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4-25 2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安徽省“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6.4

[color=]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孩子书写“中国式童年”
李东华
  少儿文艺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少儿读物、少儿影视、少儿动漫,等等。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我们的孩子几乎可以同步地享受到这个时代少儿文艺的最新成果,拥有一个精神富足的童年。
  然而,与外国少儿文艺的“来势汹涌”相比,富含“中国元素”并为少年儿童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是否足够丰饶?
  中国元素首先指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始自了解,了解的功课需从少儿时代做起。这不仅出自父母、社会的期待,更出自孩子们自身的生命需求: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的来处。
  中国元素的另一大内涵,是指当代中国故事与当代中国经验,即现实指向。国内畅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不如国外同类题材作品的文学性强,但为什么比同类引进作品畅销?那是因为中国孩子更喜欢看表现他们身边人身边事、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的确,对于知识和阅历都还不够丰富的少年儿童来说,通过文艺作品认识自我、探索未知世界,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反映当代少儿生活的作品,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文艺的引领、抚慰,文艺的启智、怡情。
  新时期的少儿文艺也曾留下为小读者、小观众所喜爱的皮皮鲁和鲁西西、霹雳贝贝、男生贾里、男孩桑桑、大头儿子、淘气包马小跳等鲜明的主人公形象。但是相对于我国3亿多少年儿童,相对于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差异化的生存状态,当前少儿文艺所表现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我们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却没有诞生影响广泛的、为这一庞大群体代言的文艺形象。同样,反映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少儿生活的文艺作品也比较少,或者说其影响力没有都市题材的影响力大。而即便是表现都市儿童生活的作品,也往往是速写式的、对表象进行描摹者多。这些都束缚了中国元素在少儿文艺中的展现。
  一方面是中国元素不够丰盈,另一方面则是作品中的中国元素难以与少儿心理相契。如何以审美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精神融入而不是生硬地嵌入到作品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有效地对接,是当下少儿文艺创作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书写中国式童年?这不仅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这是儿童观的问题。创作者应把儿童放置在这个大时代中、放置在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考察,而不是切断儿童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切断儿童和周围人的关系孤立地来描写,仿佛他们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群体。事实上,任何一个时代的儿童,都与这个世界之间拥有生动而微妙的互动。
  此外,给孩子们看的和给成年人看的文艺作品的区别,是审美方式的不同而不是审美高下之分。因而,创作者需心怀敬畏地看待“少儿”两个字,遵循少儿文艺自身的艺术规律。不是用成年人对儿童的抽象想象来裁剪他们生机盎然的真实的生命体验,而是走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借助审美的触角探察他们的内心需求,他们的憧憬与烦恼、快乐与忧伤。如此,才能创作出闪现着现实主义精神的好作品,才能富有深度地表现当代中国孩子的生活,进而成为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富含“中国元素”的少儿文艺。
(2016年1月25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儿文艺中的“中国元素”指的是包括少儿读物、少儿影视、少儿动漫在内的少儿文艺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中所表现的当代中国故事与当代中国经验。
B.新时期少儿文艺也曾为小读者、小观众塑造了许多他们所喜爱的鲜明的主人公形象,但当前少儿文艺所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均远远不够。
C.当下少儿文艺创作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审美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精神融人到作品中去,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有效地对接起来。
D.如何书写“中国式童年”,使中国元素在少儿文艺中得以展现,从根本上讲,这不是方法论的问题,而是儿童观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借助于信息时代便捷的传播方式,我们的孩子几乎可以同步享受到这个时代少儿文艺的最新成果,拥有一个精神富足的童年。
B.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出于父母与社会的期待以及自身的生命诉求,孩子们从少儿时代起就要了解并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
C.没有关注上千万的留守儿童,少有反映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儿生活,表现都市儿童生活也不充分,这些束缚了中国元素在当前少儿文艺中的展现。
