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1207|回复: 0

阿里云开见月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5-18 11: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年间,阿里云从12亿营收涨到了600亿,论成长性,这在中国科技公司里也算少的。
阿里云这个故事的开头写在了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的《智能商业》里,2007年9月,阿里高层在宁波开了一次战略会,要为“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提供一个技术底座,命名为“登月计划”,从微软研究院招来了王坚做项目负责人,这就是阿里云的开始。
十多年过去,熬白了程序员的头,把云计算从一个冷门的生意,硬生生干成了一片蓝海。阿里云从当年抹着眼泪的坚持,到今天终于又向前迈了一步。
5月13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2021财年业绩,阿里云年收入601.2亿元,同比增长50%;对比历史数据,从2015财年阿里开始披露云计算收入起,当年收入12.71亿元,到今年的601.2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阿里云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特别是在2021财年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A盈利3亿元。

苦守十多年,阿里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不单拉出了一条漂亮的增长曲线,更证明了云在中国也是一门好生意。
除了云,还有什么?
对云计算的质疑已经成为一段历史。
2006年3月14日,AWS发布了S3,这款产品被称之为“点燃了云的圣火”。它比当时的数据中心冗余存储便宜了两位数,而且只需要一张信用卡,不需要供应商谈判,不需要招投标,甚至也不需要财务审批,就可以拥有IT基础设施了——这对硅谷3、5人的创业公司而言,简直就是送上门的礼物。
2007年,阿里巴巴一群高管在宁波一个看不见海的会议室里吵了两天的战略方向,后面画出一张图,要做一个能够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技术底座,要能打通所有系统、支撑巨大的计算量。由此,王坚博士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入职阿里,做成了飞天云操作系统,在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一切都为当年争论不休的问题写上了答案。云是不是旧瓶装新酒、是不是很久以后才能实现,这些都用事实给出了答案。回看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阿里云一直处于高速奔跑状态
2015年阿里巴巴首次公布阿里云单季财报,第二季度营收为4.85亿元;

