些非议,作者认为可以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对这一风潮加以审视,建议大家不妨宽容处之。
       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或许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
       C.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 欢队伍当中,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
       D.绝大多数情况下,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像“杜甫很忙”这种并没有太多特色的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禄,胶人。行六,军中呼曰“薛六”。既贵,乃更名“禄”。禄以卒伍从燕起兵,首夺九门。真定之战,左副将军李坚迎斗。锋始交,禄持槊刺坚坠马,擒之。擢指挥佥事。从援永平,下大宁、富峪、会州、宽河。还救北平,先驱败南军游骑。进指挥同知。攻大同,为先锋。
    战白沟河,追奔至济南,迁指挥使。战东昌,以五十骑败南兵数百。时成祖为盛庸所败,还走北平。庸檄真定诸将屯威县、深州,邀燕归路。禄皆击走之。战滹沱河,右军却。禄驰赴阵,出入数十战,破之。追奔至夹河,斩馘无算。战单家桥,为平安所执。奋脱缚,拔刀杀守卒,驰还复战,大败安军。掠顺德、大名、彰德。攻西水寨,生擒都指挥花英。乘胜下东阿、东平、汶上,连战淝河、小河、灵璧,功最。入京师,擢都督佥事。
    永乐六年进同知。八年充骠骑将军,从北征,进右都督。十年上言:“自古用人:.必资豫教。今武臣子弟闲暇不教,恐缓急无可使者。”帝韪其言。会四方送幼军数万至,悉隶禄操习之。十五年以行在后军都督董营造。
    十八年十二月定都北京,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封阳武侯,禄千一百石。二十一年将右哨从北征。还,讨平长兴盗。二十二年再领右哨从北征。[来源:学|科|网]
    仁宗即位,命掌左府,加太子太保,予世券。洪熙元年充总兵官,备御塞外。寻以获寇功,益禄五百石。是年颁诸将军印于各边镇,禄佩镇朔大将军印,巡开平,至大同边。
    宣宗即位,召还,陈备边五事。寻复遣巡边。宣德元年从征乐安,为前锋。高煦就擒,留禄与尚书张本镇抚之。明年春,奉诏巡视畿南诸府城池,严戒军士毋扰民,违者以军法论。是夏复佩大将军印,北巡开平,还驻宣府。敌犯开平,无所得而退,去城三百余里。禄帅精兵昼伏夜行,三夕至。纵轻骑蹂敌营,破之,大获人畜。师还,敌蹑其后,复奋击败之,敌由是远遁。召还。三年从北征,破敌于宽河,留镇蓟州、永平。复数佩镇朔印,巡边护饷,出开平、宣府间。五年遇敌于凤凰岭,斩获多,加太保。上言永宁卫团山及雕鹗、赤城、云州、独石宜筑城堡,便守御。诏发军民三万六千赴工,精骑一千五百护之,皆听禄节制。临行赐诗,以山甫、南仲为比。禄武人不知书,以问杨士奇。士奇曰:“上以古贤人待君也。”禄拊心曰;“禄安敢望前贤,然敢不勉图报上恩万一。”其年六月有疾,召还。逾月卒。赠鄞国公,谥忠武。
禄有勇而好谋,谋定后战,战必胜。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善抚士卒:同甘苦:人乐为用。“靖难”诸功臣,张玉、殊能及禄三人为最,而禄逮事三朝,岿然为时宿将。
(选自《明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奔至夹河,斩馘无算                    馘:首级
       B.帝韪其言                                         韪:是,正确
       C.寻以获寇功,益禄五百石                益:增加
       D.寻复遣巡边                                     复:两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薛禄“勇而好谋,谋定后战”的一组是(3分)
       ①锋始交,禄持槊刺坚坠马,擒之    ②会四方送幼军数万至,悉隶禄操习之
       ③禄驰赴阵,出人数十战,破之    ④严戒军士毋扰民,违者以军法论。
       ⑤三年从北征,破敌于宽河    ⑥禄帅精兵昼伏夜行,三夕至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禄作战勇敢,首夺北京内城的九门。在这场鏖战中,薛禄单骑冲入敌阵,将敌军左副将军李坚刺于马下生擒,南军大败。
       B.薛禄率在战斗中也曾马失前蹄被敌人俘获。在押解途中,他奋力挣脱绳索,杀死守卒,劫马回营继续率领本部战斗,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C.薛禄在二十一年,率领右哨跟主上北征,班师后平定长兴盗患。再统领右哨,跟从北 征。
