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锥智能,作者|郝鑫
" 白驹过隙,我也计划走向职业生涯的下一个挑战。"
3 月 21 日,被誉为 "AI 框架领域第一华人 " 的阿里技术副总裁贾扬清在其朋友圈官宣离职,该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向了科技圈。
当下,ChatGPT 技术正风靡全球,并以惊人的速度迭代升级到了 GPT-4,其背后的 OpenAI 公司跃升为新贵,估值即将翻倍,成为账面上最有价值的美国初创公司之一。结合贾扬清就职经历," 下一个挑战 " 的答案呼之欲出。
相关媒体证实,贾扬清将下场创业,方向为 AI 大模型底层的技术研发,包括多 GPU 平行计算、AI 模型半自动化、无代码拼装和训练等。
贾扬清本人出面回应:" 我们现在的规划是,先把技术和产品做出来,并不是先融一大笔。目前,没有融资的需求。"
从透露的种种消息来看,贾扬清很可能要做 AI 大模型工具。
贾扬清并非是第一个踏着 ChatGPT 风口下场创业的大牛。今年二月份,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的一则 "AI 英雄榜 " 彻底打破了国内创业圈的平静。
另外,创新工场 CEO 李开复、前搜狗 CEO 王小川、前京东 AI 掌门人周伯文、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等一众大佬争先加入 ChatGPT 掀起的创业热队伍,拉开了新一波 AI 创业潮的帷幕。
李开复称:" 如果说 AI 1.0 是发明电,AI 2.0 就是电网。"
前者是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大爆发,后者则是以基础大模型为突破。相较上一个阶段,以 AI 大模型为目标的创业,对技术、资金、人才有了更严苛的要求,AI 2.0 创业门槛被陡然拉高。
众神归位,AI 2.0 诸神之战即将打响,却注定与凡人无缘。
01 大模型创业,大佬纷纷下场
这波大佬创业有点急,高姿态宣布入局大模型赛道,亲自下场吆喝,公开组建团队。
2 月份,和李志飞、真格基金两位合伙人吃饭的间隙,美团王慧文发布了第一轮 " 英雄榜 ",公开招募 AI 研发人才。仅一个多月,光年之外火速启动了 A 轮融资,第二轮 " 英雄榜 " 如期而至。
或许是受到了王慧文的启发,前京东 AI 掌门人、现衔远科技创始人周伯文也在其朋友圈下了 " 英雄帖 "。
同样高调入场的还有 AI 大牛李开复,在朋友圈宣布成立 Project AI 2.0 公司。同一天,新公司在其创新工场官网正式上线,贴出二维码寻找具有 AI 大模型、多模态、NLP、Multi-modality 等领域的技术人才、研究员和具有 AI 2.0 相关技术、场景、算力、投资兴趣的合作方。
ChatGPT 大火,大佬们纷纷下场再创业,瞄准的却是不同方向。
一批大牛扬言要做中国版的 OpenAI。
王慧文在社交平台发布 " 英雄榜 ",组团拥抱新时代,欲打造中国版 OpenAI。
李志飞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短期目标是在明年 6 月做出一个 60 分的通用大模型。
王小川,通过朋友圈中宣布将进入中国版 OpenAI 的战场,并向媒体承认项目在 " 筹备中 "。
周伯文选择不做 OpenAI 的模仿者,他表示:" 中国 OpenAI 需要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垂直整合从自有基础大模型到应用、用户全场景闭环。"
从字里行间表达了他的创业目标并非是对标 OpenAI 公司,未来周伯文的方向不是通用型大模型,而是做垂直类大模型。
李开复在朋友圈表示:"Project AI 2.0 不仅要做中文版 ChatGPT。AI 2.0 不仅仅是高能聊天工具,也不仅仅是图文创作的 AIGC 生成,Co-pilot 和如今看到的应用都还只是 AI 2.0 能力的开端。"
李开复的野心明显要更大,其创业公司直接对标 OpenAI 公司,先要做成 ChatGPT 技术,然后还要在这基础上做应用、做生态。
有人下场掘金,有人做掘金工具,大佬们都在 ChatGPT 创业池中找寻方向。
据光锥智能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直接宣称下场创业,或被媒体透露有创业意向的大佬至少有九位。来自美团、京东、快手的创业大牛再次正面迎击,决战 " 中国版的 GPT"。
