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5|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1-8 2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 “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D.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2. 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阐述的不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3. 试题分析:“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意繁荣的前提”推理不严密,绝对化。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混淆范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年代少有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战争的反思。
B. 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C. 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D. 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5. 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6.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
【答案】4. D  5.“折取橄榄枝”,“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意味着我们是在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环境已遭破坏。这句发人深省,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和平。   
6.正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追悼;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或会有政客为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学生要有一定的辨析能力,仔细阅读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的选项即可。D项,“以游踪为线”错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站在墓地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所以说,本文的行文线索并不是游踪,而是作者的思绪。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首先,抓关键词“橄榄枝”“摧残”,分析关键词的含义:从橄榄枝的象征意义分析,它象征着和平,“摧残”是指对美好东西的破坏或摧毁。“折取橄榄枝”就是争取和平,“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是毁坏了和平。其次,分析句子上下句的关系,代入语境找答案。这句是因果关系:当我们折取橄榄枝,便意味着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的环境已遭破坏。结合实际具体分析言之成文即可。
点睛: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③要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比如,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题干问“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可以先从文章要表达的主体内容思考,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主要思绪是围绕墓地展开的。再考虑概括一下主题:作者表达了对年轻战士的追悼;然后,分析“苍凉”的原因,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间或会有政客为了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对和平与战争的思考,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所以说以此为题,主要从文章主要内容、作者的思绪展开、以及作者思想感情角度回答。
点睛:文章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本题主要是从前两点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便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阖,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 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載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 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
[注] 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
材料三: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据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试点省份包括: 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公布: 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 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 图2 数据支持以下结论: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D. 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B. 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C. 冯启思认为数据越多,人们的分析就越多,烟幕弹也就会更多,所以不能只关注数据的表象,要敢于对“伪大数据”说不。
D. 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
E. 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答案】7. D    8. BC   
9. ①依托大数据,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研究,合作共享,争取更大的发展。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数据隐藏的烟幕弹仔细辨别,不能盲目相信“伪大数据”。
【解析】
7. 试题分析:D项,“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错,原文的意思是“不能过度加权”。
8. 试题分析:A项,“首次使用”错,上个世界90年代王兆鹏就用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C项,“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于原文无据。D项,“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过于绝对。文章只是说明“大数据的重要”,并没有说“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color=][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B.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C.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D.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 “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与漕粮在用途上有相同之处。
C. “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 “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 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 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 宋太初富有胆识,处事有主见。在主管江陵府期间,蛮寇骚乱,宋太初因为见机行事,自行决断地遏制了事态,皇帝下诏嘉奖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心协力,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
(2)在这以前,查验弹劾(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
【解析】
10.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释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来确定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B项,表述错误,“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表述错误。宋太初任陕西转运使时,其副使卢之翰运送军粮被敌人抢掠而去。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题中(1)翻译关键点:“缓急”:偏义复词:紧急。“均济”:同心协力。“要切”:紧要。“俾”:使,让。(2)“按劾”:查验弹劾(审查揭发)。“有罪”:有罪的大臣。“闻”:禀报。“韪”:认为……正确。