D.少儿文艺有别于成人文艺,创作者应深入少儿的生活,遵循少儿文艺自身的艺术规律,完整地表现他们生机盎然的真实的生命体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当代少儿生活、表现中国孩子身边人身边事的作品,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因而国内畅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往往比同类引进作品更为畅销。
B.中国元素不够丰盈,或者作品中的中国元素难以与少儿心理相契,使得当下为少年儿童所喜爱的中国本土优秀作品不够丰富而多彩。
C.是把儿童当作一个简单化、概念化的真空中的人,还是把儿童当成一个现实的、真正的人来对待,将影响儿童与这个世界之间互动。
D.只有创作出闪现着现实主义精神的好作品,才能富有深度地表现当代中国孩子的生活,进而成为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富含“中国元素”的少儿文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
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
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
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
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color=][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出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题稚川山水                        新 凉
      【唐】戴叔伦                     【宋】徐玑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行人无限秋风思①,隔水青山似故乡。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①秋风思: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8.两首诗都描写诗人“凉”的心境,在运用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6分)
9.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2)古人写文章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                   ”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3)《己亥杂诗>中,龚白珍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抒发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两句是“                                  。”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事故之后
韩少功
  有个村庄的两个后生惨遭大祸。一个电工,一个帮手,架设外线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突然啊呀一声,双双翻倒在水田里,水淋淋的身体抽搐不已。
  有人怀疑他们违章操作。有人怀疑另有第三者肇事,比方说在配电间贸然合闸。到最后,几乎所有人却一口咬定了供电公司:施工前缺少培训,施工时没有监督,材料质量也可疑……总之他们应对死人负责。当时公司总经理把汽车停在村口,不打算进村了。村民们将汽车团团围住,七手八脚要连车带人抬进村去,抬到惨兮兮的灵堂前去。他们一开始并没想到什么钱,但既然时逢丧礼,狗屁总经理对死者看都不看一眼,鞭炮没有放一挂,祭幛没有送一条,撒腿就想走,实在太没人味儿,是可忍孰不可忍!
  掀了它!掀了它!开个铁乌龟来吓哪个?有人冲着汽车大吼。如果不是村干部及时赶来,人们的扁担和锄头还要砸在车上。
  总经理只是不想沾包,但不合人情的躲闪犯了众怒。也许正是这一点使舆论全面恶化,使他陷入了是非难辨的泥潭。人们异口同声要求供电公司对事故负责,相干和不相干的恶语都一齐砸过来。加上死者的亲属在场号啕大哭,人见人怜,人见人悲,妇人们泣声纷起,急得总经理满头大汗,钻地无缝,插翅难飞,捐出了两百元还不够,向所有人赔笑脸还不够,最后只得答应承担责任,一咬牙,给两家各赔十二万。
  到了这一步,乡长才“及时”地出现,连声说自己来迟了,来迟了,劝退了几个吵闹的后生,然后接总经理去吃饭,算是压惊和联谊。
  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灵堂里的调解已经完成。但这算什么调解?我私下里已隐隐约约知道肇事的第三者是谁。这就是说,肇事者并没有承担责任,供电公司却在相当程度上代人受过。
  在全面推行法制建设的今天,这一结果大可奇怪。
  贺乡长对我说:“是不是有人肇事,这不难查。但查出来又如何呢?他赔得出二十多万吗?
  赔不出。查来查去的结果,不但要毁掉两家人,还要毁掉第三家,你说是不是?”
  他的意思是,肇事者家里也太穷了,经不起罚。而受害者的家里呢,如果没有补偿,就只能讨饭。
  “但事实总归是事实……”我支吾。
  “事实是:现在三个家庭都有了活路,有什么不好?”
  “那供电公司是不是有点儿……”
  “你是说冤枉?是有点儿,但他们放点儿血,也是九牛一毛,不过是酒楼里少埋几张单,麻将桌上少点几个炮。你还不知道他们?”
  我无话可说。我以前只知法度的重要,但眼下不得不承认,法外有法,非法法也。山民们心目中自有一套更为重要的潜规则。这种规则在后果与动机之间更关注动机,比如考虑到肇事者并无恶意,因此须从轻发落;在死者与生者之间更关切生者,比如考虑到两家遗孤都要活人,那么补偿就比查案更重要。他们还怀恨供电公司赚得太多,太容易,太霸气,这次切不可放过。这一切算计如果不是颠倒黑白,至少也是颠倒主次,活脱脱造出了一个假案。但山民们认为此事办得天理昭昭无可置疑。他们不约而同不假思索地胡言乱语,乡村干部也不约而同不假思索地两面三刀,反正是要逼供电公司掏银子——何况供电公司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
  我不大能接受这种胡来和恶搞,但三个贫困家庭(受害两家加肇事者一家)由此免了灭顶之灾,在没有工伤保险的情况下能继续活命,又不能不说是各种结果中最让人心安的结果。我又能说什么?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村民们对结局一派欢喜。
  有人说:“他们死得好啊!你想想看,一没有吃药,二没有打针,三没有动刀子,什么苦都没有吃,就像一觉睡过去了。这种死法哪里去找?”
