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湖南省邵阳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2014年,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现象级文化类节目,到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的《清明说( )》《写在墓碑上的人生》等新节目( )式,对传统文化的( )睐和回归成为电视( )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创、低成本、接地气、寓教于乐, ,对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吧ba 模mó 青萤 B.吧bā 模mó 青荧
C.吧bā 模mú 亲荧 D.吧ba 模mú 亲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上面语段中画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
A.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B.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C.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D.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3.下面所给的四个词语,依次能够与语段中画线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近年来,文艺界出现的低俗之风,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以及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都和偏离这一创作导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导向正确,文艺创作才能走上正轨。
A.重复 B.精品 C.千人一面 D.就
4.下面语句依次衔接起来,恰当的一项是
①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
②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
③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
④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⑤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⑥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④①②⑥⑤
C.③④①②⑤⑥ D.③①④②⑥⑤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庐山黄石岩禅院记
(唐)刘轲
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渎。然则匡阜①之气,其大矣乎。
庚辰岁,山客刘轲,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岩中有栖禅子②,不知其几许腊③,而瑰行峻节,人事难能。仆高其人,而信宿忘返。及颐其轻重,颇见其宅心之地,乃问其住年,但手指松桂云:“初毫发我植,今环人臂。乌飞兔走④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于戏!向非岩房峭绝,僧行孤峙,则人境两失。固其宜也,复何言哉?观夫烟云生于履舄⑤,岚霭出于襟袖,群形浩扰,并入眸子。每至烟雨初霁,山光澄练,泠泠仙语,如在耳右。况又耸凌兢上,焉知不能与洪崖⑥接袂,浮丘连驾,盈缩造化,吐纳颢气,绝惭容于厚面,远喧卑于腥秽乎?不得而然者,盖钩也、饵也,名为利钩,利为名饵,吞钩食饵,手足羁锁,彼焉得跳跃于此乎?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物我一致,端邪塞径,仆所谓非斯人不能住斯境也。
禅师宜春人,俗姓刘,名常进,时人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也。
(选自《晚唐小品文选译》)
[color=]【注】①匡阜:庐山。庐山别称匡庐。②栖禅子:栖居行禅的僧人。③腊:僧人受戒后,每年于夏季三个月安居一处,称为“一腊”。后来也将一年称为“一腊”。④乌飞兔走:比喻时光如箭,日月如梭。⑤舄(xì):古代一种复底鞋。⑥洪崖:传说中的仙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渎 渎:河流
B.仆高其人,而信宿忘返 高:推崇
C.岚霭出于襟袖 岚:山林中的雾气
D.呑钩食饵,手足羁锁 锁:枷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匡阜之气,其大矣乎 其孰能讥之乎
B.不知其几许腊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彼焉得跳跃于此乎 焉用亡郑以陪邻
D.焉知不能与洪崖接袂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B.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C.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D.乌飞兔走/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