2017年阿里云年度累计收入112亿元,国内首次出现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
2019财年第二季度阿里云上半财年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元,营收达103.7亿元;
2020 财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单季营收达到 107 亿元,同比增长 62%,并成为继亚马逊、微软之后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一家单季度营收破百亿的云服务商;
2021财年收入达到601亿元,并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但市场很快从这个问题,走到了下一个:云,除了云,还有什么?
三四年前,“上云”这个词热度很高。随处能看到“上云狂欢节”、“上云企业累计已达**万家”的宣传。当时,阿里云也有一个“上云就上阿里云”的宣传语,在机场和高铁站铺得到处都是,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凡人饮水处,皆在谈上云。
上云,一方面是提升性能的弹性,一方面可以节省一些IT费用。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最近一次公开信中对节省费用的比例给出估算,“节省30%的IT开支”。
但上云只是阶段性过程,终极目标,是将新能力扩展至整个企业IT市场,达成数字化转型。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占整体IT支出规模为13.2%,是5年前的3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开源节流,相比节流,“开源”才是企业创新的真正需求,正如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接受吴晓波采访时表示,“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成本不是第一需求,创新才是他们的第一需求。”
上个代际,企业IT的目标是信息化和自动化,买一套物理机,再买一两套ERP、CRM大型管理软件;数字化转型,先是把物理机和IT运维工作变成IaaS云,在此之上,再搭建大数据平台、在AI支持下开发应用,通过智能化创造价值,“向数据要红利”,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复杂系统,莫不如是。
钢铁生产领域有个很关键的环节叫“废钢定级”。一吨废钢能生产860公斤钢材,但废钢再利用,要先按A、B、C定级,是生产上的头号难题。
用云+大数据+AI一套组合,对废钢材料实时抓拍、采样,数据采集清理,然后通过AI算法,在废钢卸货过程中进行单层判级和整车判级,能够比原本的人工定级提效30%。这就是一个有“增量”的事情,过去几年,德龙钢铁、晋南钢铁几家钢铁厂,都用上了这个方案。
阿里云的优势在于,在云IaaS之上,在“数字化转型”产业链路中,能力整体比较齐全。有些领域,例如复杂系统能力、数据库能力,甚至是行业乃至全球顶尖的。
例如,阿里云的几个自研技术IP,除了神龙云服务器是解决IaaS问题,另外几个,比如大数据平台Maxcompute、云数据库PolarDB、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都是围绕数据展开的,其中,PolarDB拿了2020年的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去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对公理财系统,作为一个支撑万亿级别资产的重要业务系统,在进行分布式改造时,从大型主机迁移至OceanBase上;同时,南方电网的电力调度云系统,也是阿里云提供的技术支持。这些都是非常复杂、非常“重”的数字化工程。
两年前,阿里巴巴把云计算业务的官方名称改成“阿里云智能”。日后看来,正是为了“云”之上的能力和战略做储备。
“云钉一体”到底在说什么
因为新冠疫情,去年开始,数字化的明星话题里又多了“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的几个月里,钉钉、企业微信、飞书、Slack、Zoom争奇斗艳,比当初“上云”还红。不过,当时讨论主要在IM通讯层面,类似谁家DAU高、视频会议流畅与否。只有阿里剑走偏锋,推出了一个概念叫“云钉一体”。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这是个钉钉给云“带货”的策略,类似“你们公司用不用钉钉?用的话,再顺便上个云、买个大数据吧”。
实际上,云钉一体的目的远不止于此。
钉钉与阿里云融合的想法,来得比新冠疫情更早。在疫情爆发前6个月,曾作为独立事业部的钉钉宣布与阿里云合并。追溯来看,这是云钉一体最早的迹象。
钉钉对于阿里云到底意味着什么?解答在按步展开。
在2020年云栖大会上,“云钉一体”被比作新时代的“Windows”。当时,张建锋做了一个比喻,说如果过去的云像是DOS系统的计算机,只有技术人员会操作,那云钉一体就是要打造一个“Windows图形界面”,让所有人都能使用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个比喻中,技术人员对应互联网企业、DOS系统对应IaaS,这也是云计算市场的早期特征,提供IaaS的基础设施,其余由互联网企业自主开发完成。而“所有人“,则对应着更广泛的政企市场,其数字化需求,除了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还需要有更直观的使用方法,让数字化的工具足够简单。
如前文所述,上云、数字化转型是这几年先后出现的IT 趋势,自然意味着,云服务商面对的客户,从2015年之前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变成了今天的以政企市场为主,覆盖了政务、金融、零售、制造、能源等等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阿里云与26个国家部委、31个省区市建立了合作,在金融云方面行业第一,与6大国有银行等上百家银行有合作。同时,还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三大运营商等企业提供服务。
以此推算,阿里云在政企市场的规模,或已不低于互联网市场。
今年初,钉钉升级至6.0,整合内部低代码开发平台宜搭,增加了“应用开发平台”定位,主推低代码战略。
应用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当前最简单的应用开发方式,低代码、零代码开发方式,是将大量功能模块化,允许开发者以“拖拉拽”方式搭建应用,使非技术人员也能参与到应用开发中,以解决数字化进程中,企业应用供不应求的现象。
像浙江省使用的浙政钉,有超过140万公职人员使用,上面总共开发了1500多个应用,其中大部分应用是基于低代码开发的。
这些应用覆盖了很多从来没有被“数字化”的领域。比如很多一线人员,像是执法队长、出勤人员等,按自己的工作需要“拖拉拽”一番,开发了很多类似渔船申请、出警报备、灾情汇报这样的应用。把数字化从主动脉做到了毛细血管。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小故事。去年疫情中,一家电器工厂春节放假,结果大部分领导都被原地隔离回不来了,工厂里本来还使用纸质报表,领导们对生产情况两眼一抹黑。
还是质检部门的一个质检员急中生智,在钉钉上用低代码“拖拉拽”出来一套报表应用,把制造、质检几个车间的数据都放在上面,救了急。
在统一的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上,再给企业提供一个应用平台,直接解决业务、生产和管理问题。面向更大的企业IT市场,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有人把云钉一体称为企业IT市场的头等舱船票,也是这个道理。
如何评价阿里云
在600亿规模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方位面向企业IT服务市场的阿里云。
如何评估新模式中的阿里云?按云服务商对标,已经不太合适;但如果对标传统IT服务厂商,两者技术断代不同,也并不合适。
纵观市场,与阿里云模式相对接近的是微软,“云钉一体”和微软近年来力推的Teams+Azure模式也比较相似。
作为云服务商,微软的起步时间较晚。在2006年,亚马逊已经发布了S3,但微软还执着于Windows,并试图推出Windows版云计算,路径选错,错过了IaaS的第一波增长。不过,在2014年,微软CEO纳德拉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后,微软凭借在Office和Teams的企业服务能力,快速弯道超车至第二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顺便提一下,微软的企业通讯办公软件Teams也是直到2016年才正式发布的,并在2018年宣布免费,但在一整套组合方案的吸引下,Teams快速超过了当时正红的同类独角兽产品Slack。
可以看出,在企业IT市场,“套餐”往往比“单点”的吸引力更高一筹。
模式上,阿里云与微软相似;那么,在业绩上,阿里云能否复刻当年微软弯道超车的增长路径?可以再回到财报本身进行分析。
阿里巴巴财报中关于云计算业绩的,一共三组数据:营收、利润、增速。
年度营收601亿元是一个成熟的规模,在IT产业,营收超过这个数字的服务商,市场认可度普遍较高,属于企业IT采购中考虑的第一梯队。
盈利方面,阿里云在去年Q3实现了成立十多年以来的首次盈利,金额为2400万元,不过与当季161亿元营收对应看,只能算是盈亏平衡。本季度,阿里云经调整EBITA上涨至3.08亿元,可以视为正式开始盈利。
因为重投入、周期长,前期亏损是云计算行业的普遍特性。十多年以来,许多云计算行业的参与者都曾有过快速增长,但由于盈利转正难度过大,渐渐又退出市场、销声匿迹。2020年,谷歌披露,云业务在全年亏损额达到56.1亿美元。
截至目前,全球仅有企业公布过云计算业务盈利,第一家是亚马逊,第二家是阿里。盈利可以视为一个分水岭,与600亿年度营收一起,标志着阿里云模式跑通,成长为一家成熟的IT服务商。
以600亿体量看,阿里云的增速可观——2021财年Q4,其营收也达到167亿,环比保持上涨,是云业务历史上单季度营收最高的一次
去年,高盛曾对阿里集团进行估值,其中涉及阿里云的部分,给出1238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基于10倍的PS值和对未来两年的业绩预期计算得出,在当时的计算报告中,高盛预估阿里云在2021财年增速为48%。以阿里财报看,阿里云50%的增速是超过预期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一趋势下,再加上“云钉一体”将带来的更多增量,可以对阿里云的增长能力保持乐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7 17: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