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高中二年级] 苏教版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高二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13 21: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试卷Ⅰ
一、基础题(共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wēi)      盘踞(jù)      鹰隼(sǔn)      长歌当哭(dāng)
B.揾泪(yùn)      疱疹(pào)     笑靥(yè)       莞尔而笑(wǎn)
C.妊娠(shēn)     险衅(xìn)   浸渍(zì)         菲(fěi)薄
D.鼓枻(yì)     槲寄生(hú)    桀骜(ào)         乳媪(yù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营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B.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工,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C.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D.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布托在拉瓦品第遇刺当天,一名负责照顾她饮食起居的贴身随从        相当可疑,但就在警方即将对他进行传讯调查时,这名随从却匆忙地出逃了。
②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资历浅一些,也不应    自己的观点。
③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      可以深入到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
A.行迹  隐讳  反而          B.形迹  隐晦  因而  
C.行迹  隐晦  因而          D.形迹  隐讳  反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D.2011年9月,奥巴马政府无视中国的强烈反对,又一次抛出总价值58.5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如果一旦出现漏电的现象,应当立即切断电源。
B.广大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C.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D.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举办孔子学院,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而且也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早的记载见乏《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构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昨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⑧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7、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课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长亭送别》写张生进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的离愁别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
B.《渔父》一文以简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而屈原则是一个始终坚守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的形象。
C.《逍遥游》一文通过对鲲鹏飞离北海时壮观气势的描绘,以及它与多种小动物的对比,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精神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D.《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序言,文章先写景叙事,后抒情和议论,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永的感伤中,流露出一种生死同一、人生不二的无奈之情。
8.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夕阳”一句,看似容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 文王拘而演《周易》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二、课内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选择每题3分,翻译6分,共15分)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发之北有其海者                   发,指草木植被
B.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C.翼若垂天之云                       垂,同“陲”,边际
D.此小大之辩也                       辩,变化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鱼焉                            则将焉用彼相矣
B.其广数千里                        其皆出于此乎
C.翼若垂天之云                      而蒙世俗之尘埃
D.有鸟焉,其名为鹏                  自令放为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彼且奚适也?”除了加重强调与反复的语气,还让人仿佛看到了斥鴳的不屑神态。
B.斥鴳的可笑,不在于它本身的渺小,而在于它用自己渺小与局限的经验去解释世界。
C.“小大之辩”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用来肯定鲲鹏所达到的逍遥境界。
D.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鲲鹏,表现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试卷Ⅱ
15、将《逍遥游》选段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3分)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 (共10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是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6、根据文章,指出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2分)
A、无恶意的闲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B、有恶意的闲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这句话有什么意味?(4分)
18、 作者写“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时用了比喻这一修辞,“大量的木材”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反映作者怎样的观点?(4分)
三、课外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花子
林清玄
  三年前我退役,背着袋子要北上的时候,爸爸取出一罐小瓶子,里面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花子,他小心翼翼地交给我说:“你到台北后,如果有一个花园,就把它种了。”我便带着这个小瓶子和一袋故乡的泥土上台北。
  我很想马上把它种了。
  可是上台北后,一直过着租赁的日子,住在小小的公寓中,难得找到一撮土地,更不要说一个花园了。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每次搬家看见那些花子,就想起每日清晨在花园中工作的父亲,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一个花园呢?我总是想着。
  最近,我找到一个有花园的房子,又因为工作忙碌,就把它摆在鞋柜子里,有一天,我拉开鞋柜看到那一罐花子和那一袋泥土,就把它洒在家前的花园里。
  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我写信告诉爸爸,爸爸写了一封信来说:“只要有土地,花子就可以活。”他又附寄来一包肥料。
  我每天照料着那一片洒了花子的土地,浇水、施肥,在凛冽的寒风中,我总是担心着,也许它就会埋在土地里断丧了生机吧!
  在冬天来临的第二个月,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群花子吐了新芽,那些芽在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教我吃惊,是什么力量,让那一罐从南台湾带来的花子,在北地的寒风中也能吐露亮丽的新芽呢?
花子吐芽的那几日,我常兴奋得无法睡去,总惦念着那些脆弱的花芽,而那是什么样的花呢?我问爸爸,他说:“等它开了花,你就知道了。”
  那个小小花圃中的芽长得出乎意料的快,我几乎可以体知它成长的速度,每天清晨,我都发现它长大了,然后我便像每天面对一个谜题,猜想着那是什么花,猜想着父亲送我这些花是什么用意。我急于知道那个谜题,就更加体贴那些花。
  慢慢的,花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些茼蒿菜,茼蒿菜是一种贱菜,在乡下,它最容易生长,价钱最便宜,而父亲竟把它像礼物一样送给我,那样的珍贵,也许父亲是要我不要忘记自己的土地吧!
  我舍不得吃那一亩茼蒿,每天还是依时浇水看顾,茼蒿长大了,我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好看的茼蒿,在市场上,茼蒿总是零乱的、萎缩的;在土地上茼蒿则是那么美丽而充满生机。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茼蒿就在寒冷的冬天里开了花,那花,是鲜新的黄色,在绿色的枝梗上显得格外温暖,我想到,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从远地移种,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茼蒿花谢了,在花间又结出许多细小的黑色的花子,它看起来那么小,却又是那么坚韧。我把它收藏在父亲当年赠我花子的瓶中,并挖了一舀泥土——是家乡的泥土和客居的泥土混成的泥土。
或者有一天,我仍要带这花子和这泥土到别地去流浪,或者有一天,这带自故乡根种的花子,然后在异乡土地结成的花子,会长在另外的土地上。
  人也是一个平凡茼蒿的花子,不管气候如何,不管哪里是落脚的地方,只要有生机沉埋心中,即使在陌生的土地上,它也会吐芽、开化,并且结出新的花子。
  我仍然把花子放在鞋柜里,每日穿鞋时我就能看见它。
  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和他耕作的故乡的土地。
1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
  (2)那些芽在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教我吃惊。
20.文章第五段开头写道:“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综观全文,这句话有哪些作用?(5分)
21.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一段的好处。(5分)
四、默写(共10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陈情表》)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陈情表》)
(3)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报任安书》)
(5)野马也,尘埃也,                       。(《逍遥游》)
(6)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7)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五、语言表达 (共7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画外音:                                                                     
                                                                              
2.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此殊荣,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传来,举国沸腾。莫言的书在各大书店销售异常火爆,甚至脱销。而某旧书网站上,莫言亲笔签名书籍也纷纷涨价,莫言亲笔签名《金发婴儿》要价25888元,最贵的是《檀香刑》要价18.8888万元。莫言的故乡高密表示,要借此大力弘扬红高粱文化,拟投资7亿,种植万亩红高粱,打造红高粱文化休闲区;而山东的学术会议已经不选曲阜直奔高密,当地名流已将高密定义为国家圣地。……
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或理解呢?请选择一个角度点评,要求:观点鲜明,条理分明。(4分)
                                                                              
六、作文(40分)
26.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济”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科测试卷参考答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5: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