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贵州省湄潭县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3 21: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贵州省湄潭县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color=]语 文 试卷

[color=]第Ⅰ卷  (阅读题)

[color=]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哲学
金岳霖
①中国哲学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达的说法很常见,常见到被认为是指中
国哲学不合逻辑,不以认识为基础。显然中国哲学不是这样。我们并不需要意识到生物学才具有生物性,意识到物理学才具有物理性。中国哲学家没有发达的逻辑意识,也能轻易自如地安排得合乎逻辑;他们的哲学虽然缺少发达的逻辑意识,但也能建立在已往取得的认识上。意识到逻辑和认识论,就是意识到思维的手段。
②中国哲学并不是真的没有逻辑意识,因为一旦受到某种有关的刺激,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这种意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一批思想家开始主张分别共相与殊相,认为“名”和“言”有相对性,提出有限者无限可分和飞矢不动的学说;这些思辨显然与那个动乱时代的种种问题有比较直接的关系。研究哲学的人当然会想到希腊哲学中的类似情况。从这类来自理性本身的类似学说中来看,可见他们已经获得了西方哲学中那种理智的精细,凭着这些学说,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锻炼精神的活动。然而这种趋向在中国是短命的,一开始虽然美妙,毕竟过早地夭折了。逻辑、认识论的意识仍然不发达,几乎一直到现在。
③中国哲学没有打扮出理智的款式,也没有受到这种款式的累赘和闷气。这并不是说中国哲学土气。然而约翰·莫雷曾说道,柏拉图是个好诗人,黑格尔则是个坏诗人。根据这个说法,也许应该把庄子看成大诗人甚于大哲学家。他的哲学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充满赏心悦目的寓言,颂扬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任何西方哲学不相上下。其异想天开烘托出豪放,生机勃勃而又顺理成章,使人读起来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可是,在惯用几何模式从事哲学思考的人看来,即使在庄子哲学里,也是既有理智的寒光,而又缺少连贯。这位思想家虽然不能不使用演绎和推理,却无意于把观念编织成严密的模式。所以,他那里并没有训练有素的心灵高度欣赏的那种系统完备性。
④然而,安排得系统完备的观念,往往是我们要么加以接受,要么加以抛弃的那一类。作者不免要对这些观念考察一番。我们不能用折中的态度去看待它们,否则就要破坏它们的模式。但是,观念越是分明,就越不能具有暗示性。中国哲学非常简洁,极不分明,观念彼此联结,因此它的暗示性几乎无边无涯。结果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加以注解,加以选择。很多独创的思想,为了掩饰,披上古代哲学的外衣;这些古代哲学是从来没有被击破,由于外观奇特,也从来没有得到全盘接受的。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数不清的新儒家、新道家,不论是不是独创冲动的复萌,却决不是那独创思想的再版。中国哲学实际上并不缺乏独创精神,只是从表面看来,缺少一种可以称为思想自由冒险的活动。我们在这里谈的并不是中国哲学长期故步自封的实际原因。早在某些哲学蒙上宗教偏见之前,用现存哲学掩饰独创思想的倾向已经很显著了。不管出于什么现实的原因,这样的中国哲学是特别适宜于独创的思想家加以利用的,因为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独创的思想纳入它的框子。(选自金岳霖学术论文选》,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哲学”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经常被错误地认为不合逻辑,不以认识为基础,原因是几乎一直到现在,中国哲学的逻辑、认识论的意识仍然不发达。
B.与人的生物性和物理性不依赖对应学科类似,中国哲学虽缺少发达的逻辑意识,但也能在以往取得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得合乎逻辑。
C.中国哲学非常简洁 ,但观念之间的界限不分明,这使得其暗示性极广,此特点令人们不得不通过注解和选择来找到其真正主旨。
D.中国哲学特别适于具有独创精神的思想家加以利用,因为中国哲学故步自封的特征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容纳其独创思想的框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表面上并不理智,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哲学土气,根据约翰·莫雷的标准,中国哲学家庄子也许兼具大诗人和大哲学家的特质。
B.庄子的哲学用诗的形式表现,借助寓言故事的形式,颂扬了崇高的人生理想,树立了理智的典范,这与任何西方哲学相比都毫不逊色。
C.庄子的哲学用异想天开烘托出豪放,充满生机又顺理成章,要兼备感情和理智之人才能品出真味。
D.庄子的哲学中也使用了演绎和推理,但是没有把观念编织成严密的模式,所以他的哲学思想缺少训练有素的心灵高度欣赏的系统完备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受了时代的刺激,主张区分“共相与殊相”“名与言”“有限与无限”等概念,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哲学也是有逻辑意识的。
B.先秦时期研究哲学的人已经获得西方哲学中那种理智的精细,中国哲学如果顺着精细理智的方向发展下去,逻辑、认识论的意识也可能发达。
C.对安排得系统完备的观念,人们只能加以接受或者抛弃,折中的态度只能破坏它们的模式,所以,安排得系统完备的观念总是无懈可击的。
D.如果只看到中国的新儒家、新道家缺少一种可以称为思想自由冒险的活动,就很容易得出他们缺乏独创精神的结论,这个结论不符合实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①,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 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 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①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D.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 正”的一组是(3分)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⑥   D. 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 ,岂仁圣之所为哉!(5分)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官务清闲。
8.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分)
9.“安闲”是全诗的“诗眼” ,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6分)
10. 补写初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
(1)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color=]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别难过,妈妈
(加拿大)莫·卡拉汉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
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 卡尔先生冷冷地说。
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 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卡尔先生说着,向电话走去,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
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前把他接回去。
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
“请进,您是希 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 ”希金斯太太大方地做着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
见此情景,卡尔先生一下子怔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她很从容地问。
“是的,太太。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
“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
“我需要钱,妈妈。”
“钱?你要钱有什么用?跟坏孩子学坏吗?”