       D.薛禄曾上言永宁卫一些地方宜建城堡守卫,明宣宗批准并派遣三万六千军民赴工、精骑一千五百护行,均听由薛禄调遣。临行前并赐诗赞扬,以仲山甫、南仲比喻。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十年上言:“自古用人,必资豫教。今武臣子弟闲暇不教,恐缓急无可使者。”(5分)
       (2)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善抚士卒,同甘苦,人乐为用。(5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重庆市2013届三峡名校联盟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卷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庆东原 泊罗阳驿
赵善庆
    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①,秋愁雁堞②,秋梦蝴蝶。十载故乡心,
    一夜邮亭月。
   
[color=]【注】①凤阙:原为汉代一宫阙名,后来一般代指朝廷,这里指功名事业心。②雁堞:指边塞的城防。

8.“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9.请简要分析“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乙选考题
[color=]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稻草人
刘国芳
孩子总吵着要去乡下的外婆家。孩子的外婆,也天天盼着孩子去。但孩子的母亲不让孩子去。她总说乡下脏。有一次,孩子又哭又闹,一定要去外婆家。母亲没办法了。母亲跟孩子捡了一堆衣服,开车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放下孩子,母亲说:“不要乱跑。”又说:“乡下脏,要注意卫生。”
说过,孩子母亲就开车赶回去上班了。
    母亲才走,孩子就在村里到处走着,玩着。开始,还让外婆牵着。后来,就一个人到处乱走了。不仅在村里走,还出了村。在村外,孩子看见田里站着一个人,一个很难看很难看的人。孩子有些害怕,不敢过去,站在那儿看。看了一会,孩子明白了,那不是真的人,是一个稻草人。孩子在童话书上看过稻草人,童话书上的稻草人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很好看。但这个稻草人和童话书上的稻草人完全不同,这个稻草人穿的衣服破破烂烂。孩子后来走过去。
孩子跟稻草人说:“你怎么穿得这么破破烂烂呀?”
孩子又说:“噢,是乡下没有好衣服穿吧?”
孩子有好看的衣服,孩子母亲给他捡了一堆衣服来。孩子随后跑回去拿了一件衣服来,然后穿在稻草人身上。穿好,孩子说:“现在你好看了。”
孩子这天还看见几个稻草人,这些稻草人,全都穿的破破烂烂。有一个稻草人,身上的衣服只是一块布。孩子就跟这个稻草人说:“乡下没有衣服吗?”说着,孩子又跑回去,把自己的衣服拿来。孩子的衣服红的黄的绿的都有,把这些衣服穿在稻草人身上,稻草人也就像童话书上的稻草人一样红红绿绿很好看了。
    这天傍晚,孩子的外婆跟孩子洗澡换衣服时,发现孩子包里的衣服少了很多。外婆就问着孩子说:“你衣服怎么少了?”
    孩子说:“我给稻草人穿了。”说着,孩子牵了外婆去看稻草人。看见稻草人,外婆也觉得稻草人好看。外婆说:“这些稻草人还真好看哩。”说着,外婆就动手把稻草人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但孩子不肯,孩子说:“干嘛要脱下来呀?”
    外婆说:“你母亲看见了会生气的。”
    孩子说:“她不知道。”
    外婆不再坚持了。外婆说:“那明天再来脱下来。”
    但第二天一大早,孩子的母亲就来了。母亲不放心孩子,开车来看看。在村外,眼睛有点近视的母亲就看见孩子站在田里。孩子的母亲很生气,停了车走过去,但近了,孩子的母亲看见那是一个稻草人。但很快,孩子的母亲认出稻草人身上的衣服是孩子的衣服,这衣服是她买的,她当然认得。孩子的母亲怔住了,不知道孩子的衣服怎么会穿在稻草人身上。
    再往前开,孩子的母亲又看见孩子站在田里。走过去,发现这也是一个稻草人,这稻草人同样穿着孩子的衣服。接着,母亲又发现孩子站在田里,但走过去,这还是一个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后来,母亲就看见孩子了,这不是稻草人,是孩子真的站在田里。孩子也是一大早就往外面跑,看见田里麻雀多,就站那儿赶麻雀。母亲看见了孩子,但做母亲的以为这是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孩子的母亲懒得停车了。
    但到家时,母亲没见到孩子。母亲于是很不高兴地跟孩子的外婆说:“跟你说了。别让孩子到处跑,你怎么还让他乱跑?”
    孩子的外婆说:“村里的孩子也是到处跑,村里又没有河,不要紧。”
    孩子的母亲说:“谁说不要紧。”
    说着,母亲去找孩子。终于,孩子的母亲看清了,那个站在田里赶麻雀的稻草人就是孩子。母亲便过去打了孩子一巴掌,凶着说:“站在这里做什么呀?”
