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温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高三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20 21: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温州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color=]高三语文试卷
一、 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剖(pōu)析    载(zǎi)体   广袤(mào)   莺啼鸟啭(zhuàn)  
B.模(mó)块    粘(zhān)连   庇(bì)护   怏怏(yàng)不乐
C.供(gōng)职    粗糙(cāo)       田塍(chéng)  名媛(yuàn)淑女
D.谄(chǎn)媚   咯(kǎ)血     昵(ní) 称    空穴(xué)来风
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徇私/驯熟     咆哮/肖像     惬意/提挈     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     与会/参与     胴体/栋梁     拈轻怕重/拈花惹草
C.投奔/奔命     着急/着火     标识/识别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殷红     栏杆/竹竿     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娴熟  浩缈   省吃俭用  荟萃一堂
B.迄今  作梗   器宇轩昂  舍身取义
C.捍卫  渎职   金壁辉煌  鬼斧神功
D.重叠  凑合   吉人天相  理屈词穷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野田“希望中国政府冷静考虑日中关系”,这是“猪八戒倒打一把”,是在把中日关系变冷的原因归咎于中国。
B.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绻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一只只恭听教诲的耳朵。
C.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浓重的湿气中嗅到历史气息。雕花窗棂、红木桌椅和有着幽幽釉面的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前世繁华的光泽。
D. 中泰两国文化中心为非盈利性机构,旨在积极促进两国在文化、艺术、教育、传播、视听、社会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340万套,占计划的34%。
B.在当下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个产业被推动的同时,更被指责为导致人格沦丧、网瘾泛滥、家庭破裂的祸根。
C.他的那位同桌,最近行为有些怪异,经常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琢磨的事情。  
D.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月1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向受飓风“桑迪”影响的数百万灾民表示慰问。他说,如有需要,联合国将随时准备为灾后重建鼎力相助。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有企业家抱怨,中国的银行对企业的投资往往只有一年,他们这种抽薪止沸的作法违背了企业的投资规律,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B.这位曾留学伦敦、现任上海一家经贸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女孩机不可失地打开相机拍摄下捷克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的现场情景。
C.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400多年来,虽被昆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得悱恻动人,回肠荡气,但以话剧的形式再现这一经典爱情故事却极为少见。
D.在公牛客场对阵尼克斯输球后,主教练锡伯杜痛心疾首地表示,球队输球不能怪别人,要怪只怪自己防守不力。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表层看,胡适没有直接向国人推介过莎士比亚,可莎士比亚的作品却滋养了为中国新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胡适。
B.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C.公安部要求以最高特权为校车提供保障服务,校车被赋予了“运载学生时优先通过”等三项特权。
D.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末被焚为两段,后段《无用师卷》入藏清宫,而《剩山图》流散民间,分隔361年后,今年终于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不仅对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巩固河南交通区域优势。
B.财政部要求各地统筹使用补助资金,按照不低于中央的补助标准,帮助受灾群众口粮、衣服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C.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们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D.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9.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11.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8分)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
12.文章第二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13.文章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请概述其中的理由。(4分)
14.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4分)
15.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竹溪逸民传
宋  濂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意:料想
B.人让其留物                让:责备
C.间私谓其友曰              间:有时
D.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激:激动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戴青霞冠        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B.箫声挟秋气为豪      然此可为智者道
C.君子以其语近道      皆以美于徐公
D.其安有不同者欤?  吾其还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规劝世人归隐山林。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樵 于 水 志 岂 在 薪 渔 于 山 志 岂 在 鱼 是 无 所 利 也 无 所 利 乐 矣 子 以 予 果 滞 于 梅 与 菊 耶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4分)
⑵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①,孤飞自可疑。
注①: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
21.杜诗“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3分)
22.有人认为崔诗的三、四句是全篇警策,语简而言深,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6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17.13)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
23.用原文说说孔子眼中的好人的标准是什么。(2分)
24.“乡愿”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你如何评价这一类人?(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论语》)