希金斯太太在阿尔弗雷多肩上轻轻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样,然后说:“要是你愿意听我一句话的话……”语气坚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头转到了一边,好像不该再往下说了。
“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依然笑容可掬地望着卡尔先生。
“我?我本 想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
“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
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那么和蔼可亲。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他带回去,”她补充道,“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头脑的没几个。”
卡尔先生原以为希金斯太太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儿子求情,然而,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她的沉着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内疚。
“当然可以,”他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您看这样行吗,希金斯太太?”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走出杂货铺,希金斯太太迈着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俩人都默默无话。过了一会儿,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
“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阿尔弗雷多。”
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
“你不是好孩子,阿尔弗雷多,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地闯祸呢? 上帝饶恕他吧!你还傻愣着干什么?快睡去吧。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自言自 语道。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了不起。
他走向厨 房,妈妈正在喝茶。但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她颤抖地端起茶杯,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声也不吭。他突然有股想哭的冲动。从那双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卡尔先生知道阿尔弗雷多干偷盗的勾当已经很久了,但他并没有早一点提醒、阻止他,这种等待他人多行不义之后再给予严惩的做法是十分阴险卑鄙的。
B.希金斯太太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可能是不想让阿尔弗雷多的爸爸因儿子不断闯祸而痛苦。
C.小说结尾几段通过对母亲喝茶的情景和阿尔弗雷多心理活动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唯有母亲心如刀绞般的疼痛,才能唤醒误入迷途的孩子这一主题。
D.阿尔弗雷多是小说中具有线索作用的人物,小说的情节是由他的偷窃行为引起的,卡尔先生和妈妈的言行也是通过他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的。
E.富有变化美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不同场景之下人 物的心理、言行皆有不同,而小说的主题也就蕴含在这前后的比照中,耐人寻味。
(2)简要概括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主要作用。(6分)
(3)小说中的希金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题目是“别难过,妈妈”,也有版本将其译为“另一 个妈妈”,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大师中的大师饶宗颐
他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与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他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他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又是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他是撰写宋、元琴师的首位学者。当今之世,能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扬名四海内外,堪称“大师中的大师”者,唯有饶宗颐。
饶宗颐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年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出版论著50余部、论文400多篇,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都取得显著成就,既能博而又能深。
别人做学问大多是从点做起,饶宗颐做学问的方法不同,他是从上下左右来找连带关系。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别人看着没有关系的地方探究出其中的关系,使得各个领域能够相互联系、互相启发,相得益彰。饶宗颐治学勇于否定自己,不断修正,自我改进。他曾经参加顾颉刚主持的禹贡学会,在古史地方面进行自己的研究,引起了顾颉刚的重视。顾颉刚请他编《古史辨》第八册,饶宗颐为此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后来日本入侵,编撰工作耽搁下来,有些材料也在抗战期间遗失,有趣的是抗战胜利以后,饶宗颐的个人史学思想发生了变化,认为《古史辨》的某些地方比较草率,尤其是辨伪方法不成熟,有些提法不准确,所以《古史辨》第八册也就没继续编下去,他因此成了顾颉刚先生的“叛徒”。饶宗颐认为怀疑精神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之一,学术上就要敢于怀疑。季羡林先生评论饶宗颐说:他最能发现问题,最能提出问题。饶宗颐严格要求自己,他写出来的东西不愿意马上发表,一般要先压一压,他的许多文章是几年前写的,有的甚至有十几年、二十几年都不发表。比如《郭子奇年谱》是饶宗颐20岁写的文章,50年以后才拿出来发表。