8.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赞美庐山黄石岩禅院的禅师远避尘俗,脱去桎梏而超然出世的行为。
B.作者留连庐山美景,仰慕禅师节操,决意隐居山中,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C.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力求超脱名利,希望与天地共为一体的生活哲学观。
D.本文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写景与抒情相交融,是一篇游记式的议论杂文。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3分)
(2)夫禅子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4分)
(3)时人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其岩名也。(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其中古诗文鉴赏8分,古诗文默写5分)
10.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①
(清)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②,岁岁年年斗物华③。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④。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color=]【注】①本诗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当时曾国藩25岁。头年冬天,他首次进京参加科考未第,但他雄心不已,决心继续客居北京,参加来年的会试。时光匆逝,转瞬即到除夕大节,曾国藩思乡怀亲,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此诗。②侬:我。③物华:自然景物。④夭桃:出自《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1)首联中最富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一个?请简析它的妙处。(3分)
(2)有人认为,本诗一洗传统思乡诗贯有的灰暗、凄婉、消沉的色彩。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5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王勃《滕王阁序》)
(3) ,尽西风,季鹰归未?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什么是哲学
陈家琪
“什么是哲学”与“什么是物理学”、“什么是化学”、“什么是文学”的不同,就在于“什么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包含着哲学的全部问题;讨论“什么是哲学”,本身就是讨论什么是哲学问题,什么不是哲学问题。
“什么是”,这个“是”字是现代白话文创造出来的;古汉语中没有用过“是”字。为什么会有了这个“是”字呢?这和对西洋文字的翻译理解有关。上外语课,到处都能遇见“what is”,“there is”这样的句子。这里面“is”是系动词,可以理解为“是”、“有”、“存在”。
全部问题就出在这里:哲学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是”,什么是“有”,什么是“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讨论这些问题呢?因为我们离不了使用“what is”这样的句子。所以哲学问题首先和我们使用的语言有关,我们的语言是一种什么结构,就会引出怎样的哲学问题。中文与西洋文的不同,使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就可能不同,有许许多多的西方大哲学家就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因为在我们的语言表述中没有系动词“to be”。
“什么是”,一般来说问的都是具体的、大家公认的存在着的东西;有形的也好,无形的也好,反正是具体的存在物。当我们问“什么是什么”时,先已假定要问的这个“什么”是存在的;我们也都假定当我们这样问时,这个要问的“什么”作为具体的存在物是我们所要探究的对象,比如地球、物理、天文、心理学,等等。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具体的、有形或无形的存在物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或者说,当我们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存在物时,它还存在不存在呢?比如张三存在,李四也存在,还有王五,作为具体的人都存在着,那么它们能不能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还存在不存在呢?
这个道理能不能引申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存在吗?它与我们每个具体的个人是什么关系?