参考译文: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皇帝下诏褒奖赞美他,升任将作监丞,后来转任太常丞。雍熙三年,担任成都府通判,赐给他绯鱼袋。正赶上皇帝下诏征求直言,他就写了《守成箴》呈献。
淳化初年,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北方正在打仗,选任他为雄州通判。淳化二年,他又担任京西转运副使。不久,调任河东。宋太宗至道初年,宋太初升任兵部员外郎,充任盐铁副使。当时陈恕是盐铁正使,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不曾自作主张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正巧西部边境有紧急情况,转运军粮艰难急切,宋太初就充任陕西转运使。至道二年,命令白守荣、马绍忠护送粮草,分三批运往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背旨意一起运送,被戎人抢劫。皇上大怒,逮捕了宋太初和副使秘书丞窦玭,将他们关入狱中。宋太初被处罚为怀州团练副使,卢之翰、窦玭削职为民。第二年,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把宋太初召回京城。咸平初年,宋太初官拜右谏议大夫,任江陵府知府。蛮寇骚扰入侵江陵,宋太初凭借便宜行事之权,制服了敌人,皇帝下诏褒奖了他。咸平三年,他再次担任梓州知州。
第二年,益州长官雷有终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还乡,皇帝下诏宋太初前往代理。当时把川陕分为四路,各路设置转运使。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心协力,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宋太初与钤辖杨怀忠很不和睦,当时蜀地刚刚安定,皇上担心他俩在处理事情时会有矛盾,就立即把宋太初召回京城。恰值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因事获罪被弹劾,皇上就任命宋太初代理御史中丞的职务。在这以前,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不久,宋太初出任杭州知州。宋太初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以浙东地区地势低洼潮湿、身体不便为由,请求到近地就职,得任庐州。疾病缠身时间久了,糊涂健忘,不能够治理大郡,被接连调任到汝州、光州二州。景德四年,宋太初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宋太初性格周密谨慎,所到之处有任职干练的美誉。曾经撰写了《简谭》三十八篇,自序大略说:“我用尽平生编纂汇集儒、道、释的学问,曾经认为《礼记》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自然之理,佛家的无为之说,它们的思想宗旨都是一致的。我喜欢用古代圣贤的思想道理来契合当代的事情,然而担心学识不够广博,于是用笔有选择地记录下来,来防备脱漏遗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太白杂言(节选)
【宋】徐积
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①。
戴乌纱,著宫锦②,不是高歌即酣饮③。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color=]【注】①即鹘鸟。②《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③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节选部分第一句承接前文,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人物。
B. “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的伟岸。
C. 诗人借描写春风得意时李白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高歌来展现了李白的高傲和狂放。
D. “饮时独对月明中”化用李白名篇《静夜思》和《将进酒》,赞颂了李白的卓尔不群。
E. “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了李白的豪迈俊逸。
15. 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D    15. 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解析】
14. 试题分析:C项,“春风得意”时有误。注释中有“李白被赐金放还后”;D项,“饮时独对月明中”化用的是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此题错误选项是诗句的化用对象错误,和抛离诗歌注释理解诗句。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诗句概括诗人观点的句子,答题的关键是明确诗句中“老骥追霜鹘”中“老骥”指杜甫,“霜鹘”指李白,追的结果是难以企及,表达对李白的推崇。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努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党和政府的追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美好愿望。
(2)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论证学习应当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表达了类似的美好愿望”“从反面论证学习应当专一的句子”。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我的能力,承担此任务实在是绠短汲深,但既然大家那么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②如今电销产业发达,顺带而起的快递业务也风生水起,但手机等半大不小的物件在配送过程中却常有遗失,监管是个大问题。
③随着齐齐哈尔“最美鹤乡”活动逐步落实,现在的鹤城时刻向世界各地的游人展开的是一幅海晏河清的塞北山水长卷。
④马尔克斯怀瑾握瑜奋力笔耕,为苦难的南美和全世界热爱美的人完成了《百年孤独》《迷宫中的将军》等不朽之作。
⑤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扶持行业健康发展。
⑥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温馨,但越温馨,却也越见出其后的悲凉,越衬出其后的人生之悲,并让那悲凉力透纸背。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①⑤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①绠短汲深: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打很深的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多用作谦语。语境正确。②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用错对象。③海晏河清:比喻太平盛世。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此题望文生义。④怀瑾握瑜:瑾、瑜都是指美玉。一般用此成语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不能用来形容奋力笔耕,语境错误。⑤积羽沉舟: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的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使用正确。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这里不能用来形容悲凉太浓,对象错误。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洪荒少女傅园慧在丢了手机之后,众多手机厂商争相送给她新手机,唯恐这位网红不接受。
B. 高新开发区以创建“温情高新”为目标,不断提升辖区文明建设,利用社区宣传栏、 LED显示屏等平台多渠道营造学习文明礼仪的氛围。
C. 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 国庆长假期间,出行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也人满为患,人声喧杂,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中途易辙,“洪荒少女傅园慧”放到介词“在”后。B项,成分残缺,在“文明建设”后加“水平”。C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而且和”后加“与”。
19. 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B. 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陪你走了一段远路,尽了些绵薄之力罢了,这点小事,又何足挂齿。
C. 他虽拜在吴师父门下,却终日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过是忝列门墙罢了,这与俄国力士比武之事,怎能交付给他?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句子表达得体。A项,“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项,“忝列门墙”是谦辞,只能用作第一人称。D项,“内人”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用在此地不当。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工造林在减轻洪水和沙尘灾害方面作用巨大,①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就在于过去的人工造林树种单一,林下其他野生动植物极少,无法形成完整的生物链,不能为更多动植物提供柄息地。据调查,在支撑生物多样性方面,环境越自然越好,纯林不如退耕农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混交林不如天然杂木林。作为人工造林第一大国,今后我国将调整以人工纯林为主的造林计划,③_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更有利空间。
