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
[color=]第一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霎时(shà) 依偎(wèi) 嫩芽(nèn) 粼粼(lín lín)
B.瘫痪(tān) 憔悴(zú) 诀别(jué) 捶打(chuí)
C.怦怦(pēng) 脸颊(jiá) 逮住(dǎi) 攥着(zuàn)
D.匿笑(nì) 菡萏(hān) 攲斜(jí) 祷告(dǎo)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各得奇所 自做主张 形影不离 B.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 水波粼粼
C.翻来覆去 不可抗拒 流转无力 D.热情四溢 为富不仁 闻风丧胆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B.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这件事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C.“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D.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6.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4分)
(1)《咏雪》中对雪进行比喻的句子是“ ”和“ ”。
(2)《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是: 。
(3)《陈太丘与友期》中表明元方不肯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7.文学常识填空。(2分)
(1)《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都是 中的文章,该书是由南朝的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金色花》的作者是 (国别)的泰戈尔,在他的影响下 开始创作哲理小诗,后结集成《繁星》《春水》。
8.翻译句子。(6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9.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2分)
[参考人物] 孔明、悟空、武松、林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尊君在不(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元方入门不顾(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2.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5题。(9分)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的意思是( )(2分)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14.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的描写方法。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 _的家庭关系。(4分)
15.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词语?(3分)
(三)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完成16~19题。(10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6.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17.对第5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18、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①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①
②
19.这篇小说的主旨是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8分)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梁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11 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12 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13 “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14 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15 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16 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20.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段落
|
①~③
|
④~⑥
|
⑦~15
|
16
|
主要内容
|
A
|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
B
|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
A: B:
21.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22.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4分)
第一个“寂静”:
第二个“寂静”:
23.选文第12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24.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4分)
三、写作(40分)
25.请以“只是因为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color=]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
[color=]第一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 [A.依偎(wēi) ; B.憔悴(cuì);D.菡萏(hàn)、敧斜(qī)]
2.A (A.“奇”错,应为“其”,意为“自己的”。)
3.A(正确运用词语,必须要结合具体语境,在本题中,“暴怒无常”与“开始向我求情”不符,可换为“焦躁不安”。)
4.C(A.缺少主语,去掉“使得”;B.否定词误用,导致语义改变,将“不再”改为“的”;D.主谓搭配不当,去掉“能否”。)
5.A(“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
6.(1)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入门不顾
7.(1)《世说新语》 刘义庆 (2) 印度 冰心
8.(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注意“儿女”是古今异义词,在句中指子侄辈的人。)
(2)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注意“未若”是“比不上”的意思。)
9.示例:伤春悲秋黛玉泪葬花 神机妙算孔明巧借风 披荆斩棘悟空勤开路 赤手空拳武松勇伏虎 (对联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运用对偶等,本题中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选用合适的词语与上联对称。)
10.(1)“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才 (3)丢下、舍弃 (4)回头看(解释词语,要注意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11.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无礼。(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对句中的关键词要一一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和语序。)
12.陈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诚实守信、待人有礼貌、能言善辩的小孩。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联系选文,结合实际分析概括即可。)
13. C (这是有深层次含义的句子,说明生活的重担已经转到了“我”的肩上,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
14.心理 尊老爱幼 亲密和谐 (分析此填空,要结合上下文来考虑。)
15.“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整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带有象征性的句子,理解此句要多注意其象征意义。)
16.A(母亲躲出去,是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是十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因而A项是正确的)
17.D(揭示了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正是经历过千辛万苦的磨炼才形成的。)
18.(1)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景物描写是指对日月山川、树木花草、季节气象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主要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此处描写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衬托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19.本文塑造了一位忍着肝病的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的形象,歌颂了母爱的崇高伟大。(归纳主旨,可采用文章描写了……,表现了……歌颂了……的形式。)
20.A:“我”和父亲遇雨受阻。B: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文章,弄清文章结构,然后回头再重点读①~③和⑦~15段,再归纳概括出主要内容就很容易了。)
21.环境描写,交代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做铺垫。((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山川、树木花草、季节气象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主要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该句描写 云多雷响,烘托主人公的焦急的心情同时为下文做铺垫。)
22.第一个“寂静”:指夜晚山林的宁静;第二个“寂静”:既指夜晚山林的宁静,也指“我”内心的平静。(解释词语要结合上下文所给出的语言环境,不能望文生义,否则就会出错。)
23.插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记叙的顺序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插叙的特点就是插入一段内容,来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
24.线索,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线索是文章中重要的环节,也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25.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拓展了同学们的写作空间,给了我们多种选择的可能。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空,然后写作。而哪一本书、哪一条路、哪一个人,以及与其相关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对哪种生活体验更深刻,就可以选择写哪种生活体验。比如,“那本书”是写书中的内容,还是写获得书的过程?“那条路”是写现实中的路,还是写求学之路、理想之路?“那个人”是写熟悉的,还是写陌生的?都可由我们自主选择。这个题目也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写作文体。既可以捕捉生活的细节写人记事,也可以观察生活写景状物,还可以阐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可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写散文、小说。比如写“只是因为那条路”,如果写路上的故事,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写那条路引发自己的思考,还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果写路上的风景,则可以写成抒情散文。
[color=]例文:
只是因为那个人
我未曾行过许多地方的桥,未曾看过许多形状的云,也未曾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在我最好的年龄里遇到了那么一个人。
她叫娟儿,一个让你内心感到温暖的女孩儿。我遇到她的时候,是我最消沉的时候。那个时候,早晨和傍晚我会一个人跑到河滩听不认识的鸟儿发出“唧唧”的声音。白色或者褐色的鸟群,和着它们的鸣唱,在群山之中环绕,在环绕之中辽远。只有在那一刻,与自然万物合一,我才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是舒坦的。娟儿是那个把我从自我封闭的世界里拉回到现实的人,并且告诉我,现世的生活需要我们勇敢面对。
第一次见到娟儿,会有一种郊寒岛瘦的感觉,内心会觉得她是一个楚楚可怜之人。你不语,她便也不说,只是在沉默中用恬静的微笑来面对彼此。久而久之,这种微笑化为我们之间的隐语,渐渐地我们开始活跃起来了。
雀跃在山花烂漫之时,带着一颗出走的心一起行走在江南的水边。江南的水,温润细腻,于曼妙的流淌之中,流出一抹缱绻的笑意。我告诉娟儿,我讨厌不厌其烦的考试,讨厌没有自我的生活,讨厌固执己见的大人。所有裹缚在我身上的枷锁,我统统抛出来了,像一个顽童愤怒地盯着戏弄自己的玩伴。一旁的娟儿只是浅浅地一笑,说了一句:其实带着镣铐可以跳出最好的自己,只是你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勇于面对当下的困难。此后的日子便是日复一日的复习,她帮我辅导数学,我帮她修改英语作文。我们彼此聊着各自的未来,在星星未曾发光的日子里,我们温暖着彼此的内心。
只是因为娟儿的出现,我明白了生活是需要勇气的。旁人的生活无法言说,做好自己便是最好的。我和娟儿,一直笃信江南的水最温柔,而我总觉得她便是那水,温润了我的心。
点评:小作者以奇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力向我们揭示了一段心路历程。小作者描写语言活泼,对话符合人物特点。整篇文章结构合理,用语生动,引人入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