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70503|回复: 0

郭德帆:微信十年,纯粹的张小龙和不纯粹的商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21 11: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奕迅有一首歌,十年。转眼微信十年了,这十年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十年。
最近,微信首页发现版块上线了“购物”功能,打开之后,直接呈现的是京东的“京喜”电子商务网站。
不知道这是小马哥的想法,还是张小龙的想法。
微信首页,以往是越简单越好。后来,加入了小游戏,再后来,又加入了附近的人和直播。一个原本被发明者张小龙,定义为小而美的产品,目前已经不知不觉有了100多个小的功能。
微信“连接”和“简单”的初心,还在。因为,张小龙还在。但微信的生态,已经变得复杂。毕竟,从2011年到2021年,微信经历了10年的变迁。
微信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超级APP。这一点,谁都无法改变。如今,微信要做的,是一片绿洲,而不是一颗大树。
一切以数据为判断依据
多年前,电商界一直流传一个故事: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玩的是社交电商。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上线不久,黄峥就一直想与腾讯的微信搭上关系。黄峥很聪明,找到的人是马化腾,而不是张小龙。
据说,马化腾亲自去黄峥的办公室考察了两次,迅速决定同拼多多展开战略合作。后来的发展故事大家都了解,如今拼多多已经成长为近2000亿美元市值的电商,可以与淘宝和京东叫板。
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微信巨大的流量支持,以及微信开放的生态给黄峥,就没有今天的拼多多。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和会员裂变,几乎所有的创新玩法,都是在微信的所谓私域流量中完成。
假设当年还是屌丝的黄峥,找到合作的对象是张小龙,估计,结果会是另一番景象!
2021年1月19日晚,在广州微信的主场。
有媒体感叹,微信10年,这里只有产品,没有任何关于商业的一丝一毫气息。当媒体把这个问题抛给张小龙时,小龙凡尔赛地回答:不是自己刻意回避商业化,或者反商业化。而是对于微信来说,赚钱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自己没有必要提。
的确,坐拥12亿活跃用户的微信,想赚钱几乎是唾手可得。一个朋友圈广告便可以轻松赚走一个亿,而这一个亿在腾讯的总收入盘子里,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这类可以在九宫格看到的电子商务应用之外,光在微信上依靠微盟和有赞开店的商户,其营业总收入已经超过了拼多多。
但是,这些在张小龙眼里,都不屑于主动提起。
一切的原因在于,这个被上帝选中,做出中国最大用户量的产品经理,是一个纯粹的人。
顺应人性,而不是逆人性。做出好产品,当然不愁收入和赚钱。
内敛而克制,不打扰用户,不主动推荐垃圾产品和信息。让12亿用户无差别地使用,从黄口小儿到耄耋老人,都没有障碍。这样的用户体验,才是符合人性的,才是永续经营、持续改进的产品。
然而,今天的腾讯已经是一个超级商业帝国。微信作为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张船票以及整体链接用户的基石性产品,完全拒绝商业化已经不可能。
商业化与用户体验,则天然是一对矛盾。如何做到平衡?
张小龙的答案是:数据说话。
朋友圈上多少广告,是数据来判断。九宫格里上什么应用,用数据做取舍。首页放哪个功能,小游戏好不好用,数据有反馈。
这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产品大师,除了有工程师思维之外,更懂得人性:贪嗔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它们。
不要总是抱怨你朋友圈里微商太多,只因你关注了它们。或许,你一边在抱怨微商打扰你的生活,一边你自己也在悄悄学习如何做微商。
微信只是我们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的一个映射。这个结论,无论你同意不同意,数据和算法都记录下来了。
不过,京喜上了微信的购物,是不是纯粹的张小龙的决定,是不是数据说话,则不好说。
不被看好的往往最终成功
过往,微信上线过很多产品:订阅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等。过去一年到未来5年,微信需要主推的是视频号。前不久,张小龙发给马化腾的微信上,这样写道。
一年前开始做视频号,外界往往猜测,这是出于企鹅帝国整体竞争角度做出的选择。
毕竟,腾讯做不好视频,是2019年之前外界的共识。而抖音、快手的崛起,让腾讯主推的微视成为了配角。出于战略竞争的考虑,马化腾不会放弃视频。
刚好,张小龙是中国第一的产品经理。彼时,马化腾需要担心的是,张小龙愿意不愿意做,而不是他做得好不好。
但是,张小龙为人,老老实实、简简单单。
他说,让普通人用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这是自己做视频号的初衷。
以后没有文件的概念,视频号只是将这种记录云端化。也就是说,视频号只是一个载体。在视频号里,不会有大V,不会购买内容,不会有“关注”的明显入口,不会鼓励大家搬运内容。
