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9311|回复: 0

小米造车:一杯必须喝掉的毒酒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2-21 13:4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ndent,文 | 巨潮商业评论,作者 | 杨旭然,编辑 | 王方玉
[/indent,7723亿港元,约合6430亿人民币。
这是在2月19日周五,传出造车传闻之后股价大涨之后,小米的市值。
看似不小的数字6430亿,如果作为一个计量单位“米”的话,我们可以算出其他知名巨头公司价值几个米:
一度陷入两年低谷的百度,年报报喜之后市值达到1159美元,约合1.16个米;
刚刚在港股上市不久的快手受到资本热捧,市值超过1.61亿港币,约合2.5个米;
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 ,经过反垄断阴云之后股价有所反弹,达到7132亿美元,7.16个米;
港股的王者腾讯,市值高达7.11万亿港元,规模相当于11.06个米。
和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相比,小米接近50倍的市盈率、超过6000亿的市值已经不低。放在A股市场,可以排在前15的位置,与美的、海天味业相似。
但如果和这前述这些新经济巨头相比的话,就可以发现小米基本上是其中最不受资本市场待见的一家。
被称为劳模的雷军,从2011年开始经营小米公司至今已经10年,相比美团晚了一年,但与拼多多、快手、字节跳动等新经济公司相比,创业时间都要更长。
这与雷军本人的江湖地位、“创业辈份”相对照,这个位置多少显得有些尴尬。造车之后,这样的局面是否会被改变呢?一根最高+11.81%的大阳线,表达着资本的乐观与期待。
但事实的情况,恐怕并非如此简单。
一条曾被乐视走死的路小米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造车计划,因为有乐视的“前车之鉴”。
进入到2021年,公募基金北水南下,在大规模抢购互联网巨头股票的过程中,小米的股票并未受到欢迎,同期涨幅在热门标的中(再次)垫底。
其股价已经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从35.9元的价格退回26元,跌幅累计接近2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米股价表现(2018年7月至今)
经过上市之后股价漫长的下跌、盘整、回升,小米终于在2020年实现了雷军“翻倍”的诺言,但2021年的开年,小米刚刚走上其他巨头走过的牛途,股东却又对其捏了一把汗,因为这次站在小米对面的,从华为、荣耀变成了美国政府。
2月19日下午三点半,关于小米造车的确切消息传出,其股价迅速大幅直线拉升,这是自2020年12月23日至今,小米收获的单日最大涨幅。
“确认造车”的消息,在一个看起来非常恰当的时机出现了。
当小米饱受美国政策困扰、饱受芯片短缺可能带来影响困扰的时候,造车,给了投资者再一次憧憬小米未来发展的理由与愿景。
只是,当拼多多进军买菜业务、京东进行下沉市场的布局、腾讯进行各种战略投资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平顺的过程:企业少有遮遮掩掩,布局推进更加顺畅,投资者也更加买账——普遍将其视为利好,进一步买高它们的股价。
而对于小米来说,造车消息拉升了市值的同时,自己还要出面暧昧地否定,这实际上凸显出了小米的尴尬与不安:其业务的升级、转型相比其他新经济巨头更加困难,不仅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投入(资本开支),也要面对更大的舆论压力。
毕竟这是一条曾被乐视走死过的路。
现金流困局规模庞大的资本开支,是所有试图造车企业所必须面对的,小米也不例外。
2014年,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汽车企业未来可能成为互联网企业的贴牌制造商”,甚至直接“点名乐视”,表示原以为乐视代工生产汽车。
当时的乐视是中国最早造车的互联网公司(特斯拉更早,于2012年就发布了第一款四门纯电动豪华轿跑车Model S),也是最早做新能源车代工生产规划的公司,最终却深陷泥潭。
很多人从贾跃亭造车、破产的风波,知道了互联网公司造车的风险。实际上对于小米来说,持续性地跟踪、研究造车的可能性,并最终付诸行动,最终也要承担与乐视一样的风险。
只不过由于新能源汽车大环境的改善,这个风险要比2015年小了很多。
当年击倒乐视的是严峻的现金流问题,这一风险小米同样要去面对。
翻开小米2019年的现金流量表,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份不错的经营现金流数据:公司在这一年通过经营获得了238亿元的现金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往下看会发现其扩张支出,也就是投资现金流的花费更高,达到了315亿元,这让其2019年的自由现金流成为了负数——这还是小米上市以来经营情况最好的一年。
小米没有明确列举这300多亿元的方向。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小米全力拓展的IOT业务,需要消耗大量的内部投入与外部投资。
而当年更加投入造车的乐视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打开乐视的现金流量表就能发现,其2015年经营现金流+8.76亿元,但从投资方面流出了29.85亿;2016年经营现金流-10.68亿元,从投资方面流出的更多,达到96.75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自由现金流完全为负的这两年间,乐视当年是依靠大规模的融资,也就是筹资现金流来填补这个窟窿的。
小米手机自身有很强的竞争力,包括电商与IOT业务都能够创造比乐视强大很多的经营现金流,因此也支撑着小米年年更进一步的发展。
可是一旦进入到资本密集、比IOT更加高投入的造车领域,小米的自由现金流压力可想而知。
抢占全场景全场景覆盖是每个消费电子企业都必须抢占的。虽然艰难,但小米必须造车。
而对于小米的另外一个竞争对手苹果来说,造车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秘密。
苹果造车是否会伤害其自由现金流的表现?肯定会,但与小米不同的是,苹果的经营现金流量、资本储备实在是太庞大了。
庞大到什么程度?同样是2019年,其经营现金流量是693亿美元,投资现金流流入了458.96亿元,并且还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现金储备。
以这样富可敌国的资本力量,苹果完全负担得起造车所需的投入。但对于小米来说,刚刚获得238.10亿元的经营现金流之后,想要负担其动辄以百亿计算的造车投入,难度要大得多得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种情况下,既然小米造车的局面这么苦,就不要造了好不好?
答案极有可能是不行。
通过观察电子产品的使用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电子类产品,都是嵌入到某些特定生活场景中,并解决相应问题的产物。不论是早期的个人电脑,还是智能手机、还是以后消费电子化的智能汽车。

例如,个人电脑目前与办公场景高度适配,智能手机与移动办公、移动休闲适配,客厅、智能音箱与客厅生活高度绑定。
人一整天的行动轨迹,从卧室到客厅到路上再到公司,经历了多个场景的变化。消费电子巨头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占据这些所有的场景并提供服务。
然而一旦产品在场景变化中被替换掉,就意味着企业“被下线”,失去了一部分创造价值(利润)的在线时长,并且给了其他对手以生存的空间。这种局面,是任何巨头级消费电子企业所不能,也不应该容忍的。
按照这种思路去思考,有一天特斯拉去造手机也毫不意外。
从汽车到手机的跨越相对简单,但是从手机到汽车的跨越,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个更艰难的任务。
总结小米在此前是所有新经济巨头中市值最小的一家,相比竞争对手苹果2.18万亿美元的市值更是相差悬殊,雷军也会因此而寻求自我突破,造车是一个最重要的选项。
但是造车(不论是以何种形式)都需要进行超大规模的资本投入,这对于现金流情况并不是太好的小米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然而,即便是一次众所周知的艰巨考验,小米也必须迎难而上,因为只有通过造车,小米才能将用户的全生活场景打通,竖立起更高的消费电子产业进入壁垒。
到那时,消费电子行业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用户生活的全场景争夺战中,小米获得成功的条件是:先干了这杯毒酒解渴,然后活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0 22: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