02 AI 2.0 创业,跟 1.0 有何不同?
属于 AI 1.0 时代的创业故事接近尾声,李开复在创业前夕宣告:"AI 2.0 已经到来,会诞生比移动互联网大十倍的平台机会。"
清华姚班毕业的印奇与同学唐文斌、杨沐,靠一款基于人脸识别和人脸追踪技术的游戏《乌鸦来了》,稚气的学生走出学校摇身一变成为创业公司 CEO,成功获得天使投资,创办了旷视科技。
从盛大创新院出来的黄伟决定离职单干,创立了云知声,与刘庆峰创立的科大讯飞在技术上形成了抗衡。
港中大的教授汤晓鸥,接受了 IDG 资本数千万美元的投资,带着他 50 多个博士、博士后学生开启创业之路,创立了商汤科技公司。
2015 年,周曦决定放弃中国科学院专家身份,带领着一批人脸识别领域的科学家创业,成立了云从科技。
如果说 AI 1.0,是科学家和工程专家的机遇,那现在来到 AI 2.0 创业时代,仅有学术背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挑战,这是基于技术实战派和超大资本的综合较量,更像是一个大佬的战场。
翻看这些大佬们的过往履历甚是精彩,学生时期毕业于伯克利、卡内基梅隆、清华、上海交大等名校,曾就职于微软、谷歌、苹果、阿里、京东等名企。多数大佬早已功成名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在精神层面追求更高的创业目标。
顶着过往的光环,这些 AI 大模型新晋的创业者们几乎是一下场就得到了资本的青睐,王慧文的光年之外刚启动估值就已达到 2 亿美元,如此高的创业门槛,令其他徘徊在门外的创业者们望尘莫及。
但是,除了这些差别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到技术。
AI 1.0 时代,孕育了一批以语音识别技术,以及以图像识别技术为起点的公司。前者的代表公司有科大讯飞、云知声、思必驰等,后者的代表公司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到创业后期,包括四小龙在内的创业者们,不约而同地避免与竞争者的正面交锋,转而在更加细分的智能汽车、医疗等细分赛道上继续耕耘。
这些公司能在短时间内晋升为新的独角兽公司,其特点是在一个专业技术领域做到了极致,但因为当时技术本身的瓶颈,也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只能在市场有限的垂类场景中实现,且研发、部署、运营的费用都比较高昂。
去年,商汤科技股价曾出现闪跌,盘中一度跌超 50%,单日市值蒸发超 915 亿港元。去年年末,刚上市不久的云从科技股价由最高点 36.60 元 / 股跌至 15.31 元 / 股,市值也缩水到 113 亿元。
此外,AI 四小龙无一能逃过亏损的命运,财报数据显示,2019 年 -2021 年,四家企业合计亏损高达 500 亿元。
相较于 AI 1.0 时代,AI 2.0 技术能兼容更多的场景和领域,不仅仅只是做一个大模型通用于各行各业,而更多的是在一个垂类场景下,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诱人的前景下,也是数量级上升的难度。首先是高算力,同时高算力也代表着高成本。
据外媒报道,以 GPT-3 的 AI 大模型为例,OpenAI 使用了近 1 万亿个单词和 45TB 的数据量来训练它,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 140 万美元。同时,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成本十分高昂,ChatGPT 一次运算就要花费将近 450 万美元。英伟达最新的 H100,一张卡 34000 美元,超过 20 万人民币。做一个 ChatGPT 需要耗费 3 万块显卡,花费至少 6 亿元人民币。
高算力、高成本即意味着 AI 2.0 时代创业的绝对高门槛,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根本无法承担 AI 训练的费用,前期能拿到多少融资变得十分重要。
以前资本市场的明星选手 AI 四小龙直到 B、C 轮以后才能拿到超过千万元的融资,而现在仅在天使轮的融资动辄就上了千万美金,公司估值上亿。
如此高昂的前期投入成本并非是普通创业者和公司可以负担的,加之还要具备绝对顶尖的研发技术,故而 AI 大模型创业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只是大佬的游戏时刻。
但是,钱还只是 AI 大模型创业中最容易解决的第一道门槛。
面对未知的创业前景,人才是更为稀缺的资源。大佬们下场,打的第一场仗就是抢人。
毕竟,像贾扬清这样先后任职谷歌、Facebook、阿里等一线技术公司,并且主导开发多个深度学习框架、人工智能框架的顶尖技术大牛少之又少。像王小川、李志飞、周伯文这类又懂技术,又在行业内扎根多年的大佬寥寥无几。
同样,诸如李开复、王慧文等一类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能精准把控技术发展趋势的团队领导人也是可遇不可求。
AI 大模型创业,技术、资本、人才缺一不可,兼具以上利器的大佬们早将普通人甩在了身后。诸神之战,终与凡人无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