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山西省太原市2014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4-29 21: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太原市2014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

[color=]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olor=]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  求再生的动力。   
    两个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节选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下列对“原生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文化”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既有大毁灭又有大创造、既有大沉沦又有大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在社会整体上是大转型的时代。
    B.“原生文化”由于时代的剧烈变化,体现了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生命状态,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C.“原生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等几乎所有基本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D.“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的源,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如孙武、司马穰苴等伟大军事家的理论,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依然产生着巨大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代能够出现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是因为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
    B.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实力的时代,重视强国富民,追求竞争优势,所以,那些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没有产生的土壤。
    C.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纷争不断,如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等,此起彼伏,体现了那一时期政治变革的活跃。
    D.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不仅表现在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等方面,也表现在军事科学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私学,稷下学宫,到最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的实现,表明教育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
    B.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消退,当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扰我们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再生的动力。
    C.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往往也是造就伟人的时代,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春秋战国那个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
    D.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命之源,有助于在今天这个国家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蓓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以平齐功,拜开府。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颊,委以心膂。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子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因平尉迟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注]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开皇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及陈平,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颎又逊位,诏曰:“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其优奖如此。是后右卫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前后短颎于上。上怒之,皆被疏黜。因谓颎曰:“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未几,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并奏称水旱不调,罪由高颎,请废黜之。二人俱得罪而去,亲礼逾密。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帝大笑,时论嘉其有让。
(选自《隋史·高颊传》)
