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0

[初中三年级] 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8-4 2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书写与卷面(5分)
1.书写(3分)
【解析】书写规范、工整3分。对字体的要求有两个层级:书写规范是初级要求,字体美观是二级要求。
2.卷面(2分)
【解析】卷面整洁、布局合理2分。对卷面的要求也有两个层级:卷面整洁是初级要求,卷面和谐是二级要求。设置卷面分是烟台地区中考试卷的特点之一。意在引导教师重视写字教学,学生要在书写规范的汉字的基础上,提高书写能力,通过长期训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二、积累与运用(34分)
3.默写(10分)
⑴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⑵今夜偏知春气暖,                   。(《月夜》)
⑶                  ,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⑷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⑸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
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沁园春&雪》)
⑻凡出言,                  ;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⑼黎明即起,              ,                。(《朱子家训》)
【答案】(1)风正一帆悬(2)虫声新透绿窗纱(3)长风万里送秋雁(4)零落成泥碾作尘(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只识弯弓射大雕(8)信为先(9)洒扫庭除  要内外整洁(评分:10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试注意平时要准确的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第3题(1)——(9)题是记忆性默写题,只要考生记住相应的诗句就可完成考题。解答此类题容易出错处有: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默写时要不出现错、漏、增字的现象。
4.根据提示填空(4分)
⑴《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⑵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示人的高贵品质,正如《》十则中所说的“               ,                     。”
【答案】(1)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2)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评分:4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解析】该题为理解性默写题,如题(1)“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这要求考生不仅要熟悉、识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诗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能灵活运用。应紧扣题干给出的语境提示,从积累仓库中快速调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按提示语的要求认真斟酌后方可作答。
5.月底选段,完成后面各题(6分)
选段一: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看云识天气》)
选段二: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苏州园林》)
选段三:沙漠是可以治理的。中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向沙漠进军》)
⑴依照示例,填写①②③处的内容。
选段 说明方法 作用
选段一 ①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高积云的颜色、形态
选段二 ② 突出说明苏州园林部讲究对称的特点
选段三  ③
【答案】①打比方②作比较③具体说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评分: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与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再根据说明方法各自的特点或标志性的词语来判断。如选段一把“云”比作“雪白的羊群”,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选段二古代的宫殿与苏州园林进行对比,看两者是否都对称,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选段三是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举“新疆建设兵团建立农场”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
⑵读下面童话,任选其中一个节气,写一段话加以介绍说明,(要求:至少运用上面选段中的一种说明方法;60字左右)(3分)
二十四节气(选段)
东风解冻鱼上冰(立春)
冰雪融化桃花开(雨水)
草木萌动鸿雁来(惊蛰)
芽茶播种燕飞舞(春分)
细雨放飞柳飘絮(清明)
雨生百谷春盎然(谷雨)
……
略。 (评分:3分,说明方法运用恰当1分,能体现节气特点,语句通顺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哪几个时间段;其次要熟悉每个时间段具有哪些自然现象;再次通过运用说明方法来体现节气的特点,如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等;最后语言的组织要简洁凝练,语句通顺。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孔庙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B.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C.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三最”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D.那条路两侧的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因为表示选择的问句,问号一般只用一个,放在全句的末尾,各项之间用逗号,所以B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7.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错误。
B.《范进中举》着有个市井人物胡屠户、此人在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性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C.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谁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语病的能力。病句种类较多,判断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可以从句子的成份、搭配、前后不统一(或矛盾)等方面手入,仔细推敲。也可以反复诵读,从语感中进行判断。如A项成分残缺,该语句缺主语,可将“在”删去。
B项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形容词“形象生动、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应将“和行动”删掉。
C项否定不当,“能否”与“关键在于”相矛盾,可将“能否”去掉。
D项语句没有语病。
8.名著阅读(4分)
⑴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责重的“眼学”。
选段出自作品(   )
A.《无常》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⑵我们做积木的游戏。“小石匠”对于筑塔造桥有异样的本领,坚韧不倦地认真去做,样子居然像大人。他一边玩积木,一边告诉我自己家里的事情;他家只是一间人家的屋阁,父亲夜间进夜校,母亲还替人家洗衣服。我看他父亲必定是很爱他的。他衣服虽旧,却穿得很温暖,破绽了的处补缀得很妥帖,像领带,如果不经母亲的手也段不能结得那样整齐好看。
选段出自作品(    )
A.《童年》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 《爱的教育》D. 《繁星&春水》