  另一个说:“哪里死了呢?明明还活着呵。老人还由他们养,堂客还由他们养,连娃崽的学费也还是由他们出,只是家里少了一个影子。没关系的,同外出打工差不多。”
  还有一个更是无限憧憬:“我下次一定要给供电公司打工去!吊颈也要挑棵大树不是?跳河也要选条大河不是?”
  东一句,西一句,事情就真的这样过去了。
(选自2015年第9期《微型小说月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开篇即点明事故,对肇事原因和死者情况不作赘述,而是集中笔力写供电公司和乡村干部如何处理,这样既呼应了标题,也有利于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B.“但事实总归是事实……”句中的两个“事实”均指事故处理的实际结果,即供电公司承担事故责任。
C.村民们心中自有的那套“更为重要的潜规则”是只关注动机不考虑后果,只关切生者不顾及死者,甚至无端仇视供电公司。
D.乡村干部与村民们心贴心,在处理触电事故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逼供电公司赔钱,使受害两家与肇事者一家免除灭顶之灾。
E.“村民们对结局一派欢喜”这句话力重千斤,既写出了村民对于事故处理的结局非常满意的情形,又暗含作者对自私而愚昧的乡民的无奈与痛心。
(2)“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贺乡长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一再说“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主题和表达效果等谈谈这样写的好处。(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解洪元:“沪剧皇帝”的创新路
解  波
  1928年盛夏,父亲14岁,游荡苏州,巧遇京剧草台班,启蒙学艺。回沪以后,改学申曲。他不满意申曲唱腔的简单直白,恰巧班社所在的“小世界”游乐场里,汇集了京昆、梆子、锡剧、杂耍等林林总总的艺术表演,他随至随听,像海绵般地吸收其中的精华。后来,他追随“申曲博士”夏福麟,学习夏施展大方、宽厚洪亮的唱腔。父亲求艺心切,日日如影相随。夏演皇帝,他争扮太监;夏演公子,他争扮书童,他曾戏称自己扮演过一百六十个太监。随后“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淞沪战争爆发,申曲社班星散,父亲开始了漂荡的演艺生涯,进入游走于杭嘉湖水网地带的申曲戏班“中山社”,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班社,开始了他的嬗变。
  一夜,他观看到昆曲戏班“仙霓社”的演出,一下子被它的清幽、婉约与文雅勾住了灵魂。班主被他的真诚感动,特意送他一段昆曲。他倾听着,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啊!艺术原无界限,融合可成一家!他的心中,由此展示出一条新的艺术之路:独创,唯有独创。
  1937年父亲回到上海,在《银宫惨史》中,以一曲“太子哭坟”轰动上海滩。他巧妙化用京剧中的“五音联弹”,字字紧逼,句句推进,宛如长琴暴鼓,疾雷裂电,骄阳坠落的回声,曲折表达了孤岛市民无力回天的悲愤。申曲后起之秀解洪元的名字不胫而走。
  这种创新,成了父亲一生的追求。他见多识广,融会贯通,把京剧的大气、昆曲的婉转、评弹的优雅、梆子的雄浑、民歌的幽默一起吸收到自己的艺术创造里来,以清晰坚挺、富有韵律的道白和跌宕有致、余音不绝的唱腔成为沪上出名的“解派小生”。
  他开始组建自己的“洪元剧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联合沪上其他名角,建立了六大头牌的“中艺沪剧团”,事业如日中天。他曾以“羊角先生”为名,自编自导自演《皆日可杀》的大戏,招来伪军的抓捕;也以《出走之后》的社会警示剧为负债的同行举办义演。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征服了沪剧观众,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
  上海解放之初,他依旧是上海沪剧界的龙头。出任上海沪剧团团长,抑或后来只做一个普通演员,他的独创之路从未止步。随着环境变化、剧情需要和年龄增长,他由正场小生退演各色配角。可是,在他的眼里,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只有大格调,没有大场景。不论他饰演正派反派,不论他出演老生小生,也不论他的曲调是长是短,他的唱段,都能成为经典。他曾对我讲述过,唱句中的重音,唱腔中气息的运用等等,他甚至用筷子轻敲茶杯,曼声吟哦:“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悟通情与理,是艺也是戏。”……他深入堂奥,艺术灵思似潮似涌。
  晚年的父亲因患声带癌失声,失去了他钟爱的舞台,但他通过书写字数不等的纸条指导青年演员,鼓励他们广取博采,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学唱解派一旦有所突破,他就会竖起大拇指,露出欣慰的笑容。
  可惜父亲最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我在想,父亲的生命与艺术,以独创为主轴,一直求新变异。他创造了艺术的永恒,也就获得了永生。
(2015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解洪元,江苏镇江人,1 915年生于上海。14岁在苏州拜京剧演员杨奎官为师,后到上海师从侯国廷学唱申曲,曾深受申曲名角夏福麟熏陶。1937年回沪,相继受聘于文滨剧团、上海沪剧社。1944年先后组建“洪元”、“中艺”、“上艺”等剧团,自编自演了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新剧目,产生一定影响。1950年他与丁是娥组建“新上艺”,首先进行改制,成为民营公助的沪剧团体。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1953年加入民盟,曾任上海市沪剧改进协会主任委员和上海市影剧工会沪剧分会主席、人民沪剧团副团长。(百度百科)