[color=][注]高蹈,隐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颖亦不辞灭族    辞:回避
  B.任寄益隆        隆:隆重
  C.幸无词费也      幸:希望
  D.前后短颎于上    短:诋毁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颇有谦让之礼的一组是(3分)
  ①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②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③顾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        ④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⑤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⑥时论嘉其有让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颎父亲因曾做独孤信幕僚,被赐独孤氏。高颎小时就聪敏好学,很有气量,乡里的父老乡亲根据他们家柳树的特征,就预测高家将来一定会出现贵人。
  B。高祖主持朝政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足智多谋,就派邗国公杨惠表达了想要召他到自己府里委以重任的意愿,高颎欣然答应。
  C.尉迟迥起兵进犯,高祖所派将领不敢贸然前进,所派监军又不愿意前去,高颎自荐前往,巧施计策,大败敌军,得到朝廷的嘉奖。
  D.高祖称帝后,多次封赏高颎,对高颎常呼独孤而不称名;还罢黜了一些诋毁高颎的官员,可见皇帝想成就高颎美名的意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颊,委以心膂。(5分)  
  (2)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color=]【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8.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常有高猿长啸,              ,空谷传响,               。(郦道元《三峡》)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李白《蜀道难》)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color=]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使圆成方    [美]欧·亨利
    自然界的事物是循圆周运动的,人为的事物则沿直线行进。孩子的圆眼睛象征天真,女人卖弄风情时眯缝成一条线的眼睛就说明矫揉造作。
    在大城市里,本性丧失得最快。大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的直线,法律和社会风俗的拘泥古板,人行道的循规蹈矩,城市生活方式的严格、冷酷和沉默,毫不通融的规则——这一切都冷漠而鄙夷地对自然界的弧线表示轻蔑。
    这个数学气十足的引子揭示了肯塔基州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的前因后果。
    这个世仇是在坎伯兰山岭的福维尔和哈克尼斯两个家族之间形成的。冤仇的第一个牺牲品是比尔·哈克尼斯的猎狗。哈克尼斯家立刻杀掉福维尔族的头儿作为赔偿。福维尔的亲属急于报复,又让比尔·哈克尼斯跟随他的猎狗到了另一个国度。
    四十年来,这两个家族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哈克尼斯家的人一个个地被枪杀,福维尔家族的成员也给一枝一枝地砍掉。两个家系的树枝经过这样修剪之后,都只剩下一个成员。卡尔·哈克尼斯也许领悟到了什么,便突然离开了坎伯兰山岭,避开了福维尔家族最末一个后裔山姆的得分。
    一年后,山姆听说那个冤家住在纽约市,于是整装准备出发。他从梳妆台抽屉里找出一把老式而可靠的科尔特左轮手枪。在城市里干冒险和复仇的勾当,这把手枪似乎是最好的武器了。山姆把它放在毡提包里。骑上骡子,向火车站进发。
    山姆到纽约时天色已晚。他的行动和生活仍旧遵循着自然界自由的圆周运动,看不到大城市隐藏在黑暗里的可怕、无情、好动、凶恶的手段,准备向他圆形的心脏和头颅包拢过来。一辆马车飞快地把他送到一家同他的靴子和毡提包相称的旅馆。
    第二天早晨,福维尔家硕果仅存的后代向那个掩护哈克尼斯家最后一个子弟的城市发起了突袭。他把科尔特手枪藏在上衣里面。他只知道这两个情况:卡尔在这个城市里驾驶运货马车,而他自己,山姆,要来杀他。山姆踏上人行道时,眼珠变红了,心头升起一股世袭的仇恨。
    但是一小时过去了,卡尔没有出现。中午时分,山姆站在城市里两条笔直的大动脉互相交叉的地方。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可怕的喧嚷和轰响把他吓懵了。
    山姆靠在一座石头建筑的尖角上。在他身边经过的人何止千万,可是没有一个转过脸来向他看看。
    一个胖子从人流中滑了出来,站着等汽车,离他只有几步远。山姆挨到他身边,在嘈杂声中嚷着对他说:
“兰金斯家喂的猪比我们的肥多啦,不过他们那边的猪草也比我们这边的好——”
    胖子神气活现的样子有所收敛,他走开去买炒栗子,以便掩饰自己的惊惶。
    山姆感到需要喝一点山间露水。对街的人们在弹簧门里进进出出。隐约可以看到门里一个金光锃亮的酒吧和酒吧上面的装饰。这个复仇者穿过街道,打算进去。人为的事物又在这里挤掉了熟悉的圆形。山姆找不到门的把手,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
    他手足无措,羞红着脸,伤心地从这扇没有用的门前走开;坐到石阶上。一根警棍戳戳他的肋骨。
    “另找个地方去遛遛吧。”警察说,“你在这里闲荡得太久啦。”
    在下一个拐角上,一声锐厉的口哨直刺山姆的耳朵。他赶快转过身去,只见一个满面怒容的恶狠狠的家伙,在热气腾腾的堆着花生豆的机器后面朝他直瞪眼睛。他穿过街去。一辆庞大的、不用骡子拖的车辆,发着牛吼似的声音和冒烟的煤油灯似的气味,刷地擦过他的膝盖。
  一个马车夫用车毂撞了他一下,还训斥他;一个电车司机使劲踩铃叫他闪开;一个穿着走样的绸坎肩的胖太太用胳臂肘撞他的背脊;一个报童不慌不忙地朝他扔香蕉皮:“我不愿意这样干,可是看到我的人得让路!”
    卡尔干完了一天的工作,存好运货马车,从一幢房屋旁边拐出来。他在三码开外的地方,在一群匆匆忙忙的行人中间发现了那个仍旧活着的、不共戴天的、世世代代的仇人。
    他猛地站住,犹豫了片刻,因为他身边没有武器,情况又那样突然。山姆锐利的山地居民的眼睛也在人群中发现了他。   
    来往的人流中间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山姆的声音响了起来:
    “好啊,卡尔!我见到你真高兴!”