饶宗颐知古而不泥古,深植中华文化的沃土而能超越民族文化的局限,从世界人类文化的高度审视本民族文化及其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他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道路,采用的治学方法却有异于传统,因而才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史识广博,了解西方和东方一些国家的历史文化,能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比照中,互动认知,不断发明,提 出和解答中国历史文化的新问题,想他人所未想,道他人所未道,具有很大开创性。而一旦公布,便成人所共想,其观点便为世所公认。“天地大观入吾眼,文章浩气起太初”,饶先生这幅大气磅礴的对联深刻地说明了他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饶宗颐的学问好像 与世事没有关联,读他的诗文,古风习习,俨然魏晋风范。其实这正是他的傲人之处,是大学问也。
饶宗颐预言21世纪是我们国家文艺 复兴的时代。如何才能实现文艺复兴呢?饶先生坚持认为重新塑造“新经学”。他说,经书是我们的文化精华和宝库,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经书体现着国民思维模式,影响着知识含蕴基础。饶先生把整理古典文献上升到“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的光辉,培养我们对过去知识的新的理解”的高度采认识。他说,我们对古代文献不是不批判,而是要推陈出新,与现代接轨,把前人保留在历史记忆中的生命点滴和宝贵经历给以新的诠释。饶先生说从洋务运动以来,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外来的冲击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惜放弃本土文化,向外追逐驰骛,已经动摇了国本,现在应该是反求诸己的时候了。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饶宗颐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20 13年3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季羡林生前赞叹饶宗颐:“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饶宗颐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饶宗颐能进行古今文化的交汇比照,视野开阔,胸襟博大;同时他还看到了放弃本土文化的危机,提出应该反求诸己的观点。
B.饶宗颐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蜚声中外,其学识、成就超过了钱钟书 、季羡林。
C.顾颉刚请饶宗颐编写《古史辨》第八册,但因两人在观点及辨伪方法等方面有分歧,使得《古史辨》第八册的编写被迫终止。
D.本文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展示了大师饶宗颐的文化贡献和独特文化思想,全面表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   
E.饶宗颐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从早期的治地方史志到晚年探求中国精神史,每个方向都有成就,学问既博且深。
(2)饶宗颐做学问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为什么说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请简要分析。(6分)
(4)饶宗颐认为实现国家文艺复兴应该重新塑造“新经学”,你赞同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color=]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用嗓过度导致喉咙发炎,医生建议“噤声”三天,他只好接受医生开出的这剂“处方”,噤若寒蝉,不说话了。
B.沉浮IT行业八年之久,筚路蓝缕,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辉煌,公司如今已经具备了让别人追赶的实力。
C.沿着木板小径走到黄龙顶峰的琼瑶彩池时,面对它奇异的景色,我们不禁赞叹这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D.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集上网、收发邮件、看电影、听音乐、导航、拍照、摄像等功能于一身,真可谓无所不为。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才。
B.与国内的音乐教育不同,梅纽因音乐学校教学的重点不是基本功的训练,它注重的是音乐知识、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C.成都市龙泉驿区今明两年迁进成都大学、四川川剧学校、四川信息技术学院等院校齐聚于此,不仅增添其文化氛围,而且还带来几万时尚消费者。
D.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关键是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慎之继承的是“五四”狂飙传统,       。      ,       。      ,      ,      ,继承的是“五四”理性主义传统。
    ①为了鼓舞士气,指点方向   
    ②他深感九十年代士林人格萎靡,失去批判激情
    ③而王元化深感八十年代学风浮躁     
    ④只问主义,不屑问题
    ⑤故到九十年代提出“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
    ⑥他坚持道德理想,亲身践行倡导    
    A.②④①⑥③⑤            B.⑥①⑤③④②   
    C.②①⑥③④⑤           D.③④⑤②①⑥
16.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2分)
(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4分)
17.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留心观察,趣味无穷。请根据语境填空,或写带有“打”字的熟语,或解释熟语含义。要求所填的内容,与原材料协调完整。(5分)