(2)睢园绿竹,                 ;邺水朱华,                 。(《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4)此去经年,                  。               ,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现代著名学者吴组缃先生(1908-1994)在读研究生期间,曾选了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六朝文学课。在学期作业中,他骂六朝文学是娼妓文学,刘教授非常生气,就给了他一个不及格。但刘教授同时也托人带口信给他,说只要他改变观点,就可以让他过关。当时,吴组缃已经结婚生子,全家要靠他的奖学金生活。一门课不及格,就意味着拿不到奖学金,而拿不到奖学金,全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再继续学业。但吴组缃硬是没有收回自己的观点,结果不得不中断学业。吴组缃的“文人风骨”由此可见一斑。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悟?试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color=]参考答案
1.B(A载体zài ,C供gòng职 ,D昵称nì )
2.B (A.xùn  xiào  qiè  jǐ/jì B.piǎo  yù  dòng  niān  C.bèn    zháo  zhì/shí  qiǎng  D.sàng  yīn/ yān  ɡān  dāng/ dàng)
3.D(A.缈—渺   B.身—生 C.壁—碧  功—工)
4.C(A.应为“中猪八戒倒打一耙”。B.“蜷缩”。D.“营利”)  
5.A(B“同时”说明无递进之意,“更”应为“也”;C 应为“捉摸”。 “捉摸”:猜测,预料。如难以捉摸 捉摸不定等。琢磨:①zhuó mó 动词,雕琢、打磨(玉石),比喻对待诗文等反复加工,精益求精,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②zuó mo  反复思索 、考虑;D“鼎力”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时的用语,当属敬词。)
6.C (A抽薪止沸: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或解决问题。与句意不符;B机不可失: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这里不是什么“好时机”。应为“不失时机”D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不合语境)
7.D(偷换主语。“分隔361年后,今年终于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的主语是“《富春山居图》”,而不是“《剩山图》”。)
8.C(A项递进关系错乱。B项成分残缺,“帮助受灾群众”后加“解决”。D项“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搭配不当,应后加“发生”)
9.C(“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决定。)
10.D(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C“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11答案要点:①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②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微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3分)
12.(4分)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13.(4分)⑴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2分);⑵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2分);⑶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才算有出息,有上进心。(2分)。(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即满分)
14.(4分)①点题(1分);②前后照应(1分);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1分);④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1分)。
15.(6分)①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慰藉思亲怀乡之情;(2分)②在城市遭到挫折时,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2分)③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2分)
16.(3分)D(激:激动)
17.(3分)C(认为,动词)(A项。副词,就/连词,却。B项。动词,成为/介词,向。D项。副词。反问语气/祈请语气)
18.(3分)D(“以隐逸登诸史传”是自范晔之后的史家,而不能笼统地说“古代史学家”;同时,其缘由分析也不合文意。)
19.(3分)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
20.⑴(4分)(逸民)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辄:就,1分;移时:长时间、一段时间,1分。目不瞬1分。
⑵(3分)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孤:厌弃,1分;渔于山樵于水:状语后置,1分。
21.(3分)“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写出“反衬”或“对比”给1分,其他赏析文字酌情给分)
22.(5分)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1分)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呼寻伙伴。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3分)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以孤雁自比,形象而又精妙。(1分)
23.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2分)
24.(4分)“乡原”是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首先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明确的态度,抛弃“乡愿”的行径。(“乡原”内涵2分,评价2分)
25.(6分)(1)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2)气凌彭泽之樽  光照临川之笔
(3)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color=]参考译文
竹溪逸民小时候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写文章文采华美,风格奔放,声名显赫,被士大夫举荐,料想功名可以轻易获得。(某一天)忽然掌击案几,说:“人生百年,能有几天?难以如愿的,就是顺心罢了。其他的东西还有什么值得顾念吗?”于是戴上青霞冠,披着白鹿裘,不再与俗世接近。
他居住的地方靠近大溪,竹子长得高大。当明月高照的时候,波光闪动,和月亮争辉,逸民就腰插短箫,乘着小船,在空明的溪水中荡漾,箫声借着秋天的肃杀之气更加豪放,直入云霄,像龙在深潭中鸣叫一样婉转悠扬,非常动听。吹箫完毕,逸民拍打着船舷唱道:“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鸥起兮冲素波!”人们见到,感叹说:“这确实是世外高人啊!想要常常见到尚且不能够,何况是亲近他接近他呢!”
(逸民)特别喜欢菊花,满园子种着菊花,看待它像对待小孩一样。菊花一开,一个人举杯对着菊花饮酒,天天到园子里不厌倦。有人责备他沉溺于玩物,他生气说:“世上没有人了解我,了解我的只有这些花,我自我快乐一会儿,还能说是沉溺于玩物吗?”又喜爱梅花,梅花的绿色花萼刚刚吐苞,就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而且大声说:“了解我的只有菊花,菊花已经辞我而去了,幸而有你梅花跟着来了,假如你梅花又辞我而去,那么我就应该上白鹤山采五芝罢了!”白鹤山就是溪上的山峰。
逸民五十岁,更加淡泊没有挂念,有时私下里对他的朋友说:“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他的朋友觉得他有点荒唐。逸民说:“到水里砍柴,心意难道在柴吗?到山上打鱼,心意难道在鱼吗?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不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就快乐了。你们认为我真的沉溺于梅花和菊花吗?”君子认为他说的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史官说:从前李白和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在徂徕山,世人敬慕他们认为不可接近,于是称他们为“竹溪六逸”。短短七百年后逸民也用竹溪来自称,如出一辙,难道是闻风而兴起的吗?即使说地方不同,人数的多和少有差异,(但是)高尚的风范超绝尘俗,先后照映,难道哪里有什么不同吗?沉醉于名利而不知道改变的士子,为什么不知道自我警觉呢!自从范晔写《后汉书》把隐逸写入史传以后,后代修史的人都向他学习而没有人废弃,他们的用心又难道不是激励人们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9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