    在百老汇路、五马路和第二十三号街的交岔口,坎伯兰山岭的世仇握手言欢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两个世仇家族冤冤相报,都只剩下最后一个成员的时候,卡尔决定离开家乡,避开福维尔家族的报复,因为他已领悟到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对双方都没有意义。
    B.小说多次对“圆”与“直线”加以描述,如“笔直的大动脉”“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挤掉了熟悉的圆形”等,暗示了山姆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
    C.小说用语形象幽默,如把家族成员的被杀形容为树枝的修剪,把胖子走出人流形容为“滑”出来,把找不到门把手说成“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
    D.“来往的人流中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表明在城市的直线运动中,有了一点和谐的圆周运动,突出表现了小说追求自然本性的主题。
    E.小说记叙了山姆到纽约找卡尔复仇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人物形象,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大团圆结局。
(2)小说前三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山姆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小说结尾的一大特点,请结合本小说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员前往逮捕邹、章二人。
    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
    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当庭对质,痛斥朝廷的腐败。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大逆不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章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然而“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
    章太炎就是这样喜欢特立独行,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曾有过一段演讲:“大几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近来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由于正逢隆冬,滴水成冰,绝食两天后,他又冷又饥,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您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哼声道:“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吴承仕于是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弥衡送到黄祖那里,让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龙泉寺软禁中的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这是什么话!”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
    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书籍。书出来后,胡适特地送一本给章太炎,并在封面里写上“太炎先生指谬”,署名“胡适敬赠”。其中“太炎”和“胡适”二词右边都加条黑线,表示是“人名”。然而,章太炎不懂新式标点符号的应用,所以看到自己  名字旁的黑线,即骂说:“何物胡适!敢在我名上胡抹乱画!”继而发现“胡适”两字旁边也画一黑线,这才笑说:“他名字边也有线。就彼此抵消了。”   
    章太炎晚年居住上海时,离家五十公尺之外,即找不到路回来。偏偏他又记不得自家地址,只能沿途问人,其问法是:“我家在哪里?”被问到的人,常当他是疯子。某次,他从南京返回上海,由于家人记错班次,没接到他,他只好雇一辆马车,并告诉车夫说:“到我家里。”车夫无法,只好在街上穷兜,转了半天才被家人寻获。此外,章太炎也不会用钱,只知一张钞票可用一次。所以他叫佣人买烟一包,给五元大洋;儿子想买大衣,他给五元大洋;后来要在苏州盖房子,他也只拨了五元大洋。
(选自《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自日本返国,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宋教仁遇刺后,因参与讨袁活动而被袁世凯禁锢。]924年脱离国民党,并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此以讲习为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赞助抗日运动。后病逝于苏州。(《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②在《革命军》中,邹容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历史上的今天》)
    ③《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孙中山赞誉它“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可见其宣传鼓动力量之巨大。(《历史上的今天》)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苏报案”中,章太炎因为志在流血,所以才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到衙门自首,是因为听说章太炎已被捕入狱。
    B.章太炎在审讯结束后回牢房的路上,见围观的群众很多,于是高声吟诵诗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唤醒民众反清的意识。
    C.章太炎对别人称自己为神经病非但不以为忤,还自认就是神经病,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特立独行的人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成就大学问、大事业。