哲学所要探究的就是作为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我们相信具体的存在物是存在的,为什么就不相信把这些具体存在物聚合在一起的存在物整体就不存在呢?是什么力量把这些具体存在物聚合在一起的?又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具体存在物之间有了各种不同的关系,比如因果关系,比如爱情、亲疏、友谊、敌对的关系,等等。于是,这里面就又涉及作为整体的存在与具体的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问“什么是哲学”时,是把哲学当成一个具体的存在物来看待的;但不要忘记,哲学所要探讨的又恰恰是那种作为整体的存在。
在西文中,是把“存在”与存在物严格区分开来的。我们的先哲严复先生把穆勒的《论自由》翻译成《群己权界论》,说明他已明确意识到“群”(整体性存在)与“己”(个体性存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群己”关系是个政治哲学问题,“群”与“己”的存在是个哲学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凡是讨论“存在”问题,比如到底有没有这种作为整体性存在着的“存在”,我们是否可知它,它是什么,有无规律性,等等。还有我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也就是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均属哲学问题。它超越了我们的感官认识,超越了我们认知手段和科学仪器,更多与宗教的信仰、艺术的想象力联系在一起。当然,我们称它为哲学的思辨。没有这种思辨,也就没有哲学。
(节选自《人民教育》2014年第20期。陈家琪先生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导)
12.综观全文,作者认为,哲学所要探究的是 ;讨论哲学问题,需要运用 ,否则,就没有哲学。(4分)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哲学问题的引出,首先和我们使用的语言有关,哲学要讨论的问题是作为整体的存在与具体的存在物之间的关系。
B.语言的不同,使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就不同,西方有许多大哲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是因为在中国的语言表述中没有系动词“to be”。
C.当我们问“什么是什么”时,先已假定了这个要问的“什么”是存在的。这个存在的东西是具体的存在物,它是我们要探究的对象。
D.我们把具体的、有形或无形的存在物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时,它们是否存在。作为具体的人都存在着,它们能否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讨论“什么是哲学”,本身就是讨论什么是哲学问题,什么不是哲学问题。哲学要讨论的是什么是“是”,什么是存在的问题。
B.张三、李四、王五作为具体的人都存在,物理、天文、心理学作为具体的存在物也存在,它们作为整体的存在都是哲学要探究的内容。
C.在西文中,“存在”与“存在物”是有严格区别的。严复先生可能意识到“群”(整体性存在)与“己”(个体性存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D.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凡是讨论“存在”问题,都属于在讨论哲学问题。哲学问题更多与宗教的信仰、艺术的想象力联系在一起。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五只鸡的乡村
欧阳杏蓬
①回家的这条路走了很久,一直想,总有一天,这条路会被我走没有,把城里的家和乡下的家合二为一,不再在远行中牵挂着、背负着或者遥望着。对家乡的一缕炊烟、一棵老树、一块水田、一个村子、一条小路、一片山岭都像宝贝一样,日夜数着,用漂泊姿态里深藏的温情和浓厚的怀念,一样一样地翻捡来,翻捡去,获取看似远离得虚无缥缈的却又令人不能割舍的亲情。
②家乡与时俱进,也有高楼,在羞羞答答地向城镇靠拢。耕地、庄稼地,能盖房子的,不计后果,惟恐落后,纷纷盖起了房子。耕地少一半,似乎没有人去在乎。或者在乎的,仅仅是眼前。
③回到村里,第一次见到鸡的孩子很兴奋,忘了疲劳,奔跑出去,要去泥地上抓鸡。
④一群鸡在屋前面的一棵梨树下刨着。我数了数,五只,清一色老母鸡。
⑤梨树下面,有草木灰,也有生活垃圾。被雨水打湿之后,发出特别的味道,乡村的味道,鸡呼伴而来。我们是与鸡为伍的,而现在的场面,一片荒草地近在咫尺,一棵梨树兀自立着,树下面五只鸡咕咕聚着,后面一块宽阔的水泥地,水渍斑斑,水泥地后面,是一幢气派的两层小洋楼。楼的后面,是几块干涸着的旱田。
⑥天是阴的,大块大块的黑云叠在一起,被风吹着,向东移动着。这是小时候经常看到的景象,要下雨了,大家都蹲在田里,风雨无阻的躬耕陇亩。现在,田野一片烟青,房子连成一排,入眼的,只有五只鸡。人都在房子里,老人看着孩子,孩子看着电视,我们向往的,此刻成了现实,村子似乎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隐忧却给了我们这一代在外奔波讨生活的人。
⑦鸡或者狗,都还在。老屋还在,巷子还在,一切还在,却多了无数的荒凉。
⑧乡村里静静的,像在那里静了千年。门前空地上,五只鸡里,一只鸡孤单走了出来,或者它记起了什么,或者要回去暖窝,或者只是找水喝。一只鸟,立在柏树尖上,哇哇叫着,不知道它在这烟雨里宣誓着什么,或者这烟雨勾引起了它的一番乡愁,憋不住了,而在半空中呼喊着,或者哭泣着,抒发情怀。鸡无动于衷,它们习惯了这里的鸟叫虫鸣,像城里人一样按部就班地生活,只是,它们无须知道生活的使命。
⑨母亲说晚上杀鸡吃,我说喜欢笋子。
⑩后山一片葱笼,没有人去收拾。在向东的坡面上,水竹在遍地蔓延。原来的果园,因为无人管理,现在成了竹园。春末夏初,成了菜园。