②解洪元依据自身嗓音条件,创造了富有可塑性的宽洪醇厚的“解派”唱腔;再加以说白抑扬顿挫,动作节奏鲜明,从而形成了豪放壮美的表演风格。他所设计的人物主要唱段独具风格,如《董小宛》中的“金殿赞美”、《巧遇记》中的“教育张启”等均脍炙人口。他的戏路极宽,不论老少、正反角色演来得心应手,个个栩栩如生。上海电视台曾为他拍摄了《艺术生命“长春”》的资料片。(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俗话说“采得百花,酿得佳蜜”,杜甫也说“转益多师是吾师”,解洪元的成功之路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表现的主旨,
B.解洪元善于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并用戏曲形式表现社会生活,做到了与时俱进,他主演的《皆日可杀》、《出走之后》等作品就很有现实意义。
C.解洪元回到上海后,深感投身他人门下很难出人头地,于是先后创建了“洪元”、“中艺”、“上艺”、“新上艺”等沪剧团体,从而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D.解洪元晚年不仅自己钟爱舞台艺术,他还关心沪剧事业的发展,在演出之余悉心指导青年演员,给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博采众长、大胆创新。
E.本文以儿子回忆父亲的形式,着重介绍了“沪剧皇帝”解洪元的求艺之路以及他在戏曲表演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卓越成就,夹叙夹议,中和得体。
(2)解洪元的嬗变指的是什么?他的嬗变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解洪元获得“沪剧皇帝”之誉,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作者认为解洪元“创造了艺术的永恒,也就获得了永生”,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杨老师在职工微信群里对校长进行批评,校长对杨老师做出停职停薪的处罚,并让全体老师表决,有    的嫌疑。
②巴萨三位球星在各自国家队都是头号巨星,但在巴萨从来不会    ,而是彼此相亲相爱,相互包容,互不埋怨。
③历时半年的缜密侦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侦破一起涉嫌    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的滥用职权案件。
A.假公济私  徇私舞弊  自私白利    B.假公济私  自私自利  徇私舞弊
C.自私白利  假公济私  徇私舞弊    D.徇私舞弊  自私自利  假公济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1 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严禁开展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组织或参与考前辅导、应试培训。
B.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中餐之所以在申遗路上屡屡受挫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提交的美食,虽然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只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口味体验,却很难让人体会到文化上的深意。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反观这些年来的文艺批评,当然也有黄钟大吕、启人心智的绕梁之音,但瓦釜雷鸣、混淆视听的刺耳杂音,却时常摇唇鼓舌、招摇过市。____,把销量、收视率、点击数、票房收入作为唯一依据,分辨和判断作品的高下优劣。
A. -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B.-些文艺评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C.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的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D.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的一些文艺评论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    ①    。对此,    ②    ,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    ③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17.根据下面两份表格所提信息,就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写一段评述的话。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表达简明、准确、连贯,100字以内。(6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报载: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
有人说: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也有人说:人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北大才女送快递也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人说: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color=]“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


[color=]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D(原文说的是“这不仅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这是儿童观的问题”)
