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01329|回复: 0

Clubhouse注定在中国水土不服|新京报专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2-7 19: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lubhouse真正有价值的启示是如何做减法,是让社交应用探索一些小而美的模式。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你有Clubhouse邀请码吗?”这句话在最近几天取代“核酸了吗”,成为大众的又一流行密语。
Clubhouse是一款从硅谷火到国内的“多人实时在线语音群聊”APP,目前只允许已注册用户邀请两个新用户,且必须是iPhone用户,其用户数已超500万,估值达到10亿美元。而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直播,为其带来新一轮用户增长高峰,一个邀请码在eBay上甚至被炒到100美元。
马斯克的直播带火了Clubhouse
在Clubhouse里,用户只能语音,不能文字聊天、没有弹幕,不能录屏,不能录音,听后即焚。主持人创建房间后,跟嘉宾聊天,听众可以旁听。主持人、嘉宾、听众,这三种身份可以经主持人同意后转换。听众想发言可以举手申请上麦发言。
Clubhouse的火爆,最初无疑得益于马斯克。此外,疫情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因为疫情,人们减少了出行与聚会,都待在家里,自然会增加线上行为。除了游戏、ins、Facebook之外,Clubhouse这样的应用,以新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自然会迅速爆红。
而饥饿营销是另外一个原因。Clubhouse现在仍然没有开放注册,只允许已注册用户邀请两个新用户,而且,必须是iPhone用户,邀请的方式是,把你要邀请的人的电话号码存进你的通讯录。
即便有了邀请码,要用上也不容易。首先,现在只有苹果的产品能用,而且,你还得去买一个北美的苹果ID。换ID时,iCloud备份里的内容得全部保存到本地,而且各类应用的缓存也会抹掉。毕竟是买来的ID,考虑到安全,这个ID下还得注意自己的数据、资金安全,你大概率不会把自己的所有APP,数据都迁移到这个苹果ID上。也就是说,你不但得有苹果,还得有两个。有了之后,还需要注册,起码得懂一点英语。
繁琐的流程、经济条件、筛选出了目标用户。这些门槛,造成了这款应用的小众性。现在国内玩这个的,多是币圈、金融圈、科技圈、投资圈的人。有人说,Clubhouse现阶段让人想起Uber刚进中国的时候,很容易叫到BBA、特斯拉,司机还可能是你老板。
高冷小众是吸引点,也是限制
产品形象高,邀请一码难求,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兴趣。业内甚至认为,热潮之下,一个月之内,中国会诞生十来个声音社交工具。不过,虽然从美国“拿来”是一个常见的互联网创业模式,但我并不看好这次的拿来主义。
就Clubhouse本身而言,当下的高冷、小众的特征,是其很重要的一个吸引点,但必然反过来限制其规模。互联网的特征就是边际成本很低,低成本扩张带来巨大的规模性与利润,拥抱规模,才能拥抱发展。
而且,从Clubhouse本身的特性看,虽然号称社交,但它并没有建立社交关系,是依靠话题而聚集,并非人本身的聚集。这样点上,比微信群,抖音快手的粉丝,都要弱化很多。从长远来看,关系松散,必然影响到用户黏性。
从马斯克带货Clubhouse来看,其最终也会走向规模这条道路。如果Clubhouse顺着这个逻辑走,放弃高冷路线,就必然放弃高端带来的吸引力。
KOL如果咖位足够,对谈聊天,做直播,都是有实际利益的,比如在YouTube上做视频,现金与获得粉丝,都是收益。现在热捧Clubhouse的所谓平等,对普通用户是收益,到对KOL是消耗,是成本。
中国已验证过Clubhouse模式
现在名人明星愿意无偿在Clubhouse里面玩,是因为它还足够新鲜,足够小众。如果随着规模扩大,普及化、大众化后,这种新鲜感、小众带来的档次感消失后,Clubhouse用什么来激励KOL与名人呢?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类似产品,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反例。
声音社交不但在美国几乎是零,在全球范围内也非常少见。但在中国,其实出现过成熟的语音房产品和商业模式,所以,有不少人说,在Clubhouse里看到了YY的影子。Clubhouse的技术,源于中国公司声网Agora。而声网的创始人赵斌是前YY语音CTO。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Clubhouse的模式,在中国已经验证过了。类似Clubhouse的APP递爪,一开始热度也很高,而现在很多局都没人讲话,已经冷下来了。
冷下来是合乎逻辑的。相对局限、小众的用户,保证了聊天、沟通的质量。但不是所有互联网用户都善于当众表达,至于议事规则、对讨论者的尊重,在一个陌生聊天室里也很难建立。如果遇到一群人喊着口号,不断涌入,哪怕Clubhouse的主持人制度,也很难避免整个沟通质量的下降。
此外,Clubhouse依据话题而聚集,监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Clubhouse有“说后即焚”的特征,面对各国不同的监管力度,其成本的变化会很大。这个成本,不仅有企业本身的监管成本,也有用户行为本身的心理成本。
当然,小而美,不是不可以,甚至很可能是一个方向。我觉得Clubhouse真正有价值的启示更加抽象,那就是如何做减法。
所谓语音,本质上是做减法。群里聊天,必须看,但语音可以作为背景,听到感兴趣的,可以申请发言。这个场景,比文字群聊更简单,成本更低。另一个减法是用户的减法,克服边际成本低带来的内生性的扩张冲动,聚焦精英用户。
我觉得,如果说Clubhouse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方向的话,那么,重要的不是语音或者视频等技术形式,而是社交应用,能不能做出一些小而美的模式。当然,小而美是好的,也足以支持一家公司,一份事业,一个上市,但是,小而美,注定是达不到那些以大众为目标用户的公司的规模与估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9 14: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