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01100|回复: 0

任正非:尿了裤子的也是英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25 05: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作 者:吴春波编 辑:孟媛任正非向来不承认自己是英雄。

2019年央视记者董倩女士向任正非发问:“美国压境的时候,人们觉得您是民族英雄,您愿意接受这样的称号吗?”
任正非回答:“不接受,狗熊。我根本就不是什么英雄,我从来都不想当英雄。”

我曾经与任正非一起探讨过这个话题“历史,到底是谁创造的?是英雄,还是群众?”
虽然具体的结论已经回忆不起来了。但是,在我看来任正非确实是华为的英雄,没有任正非可能(抑或是注定)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没有华为的19万员工,也可能(抑或是肯定)不会有今天的华为。

任正非是如何看待企业中的英雄的?
又是如何把平凡的华为员工打造为一支英雄的铁军的?
这要从任正非的英雄主义情结谈起。
01
任正非为什么有个英雄梦?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任正非是位典型的英雄主义者,他身上几乎充满所有的英雄主义元素—血性、悲壮、理想,其个人成长历程完美地诠释了英雄主义的含义。
第一,时代的滋养。
任正非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其小学、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其军旅生涯是在70年代至80年代,进入企业和创业是在80年代。
这些时代都有一个共性:这是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供给侧,时代不断地推出各种英雄;在需求侧,人人怀揣英雄梦,学英雄、做英雄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处于那个时代的人卷入或嵌入英雄主义的供求关系之中,当然,任正非也不会例外。
时势造英雄,当这个世界还不完美时,总会有人站出来做出改变,因为人们需要他,任正非生逢其时。
第二,家庭教育。
任正非2011年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明确地回答了其英雄主义情结的家庭渊源:“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希腊大力神的故事,我们崇拜得不得了。少年不知事的时期我们又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这种盖世英雄,传播着张飞‘杀’(争斗)岳飞的荒诞故事。在青春萌动的时期,突然感到李清照的千古情人是力拔山兮的项羽,至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成了我们的人生警句。当然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没有意义,它迫使我们在学习上争斗,成就了较好的成绩。”
1996年的《华为文摘》中有篇短文《谁是英雄》,其中写道:“爸爸只要一有空就会让我坐在他膝盖上,给我讲董存瑞、杨靖宇、刘胡兰、王二小的故事,大概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坚强的女孩。”该文的作者署名“晚舟”,文中的爸爸就是任正非。
每一个二等兵的背包里,都有一支将军的权杖。每一个孩童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的梦。
第三,军旅生涯。
任正非曾有名言:“养猪也要成为养猪状元。”(据说,任正非在从军期间确实养过猪。)
1977年《文汇报》报道: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某部青年技术员任正非在仪表班战士的配合下,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计量标准仪器—空气压力天平,为我国仪表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任正非1978年3月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6000人的代表中,仅有150多人在35岁以下,任正非当年33岁)。1982年9月任正非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军旅生涯让任正非的英雄情结得以张扬,在部队,任正非实现了英雄的梦想。
第四,苦难与失败
罗曼•罗兰广为人知的名言,道出了英雄的本质:“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英雄必定与苦难相伴,与失败相随,苦难与失败是英雄的背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苦难与辉煌不过是英雄的两面。
正如任正非所言:“当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让我碰到头破血流的,就是这种不知事的人生哲学。我大学没入团,当兵多年没入党,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我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尽管其身上充满了英雄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行为,但任正非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英雄,更不接受“民族英雄”这样的称号。

02
是英雄好汉,就站出来!
“看看外面的世界,群雄逐鹿,中原振荡。是英雄好汉,就站出来。唯有这样,我们华为公司才会大有希望。唯有这样,我们的民族通信业才会大有希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任正非是怀揣英雄主义的情怀创立华为的。
公司创立之初,华为不仅技术有限,资源、市场、人才、品牌、产品等都是有限的,同时,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没有雄厚的技术积淀,也没有客户的认同,有的只是满腔的热血及诸如“超越四通”“三分天下”的梦想,对于以“活下去”为目标的任正非和华为来讲,需要的是英雄主义的情结与行为。
1987~1997 年这个阶段,任正非一直在呼唤英雄,并且对英雄及英雄主义已经有了清晰的把握,他认为:“儒家文化强调中庸之道,基督教文化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华为的英雄不是指个人英雄,而是指英雄行为。公司目前要强调英雄,以形成新的增长机制,形成突破。所谓英雄,既包括核动力、电动力、油动力,也包括煤动力、沼气动力,这些都要考虑,都要肯定,公司的发展不能只靠核动力。公司所推崇的英雄应该是一种行为和在行为中做实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个人。因为人会沉淀,而精神却是可以永存的。……我们号召集体奋斗,又不让雷锋吃亏,就是为了实现这种平衡。不让雷锋吃亏本身就是崇尚英雄的表现。
在这一时期任正非的讲话或文章中,“英雄”一直是一个高频词。
“要永葆英雄本色,就要不断地学习,戒骄戒躁,不断超越自我。我们呼唤英雄。”
“历史呼唤英雄,当代中国更迫切地呼唤英雄的群体,华为青年应该成为这样的英雄。”
在1995年的《英雄好汉站出来—在市场总部高、中级干部就职仪式上的讲话》中,任正非呼吁:
真正的热血儿女、英雄好汉更应该在这样的舞台上站起来。狭路相逢勇者胜。您不是一直渴望着一展身手吗?不是一直盼望着自我实现吗?您勇敢地站出来,这个伟大时代呼唤着特有的英雄骄子。
在1997年的《不要忘记英雄—在来自市场前线汇报会上的讲话》中又有: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英雄的行为。当我们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我们就是英雄。当我们在思想上艰苦奋斗,不断地否定过去;当我们不怕困难,愈挫愈勇,您就是您心中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将这些良好的品德坚持下去,改正错误,摒弃旧习,做一个无名英雄。
03
消灭枭雄
消灭孤胆英雄,消灭草莽英雄
“任何一个只希望自己在流程中贡献最大、青史留名的人,一定会成为黄河的壶口、长江的三峡,成为流程的阻力。”
1998~2013年,随着《华为基本法》的诞生,以及其后引进以IBM为代表的世界级先进管理体系的变革,华为结束野蛮生长期,开始跨入理性变革期。在此期间,任正非不再呼唤英雄,“英雄”一词开始退出任正非的话语体系。
1998年9月28日任正非发表了《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他呼吁:“我希望大家不要做昙花一现的英雄。华为公司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当我们想躲在这个成就上睡一觉时,英雄之花就凋谢了,凋谢的花要再开,那是很成问题的。在信息产业中,一旦落后,那就很难追上了。”
显然,在任何组织的管理变革期,最大的阻力来自那些既得利益者,来自对以往成功的强大的组织记忆以及由此产生的狂妄自大,来自那些在公司发展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或忠臣。实际上,1997年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已经预示着华为“去英雄化”的开始。
大树底下不长草,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变革时期,少数英雄的存在,必然会抑制群策群力的发挥,抑制更多的员工全力投入变革管理中,抑制更多员工聪明才智的发挥。
这一时期任正非关注的是管理架构的顶层设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及认同,所以对组织与干部的自我批判成为管理变革的主旋律。
因此,消灭枭雄,消灭孤胆英雄,消灭草莽英雄,抑制英雄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也就是任正非的必然选择。为此,任正非必须首先压制个人的英雄主义情结,打压孤胆英雄的行为,去除任正非这个华为最大的英雄的光环,实现由任正非的华为到华为的任正非的转变。
2000年任正非在《职业管理者的使命与责任》中明确提到要淡化英雄:
华为曾经是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者、创业者们个人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管理的必然之路。
不过,这时期有一例外,就是在《致新员工书》中任正非写到:“在华为,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就是英雄行为,就是雷锋精神。”任正非这里针对的是新员工,而不是管理者。