2.C(“没有关注上千万的留守儿童”错,原文表述为“我们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却没有诞生影响广泛的,为这一庞大群体代言的文艺形象。”)
3.D(“创作出闪现现实主义精神的好作品”与“富有深度地表现当代中国孩子的生活”两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4.A
5.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6.B(“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是在太仓。)
7.(1)不久,三板沙的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了他们。(“顷之”、“夺”、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
(2)(任环)曾将自己的姓名写在肢体上,并说:“战场战死,是军人本分。(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分”、“或”、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
8.共同点:“凉”是心理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凉爽的气氛。(2分)不同点:①戴诗写诗人五月暑天向晚憩息于“松下茅亭”,那江中汀洲,与云齐平的树木,色调苍苍,为后文思乡做铺垫;徐诗描写水满秧齐、水清叶绿,凉意自然而生。(2分)②戴诗用典,含蓄表达“凉”的深层原因;徐诗运用比拟手法,写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啼鸣,突出清凉的怡人。(2分)
9.戴诗表达了诗人在宦游途中的思归乡情。羁旅途中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之情。(3分)徐诗诗人借黄莺来表达白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2分)
10.(1)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1.(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B误解文意,“事实”应指事故不可改变的真相,也即该承担责任的不是供电公司,而应是那个肇事者。C曲解句意,原文说的是“这种规则在后果与动机之间更关注动机,比如考虑到肇事者并无恶意,凶此须从轻发落;在死者与生者之间更关切生者,比如考虑到两家遗孤都要活人,那么补偿就比查案更重要”。D“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错,村民是自私而愚昧的,乡村干部则是违心而非法的,他们坚持的不是什么原则,而是“法外之法”,是特定情形下的无奈之举;况且,乡干部并没有逼供电公司赔钱,而是见风使舵,两边安抚。)
(2)要点:“我”在小说中起着故事见证者、讲述人和评论员的作用。(2分)好处:①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②可以通过“我”的视角观察事情始末,观察乡村社会,思考法纪人生;③可以通过“我”的议论,表达作者对于民族病态心理的反思。(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言之成理,答对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示例:①处事网滑。村里有人被电死了,乡长没有出面;等到供电公司被百姓逼着答应赔款善待死者家属时,乡长才“及时”出现,“连声说自己来迟了,来迟了,劝退了几个吵闹的后生,然后接总经理去吃饭,算是压惊和联谊”。②貌似正义。表面上,他关心山民疾苦,想方设法保全三个濒临毁灭的家庭;认为由供电公司赔偿,切实可行,虽然有点冤枉供电公司,“但他们放点儿血,也是九牛一毛,不过是酒楼里少埋几张单,麻将桌上少点几个炮”。③徇私枉法。实际上,他却是“假案”的操纵者,无视客观事实,以非法之法“胡来和恶搞”。(能结合作品内容,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4)示例:①反复说到“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有强调故事结局的意味。这样写,既呼应了小说的标题,又使故事有个看似圆满的结尾,结构上完满严谨。②无论“我”有多么不解的困惑,也无论故事还有多少委曲有待深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这种结局村民们是“一派欢喜”。这样写,对全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利于小说主题的深化。③如果说在对“事故”本身的处理中村民们出卖了淳朴的良知是出于某种“无奈”,那么村民们对“事故”结局的羡慕心理则不能不说表现了村民们身上固有的民族劣根性。④神圣的法律,终被所谓的“乡规民约”甚至是“心照不宣”所替代,“事情真的这样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病态心理的无奈和痛心。(每点2分,共8分。言之成理即可。)
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以偏概全。“也正是本文要表现的主旨”概括有误,选文主要还是介绍解洪元在沪剧创新方面的探索与成就,这里有其自身素质因素,有拜师学习凶素,更有创新发展的问题。C强加凶果。“深感投身他人门下很难出人头地”纯属无中生有。I)曲解文意。“演出之余”错。原文是说解洪元晚年“凶患声带癌失声而失去了他钟爱的舞台”。)