“打”是一个 “一专多能”的字,其基本意义是“击”,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如:从旁帮人说话,叫“打边鼓”;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凑合,叫(1)       ;从中说和,调解纠纷,叫“打圆场”; (2)      ,叫“打草惊蛇”;打击失去威势的人,叫“打死老虎”; (3)       ,叫“打退堂鼓”;为避免出错事先忠告,叫“打预防针”;;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4) “      ”;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优秀,很难找得到,叫“打着灯笼没处找”。学习、做事断断续续,缺乏恒心,叫“(5)            ”。 (1)             (2)             (3)          (4)           (5)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2013年12月3日上午,一组图片新闻顶着“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标题疯传网络,各大媒体纷纷转发,瞬间引来一片责怪大妈之声,不少人将之引申到对国人素质的批评。某段子手的表态最具代表性:“好心外国青年扶助摔倒的中国妇女遭讹,中国,你到底怎么了?” 但很快新京报等媒体调查发现,外国小伙的确撞到了中国大妈,视频还显示,老外在现场不断用流利的中文脏话骂人。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条新闻的作者便是这组图片的拍摄者。当记者找到他时,他坦承,撞人的那一刻他并不在场,只是开车途中看到外国男子正在扶倒在地上的中年女子,便停车观看,现场有人告诉他,中年女子是被外国男子撞倒的,从两名当事人的争吵中,他也基本了解了事件的大致情况。那么在拍下照片之后,他为什么要对事实做出“外国小伙扶起女子遭讹”的描述呢?他表示,“因为中年女子情绪比较激动,再加上之前我看到她平躺在地,至少我看到就有两三分钟了,我是下意识就以为想多要点钱,是又一起老人碰瓷事件。”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好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贵州省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A强加因果,原文中只是叙述现象,并没有说明这种错误认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C无中生有,文中只说人们不断地对中国哲学加以注解,加以选择,是因为“它的暗示性几乎无边无涯”,没有说到“注解和选择”的目的;D 故步自封”并不是“提供……框架”的原因)
2. B(“庄子的哲学用诗的形式表现,借助寓言故事的形式”与原文有出入,原文说的是庄子的哲学“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充满赏心悦目的寓言”;庄子的哲学里“有理智的寒光”,但不能说“树立了理智的典范”)
3.C(“安排得系统完备的观念总是无懈可击的”的推断没有根据,不合情理)
4.C(革:读jí(通亟),急,重。)
5.A(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 人言)
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译出大意给2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道”“怎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译出大意给2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 与”(“共同”“一同”“一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金人侵犯边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随从皇上到建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再进言就会连累张公。”刘珙说:“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几十个州动荡不安。刘珙上奏说:“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湖北有茶盗几千人入境,守卫的官吏把这事报告朝廷,刘珙说:“这些人不是拼命的贼寇,对他们宽松他们就会分散各自求生存,对他们逼得紧他们就会聚集反抗至死。”贴出榜文晓谕他们悔过自新,宣称军队就要来了,命令所属州县准备几千人吃的食物,盗贼果然散去,那些留下来的没有多少人。刘珙于是发兵,告诫部下说:“盗贼来了不要急于作战,盗贼退走时不要穷追不舍,那些不肯退走的才予以打击罢了。”盗贼的士气更加松弛,于是仅一次战斗就击败了他们,全部生擒而归,杀掉为首作恶的几十人,其余的都列入军籍。
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税十六万六千斛。禁止富豪大户囤积税米不出售,购得商人米三百万斛。从各衙门借钱共三万,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价以救济性 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开始于当年九月,结束于第二年四月,全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
刘珙进为观文殿学士,生了病,请求退休。病重时,起草遗奏说:“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然后又写信与张栻和朱熹诀别,所说的话都是以未能为国家报仇雪耻而遗憾。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
刘珙在家事亲孝顺,继母卓氏去世的时候,他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他喜欢接受直率 的意见,做事稍有过错,下属官吏指出来就立即改正。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苦并共同祭祀他。
8.“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1分),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1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1分),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2分)。
9. 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老翁心境的淡泊。(每联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0.(1) 都护铁衣冷难着 愁云惨淡万里凝(2)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11.(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对卡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有误;B.对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的原因推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可能还有别的原因;C.对小说的主题理解不当)