    D.章太炎性格开通,并不固执己见。听到劝说有理便停止绝食,看到书中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就体现了这一点。
    E.邹容在他的《革命军》中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得到了包括章太炎在内的许多革命志士的积极响应。
(2)本文是章太炎先生的传记,但文章开头为什么却写了邹容之事?请结合全部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
(3)你认为作品中章太炎的哪些革命行为可能让人们觉得他是“神经病”?(6分)
(4)当章太炎听说别人称他为神经病时,他并不以为忤,并自认是神经病。请你结合对“神经病”内涵的分析,谈谈你对章太炎的这种态度的看法。(8分)

                       

[color=]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B.中医是医,西医也是医,只要能为百姓治好病的都是好医学。如果把中西医治疗科学地结合起来,往往能收到相反相成的效果。
    C.在中俄伊犁争端的交涉中,曾纪泽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折冲樽俎,虎口索食,终于改订(崇约》;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权,博得朝野的好评和西方外交界的尊重。
    D.美空军正在研制一种极超音速导弹,速度可达6.5马赫,该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克里米亚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自上月乌克兰局势变动以来,克里米亚当局拒绝承认乌克兰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寻求全民公决以决定是否加入俄罗斯联邦。
    B.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历史经验证明,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得好不好,是与中央领导层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是否率先垂范有直接关系的。
    C机械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母机”,做大做强机械工业,不仅有利于产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还有利于相关企业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
    D.针对部分教师私自向学生收费滥订教辅资料的情况,学校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每学年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原材料和装备类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    。    ,    ,    。高新技术产品性能明显提高,    。
    ①消费类产品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
    ②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础软件等信息技术产品的主要功能和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③有色金属和石化主要产品技术标准和实物质量已与国际水平接轨
    ④纺织、家电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⑤航天、轨道交通等重大装备研发生产实现自主化
    ⑥有关民生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
A.①④③⑤⑥②    B.④⑤①②⑥③    C.③⑤①④⑥②    D.⑤④①⑥②③
16.下面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某公司面试时的自我介绍片段,有五处表达不够妥当,请指出并改正。(每条第一个横线处填写所修改句子前的序号,每条1分)(5分)
    ①我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②能够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③深感欣慰。④我很早就从媒体上了解了你们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⑤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如雷贯耳。⑥我对薪水的要求并不高,⑦每月只有3000元就行了。⑧希望能够通过这次面试给各位留下好印象。
    (1)      处      改为               (2)      处      改为           
    (3)      处      改为               (4)      处      改为           
    (5)      处      改为           
17.新闻标题很多,主标题一般概括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引标题一般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解释意义等。请根据示例为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定恰当的引标题和主标题,引标题要求运用对偶的形式,不少于12字,主标题要求不超过12字。(字数均不含标点)(6分)
    示例:    引标题:推进跨境结算  改革外汇管理
    主标题:国税服务举措助外贸企业“破冰”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是否证照齐全,是否规范经营,其医疗废弃物是否处理得当……即日起,我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项监督检查?
    据了解,目前我市28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全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31家。