(2)要点:解洪元的嬗变指的是他在戏曲方面创新、表演风格形成以及取得巨大成就。(2分)嬗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广泛借鉴。他认识到“艺术原无界限,融合可成一家”,他把京剧的大气、昆曲的婉转、评弹的优雅、梆子的雄浑、民歌的幽默一起吸收到自己的艺术创造里来。②追求创新。创新是他一生的追求。他见多识广,融会贯通,以清晰坚挺、富有韵律的道白和跌宕有致、余音不绝的唱腔成为沪上出名的“解派小生”。③打造团队。他组建和完善自己的戏剧团队,发挥集体力量,培养青年演员,演好每个角色。(符合选文内容,大意如此即可。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3)要点:①丰富的生活阅历。解洪元14岁出来学艺,经历了战乱,漂泊于江湖,对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例如1 937年他回到上海,在《银宫惨史》中以一曲“太子哭坟”轰动上海滩,曲折表达了孤岛市民无力回天的悲愤。②优良的嗓音条件。解洪元依据自身嗓音条件,创造了富有可塑性的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征服了沪剧观众。③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苦心探索,不断创新,所设计的人物主要唱段独具风格,脍炙人口。加以说白抑扬顿挫,动作节奏鲜明,从而形成了豪放壮美的表演风格。(能结合选文内容及相关链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4)示例(一):同意。理由如下:①解洪元转益多师,虚心求教,悉心揣摩,不断创新。他追随“申曲博士”夏福麟,学习其施展大方、宽厚洪亮的唱腔,并依据自身嗓音条件,创造了富有可塑性的宽洪醇厚的“解派”唱腔。②解洪元毕生追求戏曲创新,也鼓励青年演员广取博采、大胆创新,不仅成就了他自身“沪剧皇帝”的美誉,也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沪剧的发展,使戏曲艺术之花长开不败。③解洪元所设计的人物主要唱段独具风格,都能成为经典。如《董小宛》中的“金殿赞美”、《巧遇记》中的“教育张启”等均脍炙人口。④他的戏路极宽,不论饰演正派反派、老生小生,也不论曲调是长是短,他都能得心应手,个个栩栩如生。上海电视台曾为他拍摄了《艺术生命“长春”》的资料片。
示例(二):不同意。理由如下:①戏曲表演是门遗憾的舞台艺术,每场演出都是最后一场,解洪元虽然创造了“解派”唱腔,但他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时只获得演员二等奖,说明他的表演还是有不够完美的地方。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解洪元虽然年轻时被誉为“沪剧皇帝”,但他以后也没有更多的突破与创新,甚至由上海沪剧团团长变而成为一名普通演员。③解洪元的成功除了他自身条件和个人努力外,还得益于众多戏曲表演艺术家的默默栽培和无私奉献,所以不能说是“他创造了艺术的永恒”,应该说他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本文是儿子回忆和赞誉父亲的,这样的评价虽然有肯定解洪元的艺术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意思,但难免有溢美之嫌。(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每点理由2分,共8分。)
13.B(假公济私:指假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词义轻,所做之事不一定触犯法律,适合第①句语境,排除C、D。徇私舞弊:指为了私利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词义重,所做之事触犯法律,适合第③句语境。所以选B)
14.A(B动宾搭配不当,“拓宽……内涵”不搭配。C成分残缺,“有”后面缺“的”,“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加“的情况”。D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凶”。)
15.B
16.示例:①而是菊有什么用(或“而是菊的食用功能”)  ②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或“屈原对此有过吟咏”)  ③菊是可吃的(或“菊可用于食用”)。(第①空,前面关联词语是“不是”,接着肯定要用表并列的关联词“而是”承接;根据下文所引诗句及本段结句“最主要的功用”等字眼暗示,应谈菊的食用功能。第②空,根据《离骚》可推断作者屈原的名字,根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知他曾吟咏过菊花可吃的情形。第③空,根据前面的论述,应填写所得结论“菊是可吃的”或类似的句子。评分参考:①、②空各2分,③空1分,共5分。大意如此即可。)
17.示例:2015年,中国经济得到稳健发展。全国就业人员比上一年略有增加,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同比增长一千多万;与此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都有相应增加。(大意如此即可。共6分)
18.【写作提示】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时评类材料作文题。首先要综合所给材料的内容,明确争议的焦点,了解各自的看法,然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有话说的一个角度,确定观点立意,进而完成写作任务。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北大才女回乡创业这类十分抢眼的新闻材料,我们可以就事说理,赞同或反对,旗帜鲜明、言之有理即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立意角度:
(1)为北大才女回乡创业而点赞。徐璐女士曾是北大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按说应该在更高的平台T作,但她或许确实不能适应北京生活,或许出于家庭的需要返回四川白主创业,但不管哪种原凶,她办的快递业务小有成就,这就说明她找到了适合白己的发展之路、成长之路,因而应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尊重。“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既然徐女士自己无怨无悔,我们外人又何必要大惊小怪、莫名激动,甚至妄加批评、横加指责呢?