简简单单几个原则,却符合第一性原理。
如同当年就是自己觉得QQ不常用,从而10几个人小团队偷偷开发微信一样。一个好的产品的种子,往往从一个念头、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始。关键是坚持。
如同道理总是简单的,问题是,你坚持不坚持。实现格物致知,重要的是,知行合一。
做项目和做产品,做商业和做事业,往往是知易行难。
张小龙多年前做Foxmail,后来将产品卖给腾讯。之后,在腾讯内部做邮箱产品,追赶网易邮箱,学习Gmail。再到后来,因为10年前一封邮件的缘起,开始了微信的开发和探索。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张小龙都是用小而美的方式,用小团队去试错,小步快跑。
甚至于,张小龙开玩笑说,过去他所有成功的产品,几乎都是在开头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做成的。典型的,就是小程序。一开始,大家抱怨:小程序没有入口,没有场景,小程序火不起来。用完即走的设计理念,甚至与大多数留住用户时长的产品理念,都背道而驰。
今天的视频号,与当年的小程序很类似,大家抱怨:涨粉很慢,没有新的玩法创新,社交推荐和算法推荐的机制不合理,等等。视频号顶住压力,成长了一年。终于,视频号成为社交新ID的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普通人通过视频记录生活,短视频和直播结合的逻辑,越来越顺畅。视频号在微信个人账号下面,已经开始与朋友圈同列,成为展示自我ID的动态化窗口。而将来,视频号与直播的打通,或许会让“微信成为一个生活方式”更加丰富。
独居广州的张小龙,非常随性。他不愿意使用手机日历,因为他不愿意被日常事务而“安排”。平时与老板小马哥的联系,更多地使用微信和邮件。
一个不用过于思考商业化变现的环境和机制,成就了张小龙。
也许在中国的互联网主流公司中,只有腾讯有这种机制。只有张小龙和马化腾,保持这样一种纯粹的沟通方式。
当然,当微信已经成为中国第一的超级APP的时候,微信已经不仅仅是一款产品。它更像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分发中枢。
如今,小而美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何做到大而美,则是张小龙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也是小马哥要做的选择题。
按照一般的产品生命周期,一个10年的IM产品,应该已经走自然下坡路。然而,微信作为熟人社交的这款IM工具,已经承载了12亿人的主要的社交关系,甚至主要的生活方式。微信,作为中国第一APP,并没有为所欲为,并没有独霸天下,至少没有让人生厌。
因为张小龙足够纯粹,他尊重用户,保护隐私。因为他清楚,用户是人。
用户是人,原本是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忘记初心的人,不纯粹的人,就会忘记这个道理。
再过10年微信是否还是少年
张小龙说,他从不考虑未来10年微信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为未来3年,甚至3个月的事情,他都想不清楚。
这不是一句谦虚的话。而是事实。
互联网的产品,迭代很快。当一个代际来临的时候,你想跟,也跟不上。如同《三体》中所言。如同3G时代的诺基亚。
而当没有代际更迭的时候,关键是小步快跑,不断微创新,不断自我迭代。
00后新新人类早已来临。他们上B站,刷小红书,用QQ空间。至于用不用微信,要看微信如何演进。10年后,10后将会来临。那个时候,直播变成微信好友的眼睛,VR和AR或许火爆,微信将变成什么样?无法想象。
做社交的产品,需要情怀。因为数据和算法的背后,仍是人性。说价值观有点大,但至少是责任心和态度。
IM产品的基因,与一切往钱看的电子商务的基因完全不同。在这个不纯粹的商业世界里,微信永远在做平衡。打开微信支付的九宫格,商业的气息,则扑面而来。
过去10年,张小龙完全不必考虑赚钱的事情。他只需要把产品做到极致。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因为他要在虚拟世界中建立一个系统,制定规则,并能够实现系统的自我演化。这样一个人,一定是懂得逻辑思考,并且洞察人性的人。过去20多年,张小龙通过Foxmail、通过QQ邮箱,通过微信,成为了上帝选中的那个人。
但是,张小龙也不是神。他也有遗憾。
有人批评说,企业微信是做得不好的产品。是不是因为张小龙干预得过多?张小龙会心一笑,因为内部人都知道,企业微信是张小龙干预最少的一个产品线。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微信是逆人性的一款互联网产品,而微信则是顺人性的一款互联网产品。一个TO B,一个TO C,要同时把二者做好,目前腾讯的张小龙团队,还需要下真功夫。过去10年,并不是微信的每项功能,都100%火爆。
漂流瓶、摇一摇、附近的人,曾经流行的微信功能,慢慢成为微信的过去时甚至删除项。
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视频号、微信红包。依然充满活力。甚至视频号和直播,很可能成为微信的将来时。
张小龙,这个喜欢饭否,喜欢摇滚,喜欢读书,喜欢打高尔夫和德州扑克的中年大叔,有一套自我学习和自我迭代的方法论。如此这般,才能精进。
愿微信20年时,归来,仍是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9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