    孩子说:“赶麻雀。”
    母亲说:“你以为你是稻草人呀?”说着,母亲一把拉走了孩子。孩子的外婆这时候走来了。外婆说:“你等一下,我把那些衣服收起来,你带回去。”
    孩子的母亲说:“稻草人穿过的衣服怎么还能穿,不要了。”
    说着,孩子的母亲发动汽车,把孩子带走了。
    他们走了,把孩子的外婆一个人扔在田里。呆呆地,孩子的外婆在那儿站着。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稻草人,一个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孩子的外婆看着这个稻草人,看着看着,老人就觉得,是孩子站在那里……   
(选自《微型小说赏析》)
       (1)下列对小说有 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孩子”“一大早就往外面跑”,还把自己的衣服给稻草人穿,说明对自由的和未知环境的喜爱是儿童的天性。
       B.小说中的母亲不愿意带孩子去外婆家,“总是说乡下脏”。她对自己的母亲话语专断,颇为冷漠,文中批评了她这种不尊重长辈的表现。
       C.孩子的外婆是小说的次要人物,起着陪衬烘托的作用。她爱护孙子,但是又忌惮在城市里有钱了的女儿,这是一种两难,这种两难显出了这个人物身上的软弱。
       D.在这篇小说里,冷漠和热情并立,宽容与苛刻共存。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勾勒出极富生活真实感的生活实景。
E.在小说的末尾,孩子、母亲、外婆、稻草人全部被纳入了一幅完整的场景描写,最后用外婆的神态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的主题表达含蓄而深远。
       (2)小说以“稻草人”为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说一说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来源:学科网ZXXK]
       (4)有人读过这篇小说后认为小说折射出了城市化的中国现实社会的普遍现 象,有人则认为小说反映的其实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哪一种观点更接近你的阅读感受?为什么?(8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重庆市2013届三峡名校联盟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卷及答案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陆机,放不下出身的“包袱”
张一南
    国家灭亡后,他依然以贵族自恃,与现实对抗。
    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如果生于权贵之家,人生或许相对容易一些,如果出身寒素,就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不过,好在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选择接受残酷的现实,尽量让自己生活得轻松一点,也可以选择在心中坚持自己的高傲,为此不惜一次又一次地与现实发生冲突。西晋的大诗人陆机,偏偏选择了后者。
    陆机的爷爷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陆逊,曾在战场上让刘备败亡,后来一直做到孙权的丞相。陆逊死后,他的儿子陆抗被当做有才能的贵族子弟的典型,继续成为吴国君主的依靠对象。陆机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从小就表现出优异的才能。如果吴国不灭亡的话。可以想见他有着多么辉煌的前途。不过很不幸,吴国在陆机20岁的时候就被魏国所灭。后来司马氏又以晋代魏,陆机沦为了西晋的一个普通青年。
    陆机本人参与了保卫吴国的战斗,吴国灭亡后,没杀他,允许他当老百姓,陆机就带着弟弟陆云,回老家隐居读书了。10年后,陆机北上洛阳,作为“寒素”人才被举荐为官。陆机在吴国本来是项尖贵族,到西晋居然成了“寒素”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但是30岁的大男人总赖在家里也不是个事,所以,陆机只好离开前朝贵族的乡村别墅,又带着弟弟到“敌国”去当寒门青年。
    当时南方人和北方人相互歧视非常严重。陆机侍奉的北方人是他看不起的。然而,这些他看不起的人更看不起他。当时有个叫王济的北方士人,就认为没有必要举荐东吴的士人,觉得这些人都是亡国之奴,不会有什么出色的才能。
    还有一次,众名士聚餐,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中,一个叫卢志的冷不丁对陆机来了一句:“陆逊和陆抗是你的什么人啊?”要知道,即便是今天,在别人面前,直呼对方祖父、父亲的名字。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何况是极重视门第威望的西晋!卢志的问话,可以说是对陆机的极大侮辱。对此,陆机自然怒不可遏,马上反击道:“就同你与卢毓、卢廷的关系一样(卢毓、卢廷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事后,一同在场的陆云不解地问陆机:“何必这样呢?卢志可能真的不知道。”“什么话,我们的祖父、父亲名震四海,这小子岂会不知!”陆机愤怒地回答弟弟。
    好在,并非所有洛阳人都对陆机不友好。毕竟西晋是一个爱才的时代,一个文人不会永远被埋没。何况真正懂得文学的人,不会不去爱惜陆机这样一个文学天才。当时,洛阳的文坛泰斗张华很赏识陆机。陆机这个受尽歧视的南方人,还能去拜访不少名流,大概都是出于张华的推荐。慢慢地,陆机的文学才华开始受到大家的重视,他的诗赋被洛阳人接受。陆机的名声逐渐盖过了援引他的恩人,最终成为西晋最有名的诗人。
    在中国古代,一个文人名声大了,很容易被政客巴结,不管是不是真的投缘,也要来借用你的名声。利益集团之间的内斗,也喜欢拉进来一些本来不在利益集团中的外乡人,以壮声势。陆机这个有名的外乡文人,最终被西晋政坛上臭名昭著的贾谧拉下水了。
    贾谧属于外戚,是当时执掌大权的贾皇后的侄子。无论是司马氏还是贾氏,跟远在南方的陆氏都沾不上半点关系,陆机本该两不相帮。但因为陆机名声太大,贾谧便总是明里暗里拉拢陆机。陆机对司马氏并没有感情,对贾氏也谈不上仇恨,一来二去,就难免开始感激贾谧的好意。加上陆机的恩人张华也倾向于贾氏,所以陆机也就不再否认自己是贾谧的朋友。时间长了,大家也逐渐相信陆机和贾谧关系密切了。时人把和贾谧关系密切的文人称为“二十四友”,其中就有陆机兄弟的名字。
    其实“二十四友”大多是北方人,他们与陆机到底有多少交情很难说。
    后来,陆机的上司赵王司马伦诛杀了贾谧。陆机大概确实跟贾谧交往不深,因此并未受到牵连。最后,陆机被同属“二十四友”的王粹、牵秀陷害,被诬陷有反叛之心。身为外乡人的陆机,被诬陷反叛后百口莫辩,很快就被处死了,死时年仅43岁。
