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0

[初中三年级] 2011-2012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大塱学校)网页版_初三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3 21: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120分。另设附加题10分,附加题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4)
              。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或给加横线词语注音。。(4分)
(1)它没有po suo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
(2)下雨的时侯,我爱它xi li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
(3)那你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
(4)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六十字内)(4分)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  ②有关媒体的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等“快餐”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文章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写不出来。”  ③针对这种“快餐”造成的营养不良现象,专家呼吁: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摄取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是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⑴用一句话概括第①段和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⑵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绿色食品: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
(一)(12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6.加横线字解释(3分)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    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        ____(3)才美不外见_____      ___7.翻译(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文中语句填写:(3分) (1)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二)(10分)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幼稚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10.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永恒的书?(3分)
11.第⑤段“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3分)
12.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一篇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思想启迪。(4分)
(三)(15分)回心虫   刘温
①百里山景的缝隙里住着老山民,人造的楼台亭阁与古老的破房,花花绿绿的玩山世人与山坡上的劳作人儿,恍若隔世,相映成趣。
②一群游人被一个小女孩的叫声吸引住了,上前观看。
③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穿着只有在电影中才可以见到的那种补丁破衣,赤脚干裂灰白,稀黄的头发扎着的红头绳格外耀眼。她跪趴在山坡下一挂土塄下面,撅着屁股一声接一声地喊叫:“啊——”“啊——”每喊一声,都是从粗野到尖利到快要断气,头脸随着持久的长声慢慢下落,直到脸贴地面,直到小脸蛋憋成通红再憋成苍白,直到腹腔中的空气全部挤出,直到小身躯缩成一小团猛烈地颤抖一阵,死静片刻,吸气,扬身,直扬到脸对苍天,整个身子都被吸足的空气撑胀起来,再喊,再落,周而复始,一次一次又一次。
④太奇怪,太可怕,游人们一时只有听和看而没有任何其他举动。好久,相互间开始悄悄议论,这孩子疯了吧?丢东西了吧?家里有什么不幸了吧?地下有什么稀奇东西吧?
⑤游人们走得更近些,有人到了跟前蹲下身来,看出些故事了:小女孩的脸下有粉状的细土,顺着塄根有一溜儿。还鼓起一个个小小的土包来,小女孩每次喊到快断气时,嘴巴就贴近一个小土包的包尖,随着一次又一次持久的喊声,那小土包的包尖就慢慢地变形,出现一个小窝。小窝的中心就开始蠕动,最后,就有一个小小的虫子钻了出来,很小的小虫子,黑色的,两头尖,像小虱子。每当一个小虫子出现,小女孩就眯起眼睛笑一阵,接着再喊第二个小土包,喊出虫子来,再喊第三个。
⑥原来小女孩在玩叫虫子,这玩法太惨烈了点,而且,小女孩并不动那些虫子,她喊下一个土包时,上一个出现的虫子就又慢慢地回到了土里,土包就还原成原来的样子。有人想看看那虫子,伸手去捏,小女孩一下子跳了起来,面对有举动的人怒吼,凹腰撅屁歇斯底里,一种张扬的仇恨与愤怒,与叫虫时完全不同。想捏虫子的人缩回手,起身后退。所有游人都惊慌后退,不知所措。
⑦这些游人,是一个名人小团体,都是现代社会的人上之人,此刻,他们被一个小女孩的怒吼打入另一个世界,他们完全不懂小女孩为什么会仇恨,小女孩为什么那么执著地呼喊一个又一个小虫子而把人当成仇敌?小女孩究竟在呼喊什么?
⑧小女孩重新跪趴在地上,继续呼喊,声音已经沙哑恐怖,每喊一声,都好像一腔的血会全部喷涌出来!
⑨这时,一个男人从山坡上下来了。一个看不出年岁的成年男人,光头,补丁衣,烂帮的草鞋,扛着一把镢头,黑瘦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疲疲沓沓地走,不时伸长脖子干咳几下。
⑩男人从小女孩身边走过,连看也没看一眼。
(11)小女孩看见了男人,一下子笑了一脸,站起来就追上去,拉男人的衣摆,大声说:“爹!爹!我叫出来了18个!”男人不理,只管走,小女孩就乖乖地跟着走,口中喃喃:“我叫出来了18个……我叫出来了18个……”
(12)那群游人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追着那男人问,一直追到了家。男人不得不说了:家太穷,她妈跟人跑了。那虫子是回心虫,传说谁能一口气叫出来100个回心虫,谁就能达成一个心愿,她想让她妈回来。
(13)游人们大都流泪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家这样的孩子。
(14)不料小女孩一下子抱住男人叫:“爹!不是!我不是叫她!我是想看见爹笑!爹,我一定能叫出来100个……”
(15)男人笑了。 (摘自《意林》2007年第19期)
13.阅读全文,说说小女孩为何要玩叫虫子的游戏。(3分)
14.小说第⑥段画线句子描写了小女孩“保卫”回心虫的动作,联系全文,请你揣摩一下她当时的心理。(4分)
15.在你的眼里,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6.“男人笑了”,他为何而笑?读完后你有何感想?(4分)
(四)(8分)
  你看他眠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 ,真是个好所在。但见那——
翠薛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 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己有一行楷书大字,绣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 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家当?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这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喝上,绣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是个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里边一一”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古烟霞常照耀,样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蹲身,往里一跳, 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身头缩颈,抓耳挠腮, 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握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送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两个情节。
(1)                               (2)                                 
2.结合文段分析美猴王的人物形象。

三、作文(50分)
提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作文题目:生活在           之中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4.诗歌、戏剧除外,文体自定。
               题目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阮孝绪传(节选)(10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1: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