⑾母亲拎出一捆笋子,我拈出一支,剥开笋衣,就闻到一股清香。我一直向往结庐南山下,过那种远离尘嚣的生活。但我拿不出决心,为生计牵绊得时常没有自己的主张。看起来在自由自在地生活,而其实像乡村里的一只鸡,无论鸟在头顶如何鸣叫,都唤不醒它回归鸟类,重新飞翔的欲望了。
⑿乡村的样子变了,乡村的人变了。但我隐约觉得,乡村有的东西仍然保存着,比如它的安静,它的悠扬,或者它的精神内核还是与土地亲近着,依然那么质朴,依然在保持着生机。乡村会不会荒废,我不知道,或者我知道,但现在,我不想去面对答案。我的乡村,无论发展成什么样的一种形态,只要母亲在,只要炊烟在,我们对乡村的关注和爱,就不会改变。
⒀此时,一只鸡窜过我的腿下,梗着脖子,缩着身子,鱼一样窜向我的孩子。
⒁孩子在吃饼干,一些饼干屑儿洒落在地上,鸡闻到了香味儿,几只鸡从不同的方面窜了过去。儿子扔了饼干,弯下腰就按住了一只,大叫:爸爸,爸爸,快来,我抓住鸡了。
⒂那一脸的得意忘形,如同我的童年。
⒃此刻,乡下的老家最为令人安心欢喜。
15.第⑦段中写到“老屋还在,巷子还在,一切还在”,为什么还说“却多了无数的荒凉”?(4分)
16.从表达技巧角度赏析第⑧段文字。(6分)
17.文章是否可以直接用“乡村”二字做标题,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18.综观全文,仔细揣摩,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6分)
六、选做题(12分。19、20、21题任选两题作答)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
有一天晚上,临近午夜时分,她走了进来,当时我也在场,店里只剩下塔尔赞、弗雷德、扎夏里亚和米海依,他们都坐在同一张桌子边。塔尔赞大叫起来:“哎呀,露姬来了……”起初,她显得有些惶恐,但没过多久她的脸上便绽出了微笑。扎夏里亚站了起来,装出一副很庄严的口气说道:“今天晚上,我为你命名。从今往后,你名叫露姬。”久而久之,他们当中所有的人都叫她露姬,我现在想来,她有了这个新的名字之后,反倒觉得放松了。是的,是放松了。
她的衣着非常讲究,跟孔岱的其他客人形成鲜明的反差。一天晚上,她坐在塔尔赞、阿里·谢里夫和拉欧巴的那张桌子,点了一支烟,她那修长的手指让我心头为之一震。尤其让我吃惊的是,她的指甲熠熠闪亮。
(节选自法国作家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
一部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请你结合上述选段谈谈细节的作用。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①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尚书·说命中》)
②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亲。(《左传》)
③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
上述三则材料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请你加以归纳,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4月8日起试行24小时不打烊,在实体书店普遍生存艰难的时候,这家老牌书店逆势而上,为读者点亮了一盏明灯。
4月22日,李克强总理致信三联书店全体员工,勉励他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支持三联书店实行24小时不打烊的,除了书店自身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情怀之外,也有政府实实在在的扶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财政部文资办拿出上亿元资金补贴那些在服务读者方面作出优异成绩的实体书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房租和人工费用不断攀升所导致的书店危机。
请你概括上述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并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新闻短评。
七.作文(60分)
22.请以“追求与不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5年邵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2.答案:C。解析:A、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D、搭配不当且语序不当。
3.C。解析:A、重申:再三申述,有强调意味。B、“高峰”与“高原”协调。D、“才”表唯一条件下的结果。
4. D。解析:本语段中心话题是“喝茶“,依次介绍喝茶时的环境(③)、茶具(①)、情致(④)以及喝茶后的情况(②⑥),最后小结(⑤)。
5.D。解析:锁:动词,束缚,有被动意味。
6.C。解析:C、均表反问语气,译为“怎么”“哪里”。A、表感叹语气,啊;表反问语气,吗。B、人称代词,他,指“栖禅子”;指示代词,那。D、介词,和,跟;连词,和。
7.C
8.B。解析:文中没有“决意隐居山中,不再回到世俗社会”的信息,属无中生有的错误。
9.(1)(3分)采拾奇花怪石,从山脚攀登到山顶,又往回下山半里多路,停留在黄石岩。(采分点:怪异、却、次)
(2)(4分)禅师挣脱枷锁,四肢自由舒展,行动跟白云作伴无牵无挂,静止靠在石头休息有何心机。(采分点: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