    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保障社区居民医疗卫生安全,此次将对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现状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依法执业现状、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内容。其中包括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面积、人员配备、仪器设备配置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重点查处无证行医、出租承包科室、超范围行医、违法发布医疗广告、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行为。
    引标题:                                                 (4分)
    主标题:                         (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63年夏天,正上初中的坦桑尼亚学生彭巴打算给自己做冰激凌吃。办法很简单,往煮热的牛奶里拌些糖,晾凉后放进冰箱冷冻起来。别的同学陆续把晾好的牛奶塞进冰箱,眼看冰箱快满,空位所剩无几,性急的他没等晾凉就把滚烫的牛奶塞进冰箱。一个半小时以后,彭巴发现,自己的冰淇淋反而比同学用冷水调制的先冻好了。热水结冰竟然比冷水快?他向老师和同学们提出这个问题,又遭到了大家的耻笑,没人相信这个结论。
    只有偶然到访学校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授奥斯伯恩没有轻视这个孩子的发现。他重做了彭巴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他邀请彭巴跟他一起撰写论文,向学术界公布了这一发现。现在,已没人会笑话做了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员的彭巴了,因为“热水结冰比冷水快”这一现象已经被化学家命名为“彭巴效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lor=]太原市2014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每小题3分)
1.B   (“体现”的主体是人,不是原生文化)
2.B   (“没有产生的土壤”错,原文是无法泛滥)
3.B   (“每个人”不妥,原文的“我们”是就整个民族而言;“能够从中寻找到”和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应该去寻找”的意思)
二、(36分)
4.(3分)B    (隆,高,深)
5.(3分)C
6.(3分)D    (“可见”一句与前面的内容没有因果关系)
7.(10分)
(1)(5分)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疏远,高祖愈加看重高颠,把他作为心腹重臣。
    (“弥”“属意“心膂”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5分)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二十天就被命令起身来朝办公。高颎流着眼泪推辞,但皇帝褒奖的诏书不同意。
    (“忧““视事”“优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8.(5分)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2分)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1分)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2分)
9.(6分)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2分)
10.(6分,每空1分)
    (1)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    B,3分;C,2分;A,1分。(D,只是暗示,非“突出表现”;E,对卡尔的形象刻画并不细致;    A,原文是“也许领悟到”)
(2)(6分)
    ①自然界和人为事物的特征形成对比,有助于揭示主题;
    ②有助于与下文关于圆和直线的描述相照应,使主题更加鲜明;
    ③暗示了两个世仇家族握手言欢的原因是这种城乡差别带来的心理冲击。
    ④用圆和直线来表示自然与人为的事物,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6分)
    ①强烈的复仇心理:离开山岭的家乡,到大城市追杀已躲避的卡尔。
    ②缺少见识:城市的设施及规矩让他陌生,使他羞涩。
    ③渴望与人交流沟通:挨近胖子和他交谈。
    ④单纯,自然:遵循习惯的生活方式,当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很快就与曾是仇敌的同乡握手言欢。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8分)
    山姆本是去复仇的,却在见到卡尔后表现得非常高兴,这似乎不合情理,但前面其实早有铺垫。(2分)小说先交代了山姆持枪准备复仇,再以“眼珠变红”强化读者对他复仇心理强烈程度的印象,为出人意料的结局进行铺垫;(2分)然后叙述了他在纽约一系列的遭遇,为结局的合理性进行铺垫;(2分)当感到极度孤单和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他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就顺理成章了。(2分)(意思对或有道理即可)
四、(25分)
12.(25分)
(1)(5分)    C.(3分)    E.(2分)    A.(1分)(“志在流血”前有“且”字,表明原因并非一个)
    (B.“唤醒民众意识”无依据;D.“看到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与“性格开通”和“不固执己见”没有关系)
(2)(6分)
    ①有助于了解章太炎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
    ②章太炎因为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而受连累,这就自然简捷地引出了主人公。
    ③展示邹容的思想倾向,有力地烘托了章太炎先生的形象。
    (每点2分)
(3)(6分)
    ①在苏报案中,因为事业在身,且志在流血,不仅不肯逃离,还要坐等巡捕前来捉拿。
    ②在法庭上受审时不顾生死,而大声斥责清廷的腐败。
    ③在审讯结束回牢房的路上向沿路的围观群众高声吟诗。