⑶《西游记》中下列故事情节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前的一项是(  )
A.悟空一借芭蕉扇 B.车迟国猴王显法  C.猪八戒义激猴王 D.八卦炉逃大圣
⑷下列情节与鲁智深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闹五台山  B.除恶蜈蚣岭  C.单打二龙山   D.大闹野猪林
【答案】(1)B(2)C(3)D(4)B
【解析】本题设题内容是课本名著导读所涉及到的名著。试题内容体现为两个要求:一是掌握课本精选的名著片段;二是了解名著的主要人物或主要情节。并以选择题的形式展现,难度有所下降.如题(1)是考查鲁迅的名著《五猖会》主要故事情节;题(2)是考查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故事情节;题(3)是考查名著《西游记》中的情节内容;题(4)是考查《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各题(6分)
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和依归。有了汉字,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才有了汪洋恣肆书法艺术。汉字的审美灵动性是有自不待言的,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而在使用历史中,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对汉字的体势不断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美。甲骨文  a   ,金石文问敦厚重,篆书含聚内(liǎn),隶书外拓放逸,楷书   b  ,草书   c    等,无不显出或动或静的美。汉字充满了审美的敏感,汉字的意象更能抽象演(yì)出无限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被惊叹为“诗之魂”,从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⑴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璀璨            ②恣 肆         ③内(liǎn)       ④演(yì)         
⑵请提取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1分)
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
⑶将下面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空白处。(填序号即可)(3分)
①飘逸虬曲  ②端庄雄秀   ③瘦峭峻锐
【答案】(1)①càn②zì③敛④绎 (2)它具备形式美(或它具备形式美)
(3)a.③b.②c.①
10.【解析】题(1)考查的是字音字形,属于识记兼理解和运用层级。其中(2)题考查学生的学生的语法能力,找句子主干,可将所有的修饰成分去掉,只留句子主要成分。题(3)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做这种题,可先理解该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三、阅读(3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2题
(一)文言文阅读(11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李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不敢出一言以复。
B.去国怀乡。       委而去之。
C.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
D.先天下之忧而忧。  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答案】B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一般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一般说来,诸多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做这种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如A项的“一”有两个意思,前者是全、都的意思;后者是表数词。B项的“去”意思一致。C项的“或”有两个意思,前者是“或许”的意思;后者是“有时”的意思。D项的“而”意思有四个:表转折,译为“但是”;表顺承,译为“就”;表修饰,译为“……地”;表并列,译为“……和……”。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故答案选B项。
11.翻译句子(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对它的描述很详尽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意思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如“观”在这里是“景象”的意思,“备”有“详尽”的意思。再带入句中翻译就比较简单了。
1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部分。(3分)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color=]【答案】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评分:3分,能答出比喻1分,品析景物特点2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静影沉璧”是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赏析是说明此处比喻手法的作用。
13.文中的“迁客骚人”之所以“览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                。(2分)
【答案】以物喜,以己悲(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即可)(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选文,根据文意从文中找关键语句,如古仁人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的心境正好相反,为“以物喜,以己悲”。
14.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一道课外拓展题,考查文言诗词的积累和运用。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感情相近的诗句,首先要了解该语句的思想感情是有关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再仔细阅读选项,揣摩其思想感情。找与之相近的诗句。
(二)现代文阅读Ⅰ(9分)
嫦娥探月有什么作用
①嫦娥落月,玉兔巡航。神话在这一刻变成现实,“中国制造”在月球上留下自己深深足印。几十年前,当化学家欧阳自远拿到美国赠送给中国的0.5克月球岩石样品时,小心翼翼又激动不已,像是捧着唐僧从西天取回的无价真经。而现在,整个月球向中国人打开了大门,它是质量超过了7000亿亿顿。
②登月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几乎所有电视、网络直播的现场互动中,问得最多的,还是这个老问题。(   a  )是出于个人的好奇,还是体现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人们(  b   )有资格有此一问。毕竟,对于社保、医保标准都还不高的普通中国人来讲,探月工程的投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③“你要做的这些有什么用?”即使是在财力雄厚的欧美,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样无数次地被这样问起。他事后的总结,很是耐人寻味:“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
④“你要做的这些有什么用?”即使是在财力雄厚的欧美,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样无数次地被这样问起。他事后的总结,很是耐人寻味:“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丁肇中说的是实话。
⑤开发利用月球矿产、能源资源,开发超高真空、弱重力、无磁场的特殊环境,建设更遥远空间探测的前哨站与中转站……这些都是探月工程的目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⑥网际网路据说就是阿波罗登月的副产品,因为科学家需要把休斯敦宇航中心的电脑联接起来,共享信息。核磁共振、激光通讯、液晶电视和我们如今须臾不能离身的手机,也都是从载人登月的需求拉动中找到了突破的动力。而这一切,自然都没有写进阿波罗计划的立项报告,作为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⑦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道管理学考题:在重要而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类事情中,应该优先处理哪一类?人们通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要而紧急的事,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需要最为认真地对待。因为它的名字叫战略布局。
