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7|回复: 0

[摄影教程] 【摄影技巧】构图的力量——探讨摄影构图中的加减乘除法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4-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开场白】
在无忌泡得久了,经常看片,经常“吸毒”,也不断地思考总结,深深体会到构图的重要,也一直在努力学习各种表现手段。可是无忌上讨论构图的帖子似乎并不多,器材永远是最多的话题,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靠自个去揣摩了。俺的D80从07年6月10日败回来,到今天刚好两周年了,快门2W出头(貌似不够勤快啊),在无忌上传了一千多张图片(这个倒是挺勤快的,有啥垃圾都往这里倒),我想应该给自己小结一下了。这段时间俺在回审自己两年来所拍的片子,感觉进步是有的,但自己非常满意的真不多(很多图片当时觉得还不错,沾沾自喜的,可现在看来确实很一般),和无忌上的一些高手们一比就更觉得差距所在了。不管怎样,这是个人天赋所限,还得靠时间来磨练,“吸毒”与学习是永远的主题,但分享与交流也是不能少的。俺在回审图片中也同时在思考总结一些关于构图的问题,并尝试以另一种角度去看构图,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间的一些 “成果”,也许会不大成熟,也许会怡笑大方,但不妨探讨一下。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由于是原创的东西,所以引用的示范图片也就厚着脸皮全部使用自己拍摄的了,这并不是说俺这些图片有多好,只是为了配合观点用来作个大概说明,知道是这么回事罢了。子曾经曰过:不怕献丑,就怕没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于构图的总的理解:(构图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表现力。)
玩摄影的都知道构图的重要性,作为摄影三大要素之一,构图往往成为不同摄影师展现自己独特之处的重要手段。比如使用同样的器材,同样的参数设置,面对同样的光线场景,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理解和角度去拍摄,那么得出的就是不同的甚至有天渊之别的画面效果。一个司空见惯而被人视而不见的平凡物体或场景,用一个非同寻常的角度去观察拍摄,往往会得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效果,让人捶胸顿足拍案叫绝。这,就是构图的力量!摄影发展到数码时代了,摄影师水平或风格的差异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因为这是最基本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对光线的把握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大家面对的光线条件是一样的),那么剩下的就是构图和立意了。与其说用光是摄影的血肉,立意是摄影的灵魂,那么摄影的骨架呢?就是构图。而立意往往就是通过构图的手段来表达和体现的。没有坚实的骨架,一切血肉和灵魂将无所依托!好的用光会打动眼睛,好的立意会打动心灵,而好的构图会让同样的主题更赋表现力,让平凡的主体或场景焕发魅力,让人惊叹于摄影的神奇!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色友拍的照片(包括俺自己的一些),明明主体很美,光线也很美,但整个画面却平淡无奇不经耐看?这一定是构图不够好,从而缺乏一种表现力。