(2)为大材小用而惋惜。国家培养一名北大学生需要比普通大学花费更多的教育和物质资源,名牌大学毕业生干普通人干的活(如杀猪、卖红薯、送快递),的确有大材小用和浪费资源之嫌。也许徐女士有自己的实情和苦衷,她选择什么职业我们也无权干预,但她的个例不具代表性,不足为训,媒体也不要对此肆意炒作或推波助澜。
(3)为不顾世俗日光而自主择业鼓与呼。当今时代是“人人出彩”的美好时代,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肯真抓实于,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北大才女徐璐婚后放弃北京的都市生活,放下名牌大学生的身段,回到家乡创办快递公司,这对当今人们择业动辄“北上广”、生活追求“高大上”的世俗之风是一种挑战;同时,它也是一面旗帜,昭示人们:学历与择业没有必然联系,全民创业大有可为。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任环,字应乾,今山西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曾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在任期间皆以精明能干闻名,因而升调苏州同知。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性情慷慨,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任环率兵阻击倭寇于宝山洋,其小校张治战死。任环率兵奋力向前与敌拼杀,相持数日,倭寇逃走。不久倭寇侵犯太仓,任环率兵乘快马疾驰前线,与贼相遇,短兵接战,身负三处重伤几近死去,其随行宰夫(指行军厨师)保护任环突出敌围而自身战死,倭寇见状亦引众散去。没多久倭寇复来,任环包扎过伤口便率兵出海迎敌。此时海涛狂作,船工心存恐惧。任环执意前行且声色俱厉,结果大败倭寇,俘获、斩首百余级。
  紧接着任环又率兵在阴沙、宝山、南沙阻击倭寇,皆获全胜。故被提拔为按察佥事,专管整饬苏州、松州二府兵备。倭寇劫掠满足,全部退去,唯独南沙岛三百倭寇因战船坏损不能离去,而任环同总兵官汤克宽却陈兵固守营地未敢出击。数月后,海上倭寇复来,与南沙岛三百旧倭寇合兵,剽掠华亭、上海。任环等因此遭弹劾降罪,但不久被赦免。次年,倭寇侵犯苏州城,城门紧闭,城外的百姓绕城哭号。任环随即开城纳入百姓,经查活着进入城里的百姓不下几万人。彼时其副将解明道出城击溃倭寇,此役结束,明朝廷论议近年任环抗倭功绩,遂升迁任环为苏、松两府右参政官职。倭寇攻掠常熟县,任环率常熟知县王缺袭击倭寇老巢,焚毁战船二十七艘。
  数日后,倭寇攻袭陆泾坝,守军都督周于德战败。任环同总兵官俞大猷率军击败敌军,焚毁战船三十余艘。倭寇进犯吴江,任环与大猷大败倭寇于莺臆湖,倭寇逃往嘉兴。不久,三板沙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倭贼。另有屯驻在嘉定的倭寇,放火烧杀,全部焚死。此役论功,授任环一子为副千户。任环之母病故,其服丧期限未满(明廷规定,当官者为父母守丧须满三年限期,此间不得居官到任),明廷即命任环离乡奔赴前线迎敌。此时倭寇驻兵新场,任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二县官兵攻击倭贼,不想中了埋伏,保靖县彭翅等纷纷战死,任环被停俸以期戴罪立功。新场倭寇最终被任环剿平后,其上疏请求继续为母守孝服丧,明廷准其请求。两年后,任环病故。给事中徐师曾向明廷赞颂任环的抗倭功绩,朝廷遂下诏追赠任环为“光禄卿”,再授其另一子为副千户,并于苏州府建造祠堂,春、秋祭享。任环于行伍期间,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其曾将姓名写在肢体上,并对士兵说:“战场战死,乃军人本分。(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将士听罢都非常感激,因而其部属在战场上拼杀屡建战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