(3)(3分)当时的人因为他长久地居住在这里,就用他的姓给黄石岩改了名称。(采分点:以、以、易)
10.(1)(3分)最富表现力的词是“斗”字。(1分)一个“斗”字,不仅突出了故园万物竞绿,一派生机的景象,(1分)而且表现了作者年轻有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1分)
(2)(5分)同意。(1分)诗中的故园是明丽的:耸立洒脱的高嵋山,精巧别致的待莺亭,不乏绿意的老柏,灼灼其华的夭桃。(1分)诗中的乡人是勤朴的:或红豆相思,或碧水浣纱,三叉路上,更是樵来耕往。(1分)诗歌不仅抒写乡思,而且也隐含着作者勇闯前程的豪气和自信。(2分)
11.(5分,每空1分)(1)善假于物也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3)休说鲈鱼堪脍 求田问舍
12.(4分)作为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或:整体性存在) 哲学思辨
13.B。解析:原文说:“中文与西洋文的不同,使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就可能不同”。
14.C。应该是“严复先生已明确意识到‘群’(整体性存在)与‘己’(个体性存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15.(4分)答案要点:①“荒凉”语含双关,既指乡村环境的荒芜,也指具有乡村情结的人们面对乡村的现状所表现出的失落、无奈。②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作者对家乡发展前景的隐忧。
16.(6分)答案要点:①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鸟以人的复杂而强烈的情感;②渲染,运用较多情绪化的词语,如“宣誓”“呼喊”“哭泣”“抒发情怀”; ③整体画面的象征意蕴。
17.(5分)答案要点:不可以。①标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②是全文的线索;③具体形象,有画面感,内涵丰富;如果用“乡村”做标题,内容太笼统空泛。④传达出作者面对乡村传统文明逐渐消失的隐忧。(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18.(6分)答案要点:①喜悦;②无奈;③隐忧;④期待。
19.(6分)答案要点:(1)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2)丰富情节内容,推动情节发展。
20.(6分)答案: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任人唯贤的观点。
【译文】①任命官员不要从私心、喜爱出发,而是凭其能力来考虑;封爵时不要封无德的人,而应封贤能的人。
②推荐家族以外的人不舍弃仇人,推荐家族以内的人不舍弃亲人。(“雠”,同“仇”)
③孟子说:“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国家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的关系就会混乱;没有好的政治,国家的用度就会不够。”
21.(6分)答案:
(1)三联书店实行24小时不打烊,得到政府实实在在的扶持。
(2)评论角度:①个人应当重视阅读,提高个人修为。②企业应当做有追求有品位有责任的事情。③政府应当重视阅读。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当深夜的书店里依然坐满手不释卷的读者,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更有希望。
22.(60分)作文(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老辈人说过:太极之气,积聚而成为山岳,分泄而成为为江河。如此,庐山之气是多么广大了啊。
庚辰年,山客刘轲,采拾奇花怪石,自山脚攀登到山顶,又往回下山半里多路,停宿在黄石岩。岩中有一位栖居行禅的僧人,不知在这里住了多少年了,其举止脱俗,情操高尚,一般人很难达到这样。我推崇他的为人,因而留连忘返,连续住了两个晚上。深究他如何看待事物的轻重,颇能了解他心思归宿的境地。于是,我询问他在这住了多少年。他只是用手指着松树桂树说:“当初一草一木都是我种植的,如今树木已经长成一抱粗。日月飞逝,我还计算什么年岁。何况关于早晨傍晚的光亮昏暗,霜天炎夏的寒冷炙热,生长衰亡的繁荣凋零,屏弃留存的沿流溯源,虽然对别人来说如何如何,但对于我来说都像并不存在。”
唉!倘使不是因为禅房凿于悬崖峭壁之上,而僧人的行为举止又清高孤傲,那么人与境都不会存在。对僧人来说,这本来是合适的,我还有什么话说呢?看那烟气云雾生于脚下,山岚濛濛出于袖间,种种形状纷纷扰扰,一并映入眼中。每当烟雨初晴,山光澄澈如练,泠泠仙语如在耳旁。何况山峰又竞相高耸入云,直达高远无边的天空,怎么知道就不能与神仙洪崖衣袖相接,与神仙浮丘车马并驾,跟造化一起生存变化,呼吸浩大的自然元气,没有厚颜无耻的羞愧难堪,远避喧嚣卑俗的腥风秽气呢?不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在于钩,在于饵。名位是利禄的钓钩,利禄是名位的诱饵,手脚被羁绊束缚,那种人怎么能够高跳腾跃到这种境地呢?禅师挣脱枷锁,四肢自由舒展,行动跟白云作伴无牵无挂,静止靠石头休息有何心机,物我一致,端正与邪僻都被直接阻塞住。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是这种人,就没有资格居住在这样的环境。
禅师是宜春人,俗姓刘,名叫常进。当时的人因为他长久地居住在这里,就用他的姓给黄石岩改了名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