    ④准备执丧杖,穿麻衣,到国门痛哭,以哀共和将亡。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8分)
    ①为追求进步与真理不顾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
    ②面对牢狱之灾仍能表现从容的乐观精神。
    ③在艰难困苦面前要具有百折不回、孤行己意的顽强精神。
    ④能想能说“非常议论”的无畏精神。
    (以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⑤我认同他的这种态度。“分)要想成就非常之事业,当然要有非常的精神和行为,(1分)章太炎正是在别人不理解他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最终成为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和学者。他的这种态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借鉴意义。(2分)
    (最后一点,有其他理解,只要不脱离这种精神,言之成理亦可。)
五、(20分)
13.(3分)C  弄巧成拙: 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   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  折冲樽俎: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14.(3分)A
15.(3分)C
16.(5分)
    (1)①处一位改为一个    (2)③处深感欣慰改为非常荣幸
    (3)④处你们改为贵    (4)⑤处如雷贯耳改为非常向往
    (5)⑦处只有改为只要
    (只指出错处未能改正的不给分)
17.(6分)
    引标题:(4分)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主标题:(2分)    [参考一]我市社区诊所“大体检”展开
    [参考二]我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检查
六、写作(60分)
18.(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判标准
    作文参考角度:
    1.善于发现,敢于质疑。
    2.相信常识不如相信实践。
    3.疑问常常是真理的先导。
    4.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普通人也可以有大发现。
    5.发现者重要,发现发现者更重要。
  文言文译文参考:
    高颎字昭玄,自称是渤海蓓人。父亲高宾,背弃北齐归顺北周,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召他做了幕僚,赐他独孤姓氏。高颎少年时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当初,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乡里的父老说:“这家要出大贵人。”十七岁,周的齐王宇文宪召引他做记室。武帝时,又承袭爵位做了武阳县伯,又被任用为内史上士,不久又升为下大夫。因平定北齐有功,被封为开府。不久随越王宇文盛进攻隰州叛乱的胡人,平定了叛乱。
    高祖主持朝政,早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便想延揽入丞相府。于是派邗国公杨惠传达丞相的意思,高颎领会旨意十分高兴地说:“愿意接受驱使。即使事业不能成功,我也不怕灭族之灾。”于是任丞相府司录。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疏远,高祖愈加看重高颎,把他作为心腹重臣。尉迟迥起兵叛乱,派遣自己的儿子尉迟惇步骑兵八万,进驻武陟。高祖命令韦孝宽攻击叛军,官军到河阳,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高祖见诸将没有统一指挥,便命令崔仲方前去监军,崔仲方以父亲在山东为由推辞。那时高颎见郑译、刘昉都没有前往前线的意思,便主动请求出行,很合高祖的心意,于是派遣高颎。高颎接受指令立即出发,派人代为辞别母亲,说忠孝不能两全,便感慨叹息着上了路。到军中,在沁水上架桥,贼军在上游放下点着火的小船,高颎预先制作土狗(水中障碍,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的土墩)以抵御火船。渡过沁水后烧掉桥与叛军背水一战,大败叛军,于是平定了尉迟迥。军队撤回,出席皇帝内室举办的宴会,皇帝竟撤下御帐赏给他。晋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信任倚托的地位更加提高。
    高祖接受周的禅让,高颎拜受尚书仆射,兼任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皇上常常称他为“独孤”而不叫他的名字。高颎很注意避开权力地位,上表章请求辞职,请苏威接替。皇上想成就他让贤的美名,同意他解除仆射的官职。几天后,皇帝说:“苏威在前朝隐居不肯做官,高颎能推举他。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受上赏,怎么能让他除去官职呢?”于是命令高颎恢复原位,不久又拜高颎为左卫大将军,原来的官职不变。高颎时常坐在朝堂北边的一棵槐树下办公处理政务,那棵树不在行列之内,主事的要砍掉它,皇帝特别指示不要砍,用它昭告后人。高颎被看重到这种程度。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二十天就被命令起身来朝办公。高颎流着眼泪推辞,但皇帝的命令不允许。
    开皇九年,晋王杨广大举讨伐陈国,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三军凡有咨询禀告的事,都由高颎决断。等到陈国被平定,凭借功劳加授上柱国,进封爵位齐国公。高颎又提出让位,皇帝下诏说:“先生见识高远,深谋远虑,这就是上天降下优秀的辅臣,赞助我啊,希望你不要再多说了。”他被褒奖到这种地步。
    这以后右卫将军庞晃和将军卢贲等,先后在皇上面前诋毁高颎。皇上很生气,这些诋毁的人都遭罢黜。皇上借机对高颎说:“独孤先生就像一面镜子,经常被磨擦,却更加明亮。”不久,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一起上奏称风雨不调,发生水灾旱灾,罪过都是因为高颎,请求罢免他。二人都因得罪而被罢黜,皇上与高颎关系更加亲密。皇上曾随意让高颎和贺若弼谈论平定陈国的事,高颎说:“贺若弼先献十个计策,后又于蒋山苦战击败贼军。我只是文臣,怎么敢跟大将军争功呢?”皇帝大笑,当时大家都夸奖高颎有谦让之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02: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