⑧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863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都属于事关长远的战略计划。它们的意义,尽管最终会关涉未来的日常生活,却很难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形容。也因为它们常常需要耗时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见到成效,任何短视的考量,都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⑨记得上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之初,中国要不要承担人类基因测序1%的任务,我们有过不小的犹豫。即使这一任务完成之后,也在科学界内部引发了不少争议。在当时条件下,大多数人觉得基因测序属于投入巨大却难有产出的公益基础研究,中国人干这活儿是当冤大头。正因如此,担此大任的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在业内备受排挤,直到今天还有些抬不起头来。
⑩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创新战略的基本原则,但它绝不是面对机遇无所作为的借口。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这才是战略家的气魄和智慧。
15.在第②段的括号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a               b   
【答案】无论(不管、不论)      都(评分:2分 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从上下句意思可知a、b处应填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16.本文第①段写欧阳自远的事例,其作用是 (2分)
【答案】证明探月有极高的科研价值。(2分)
【解析】本题考查开头事例与本文中心论点的关系。几十年前,当化学家欧阳自远的拿到美国赠送给中国的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时,小心翼翼又激动不已。这一事例写出了科学家对月球岩石样品的珍惜,联系下文也可以看出探月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17.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都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分别从        和     两个方面论证了嫦娥探月工程的意义。(3分)
【答案】举例论证(摆事实)   现实意义(或 “意外的收获”)   战略布局(或“战略计划”)
(评分:3分。 每空1分, 后两空大意对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以及是如何进行论证的。⑤段举了互联网据说是阿波罗登月的副产品这一事例是从④段的“意想不到的收获”方面进行论证的。⑧段列举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之初,中国要不要承担人类基因测序1%的任务这一事例。从⑥段可以找到“战略布局”一词,第⑦段可以找到“战略计划”一词,都可以作为第三个空的选项。
18.文章通过论说“嫦娥探月有什么用”。阐明了                       的道理。(2分)
【答案】(创新战略)要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评分:2分 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阐述的深刻道理的理解。从文章结尾段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文章阐述的道理往往包含在文章最后的段落中。
(三)现代文阅读Ⅱ(11分)
永远的门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来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暂,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那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衷情奉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9.通读全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对郑、潘二人的语言描写只有“你早”“出去啊”两句,这种简单、缺乏温情的交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B.小说高潮部分先写发现“门”,再写“门”是画的,最后以“一扇门在墙上的门”结尾,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C.小说中的邻居们对郑、潘二人的态度是有变化的:起头是热切盼望,接着是遗憾、同情,最后是倍感愤懑,这样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虚伪,揭示了主题。
D.画线句子“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
【答案】c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C项中,邻居们的热切盼望是指郑若奎捧回来的鲜花能够在潘雪娥的房里出现,但这一奇迹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因此人们的情感是理解与同情。当发现他们之间有一道门时,邻居们由误解而变得愤懑。写出了人们的思想保守。文章的主旨还表现两位独身男女之间由于观念的陈旧,没能最终走到一起。故C项表述不正确。
20.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         的特点,暗示这里的人们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3分)
【答案】古老(古旧)  观念陈旧(思想保守)(3分 第一空1分,第二空2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于景物描写的理解能力。第1自然段中有“古井”“古老的平屋”,我们联想到第一个空的答案是古老(古旧),暗示这里的人们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也可从下文所表达的主旨中总结出来。
21.文中郑若奎的性格特点是         ,着也是造成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2分)
【答案】拘谨(怯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性格的理解能力。通过语言描写“你早”“出去啊”,郑若奎心中有着对爱情的渴望,但最终没能向邻居潘雪娥表达,成为终生遗憾。从这一情节上也可以总结出来。
22.依据文本回答问题(3分)
⑴郑若奎在墙上画“门”,表达了其怎样的愿望?(1分)
⑵谈谈你对题目“永远的门”的理解。(2分)
⑴【答案】郑若奎渴望爱情,希望与潘雪娥交往。(评分:1分,大意对即可。)
⑵【答案】即指画在墙上的门永远打不开也指随着郑若奎的离世,他希望交往,渴望爱情的愿望永远不会实现。(评分: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的理解能力。郑若奎在墙上画门,可以联系上文他回家插花这一情节,看出他渴望得到潘雪娥的爱情,但又没有勇气去追求。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根据文章内容,“永远的门”从字面上是指画在墙上的门永远打不开;联系故事情节,又指郑若奎临终前也没能和潘雪娥交往,渴望得到爱情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
四、写作(50分)
23.题目:                        征服了我。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


[color=]参考答案

1.略
2.略
3.⑴风正一帆悬⑵虫声新透绿窗纱⑶长风万里送秋雁⑷零落成泥碾作尘⑸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⑺只识弯弓射大雕⑻信为先⑼洒扫庭院  要内外整洁。
4.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⑴①打比方②作比较 ③具体说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⑵略。
6.B.