    临死的时候,陆机长叹道:“我再也听不到故乡华亭的鹤唳了!”其实,这句话也不是陆机的原创。他仍然用的是自己最擅长的“拟古”。秦朝的丞相李斯在被杀的时候,曾感叹说:“我再也不能牵着黄犬出城打猎了!”不过,李斯是在懊悔自己不能再安享荣华富贵,陆机则似乎有更复杂的感情。他是在怀念家乡,也是在怀念吴国的事业,怀念自己曾经显赫的家族。随着这声长叹,一位高贵的诗人与尘世的矛盾抗争永远地画上了句号。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西晋大诗人陆机出身吴国贵族,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吴国君主依靠的对象,他从小就表现出优异的才能,如果吴国没有灭亡,他绝对会有非常辉煌的政治前途。
       B.吴国后来为魏国所灭,迫于形势,陆机30岁时,离开前朝贵族的乡村别墅,只身到洛阳,但是许多洛阳人对陆机并不友好。
       C.一个有才能的人不会永远被埋没,在洛阳,陆机的名声不久就盖过了扶持他的恩人张华,最终成为西晋最有名的诗人。
       D.陆机在文坛出名以后,非常不幸,由于有利用价值,他被政客拉拢而卷进了政治漩涡,最终在政治斗争中丧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E.陆机临终的感叹,表明其一生始终没有放下出身的“包袱”,流露了伴随其一生的思乡与怀念故国的复杂情感。随着这声长叹,他与尘世的抗争结束了。
       (2)陆机成为西晋著名诗人的条件是什么?(6分)
       (3)文章为什么要以“陆机,放不下出身的包袱”为题?请作简要的分析。(6分)
       (4)陆机一生都在“出身”带来的苦痛中苦苦挣扎,你认为一个人的出身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呢?请你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B.陈白尘的话剧《升官图》通过两个遭到通缉的强盗躲进一座古宅所做的黄粱一梦,以泼辣犀利的笔锋,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中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暴露和嘲讽。
       C.朝鲜与美韩之间就朝鲜申报核计划与获得美国经济援助之间的争执尚未平息,三月八日的美韩联合军演再次在双方之间掀起死水微澜。
       D.飞行表演时拉烟的感觉,就像以蓝天为画板,在广袤的天宇天马行空般地大写意,那一道道彩烟,立体、壮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实现“老有所养”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加快探索构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步伐,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强大金融支持。
       B.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 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C.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D.他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①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
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
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③就业是民生之本
④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
和谐劳动关系
⑤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A.③②⑤①④      B.⑤③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③②①④
16.下面的文字显示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将带来合同签订方面的 两个变化。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各种劳动合同中,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些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考察、培养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第一次与员工签订合同,往往会选择3年的合同期。通过3年的时间,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为第二次的固定合同和以后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打好基础。劳动者都希望职业稳定、有发展空间,不想经受短期合同的折腾。有了《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他们将无疑选择中长期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如果续签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的考虑,固定期限合同自然终止后就不再续签。对于一些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关键岗位,条件会更苛刻,门槛会更高。
17.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语境,另写两个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字数相近的句子。(5分)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电影《一九四二》原作者、著名作家刘震云在谈及他最初接触知识的时候,提到了两位他心中的大“知识分子”。他们是他的两位舅舅。大舅不识字,在村里赶马车,赶得特别好。“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次特别深刻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混。’我问他:‘那我的一生应该怎么规划?’他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 ’”“小舅是一个木匠,方圆几十里,他的木匠活做得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别人打一张桌子花3天时间,他花10天。小舅也说:‘舅舅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重庆市2013届三峡名校联盟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卷及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