【答案】    (1). ①但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则效果不佳    (2). ②退耕农田不如人工混交林    (3). ③大植人工混交林及天然杂木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①处从后面“过去的人工造林树种单一”“在支撑生物多样性方面”等内容看,应该填“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效果不佳”相关内容;②可以直接根据前后内容推断;③对全段内容的总结。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收部分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提供足够的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一旦海绵城市建成,城市的雨水将被完全吸收,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将得到提升,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①不是只要我们提供足够的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②                                                
③                                                
【答案】②不是海绵城市建成,城市的雨水就将被完全吸收
③不是海绵城市建成,城市就不会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逻辑推理题。常设置的错误,其中条件关系推理是常设置方面,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形式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三种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旦海绵城市建成,城市的雨水将被完全吸收”推断错误是因为用错充分条件的关联词,“海绵城市建成”只是可能“城市的雨水被完全吸收”而不是一定将被吸收。“一旦海绵城市建成,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这也是过于绝对化的推断,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推导关系,海绵城市建成,有利于改善城市洪涝灾害,但并不是说海绵城市建成了,城市就一定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了。
点睛: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做题思维方法有:1. 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2. 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3. 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断的错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悠悠我心,为天下沉吟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悠悠我心,为天下沉吟》,对于材料中名校博士生纠结于找对口工作与胸怀天下的话题,我认为知名音乐人的话更有道理,他希望该名校博士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找和专业相符合的工作上,而是应该致力于改造国家。的确,比起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一个人身上体现的“大格局”即胸怀天下更为重要,而且脚踏实地与造福苍生一点也不矛盾,二者可相辅相成,因而真正的优秀人才会用悠悠之心兼济天下。
刚刚有同学提出我们要先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才可能“扫天下”,这个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就如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刘蓉在《习惯说》所言,“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如果没有实干精神,如果不注重日积月累,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容易误事。
但是,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可能多大,如果一个人没有家国情怀,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那么就算他找再好的对口工作,都可能止于“修身齐家”,无心无力于“治国平天下”,更有甚者,可能会沦为“精致利己主义者”,只知道获得个人利益,如《人民的名义》的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表面上是执法者的化身,暗地里玩弄法条、为自己谋私利,如此,社会发展如何有效推进?中华复兴怎能真正实现?
目标决定执行力,大格局才有大气象,顺丰速递就是因为一直以“成就客户,推动经济,发展民族速递业”为使命,不断投入资金加强公司建设,所以才成为快递业中“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速运公司”,再如“铁人”王进喜也没有只想做一个普通的油田工人,“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他要通过石油的开挖工作使新中国富强起来,而就是这样的宏图壮志让王进喜在1960年的“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中被树立为榜样,后来又成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当然,越是宏伟的目标,越需要踏实的行动去实现,王进喜深知“实干兴邦”之理,所以积极用“垒土”去铸“九层之台”,吊车、拖拉机不够用,他就用绳子拉、撬杠撬,井喷出现,他立马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保住油井和钻机,就是王进喜的脚踏实地,让他的“油田复兴中国梦”成为现实。像王进喜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从名校殿堂走向山村田垄的秦玥飞,也是脚踏泥泞、俯首躬行,用青春的汗水为祖国的农村服务,并通过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工作。
试想,如果秦玥飞只想个人的荣华富贵,那么他不可能获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而如果这个“耶鲁村官哥”只知道空喊口号,又如何谋取民生福祉?
所以,“君子通大道”,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拘囿于个人的小惠小利,相反,我们应该有大格局和家国情怀,立己达人、胸怀天下,为民族、国家和人类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试题分析: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理想、信念、追求、向往、奉献等。 立意参考:内容层面的立意:(1)博士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无可厚非,可以学有所用。(2)名校博士应该发挥大用,担当振兴国家的重任。(3)博士也要脚踏实地,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4)名校生要有更高远的人生目标,而不是汲汲于个人前途。(5)名校应培养“伟丈夫”,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含意层面的立意(1)先立足当下,做好本职工作(小事),坚持点滴积累,才能有所成就。(2)君子当胸怀天下,以家国兴盛为己任。(3)既要脚踏实地坚持本职工作,也要有改造国家(造福苍生)的远大志向。(4)教育要立德树人,应培养有大格局的人。
点睛:材料一是叙事类加言论类材料,事件可概括为:知名音乐人怒斥名校博士愧对学校多年教育;材料二是名言类材料,四则名句分别来自先秦诸子、东汉名臣、明代思想家和清代文字家,包含可以辩证思考的几个方面的内涵:做事要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大丈夫应有澄清天下造福苍生的志向,不应拘泥于一间小室;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家国大事,有兼济天下的大情怀大志向;做人应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事业)中去,只有先扫好自己的一间小室,才可能“扫天下”。作文命题要求写“发言稿”,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还要有交流意识,最好回应与自己对立的观点及其可能的理由。同时,“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的要求,帮助考生加深对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的理解,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对材料一的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两句,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试题规定的名句“引用”,可以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哲理的深度化用;可正引,也可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6 08: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