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25567|回复: 12

数字化,要重视公众体验(新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博物馆既要拥抱变化,也不能陷入“唯技术论”,忽视技术应用中的公众体验,更不能人为抬高技术门槛,将部分公众拒之门外
可移动3D打印数字化技术1∶1复原云冈石窟第十二窟;黄河沿线九省份博物馆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苏州博物馆推出“再造云课堂”在线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不仅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更推动了博物馆管理、保护及运营理念的革新,助力博物馆转型升级。
博物馆的数字化生存,是博物馆与数字技术的全方位、多层次有机融合,体现在博物馆运营管理,藏品保护传承与挖掘阐释,以及展览陈列、公众教育等诸多方面。
博物馆的数字化生存,构建在智慧管理体系之上。通过数字化联通,博物馆得以形成以信息流为纽带的新运作模式。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推行智慧博物馆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集保护、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智慧体系。比如,通过藏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对文物本体和环境实现远程实时监测,还可以对每件藏品的登录调用、保护修复等信息进行全流程溯源。
博物馆的数字化生存,体现在对藏品的保护传承与挖掘阐释上。数字化技术让文物信息采集和长期保存成为可能。由藏品数字信息编织成的“知识图谱”不仅具有可持续性,还可以通过知识再挖掘,为深度研究提供可能。
博物馆的数字化生存,也为观众走近文物架起了一座桥梁。观众可通过交互式展陈、个性化导览等获得互动式与沉浸式体验,更直观、深入地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与内涵。“云展览”则可以让观众足不出户感受博物馆的魅力,拓展博物馆的观众群体。据统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个线上展览,吸引超50亿人次浏览。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博物馆既要拥抱变化,也不能陷入“唯技术论”,忽视技术应用中的公众体验,更不能人为抬高技术门槛,将部分公众拒之门外。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当下与未来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当前,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兴未艾。用好用足技术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博物馆才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空间,优秀传统文化也将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历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9 01: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8 20: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