7.D
8.⑴B⑵C⑶D⑷B
9.⑴①can②zi③敛④绎⑵它具备美(或“它具备形式美”)⑶a.③ b.②  c.①
10.B
1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对它的描述很详尽了。
12.示例: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
13.以物喜,以己悲
14.B
15.无论(不管、不论) 都
16.证明探月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17.举例论证(摆事实) 现实意义(或“意外的收获”) 战略布局(或“战略计划”)
18.(创新战略)要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
19.C
20.古老(古旧)  观念陈旧(思想保守)
21.拘谨(怯懦)
22.⑴郑若奎渴望爱情,虚伪与潘雪娥交往。⑵既指画在墙上的门永远打不开,也指随着郑若奎的离世,他希望交往、渴望爱情的愿望永远不会实现。
23.略。
【审题指导】作文采用的是半命题的形式,需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这是关系到审题立意的问题。“征服了我”也就是某人或事能能深深打动我、感染我、激励我,让我自省自我警惕、自我提醒、自我批评、自我纠正。征服了我”,是带给了我一种智慧,促进了自我修炼和完善,促进了自我的提高和升华,使人真正走向成熟,赢得一种内在的力量,从而推动人生走向成功,趋于圆满。
看那些成功者,如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坎坷,屡遭磨难,他又如何能坚持一辈子始终对音乐痴情不改?香港金利来老板曾宪梓,艰难创业,几经挫折,有过受挫时的悲观,有过顺利时的懈怠,他又如何使金利来品牌经久不衰?……题目可以填成功人物,也可以填某个故事、某个场景、某处景物等。有了审题、立意和材料,再加上合理的构思,一篇好的作文便呼之欲出了。注意:字数不少于600字,欢迎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例文】

[color=]这样的美“征服了我”

  数不清的课桌和椅子;相当于讲台的多媒体;一台又大又笨拙的电视机;一张墨绿色但又有些反光的大黑板;几块浅蓝色的窗帘……就是这儿的美“征服了我”。
  课前,这儿从安静变成喧闹。刚开始,静的掉一根针都能听的见,黑板上方的钟表用它长长的手臂“敲”动着,她的“心跳”格外清楚。突然,门被轻轻的推开,一个短发而且穿着校服的女孩走了进来,微笑就是她的语言。不久,这儿便成为一个“菜市场”,到处弥漫着“豆浆油条”的香气,弥漫着值日生的“劳动气息”,弥漫着朗读的“读书风气”。你看,那位同学正忙着攻难题呢,那位同学正忙着看名着呢,那位同学正哼着欢快的歌擦黑板呢……这样的美“征服了我”!
  课时,老师带着一摞书走进了这儿,扫了一眼擦得明亮的讲桌,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正要拿粉笔写字时,装粉笔的盒子格外漂亮,一根根白刷刷的粉笔笔直地“站在”盒内,老师的脸上又留下了“欢乐”的痕迹,顺手拿了一根认真的写起字来。接着,老师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同学们开始了几分钟的讨论,组长在组内的“精彩”发言让组员叹为观止。老师拍了拍桌子示意可以结束,几位活泼的同学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老师的脸上再一次露出了笑容,细心聆听每个孩子的回答内容。不久,黑板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字,再瞧瞧老师,粉笔灰好像给她披上了一层“白纱”。这样的美“征服了我”。
  课后,一片欢声笑语从角落传来,几个女生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聊着这儿的“搞笑糗事”,久久不能停止,还有那一条直线上趴着的“瞌睡虫”们,成为这儿的一道风景线。一些同学还在埋头写作业,抓抓头发,挠挠耳朵,大概是碰到了一个个“路障”了。值日生拽着拖把不情愿的拖起地来,饮水机旁又围了一群人,每个人手中拿着不同种颜色的“炫彩杯”,可谁能想到,又传来了一阵吵嚷声,形成了一首“高低吵闹曲”……这样的美“征服了我”!
  教室,这个充满各种“美”的地方彻底“征服了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15: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