04
呼唤群体英雄
有人的地方就有英雄
“只要过了汶川救灾线,尿了裤子的也是英雄,一共 427名人员,都发了金牌。有一点点成绩就是英雄,将来才有千军万马上战场。”

经过了为期10余年的管理变革,华为的世界级管理体系基本打造完成,任正非的英雄主义情结在华为满血复活。
2014年开始,英雄重新回归任正非的话语体系,英雄重新回归华为。
这一阶段任正非对英雄的呼唤更猛烈,更迫切,更执着,比如他提出来:
“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上的英雄,特别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你们认为对哪一个人不公平,就站出来给他写报告,别人不表彰,自己给他发个奖,贴在心声社区上。”
“我们从来英雄不问出处,管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只要是真英雄。”
“我们为什么为一条路起名叫稼先路,就是尊重无名英雄;我们为什么为一条路起名叫隆平路,就是说不要在乎你的学历,不要有自卑感,人人都能做出贡献。”
在这一时期,任正非的关注点是英雄辈出和英雄不问出处两个问题。
2014年的《在人力资源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中,任正非表态:
非物质激励就是要把英雄的盘子画大。毛泽东说“遍地英雄下夕烟”。现在我们要把英雄和先进的比例保持在60%~70%,剩下的30%~40%每年进行末位淘汰。这样逼着大家前进。
2015年10月任正非再一次指出:
华为正处在大浪淘沙、英雄辈出的时代,“六亿神州尽舜尧”,咱们十几万人怎么不能都当英雄呢?当然我们没有毛泽东那种气概,那么打个折,让25%的人当英雄难道不行吗?所以,公司每年有 25%以上的人员能获得明日之星、金牌奖。
他进一步修正英雄的定义: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要宽容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
比如,2016年6月在人民大会堂的汇报发言中,任正非说:
不以成败论英雄,从失败中提取成功的因子,总结,肯定,表扬,使探索持续不断。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而在2018年3月公布的《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中,任正非特别提出了群体英雄:
鼓励集体奋斗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个人成功的评价首先要基于对部门及公司集体成功的贡献,而在评价公司与部门的集体成功中也要识别驱动成功的个体与群体英雄
让个体性“一枝先秀”的榜样引导出群体性“百花齐放”的奋进。
在新的发展时期,任正非再次给以80后和90后为主体的华为员工注入英雄主义的情结,塑造其英雄主义的品格,激发其英雄主义的行为,使这个由19万余员工构成的组织始终充满活力,以实行多路径、多梯级的进攻,密集弹药,饱和攻击。

05
结语
其实,每个人都有英雄主义情结,起始于孩童时代。
随着环境变化,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梦想破灭,很多人的英雄主义情结开始衰减,他们流入平庸,自甘堕落。当然,也有少数人随着经历和阅历的增长,英雄主义情结成为其人生观和价值观。
纵观华为的成长与发展,不难看出,这是一位英雄主义的企业家所造就的充满英雄主义的公司。
不是时势造英雄,也不是英雄造时势,在华为,是英雄造英雄——坚守英雄主义的任正非,不断地赋予华为人以英雄主义的情结,打造出一支英雄主义的队伍。
从呼唤个体英雄,到消灭英雄,再到呼唤群体英雄,这就是任正非的英雄观。
(本文摘编自《华为没有秘密3》,正和岛作为中信出版集团合作方经授权发布。)


每周1堂精品录播课
每月1场实战直播课
【黑马学吧 学习卡】
助力企业破局增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9 08: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