很多摄影教科书都会有构图的阐述,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原则都有,每个色友都应该买一些来好好研究研究,这是入门基本功,不可不学。但是,不同的教材往往会有不同的讲述和角度,方法和原则太多太乱有时也会头晕和迷茫,在实际拍摄中头脑不一定会快速反应过来,究竟该用哪种方式去构图好呢?所以我在回审自己的照片时,就想到结合一些图片将这些方法和原则用另一种角度去作个疏理归纳总结,去繁就简,好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清晰明了一点,因此有了加减乘除法则。
构图中的加法:
加法,就是在拍摄的场景中加入一些元素,让主题更鲜明,让画面更生动。比如说我们在拍风景的时候往往会想“如果有一群鸟飞过就妙了”;拍桥和巷子时会想“如果那里出现一个人就更有意境了”,拍人像时会想“如果有个什么道具就生动多了”;拍花草时会想“如果有只蜜蜂或蝴蝶多美”。。。等等。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就是你需要应用加法的时候了。这是摄影构图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思维,所以有耐心的色友在拍一个场景时会花不少时间在等待要加入的元素的出现,事实上这种耐心往往会获得生动画面的回报!
下面这两张是加与不加的对比,看看感觉是不是很不一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加入的元素可以成为画面的主体,也可以不是,但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或者是有利于气氛的营造,或者是有利于画面的平衡,等等。在风景和小场景题材中也许用得更多,比如加个人,加个动物,加个前景什么的。我始终有个观点:风景往往是死的,它也许很美,每个人站在那里都能拍出差不多样的片子来,不过,一旦加入了人的参与,它就马上变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机,而且会让你的作品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人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所以我拍片时经常会有意识地加入人的元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教科书上经常会提到衬托与对比的手法,其实这也是一种加法。就是加入一个与主体有某些相关的元素,使得主体的形象和个性更加鲜明,让你表达的主题得以强化等。这是一种相当常见的手法,一般都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对比的元素包罗万有,应用极为广泛,有人物的对比,颜色的对比,材质的对比,明暗的对比,大小的对比,冷暖的对比,虚实的对比,甚至是情感的对比等等。很多东西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产生美,对比产生故事,对比产生新的认识。
下面这两张,在场景中加入一只睡觉的狗,与睡觉的小孩形成一种对比呼应,让人觉得更有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衬托与对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影子,很多人喜欢拍摄的元素。影子是让人产生遐想的东西,画面中适当加入影子,无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和主体一起出现,都经常能起到充满戏剧性的视觉效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主体加一个有趣的背景,或者为背景加一个有趣的主体,相互映衬,也是轻松获得生动画面的一个捷径。比如你去看画展之类的,你拍下别人的作品那不是你的作品,但你在别人的作品周围加入适当的元素,那别人的作品就成为你的作品的一个很好的点睛之笔了,也就没有人告你侵权了,这叫拿来主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色彩的加入。在一大片相近颜色的画面中加入一种对比强烈的颜色,也能得到生动的画面,正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多重曝光的手法也是一种加法。这很容易理解,一张底片中连续曝光两次以上,不是加是什么?此手法运用得好,会产生奇妙的效果,甚至可以跨越时空,制造蒙太奇的戏剧场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一种特别的形式也可以说是加法,那就是画中画。在你拍摄的场景中找到一些反光物体,折射出另一个画面,能增加整个画面的趣味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构图中的减法:

加法的应用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不管怎样,务必记住一个重要的原则:要锦上添花,不可画蛇添足!加入的元素必须为主题的表达服务,一切与主题无关或可有可无的元素,能减则减。因为,摄影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减法的艺术。
有句英文格言说得好:The simple,the best。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我觉得用在摄影上非常贴切!摄影是一种记录现实的方式,但如果只是不求章法的平常记录,那就不是摄影了。只有精心地提炼和艺术地再现,才是摄影的本质。很多色友经常会这样说:俺这叫拍照不叫摄影。且不管这两个词的含义是否一样,其实说这话就是对摄影有了我以上所说的观点。提炼就是减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到动人的瞬间,并把一切多余的元素减去,留下那最直接最迷人最精华的部分,这样才能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平时在交流片子时经常会这样点评:这电线杆大煞风景啊;这个光斑太碍眼了;把那条黑乎乎的东东去掉嘛;背景乱了点;那个人不在就好了。。。很明显,一张有着严谨构图的作品是不应该出现让人觉得多余的元素,它应该是主体突出,主题鲜明,干净利落,一剑封喉!
摄影总的原则是减法,所有的摄影作品都应该是讲究减法的,但这样说未免太笼统了,所以我在这里说的减法是有具体的含义和方式的。 首先减法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简约而不简单。干净简洁的画面,表达出一种意境,一种唯美,一种思想,它并不是简单地没有亮点没有内涵的。大家还记得爱德华·韦斯顿那只著名的甜椒吗?在单调的背景中拍一只甜椒,够简约的吧,太平常了吧,但它绝对不简单,将一只甜椒硬生生地拍成一个活灵活现的人体,这是何等的功力!
俺拍不到像人体的甜椒,拍过一组象人体的沙漠,这是在无数条复杂的沙漠曲线中提炼出来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说到减法,说到意境,其实老外应该向咱中国画学习。大家知道,绘画和摄影是共通的,但不同的是,绘画是一种加法的艺术,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涂鸦,西洋画祟尚写实,中国画注重写意,写意中有个很常见的手法就是——留白。不要老是把画面堆砌得满满的,留下一些空白,留下一些联想,这也是摄影中追求意境的一种有效的手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调子和低调子作品也往往是简洁的,减去复杂的背景,留下鲜明的主体。很多人物肖像题材中都会应用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剪影,估计也是大家很喜欢拍摄的题材。这正是一种不折不扣地减法,不管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不管善良凶恶忠奸美丑,都会被逆光隐去真实的面目,留下的是美丽的轮廓,动人的瞬间形态。大光比的逆光下拍照,很多元素很容易过曝或欠曝而被简化,让画面显得简洁,关键的是要捕捉到剪影的动人形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画框,也是一种减法,就是利用一些可穿透的前景作为一种特定的画框,将主体放在框内,简化画面,突出主体,还可以增加趣味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手法,就是运用慢门,让占比例小的静的主体实,让占比例大的动的物体虚,这样可以简化复杂的场景,又可获得特别的视觉,比如拍流动的车灯,热闹的集市等场景;还可以运用追随或变焦手法将主体以外的背景简化。你想去掉大街上繁杂无章的行人吗?你想去掉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吗?用慢门“干掉”他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一种情况,画面展现的信息是相对完整的,但由于主体的某些动作或眼神是指向画外的,与画外产生了某种关联,而其动作或眼神的含义在画内没有让人明确的解读,我个人觉得这样可以看成封闭式,可以说是开放式也无妨,就看读图者的感受和理解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开放式构图由于是一种不讲均衡不求稳定的构图思维,不容易找到明确的标准去衡量,以上说的很多是一些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确,俺也在不断揣摩中。不管怎样,我觉得开放式构图是一种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摄影观念,是启发思维寻求突破的一把利剑,值得大家好好研究。

最后再上一组开放式构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结束语】

至此,所谓的加减乘除法则已经总结完毕。事实上,很多作品并不是单一地运用一种法则,往往会结合多种法则灵活应用,这叫“混合运算”,有些甚至是“四则混合运算”。不是说单一就不好,也不是混合运算就好,怎么用,还得看个人的造化。最后想说一句:一切的法则都是死的!学习它,是为了忘记它。。。所谓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无招胜有招”,这是摄影的最高境界,只有那些骨灰级的高人才能做得到,俺当然还远远没达到这种境界,所以仍要卧薪尝胆勤加修炼也。顺便也交流一下俺修炼中的一种方式吧: 大师爱德华·韦斯顿说过一句话:好的构图就是观看事物的最好方式(大概是这样)。我的理解就是日常生活中要刻意锻炼自己观察周遭事物的能力,无论走到哪里,都习惯以摄影的眼光去审视你所看到的一切,寻找观看事物的最佳方式,在脑中立意,在心中构图,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摄影意识,无数种场景和摄影元素将会慢慢沉淀在你的大脑内存里,最终变成属于自己的可以随时调用的习惯思维,遇到实际拍摄时肯定会得心应手很多,因为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允许你去思考才拍摄的,决定性瞬间需要瞬间的决定!不是有句土话吗,“生活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有一种可以通过后期来实现的特殊手法,就是减去颜色。将某些有视觉亮点的颜色保留,将其余部分颜色去掉,会起到新鲜的视觉效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利用一些特殊的天气,比如雾天、雨天、雪天等,通常会简化背景,营造出意境。所以,当遇到这些天气时,别抱怨,赶紧抓起相机跑出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想画面简洁,与拍摄距离及焦段也有关系。很多人说超广角难控制,其实就是容易摄入过多的元素,让画面杂乱,有时避无可避那也实在没办法。用长焦可以压缩像场,减少背景干扰。拍特写当然更容易简化画面,一些动人的特写瞬间会让人赏心悦目。更加极端的是微距,近距离就可以将主体放大,轻易减掉繁乱的背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构图中的乘法:

乘法,是指相同或相近的元素在画面上大面积复制出现,或规则或不规则分布,令画面充满韵律节奏感和视觉冲击。
这个法则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看到一些有规律的不断重复的物体都有举起相机的欲望,同样的元素密集排列组合,比较容易刺激眼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构图时,变换角度去拍摄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元素的排列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斜向或纵向的,这样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如果只是单纯的元素排列也许会单调一点,缺乏视觉亮点,如果在乘法中运用了加法,为画面增加一个趣味中心,那就更生动有趣了。在美学的平面构成原理中有个名词叫做突变,突变就是在乘法中融入的加法,打破重复与规律,产生对比,增强视觉效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突变的是不同的元素,一种是同一类元素自身的突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称式构图也是一种乘法,因为它也是同一元素的复制,或左右或上下或斜面呈镜像分布。大家都有共识,一般情况下主体不适宜放在画面中间,普遍认为放在黄金分割点位置会比较舒服(如同三分法构图),但对于对称式构图就不用考虑这个原则,它正好需要从中间开始作对开式构图。呈对称分布的景物,对称式设计的建筑,或利用镜子、水面等反光物都可以运用到对称式构图。如果打算运用这种方式,应该尽量将中轴线置于画面中央,让画面元素平均分布,一刀两断,各不相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构图中的除法:

除法,在这里要说的是关于封闭式及开放式这两种构图观念。大家知道,数学的除法中,有的可以除尽,哪怕是有余数,最终还是除得尽,比如10÷2=5,10÷4=2.5;有的却除不尽,比如10÷3=3.333333……我就用这个法则来比喻构图中的除法,除得尽的指封闭式构图,除不尽的就指开放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的特点是,在一个画面中展现了相对完整的主体元素,表达了相对完整的主题思想,用光讲究,构图严谨均衡,让观者可以从中读到完整的信息。通常,风光、肖像、静物小品、商业摄影等题材中多数会运用到封闭式构图,展现唯美、均衡、完整的画面形象。上面所用到的图示大部分都属于封闭式,没必要再将其归类阐述了, 这里说的除法特指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与封闭式构图相反,在画面中并非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画内的某些元素或者是被切割掉一部分,也或者有完整的形象,但其运动状态或某种指向有向画外发展的趋势,让人产生对画外的联想,也就是说画内的可见元素与画外的不可见元素发生了某种关联,人们看到的不止是作品方寸大小的画面,而是在头脑中产生了更大更广的画面。可以这么说,封闭式构图注重的是画内的完整表达,而开放式构图则是在画内增添了无形的画外信息。这种构图观念很适合用于人文纪实类的题材中,或者一些带有故事情节和现场感的生活小品等。因为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拍摄的思维可以放得更开更广,是一种打破常规打破均衡的构图方式,往往可以得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下图有两组图。上面那组两张是在同一场景拍摄的,左边那张属于封闭式,展现的信息是雾天的古巷里一位老太太在生火炉,已经表达完整;右边的属于开放式,老太太还是在生火炉,而一位妇女即将从镜头前离开画面,形成了一种不稳定的向外发展的趋势。
下面那组,左边那张属于封闭式,展现的信息是两位小姑娘为一位老大爷表演节目;右边的属于开放式,还是表演节目,但镜头前面的特别角度中出现了几位不完整的观众形象,这不但增加了画内的信息,也增加了对画外的联想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面的一组,大家看到的都是些“残肢断腿”,传统的观念常常会告诫我们,拍人要拍全,不要随便砍头切脚,但是开放式不管这些,关键看你怎么砍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8 09: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