(2)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冷漠、惊讶、愧疚(内疚)、钦佩(敬重)。(2分;答出2点给1分,答出3点以上给2分)主要作用:①通过卡尔先生前后心理的对比,衬托希金斯太太的从容冷静;②突出小说主题,通过卡尔先生态度的变化突出了母爱的伟大。(4分;答出一点给2分)注:“心理变化”答成“毫无表情”“怔住”等外在表现不得分。
(3)①遇事沉着冷静,大方从容。得知阿尔弗雷多闯祸后,没有被吓得六神无主,流泪求情,而是大方地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与卡尔先生握手、交谈。②保护孩子尊严,教育孩子有方。在阿尔弗雷多闯祸后,不是怒气冲冲地当着卡尔先生的面训斥他,而是平静地询问,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给恐惧中的孩子以安慰,维护孩子的自尊。③敢于担当,坚强。为闯祸的儿子解围,独自承担伤感和恐惧。(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观点和分析各1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注:每点中两个词语答出任意一个即可。
(4)观点一:“别难过,妈妈”更合适。
理由:①“别难过,妈妈”,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突出了妈妈对我的影响力、感召力,既表达了阿尔弗雷多看到妈妈紧张、失魂落魄的样子后愧疚、痛苦、悔恨的心理;又传达出更为丰富的言外之意:“妈妈”的伟大之举,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了做人的责任,真正地长大了。
②小说情节是以“阿尔弗雷多”为主体来展开的,而“别难过,妈妈”是阿尔弗雷多的心里话,以此为题目正与此保持一致。
③以“别难过,妈妈”为题目,在结构上与结尾“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相呼应,浑然一体,体现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
观点二:“另一个妈妈”更合适。
理由:①从情节上说,小说主要写了我眼中两个妈妈的形象,用“另一个妈妈”为题目,突出了我对妈妈言行的意外,使妈妈这一形象更丰满。
②从主题上看,小说意在表现“妈妈”的伟大。妈妈来到之前我对妈妈的想象与妈妈到来时我看到的妈妈形象相对比,妈妈的“从容冷静”与“失魂落魄”相对比,意在告诉人们:母亲虽然柔弱,却能在孩子闯祸时,勇敢地担当起所有的责任,坚强地面对所有未知的恐惧,无私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使其长大成人。这就是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
③从结构上看,与“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相照应,突出我对妈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12.(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从上下左右来找连带关系,使各个领域相互联系,互相启发,相得益彰;勇于否定自己,不断修正,自我改进;严格要求自己,写的文章不马上发表;知古而不泥古,治学方法异于传统。(任选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多个学术领域第一人,成就卓著;超越传统局限,具有开创性;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大影响,受到季羡林大师的高度评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赞同。
经书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需要继承和发扬;经书体现着国民的思维模式,涵养了国民精神;塑造“新经学”就是与现代接轨,推陈出新,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
观点二:不赞同。
实现国家的文艺复兴需要及时吸取新时代的文化气息, 用以发展自己;实现国家的文艺复兴需要广泛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用以丰富自己;实现国家的文艺复兴需要实现文化的多元化,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
(观点明确,给2分;理 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13 B(B.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难苦。A.噤若寒蝉:比喻因为害怕、有顾忌而不敢说话。句中想表达的是为保护嗓子而不发声。C.对象误用。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物。D.感情色彩不当。无所不为: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是贬义词。)
14 D(A项缺宾语;B项“知识”与“提高”不搭配;C项结构混乱;“迁进”与“成都大学、……等院校齐聚于此”结构混用。)
15.C (论述逻辑为,整体分别谈李慎之和王元化的学术思想指向。在分论两人时,又先谈面对的时代问题,再谈自身的努力方向。)
16.(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教材这一事件。
(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一段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育意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观点1分,理由阐述3分,言之成理即可)
17.(1) “打游击” (2) 事先惊动了对手 (3)做事中途退缩或撒手不干  (4)打小算盘(5)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空1分,共5分)
18. 一件鸡毛小事炒得这么大,说明有太多人习惯于抽象、宏大地去解读一些事件,而缺少就事论事的思维和心态。对这起并不复杂的事件,既没有必要贴上“老人摔倒讹人”的标签,也不值得贴上“中”“外”的标签,赋予其过高的象征意义。如何让小事小了,才真正考验我们这个社会的心理成熟度。最初曝光此事的那名拍照者,就带着标签化思维“制造”了新闻,没有认真核实,就得出了“疑遭讹诈”的结论。一些媒体转发时,更是不问细节,直接断定属于讹诈。剧情反转之后,不可谓不尴尬。于喧嚣的网络空间中,媒体从业者更应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头脑冷静,尊重新闻事实,如此方能将真实的信息呈现给公众,也才能有助于社会去除浮躁的虚火。参考立意:(1)追寻事实真相;(2)坚守新闻的职业底线;(3)不要为事件贴标签。(4)惯性思维的弊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 21: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